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在夜间空中加油难吗?为什么?

爱华爱花


硬管加油方式还好,软管加油飞行员要骂娘,而且还非常危险。

空中加油有软管和硬管两种不同的加油方式,不同加油方式加油难度相差很大,夜间加油难度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比较之下,美国空军采用的硬管加油方式,与软管方式进行夜间空中加油对比,简直可以用新手模式来形容。硬管加油方式下,受油机驾驶员只需要把飞机开到指定位置,处于硬管加油管工作距离内就好了,剩下由加油杆操作员进行。
虽然在夜间模式下,保持与大飞机距离比较麻烦。但是加油口机尾部有一排指示灯,提醒飞行员正确位置。


同时加油机尾部加油杆操作员可以用无线电与受油机建立无线电联系,指示受油机调整姿势和位置。

剩下的就是加油杆操作员,操作加油杆瞄准和插入

受油机加油口。美军战机加油口有白漆标识,夜间情况下可以反光提醒。虽然还有难度,但这是操作员的事情。
美军加油机加油杆操作员

喜欢用女性,因为女性更有耐心,同时那些牲口飞行员们普遍乐意接受女性的指示。

但是软管加油方式的话,受油机的驾驶员们则要艹蛋了。本身软管加油方式,加油口受气流影响到处乱飞的,靠受油机驾驶员操作战机仔细瞄准,小心翼翼的插上去。
这种模式下,大白天都很难操作,到了晚上,这个破玩意更是这个样子。而且还要小心与加油机保持距离,不要缠上加油管等。所以夜间空中加油对于受油机驾驶员来说,完全是种折磨,对与飞行员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是非常大的考验。我国也是到最近才曝光具备夜间空中加油能力。


然后今天早上为什么美军的KC-130会与F/-18 大黄蜂相撞,看看KC-130的加油方式就知道了,美国海军也是用软管加油的方式,所以也只能认栽了。


五岳掩赤城


战机与加油机之间的空中加油本身就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更不要说夜间空中加油。就算不是在战时,也有很大的危险性。比如12月6日凌晨1时40分左右,驻日美军(岩国基地)海军陆战队的一架KC-130加油机,在日本高知县外海的太平洋上,与一架FA-18战斗机进行加油训练时,发生疑似互撞意外,导致两机全部坠毁,当时,加油机上有5人,而战斗机有2人,目前已经找到2人(但是还不知道是加油机还是战斗机),仍然有5人失踪不知下落。

所以说,夜间空中加油的困难程度是相当大的,而对于KC-130这类的螺旋桨动力来说,使用软管式加油方法的低速加油机,为喷气式战机加油,则难度还要提高。

软管式加油方工主要是在一架加油机上改装数套加油吊舱,这样可以同时为数架战机进行空中加油,这样,即使原来只是运输机的话也可以改成加油机。

软管式加油虽然可以同时为多加战机加油,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软管式加油对大气扰流非常敏感,这样对授油机进行与软管加油管进行对接时会造成困难,在气流大的情况下。对加授油双方飞行员的操作技术要求都很高,一不小心很容易就造成空中险情。

然后,软管加油的速度比较慢,为大容量战机加油机时间会比较长,这中间还不能有任务变化,一旦有突发情况都会影响加油工作的完成。美军曾发生多次授油机把加油软管直接拽断了。

在全球范围内,也就美俄中有这种能力。毕竟想玩夜间加油你还得有空中加油机还得为战机配加油管。还要大量的进行针对性的夜间加油训练,一般国家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另外,我军也是最近才公开具备了夜间加油能力。


陶德中士


崤山小虎第296条回答。

强大如我人民空军,到现在都对夜间加油能力唯唯诺诺,可见夜间空中加油绝对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大家都知道,加油技术有两种软管(插头锥套式)和硬管(伸缩管式)。


那么夜间加油技术难在哪里?

一、调整飞机相对位置难。

同一编队的双机在昼间双机编队时都要保持200~300米的间隔距离,如果是在夜间编队则保持在500米左右,通过航行灯等设备进行编队保持。

因为是同型机,操作基本相同,油门、操纵杆量只需要相互间通报个数据,保持不动即可保持编队队形。


但如果是加油机(大型机),必须避开大型机的尾流。夜晚如果天空是暗夜,对大型机的体型判断仅能依靠航行灯进行判断,并目视靠近。有月亮的夜晚还可以通过反光等手段判定加油机位置。

判定位置后,在通过反复的微调杆量,压坡度、调速度,与加油机保持在50米以内间隔距离内。这个距离在夜间开车时都难以控制,何况是速度达到600Km/h以上的飞机呢。


二、对接进油阀难。

有人说软管加油技术成熟,也有人说硬管加油技术先进,小虎都不否认,但无论软管、硬管均不降低夜间加油的难度。

1.软管。

由于夜间气流颠簸较白天更不容易判断,软管更是飘忽不定,就像要准确抓住随风飘舞的丝带头一样,搞不好,锥形套没对接好,摆到受油机座舱盖上,打个窟窿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而且受油机飞行员还要依靠微弱的受油管灯光去对接锥形套,如果锥形套有灯光辅助还好,没有的话,想对接飘忽不定的锥形套,还是省省吧。

2.硬管。

硬管加油虽然加油管不会飘忽不定,但加油员要依靠受油机的脊背航行灯来判定小飞机的接近位置,并用伸长的硬管去对接脊背的进油阀。

虽然硬管输油口有灯光照明,进油阀也有灯光辅助,但在空中那么高的速度下,那点灯光也就微乎其微了。

最主要的是不能碰到受油机的气泡状座舱盖和脖子的刀形天线,那么大的相对速度,那么硬的加油管子,杵一下……不敢想象。

受油机也不好操作,需要根据加油机腹部的三个

指示灯来不断的调整位置,不过相对加油员用伸缩杆怼进油阀来说,这也不算什么了。

三、保持相对位置难。

军迷都知道,软管加油的输油速率大概在700~1000L左右,硬管是软管的三倍多。如果一架飞机需要加油6000L,软管需要6~9分钟,硬管需要

2~3分钟

看起来硬管加油飞机的相对位置保持时间要短一些,但操纵要求却比软管高的,加油机与受油机必须保持绝对一致,因为只需要一个轻微颠簸,油管脱落,油料洒落倒是小事,造成座舱盖破解、或加油杆折断可就……

软管加油虽然不用和加油机保持绝对的一致,但也架不住时间长啊,6~9分钟内如果需要需要转弯还必须要相互通报数据,保持绝对一致,数据也必须要严格,完全依靠仪表操纵飞机状态位置。


题外话:谢谢你的阅读。麻烦关注小虎,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哨兵小虎


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

打个简单的比方,要让两架飞行时速数百公里的飞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将加油管和受油锥套对接成功,其难度不亚于在夜晚让两个短跑运动员配合起来为绣花针穿线。

所以,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今年我军才在内部正式发文,刚刚明确要求组织展开的“夜间空中加油试飞评估验证,注意措辞,是评估验证,一方来自国内仅有的3架伊尔78加油机,另一方则是装备“白头海雕”的海军航空兵英雄部队“海空雄鹰团”,双方都是老司机。而在这之前,我军夜间加油的照片几乎笔者没有见到过,有消息称之前也就是空2师、空3师这样的王牌部队组织过个别演练,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全军推广。

同时,空中加油分为两种,硬管和软管,通俗的说,硬管是加油机用管子去“插”受油机,而软管则是战斗机用加油嘴去“插”加油机。相比之下,我军目前全部使用软管加油机,既然是软管,那么在空中随着气流的影响也更大。而为了克服夜间加油难题,目前其实也没有太多办法,也就是不停的加装各种灯具,比如下图J10C的加油口探照灯。(红框处)另外就是要多练,熟能生巧。

注意看这张图片,伊尔78的加油软管不断的被吹来吹去,要知道这可是几百公里速度飞行的夜空上,难度可想而知。下面这张图更是地狱难度,这是俄罗斯伊尔78加油机夜间操练的图片,只能看到小小的光点。同时,遇到紧急情况的话,在夜视环节下处理难度也更大,都加大了夜间空中加油的难度。


不过,就是强如美军,一样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12月6日凌晨,一架KC-130加油机和大黄蜂战机演练夜间加油时双双坠毁,从后续报道来看,估计加油机上面的5名成员是凶多吉少。(抱歉最后一张图片重复,但是系统无法删除。)


大型平甲板载机渔政船


在夜里走路,只有月光,虽然难,但可以走。在夜里认针,也就是不可能的事,但如果在针尖上涂口红涂上反光体的话就可以考虑一下了。在油管上加个小灯泡,那就可以由不可能变成可能


赵撿子


当然很难。一般情况下不在夜晚空中加油。


碧螺茶


没有中国人民克服不了的困难。战斗机夜间加油应该不再是难题。


龙的骑士3


肯定难,就好象在空中穿针引线


拿破轮166209125


白天都是死亡之💋,精益求精,稍一疏忽就相撞,美国姥刚出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