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岛,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每当听到这脍炙人口的歌声,心儿就飞到渤海深处长山岛那绿色的军营,人生第二故乡。

三十年前的11月11日。我穿上绿军装打起绿色背包,告别送到村头的父母,从农村老家骑自行车三十里路急匆匆赶到县人民武装部。和平原四十多名新战友,走过县城物资交流大会(俗称赶会)繁华地段,在火车站前广场集合。来自德州地区平原、陵县、商河等全市几百名新兵,整齐列队在广场上,坐在自己打好的背包上,广场四周锣鼓喧天,花花绿绿的宣传标语贴满四周建筑物,火车站高音喇叭播送着平原县人民政府致入伍新兵的一封信,鼓励入伍新兵“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好男儿志在四方”等当兵尽义务报效祖国的内容。之后,随着火车汽笛长鸣,全体新兵列队有序地进站乘上东去的军列,内心无比喜悦,心儿早已飞到军营。车上新战友们欢声笑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路上军列不断在潍坊、莱阳等地停站,有去不同方向、不同部队的新兵下车,直到第二天上午到达烟台车站,之后我们又坐上去蓬莱方向的“大解放”军车,下午赶到蓬莱军港码头,坐登陆艇进长山岛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军旅之行。30年后的今天,2018年11月11日上午,我和战友任万江两人从鲁西北德州市,乘着深秋金色的阳光,怀着澎湃激动的心情,驱车行驶500多公里重回第二故乡,体验曾经的从军之旅。

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长岛又称长山岛、内长山列岛,由32个小岛组成,它因有神话般的美妙奇幻,被人们称之为海上仙山。又因为地理位置的险要,素有渤海咽喉和京津锁钥之称,是历来兵家争夺战略要地。内长山要塞区后改为守备师,驻军分布在长岛、蓬莱、龙口三地,我的军旅生涯就是在这三个地方度过的。这次我们从德州出发,一路高速疾驰,在华灯初上之际到达龙口市。我和战友任万江是一个县一个车皮到部队的,我先在长岛二团,之后到蓬莱、龙口师后勤直属单位,他一直在长岛高炮营服役,都对第二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在龙口镇原部队汽训队附近找宾馆住下,随即,我们出宾馆走到不远处的我曾经工作的部队汽训队,心情格外激动,只见黑乎乎的营房隐约只能看到轮廓,其它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得作罢回宾馆。第二天清晨,我们早早起床围着老部队汽训队转了一圈,由于部队精简合并,汽训队早已经被地方个体户承包,当做汽车维修厂,里面空无一人,我们只能从大门外面向里张望,看到里面到处是维修汽车的机械设备和维修汽车产生的废旧零件垃圾,其它的楼房依旧,院子依旧,院子里的大树更粗了。离开汽训队时,我抱了抱门口的大白杨树,记得离开部队时还能两胳膊抱得住,现在粗了一倍多。在内长山守备师服役三年,我在龙口汽训队工作就达两年多。1988年3月我到蓬莱内长山守备师第405医院卫训队学习,9月份结业后到船运大队卫生队实习。年底回到龙口汽训队干卫生员兼通信员,后来干卫生员兼油料员、工作班班长。卫生员职责是防病治病,指导后勤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特别是夏天防蚊蝇、防疾病传染,战士们发烧、感冒等小毛病随时治疗,有紧急病员直接送蓬莱第405医院治疗等。那时我背挎卫生包,里面带着简易抢救器材和急用药品,跟随训练驾驶员的车辆出行,每辆车后面十多名学兵,几十辆军车浩浩荡荡出行成为龙口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初学科目开始在龙口屺姆岛,后来车辆每天穿行在龙口、招远、莱州等地,在路上我也偶尔摸几把方向盘,过把当驾驶员的瘾,感觉很惬意。兼职通信员时,我每天下午背着挎包去龙口镇邮局分拣处送信、取信,去取信的还有海军901部队的、三团三连的、吉姆岛雷达连的等,赶上送信车刚刚到达,我们还帮工作人员,抬送邮寄的包裹等。之后晚上到各班里发送信件,看到学兵们拿到家信高兴的样子,真正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感觉,我也成为学兵们最受欢迎的人,和战友们结下深厚的情谊,我离开龙口几年后还有很多驾驶员打听我的情况。站在汽训队大门口,我仿佛听到当年大院里每天清晨我亲手放的军号声,清晨跑步整齐的脚步声、嘹亮的口号声、战友们爽朗开心的笑声,以及训练队伍出发归队一辆辆汽车轰鸣声。当年生龙活虎的军营,如今静悄悄,了无声息。更可惜的是,通过微信联系得知我曾经的队长李怀文(后转业莒县公路局)、副队长张含文(后转业在宁阳县纪委)两人都不到60岁已经因病去世,还有炊事班一个莘县战友陈芳军退伍后,结婚不久出事故走了。人生不易,切要珍惜。在龙口和战友相聚,听说汽训队被保留还有个传说,据说龙口汽训队也要准备移交地方政府的,原军委迟浩田副主席还是张万年副主席说,如果汽训队再交了地方,龙口一旦有情况将没有我军陆军的立足之地,就这样汽训队被保留下来,我为将军们有这样国防建设的前瞻性而由衷钦佩。

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随即,我们驱车沿龙口北部的海边公路去蓬莱,一路上我们辨别方位,查看是否有曾经熟悉的路标、村庄,怎奈是后来修的路并不熟悉。到达蓬莱后,在去蓬莱地方港口的路上,我们路过蓬莱师范,船运大队等,都是我们当年从军熟悉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去登临蓬莱阁,和参观戚继光祠堂,当年我们师后勤部与戚继光祠堂是对门,当年仅有一个很小院子的祠堂和“父子总督”“母子节孝”两座巍峨挺拔、雕镂精细、华丽庄重的戚氏石牌坊,听说现在那里建起一些现代的仿古建筑。我在船运大队卫生队实习时,每天下午晚饭后,我和几个战友就到蓬莱阁西面穿过田横山景区,到蓬莱阁下面海边赶潮,只见海边海潮退去,露出的礁石上长满海菜,到处是人们赶海捡拾各种海产品,站在下面回望蓬莱阁,但见小山上面蓬莱阁等建筑物高耸,是平常见不到的景色。在蓬莱地方港口码头坐上轮渡,站在高高的甲板上,看大海浪花翻滚,海鸥盘旋飞翔。西侧就是我们30年前的今天,进岛的部队军港,如今三三两两停着几艘带着小炮的巡逻艇,没有了原来军车、军人来回往返的繁忙。东侧是紫红色土石的田横山、蓬莱阁等名胜古迹,正北方就是渤海海峡里面内长山列岛。

一路海风劲吹,轮渡轰鸣相伴,客轮在深邃的蓝色大海中犁出白色的波浪。我的思绪回到30年前的今天,那天我们到达军港码头,天昏地暗,北风直刮,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浪头窜起很高。我们这些新兵哪里见过这景色,排队在军港码头上,坐在自己的背包上,等待坐船。去往守备师蓬莱三团、船运大队的新兵们陆续被军车接走。剩余的我们这些新兵是要去南长山岛和渤海更深处的大钦岛,都是要坐登陆艇进岛的。由于风大浪急,我们新兵在军港码头上等了很长时间,等天快黑时风浪小了些,我们才上登陆艇向岛里进发。在登陆艇舱内,很多战士出现晕船现象,我也是人生第一次坐船,如腾云驾雾般天旋地转,头晕脑胀,五味杂陈,想呕吐还吐不出,有的胃里胆汁都吐出来了,有的实在忍受不了的就躺在铁板上枕着背包,好像身子像船一样上下直翻腾。一会船舱进水,我们又不得不站起来,记得一个商河县的战友纪宗明,帮我背着背包,搀扶着我,在这来回折腾的过程中,最后船在南长山军港靠岸,我们在彼此互相搀扶下,跄跄踉踉地走出船舱下船,但见码头上灯光明亮。一列列接兵的军车整齐排放着,我们又坐上卡车,顶着凛冽的寒风向北长山岛进发,有的新兵坐上军车去了其它方向。向北经过长岛县城,但见路灯明亮,一些商场霓虹灯五彩缤纷……越过几个小山包,过了一座跨海长桥,终于到了北长山新兵营,一群战士喊着口号敲锣打鼓地欢迎着我们的到来。之后我们分班放下行李,由班长带队去餐厅吃上了热乎乎的面条……呜呜的船鸣笛声打断我的思绪,走出客舱长岛县城豁然眼前,“长山岛美丽的岛,祖国胸前一串宝”那首《美丽长山岛》萦绕在我心间,禁不住激动的心情,我大声喊出“长山岛,我又回来了!”惹得周围人直看我。

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踏上长山岛,我们第一站先到了南长山王沟村前的原二团炮六连,这是我新兵连结束后下到连队的第一个单位。只见连队营房院墙已经拆除,只剩下了坚固的平房,多么熟悉的地方,所有房子都被地方个体或者打工的老百姓租赁用来搞养殖,到处是一些建筑机械、海水养殖之类的物品,很少见到人。我先看了连队曾经的连部、班宿舍,之后看了炊事班伙房等。新兵下连后我在炊事班工作了四个月,炊事班的红案、面案都体验过,记得那次蒸包子,由于记错了时间,差点把大锅给烧干了,从那之后,我时间观念特别强。看着看着,在营房西头土涯下,一个关闭着的小门赫然引起我的注意。这土崖下小门干什么的?这门里面的故事或许只有我最清楚了。小门里面是一个很小的窑洞,里面还有一个旋门里外两间想通,冬天外面滴水成冰,而这个小窑洞里面却温暖如春。记得那时这里是我们炊事班冬天的储藏室和发面间,是做馒头发面的地方和一些怕冻的大葱、芫荽、土豆等蔬菜放在这里面,冬天每个晚上,在大盆里面放上老酵母老面,按比例加水加面,第二天,面就醒好了,直接做馒头,记得那时候,要供上百人吃馒头,每天晚上和面都浑身是汗,而一出窑洞,又寒风逼人,后来每次穿单衣和面,出窑洞时再穿上棉衣,这个小窑洞到现在还保留着。记得那时我们的130加农炮阵地在东面小山上,每天战士们吃饭后集合走二三里山路到小山凹里,在南面打开厚厚的铁门,里面是黑洞洞的跑汽车的坑道,走过黑洞洞的坑道,打开北门。眼前豁然一亮。原来坑道大门口都是在小山半腰上,下面是万丈深渊的海边,上面还是小山。面对的是长山岛大、小岛之间的海面航道。从坑道推出大炮,火力发射就可以封锁渤海航道,消灭来犯之敌。当然,类似这样的火力封锁,不止这一座山头,是彼此交叉形成航道封锁线的。据说长岛的海边的高山基本上都有沿岸阵地坑道。这些坑道,平时白天夜间都有战士们看守,我曾经和洛阳一个叫徐建军的战友在这里看守了两个月。这些坑道是建国后一批批守岛干部战士们顽强努力开凿出来的,直到80年代初国防建设施工任务才停止,全部是水泥灌注,据说打坑道爆破时,由于塌方有的战士牺牲。在此看守坑道时,晚上大门一关,在里面也毛骨悚然,有时从坑道外面或者里面,也出现莫名其妙怪异的声音,我们就会紧紧握住手里的冲锋枪。

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我们到达的第二站是原二团北长山营,我入伍后的新兵三连,人生的军旅起始点。只见营部三层小楼还在,小楼北面用石头垒砌的平房,是我们新兵连。但见我们曾经住过的石头房子只剩下了临近营部楼房的两排,后面临近山脚的全部拆除了,只剩下地基上乱七八糟的石头。听院子里一个工作人员说这里已经移交长岛县人们政府。我们新兵到这里后,一切从头跟班长学起,我们班长姓唐,称呼为唐班长,从刷牙摆放用具、洗脚、系鞋带、叠被子、走路、跑步、写家信、学唱军歌等等,一切从零开始学,住在木板搭起的地铺,洁白的床单上是豆腐块绿军被,脸盆里面是洗刷用具,一字摆开,挎包水壶统一摆放,简单而整洁,水泥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这里我们早晨争先恐后提前起床,去营房东侧山腰的一口深井里去打洗脸水,因为那口井水太深了,用两三根背包带才能够着水。之后唐班长带全班到连部门口,全连统一集合跑步。饭前一支歌是必修科目,吃饭前全连统一唱军歌。正课时间在营部前面割了玉米庄稼的田地上练队列、投弹、射击、军体拳,训练场前面就是大海,训练间隙,我们眺望前面的大海,西南面是庙岛群岛,只见巡逻的舰艇鸣着笛声巡视而过。营房西侧是我们练习单双杠、木马的场地。记得在这训练场训练队列时,排里统一休息,要求每人表演一个小节目,轮到我时第一次朗诵了一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因为我们是在雪后打扫出训练场进行训练的。第二次表演了一套拳术,获得战友们阵阵掌声。役前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全营在营礼堂进行役前政治教育,教育讲课前是连与连之间的拉歌比赛:“一连里呀嘛好嗨,好榜样呀嘛好嗨……让你唱来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最后鼓掌,“123、321、1234567,快快快……”礼堂内军歌声、掌声不断,最后是唱团歌。据说二团团歌是当时的李政委写的很有气势:“抗日烽火里举起长缨,南征北战建奇功,血战天台山,威震芦山顶,孟良崮战役歼敌留美名……”这首军歌内容就是我们团的团史,役前教育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从军报国的赤诚之心。

在新兵连我们最胆怵的是紧急集合,半夜睡觉正酣,突然急促的哨子声想起,顿时忙乱起来,穿衣服、叠被子、打背包,挎包、水壶等全部带上,几分钟之内摸黑完成,还要不能出声音,之后拉出去,哪个班到齐就向排长报告。哪个排到齐再带领着向连首长报告。之后全连人员沿小路向山上跑,跑一段说敌情报解除,我们再跑回来,全连列队检查背包装具。之后连首长进行活动讲评,口头表彰先进。新兵连所有活动,都体现一个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思想,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到了晚上,海岛夜来早,我们新兵进行轮流站岗两人一组,枪弹分离,一人拿枪一人拿弹。深夜,在凛冽呼啸的北风中,我们在没有院墙的营房里来回巡视。一天晚上,另外一个班的班长神神秘秘对我们唐班长说,听说北五岛打死一个水鬼,跑了一个水鬼。什么是水鬼啊?班长说是穿着游泳装备的特务,我们听了直打颤,晚上巡逻俩人特别注意,生怕有特务来破坏。我和一个冠县战友张汉杰巡逻时,他还教给我不知名的拳术,就是抓住敌人的5个手指顺手指缝隙间掰断,整只手都残废了,这就是伤其十不如断其一指。在给我们搞敌情教育时,连队干部们经常提到,80年代初期,在长山岛东山上,还时常出现对空联络自动信号装置,每次出现敌情时,守岛部队从不同方向进行包抄,但最后只发现一些信号联络装置,却抓不到特务。这说明,长岛作为战略守备要地,反动势力是存在的。

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第三站是高炮营营部和直属连队,它位于南长山中心最高点的县广播发射塔前面,对于高炮营我不熟悉,战友任万江一直在这里连队工作。来到这里一看,一片荒凉,营、连部大院被地方承包,很多房屋门窗脱落,存放车辆和高炮的库房垃圾遍地。在这里,战友任万江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七年,从普通战士到代理排长。据他介绍,他高炮指挥水平很高,他们营连代表守备师到潍北靶场参加济南军区高炮部队实弹打靶比赛,在参赛队伍里济南军区各野战部队也派出精英队伍参加,还有山东地方军分区民兵预备役高炮部队也参加比赛。在比赛中,任万江所在内长山守备师参赛部队,刚一上场首战告捷,预赛、正式比赛炮炮击落靶机目标。马上,济南军区参赛部队指挥部宣布,鉴于内长山守备师参赛部队的优异成绩,提前出线,停止下面的参赛到一边现场观看其他单位比赛。最后,守备师高炮营获得军区第一名。守备师首长亲自到潍坊迎接潍北靶场的勇士们,任万江个人荣获二等功,回高炮营代理指挥排排长,据说最后要保送上军校的,最后不了了之,据说后来保送他上军校的名额给了某首长亲戚。在服役期间,他们这个营几次接到警报,有台湾飞来军机骚扰,任万江他们紧急进入炮阵地,准备击落来犯之敌,但台军机随即掉头离开。后来任万江退伍回家乡,分到县啤酒厂工作。因为啤酒厂效益不好,自己从事个体加工,再后来又从事销售工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总是对人生的从军之路很纠结,他服役7年退伍,到今年离开部队23年了,这是他第一次回长岛高炮营。有一次他到了蓬莱,也没有进岛,内心有一颗纠结着不平静的心,他对军营是那样的渴望,总想奉献军营一辈子,他做梦都是在高炮营与战士们共同训练的日子。对于他的情况,在当天晚上家是长岛本地的高炮营教导员肖作齐专程给任万江接风,他对任万江的军事素质褒扬有加,并对他说,本来要保送他上军校的,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不了了之……后来我给他开玩笑说,人们常说“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你自己条件具备了,怎么不做做“工作”……他尴尬地无言以对。其实,正是有他这样有着优秀素质的成千上万的一代代守岛人,在普通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青春,使这美丽富饶的列岛才真正成为维护祖国和平建设的钢铁要塞!

离开高炮营,我们去了南长山守备师教导队,教导队是全师培养部队班长骨干的地方,是培养基层士兵“兵头”的军校,自然与其它被撤并的营连部队不同。教导队坐落在长岛县城东南角。背山面海,几栋高大的楼房,宽阔的训练场,正规的军体训练设置,居高临下直至海边,据说教导队营首长在会议室里对前面海况一览无余,北风吹来,高大的白杨树哗哗作响,真是一处好营地。任万江曾多次带参赛分队在此驻训,刚进院子就给我介绍起来。院子里有看守营房的战士们看到我们到来,问明情况后,向我们介绍说,近期来这里的老兵很多,有的60多岁了,还结伴来参观营房,很多人流着泪离开……

一天的南、北长山岛故地重游,感慨颇多,部队少了,长岛没有了当年军民共建热火朝天的局面,人们生活更平静了。虽然众多陆军军营荒废,众多轻武器、火炮等陆军装备淡出海岛守备,但加强了长山列岛海、空军和火箭军建设。从大的方面看,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我军更加注重海空军、火箭军建设,更加注重远程打击,当敌军进入我空防防空识别圈时,我军可以远距离识别、警告、驱离。军队国防重大改革,战区重新划分、精兵简政等一系列国防重大决策,体现了我军高层的高瞻远瞩和重大战略水平,作为一名老兵我由衷欣慰。

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第五站是守备师第405医院原址,也是此行最后一站。原405医院坐落在北沟大李家,四面环山,是50年代初期苏联专家根据当时我军战备需要在山沟里选址、帮助建造的。1988年3月至9月底,我在医院卫训队学习生活了半年之久。一路上汽车穿行在小山山路之间,路边是陡峭的深沟,蜿蜒曲折的道路峰回路转,豁然显示出一片苏式建筑,曾经记忆中熟悉的建筑物逐一呈现在眼前,405医院就是在山沟之间选择平缓地方逐地形而建,记得高大的礼堂、繁忙的门诊楼,整体黑褐色石头建的病房等就在眼前,只是感觉这些曾经高大的建筑物低矮了很多,门窗残缺,有的房顶上露了天。曾经蓊郁葱葱一抱多粗的法国泡桐没有了影子。听说医院被地方个体老板租赁,院内水泥地上晒了很多扇贝、牡蛎贝壳,很多楼房当了仓库,散发着海腥味。曾经以精湛医技声誉远播胶东北部蓬莱、黄县、招远、莱州的原405医院,而今空空荡荡的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我们卫训队在医院最东面,在寻找中,看不到整齐的石头房子,曾经的宿舍、伙房、课堂等。只剩下个别几间房子和残垣断壁。我们88年卫训队刚开始时是蔺琳队长,后来是郭壮勇队长。给我们上课的教员是医院最好的主任军医、护士长等技术尖子骨干。记得老中医姜主任在小雨后带领我们到医院西南南王山上,给我们现场指导识别中药材,回来的路上,因为个别学员偷摘了地方老百姓尚未熟的杏被群众扣住,姜主任先把人要回来,中午又和在这个村当老师的妻子一同给老百姓去赔礼道歉,最后对方收了50元钱才算了事。还曾记得郭队长带我们学员在医院西边解剖室,现场给我们解剖一个脑溢血老太太的头颅,切开头皮、锯开头骨,找到大脑出血点和凝结的血块,给我们现场讲解病情,我第一次体会到当医生的残酷。记得那时黄昏后,金色的阳光下,我们学员和医院的护士大姐们坐在山半腰路边上,眺望西面的落日。篮球赛场上,我们卫训队为了争得荣誉,郭队长打球崴了脚……记忆犹新的是我们结业时,郭队长带头端起大碗的啤酒,共同唱起电影《红高粱》里面的《酒神曲》,一碗啤酒干后,学员们乘车各自回到部队基层一线,用初学的医疗技术为基层官兵防病治病。

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在第二故乡行程中,先后见到几位老战友老领导百感交集,在到达龙口时,陵县战友付体华赶过来见我们,他是我们同期战友里面,退伍时唯一留在龙口成家立业的,记得那年寒冬的腊月退伍时,看到我们要离开部队回到家乡,他是那样依依不舍。我们到达蓬莱后,转业在蓬莱国税局的战友李勇多次联系等着我们,他是我们平原县同期战友唯一留在蓬莱安家的,战友相见握手言欢,畅谈别后之情。那天中午,特约了我在龙口汽训队时的文书兼放映员孟庆法班长一起吃饭,那时孟班长兵龄比我长,对我帮助很大。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原汽训队司务长王刚,也是对我照顾很好的大哥,他转业后去了莱州某电厂工作。

我们一行人还去看望原守备师后勤部卫生科吴宝田科长,他后来任405医院副院长,是我业务工作的好领导,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开了一家小诊所,在为周围群众服务,我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本来还想去看望原师后勤部政工科吴文明科长,却听说他于今年7月离世,内心无比难受,在众人面前我尽力掩饰流下泪水的眼睛,在汽训队工作期间,个人酷爱写作,吴科长在后勤部政工科组织的新闻报道员培训时,专门下通知让我参加,还专门给我所在的汽训队领导打招呼,要求对我业余新闻报道工作给予关照。在我离开部队前,因为我在军地报刊见了十几篇稿子,个人荣立三等功一次。更让人感动的是,两年后,我在山东人民武装学校上学期间,学校政治处包振慧干事告诉我,他在蓬莱遇到了吴文明科长,吴科长又对他提出,对我业余写作给予特别关照。这次长岛之行,本想能见到吴科长,却没想到他已经驾鹤西去。我们在到达长岛的第二天清晨,我和战友任万江路过长岛中心市场,突然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影,仔细一看好像是一个战友,我特别注意看了看他,他没有反应,我想可能认错人了,刚走出两步任万江告诉我这个人可能是战友,可能姓李,这进一步验证了我的猜想,我转身走过去问他,你是哪里的,他说是济南的,我说你姓什么,他说姓李,我立刻说你认识我吗?我是原龙口汽训队卫生员李好斌,他很惊讶,一下子握住我的手,没有错,他就是曾经和我们一个车皮从平原出发,后来在龙口汽训队学车的商河籍战友李传军,战友相见百感交集,简单诉说情况,我们离开长岛时他专门过去送行。在烟台芝罘区,我们刚下车,迎面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我一看这不是老家平原县武装部的李建吗?李建是我在平原县武装部政工科工作时,由于政工科只有我一个人,从武器装备仓库保管员里面选了他跟我干工作,我俩在一起工作4年之久,他看到我也是高兴至极,原来他是代表县征兵办公室来部队调研新兵情况的,真是他乡遇故知,感叹天地之小,为我们顺利圆满的长岛之行锦上添彩。

离开长山岛时是在下午,落日余晖使西面大海一片金黄。站在甲板上回望长山列岛,想起了1965年叶剑英元帅巡视长山岛防务时赋诗一首:“魏武挥鞭看沧海,岂知东海有长城。汪洋灭敌空潜快,岛岸坚防民与兵”。

长山岛,祖国海疆永远的钢铁长城!

李好斌:重回长山岛

作者简介:李好斌,山东平原人,曾在部队服役数年,一个有军营情怀的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