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夫患糖尿病活到103歲,你也一定行!


陳立夫患糖尿病活到103歲,你也一定行!


陳立夫,中國國民黨政治家,生於1899年,卒於2002年,58歲得糖尿病,帶病45年,享年103歲。

所以說長期堅持正確的治療和監測,是完全可以預防併發症,活到正常人的壽命,甚至是長壽的。

這不是能不能長壽的問題,而是如何才能做到長壽的問題。

糖尿病雖然被稱為“不死的癌症”,但畢竟不是癌症,它本身並不具有危害性。高血糖如同植物長期泡在鹽水當中會枯萎一樣,長期的糖尿病會導致腎、眼、四肢、心、生殖系統、糖尿病足等部位的病變,其中心、腎等心血管疾病可直接威脅到患者生命。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實用糖尿病學》記載了兩個病例,一個女患者活到了92歲,一個男患者活到了99歲。這個例子說明了只要我們預防得當,糖尿病患者一樣能長壽。

陳立夫患糖尿病活到103歲,你也一定行!

及時預防防控糖尿病很關鍵

一般糖尿病發展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高危人群階段

高危人群階段的人血糖是正常的但是容易得糖尿病。這就需要引起重視,早期預防了。

第二個階段是糖尿病前期階段

此時血糖已經不正常了,空腹血糖已經大於6.1,但是沒有到7.0,或者餐後血糖大於等於7.8,但是沒到11.1,也就是說沒有高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離糖尿病就是一步之遙了,這些人是預防的重中之重。

第三個階段是糖尿病階段

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或者餐後量血糖大於等於11.1,有一條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必須進行控制和治療了。到了糖尿病診斷以後,它就不再是一個預防的問題了,而是治療的問題了。


陳立夫患糖尿病活到103歲,你也一定行!


在控制糖尿病方面陳立夫先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百歲壽誕時,陳立夫寫過一篇《我怎麼會活到100歲》的長文,開卷寫道:“長命百歲,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達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屬於先天所稟賦、有屬於後天的保養、有災難而能逃過、有俗務而能減少。”他認為,後天的保養是長壽的關鍵。

陳立夫自己的總結是:“第一,養身在動,養心在靜。我每天5時半即起,做全身自力按摩之運動,堅持將近半世紀。年歲越老越不中斷。每日三頓飯後走路,每次約走500~1000步。養心在靜,首在不發脾氣,不尋煩惱,知足常樂,淡泊明志。第二,飲食有節,起居有時。第三,多食果菜,少食肉類。第四,物熟始食,水沸始飲。第五,頭部宜涼,足部宜熱。第六,知足常樂,無求乃安。第七,減少俗務,尋求安寧。”


陳立夫患糖尿病活到103歲,你也一定行!


套用到我們普通患者身上可以這樣做:

  1. 避免任何形式的感染。免疫力本就不高的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婦科感染等。這都會引起血糖升高,反過來也會加重感染。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高度警惕。
  2. 進餐服藥一定要規律。糖尿病患者飲食一定要規律,以穀類為主,粗細搭配,少吃動物性油脂,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要堅持服用控制糖尿病的藥物,千萬不要擅自改變藥量。
  3. 根據血糖選擇水果。加以選擇地吃水果,不但不會造成血糖升高,還能改善糖尿病。水果要選擇含糖量在百分之12以下的水果。空腹血糖在10毫摩爾/升以上,可以吃含糖量約為百分之2的黃瓜和番茄;當血糖降低到8毫摩爾/升,就可以吃含糖量百分之五—百分之八的西瓜、香瓜、草莓。吃水果的時間也要很好的把握。一般來說,飯後二三個小時,測定尿糖為陰性,就可以吃些水果。上午可安排在10點左右吃,下午可安排在3點左右吃。吃水果應控制在每次25—50克,每天不超過100克。
  4. 平時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飲水800至1000毫升,最好飲白開水、淡茶水、礦泉水等無糖飲料。
  5. 餐後血糖一定要降下來。餐後血糖居高不下,容易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併發症。餐後血糖要引起重視。
  6. 適當加強體育鍛煉。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運動還可以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慢跑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
  7. 護好你的腳。皮膚的乾燥脫皮容易產生破損,這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如果對足部護理不當,會讓微小的創口迅速發展成糖尿病足。為防止皮膚乾裂、脫皮,可以在局部塗抹油質護膚產品,乾裂、脫皮切忌用手簡單摳掉或自行處理,必要時看醫生,防止感染。

我們要奮起和糖尿病作鬥爭。糖尿病得的越晚越好,甚至不得更好。糖尿病人要得到滿意的控制,遠離併發症。糖尿病可以有,併發症也可以有,但至少不會因為併發症造成殘廢或者過早死亡。

只要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足夠重視,監測、防控到位,就一定能夠活到正常人的壽命。

糖尿病人要有勇氣、智慧,活到正常人的平均壽命!

陳立夫患糖尿病活到103歲,你也一定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