逻辑的本质是什么?

匡天


这个问题很棒,很有必要做点科普。

记得1974年高中毕业之当年,我就从无锡知青好友那里借来《形式逻辑》,可谓洛阳纸贵,一本脆黄的前苏联教科书,是中文繁体字译本,开始苦啃恶补,也是囫囵吞枣。后来,我又买了形式逻辑之类的不下10个版本,断断续续研学有40年。

就逻辑的本质,谈点个人心得吧。这还得涉及词源学与语义学,先做点简单的铺垫。

意思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即某个“语言符号”可做联想思考的意义。

意,=音+心,是可以心想的语音,是语音符号,表明语言最初是语音,不是文字。

思,=田+心,即心田,仿佛用心耕耘。

意思,有两个方面:基本义与引申义。

基本义,在逻辑学上叫“外延”,指心外的客观事物。

引申义,在逻辑学上叫“内涵”,是围绕基本义展开的形形色色的信马由缰的联想义。

显然,引申义与基本义之间,有时出入很大,面目全非,毫无联系,甚或成了反义词。

加之,某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意思,这叫意思的“模糊效应”。

这既是语言表达模糊性的缺陷,又是语言符号节约性的优点。

例如:“想象力”,本义是一件好事,但不能过度。否则就引申为:

想多了、偏主观、武断、臆断、想当然、莫须有、意淫、唯心主义、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异想天开、纸上谈兵、书呆子气十足。

本质的意思是什么?

莘莘学子喜欢追究“本质”。什么叫本质呢?有道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本质,顾名思义,本来的实质,最初的意思。近义词有:实质、本义,原义、本源、根源、外延、归因、内在动机、某事物的第一推动力。

追究各种事物的本质,是科学研究的终极使命,是难上加难的。例如我说这些:

质量的本质,是粒子自旋所固有的势能指标。能量的本质,是粒子进动所携带的动能规模。宇宙的本质,是万象守恒的无限大封闭体系。

您同意么?您的异议,或殊途同归,但总有一个是最简洁最高效的,见仁见智吧。

逻辑的意思是什么?

逻辑,英语logic的音译词,logic是希腊语:λoγικ的音译词。据说,严复将logic音译为“逻辑”,日本转译意译为“论理”。

我看,日本的意译也不尽合理。还是严复的音译比较合适,给人以想象空间。

不难想象:“逻”含着周延、严密、自洽。“辑”通“缉”含着联系、关系、关联。

必须:考证logic的词理。λoγικ是古希腊语,死了1000多年了,似乎无从考证。

不过,logic,显然是拉丁语词源,而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是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的。因此我认为,只要考证词根log的意思即可。

英语词典中,log的基本义是“原木”,即原始的乔木,含着原初、直长、联系、材料供给。

或许:log原木,=long长+oral圆+grave重,依然是一个首合词。无独有偶:god上帝,=great伟大+of+de/the神,神之伟大,可谓上帝。

引申义有:原初的东西,直接联系,航海记录,后勤供应。因此有以下相关词汇:

①log原木/伐木/航海日记/记录,

②login登录/注册/进入电脑系统,

③logic逻辑/逻辑学,

④logistic后勤学的/符合逻辑的,

⑤logistically就后勤供给而言/采用逻辑回归方法。

逻辑的本质是什么?

从词源学角度,追究逻辑的本质,虽然是不可或缺的,但也是不那么可靠,还得从纵观形式逻辑学的科学体系总结出来。

我认为,逻辑的本质是奉行因果律的直接联系。理由如下。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纷繁复杂的。但是,就追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科学研究的共同任务而言,建立一整套可靠可信的表述规范体系,应该是形式逻辑的最高宗旨。

而本质性的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是一个个直接联系环节构成的因果链。

如果是非直接的、模糊的、边远的,就谈不上因果关系,大不了叫“有所涉及”。

定义,是概念的根本,是逻辑的灵魂,是结构之因与功能之果的直接联系。

概念,是逻辑的细胞,是最基本工具。

分类,是概念在不同语境的延展。

命题,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

推理,是命题与命题之间的直接联系。

证明,是推理与推理之间的直接联系。

显然:发表一个解释或说明,如果不是符合因果律的直接联系,那么就免不了牵强附会、敷衍搪塞、主观臆断。

物理新物视野,旨在建设性新思维,共同切磋物理/逻辑/双语的疑难问题。


物理新视野


逻辑的本质是因果律,即因果关系。所谓前因后果。

逻辑的目的是确认前因后果,并以此为基础推理出新一层的因果关系,以扩大认识的范围。

逻辑的特征是确定性、推理性。

逻辑的方法是明确概念、范畴、前提,使用范式推理。

逻辑的局限性在于对不明确的概念和范畴无法运用逻辑,也不会得到范式。

逻辑仅仅是思维方式之一,但是确实是当今社会急需的精神养分。因为太多的人胡说八道。不使用逻辑很难说服旁观者。

比如高铁霸座者往往使用错误的逻辑前提。

高铁霸座者说,我先占座就是我的。其逻辑的前提是座位没有归属人,推理出先占者先得的结论。实际上,这个前提显然是错误的,座位有归属人(即已经有人买票明确了座位使用权)才是正确前提。

高铁霸座者说,有什么规定不准买二等座的人坐一等座。其逻辑的前提是铁路部门没有明确一等座空位的使用权。这个逻辑前提也不对,逻辑的正确前提是,二等座的人未取得一等座的使用权。至于铁路部门没有明确一等座空位的使用权,是跟二等座乘客完全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范畴。这位霸座者实际上是在侵夺座位实际拥有者——铁路部门的管理权和处分权。

逻辑的前提和范畴错误,即使推理过程正确,其结果也是错误的。

公交车坐座位的逻辑前提是,普通座位没有明确的归属人,老幼病残孕座位有优先归属人。普通座位先占者先得没毛病。老幼病残孕座位没人时谁都可以坐,若来了优先归属人,普通乘客就必须让给人家坐。

坐在普通座位的乘客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幼病残孕乘客,或者同等权利的乘客之间互相让座,不属于需要人人接受的普遍逻辑,而是他以个人觉悟为前提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虽然必然值得赞赏,却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而优先归属人是同等同权的,即没有要求另一个优先归属人让座的权利,而应遵循先占者先得的逻辑前提。比如有的老人要求小盆友给他让座,是不符合逻辑的。其中唯一难点是,病人和孕妇有时难以从外表确认。比如,有老人要求不显怀的孕妇让座。

普通逻辑虽然如此,具有较高个人觉悟的人则是有自己更高的逻辑,主要体现在,本来没有责任义务却承担责任义务,有权利享有却无偿让渡给更需要的人。

本人多年前学习过逻辑学和数理逻辑,时间已久,未用专业术语,所说不为准确。特此声明。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柒道友


逻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太大了,先从一方面简单的谈一下吧。虽然胡塞尔的《逻辑研究》,把逻辑与心理学进行了区分。弗雷格更是认为: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四概念说,还是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都是以心理学的推测作为逻辑的前提,这就不可避免的混淆了心理学上的感觉要素与逻辑上的客观要求…………近现代的哲学家都努力的把逻辑与心理学分开,使逻辑成为思维的科学。有一个问题一直形成困扰,就是哲学家们对心理学的研究,或者说对潜意识的研究是非常不够的,潜意识的来源与形成的过程的最终突破很有可能会动摇西方哲学对逻辑分析的基础。即便是罗素和维特根斯坦设想的逻辑原子,也不是基于认识的。

狭义逻辑就先不说了,广义逻辑来源于哪里?很多哲学家认为是“自明的”,或者是“直觉的”,但是他们对于思维的观察并不彻底,这种以思维思考思维的路基本上已经走到尽头,用一个比喻来讲就是,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把凳子举起来。

但是东方宗教(佛教唯识认为)中基本解答了这个问题,狭义逻辑,即思维逻辑属于意识的部分,广义逻辑属于“见”的范畴,所以广义逻辑的“自明的”也是受到“执”的干扰而非“自明”,“直觉的”也并非是直的,而是“偏”的。

东方文化(儒释道)解决这个问题,是靠做功夫,破除“见”“思”二惑,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明”。这个时候,所谓的广义逻辑的“自明的”、“直觉的”只是第八识的自证分而已。

讲的挺费劲,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懂。随缘吧。


Kmacth


因为你智商低,所以你白吃




超级屎


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重要。为提问者点个赞。

逻辑一词是外来词,是英文Logic的音译。百科中,狭义的逻辑指思维规律,广义的指规律。

棒哥不这么认为。

棒哥认为:逻辑本质上是一种意识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人类对万事万物及其相互间关系的一种认知。人类的认知包括命名、定义、观相、辨识、历史、关联、规律、本源、归宿等等。在所有宗教中,佛教是对人类的意识包括认知认识虽说不上最彻底,但也是最深入的。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古人能达到如此之大智慧,令人仰止。


左手萝卜右手棒


逻辑的本质什么和什么是逻辑这两个发问的区别是明显的,前者是元哲学范畴中最为核心的基础问题,而后者只是就显性谈规律,但规律不是本质,是本质形而下的体现。黑格尔和胡塞尔曾经有过关于逻辑本体的论述,但我读来读去,它们也没有做到真正切入逻辑本体和本原这个话题去展开深入的论述。


南海石57583028


“宇宙逻辑”就是事物规律的“交织链接性”。“思想逻辑”就是人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思维轨迹。西方人比起我们之所以逻辑思维很差,就在于西方人没有找到“事物的真正本体”。中国人之所以在哲学、科学、神学、逻辑学、法学、教育学……上领先世界近万年之久,就在于中国人对宇宙独一的至尊本体“天”的认知、信仰和顺服。逻辑就是道。道的本因就是“天”。所以社会中有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那就是“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谯郡大圣


逻辑的本质不能想得太复杂,所谓的逻辑,就如同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好可以坏,其关键是是不是符合道理,,,逻辑可以向好方面也可以向坏方面,起关键的自己是否在心态的影响下去使用或者沉浸其中,,,而作为心态,却会由于逻辑性的方向被引导,致使会造成行为的举动,而行为却并不一定就是完美的,只是因为被心态所洗脑,,,而作为心态需要一些静而不盲动的方式,,,

因此,在任何逻辑下,取决于心态的认可程度,认可程度深浅在于自己的逻辑性心态之下的境界高低,这有范围性的区别,总体性与个体性或者是少与多的区别,深层逻辑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灵魂,是一种突发式的忘我思维(其实大局之内也包含自己,只是不想自己,,),当以大局为一个个体来看时,那么这个逻辑是否适应于这个体?会不会影响哪个部位?(比如身体,会不会影响哪个部位?),,

作为众多事物来说,各有其属性,离不开金木水火土,动与静是体现出阴阳的一种状态,所以也需要多了解一些信仰包含的事物属于哪种属性,不然很难有正确地逻辑方向,,,而作为对大自然没有多了解的普通人来说,只要看每个事物时的好坏就行了,其好坏的区别必须要有大局观与暂时放下自己的方式去看,,,

逻辑带有目的性,因此,任何逻辑只不过是一种针对于所做之事的一种手段与方法,这个有些巧合符合自然之道,有些却是脱离了自然之道,这个需要每个人自己的境界高度来判断,,

总之,只要认清只要是人之间出现的事物,那么就不能莽撞沉浸其中,需要冷静调整心态地去以思维方式与境界发现其中的各种连带性,所谓的境界的高低起码要在大局范围的忘记自己之下的思维方式,,,这样起码能不为了自己的得失而误打误撞,,,

以上我说的这些也是一种忘我的思维方式,只为了给一个提示或者叫帮助别人,因此属于没有任何的为己目的性,而作为某些心态较乱者,有的看到某某段文字就会以个人的心态来强加给别人,也总会有种自己觉得是,别人也是的思想误区,因此就造成自己的心智总是无法健全,也就是因为心态的误区,行为下的因果问题就来了,因果也有大 小 早 晚,这就像是大运与小运,也像是一天,一月,四季,一年,十年,六十年,一百八十年,千年,,,等等的大小运,

所以,心态是针对于每个人的一种考验,最容易被心态影响,因此在出现各种心态下的行为时,那么就会因为行为造下因,也是一种在因果之外的另一个因,多久尝果在于以前的因果是否走完,有的也许皆善因,因此哪怕是尝果(好坏),也会迅速,,,


此号违规被封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

道,即"规律、逻辑"。

宇宙中存在二种规律:非生命世界的极端之道、生命世界的中庸天道。

人类要正确认识宇宙,均应拥有二种思维方式:

用"非阴即阳"的一元思维(数、理、化),去认识非生命世界(一元世界);

用"阴阳中庸"的二元思维(儒医、儒教、儒商等),去认识生命世界(二元世界)。

大汉民族是唯一同时拥有这二种思维方式(逻辑)的民族。

而劣等人群(蛮夷、一神邪教徒、汉奸、脑病患者)则只拥有一种思维方式(逻辑)。

如易中天这类认为"中国人缺乏逻辑"者,则属思维有严重缺陷的劣等人群。


中庸之道胡医生


逻辑推理,遵从因果律,因果律是不是由概率引起的!

如果是,那么逻辑本身就是概率发生的结果!

概率是什么?

一个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并把其量化,就成了机率!

只有当发生机率为100%时,才成为逻辑!

好吧!也不对!

比如

饿了要吃饭,吃饭不一定饿,饿了也不一定吃饭!

这也是形式逻辑!

用逻辑来判断概率的分布;用概率来判断逻辑的可能走向!

一个定性,一个定量!

一般先定性,再定量!

好吧!瞎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