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上海的古鎮大都散落在松江、青浦這一帶,這裡水多河流多,也更符合古人臨河而居的理念。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也說明古代這裡都四通八達,屬於比較重要的商業重鎮。其中的泗涇古鎮就是其中之一

相傳泗涇因通波涇、外波涇、洞涇、張涇之水匯聚於此而得名。這個古鎮商業開發還有很大的空間,整體有些許陳舊,僅能看的景點是自江川路到福連橋這一區域,人送“半條街”。景點雖少,但是有一些景點還是值得去看的。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北宋時,泗涇鎮的先人在今通波塘處築房而居,後來人多了,就形成了村落,名為“會波村”。而到了南宋經濟中心發生偏移,洞涇取代了通波塘,成為華庭縣通往上海縣的主要航道。這裡又形成一個村落,稱“七間村”。因此民間有:“先有七間村,晚有泗涇鎮”的說法。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在明清時代,松江的經濟文化空前的繁榮,一時間湧現出了很多的小鎮,其中泗涇就是很出挑的那個,後來發展成為了華亭縣的商貿重鎮。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古鎮也是歷經磨難,先後經歷了抗倭、清兵南下、太平天國進攻上海和侵華戰爭,其中侵華戰爭破壞尤為嚴重,整個古鎮的建築三分之二毀於一旦。

目前尚存的建築大部分都是修繕和改建,有安方塔、福田淨寺、陳氏宅、福連橋等景點。

下面我們就一塊去看看這些景點:

安方塔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一進開江中路就有“古鎮泗涇”的牌坊立在東市橋旁邊,上面雕刻各種神獸,栩栩如生。路的南側,一座七層高的八角佛塔即是安方塔,看起來有點暗沉。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塔高35.18米呈七層八角樓閣式寶塔,整座塔為鋼筋混凝土和木質相結合。在塔的頂端第七層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意在於寶一方平安。

程宅、孫士林宅、管宅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緊靠著安方塔的便是程宅、孫士林宅、管宅。程宅初建於明代,孫士林宅和管宅建於清末民初時期。

福連橋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福連橋位於鎮中央,跨泗涇塘。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上個世紀80年代重新修繕。該橋屬於三孔橋。相傳泗涇的武安橋(西市橋)、福連橋(中市橋)、普度橋(東市橋)和東田寺的寶塔,是泗涇的"三弓一箭",民謠有"三弓一箭安一方"的美譽。

馬家廳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馬家廳是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的故居,為清初期的建築,為江南風格私家住宅,給人以平實無華,簡樸淡雅的感覺。廳堂內兩側掛滿了濃縮馬相伯生平經歷和卓越貢獻的文字及相關圖片,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馬相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史量才故居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史量才故居,為報業鉅子,愛國進步人士史量才抽隙居住之地。建於二十世紀初,佔地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修復開放的史量才故居內現有“坎坷人生、泗水情深、報業春秋、魂系中華”四部分內容介紹和史量才使用過的部分原物陳列。

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改造

上海這個古鎮最蒼涼落寞,人稱“半條街”

早年泗涇塘北岸的房屋門前都有長廊,連在一起叫做下塘街,約有三華里,是上海最長的。長廊頂上由於有篷遮雨,得名“煙雨長廊”。上世紀中葉,下塘街沿河都是商店,以米行居多,還有飯館、竹行、蛋行等。

如今,泗涇鎮正在對下塘街和“煙雨長廊”進行整體修繕,現在也初見成效,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很值得期待。。。

特色小吃:阿六湯圓 、廣利粽子、泗涇小籠包、泗涇羊肉

交通:軌交9號線泗涇站下轉松江45 46 48路到鼓浪路江川路下即可。

那麼你認為古鎮泗涇還有哪些看法?歡迎留言關注,做有態度的旅遊生活家,帶你一起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