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宴席尤其是农村宴席时,有没有令你印象比较深,至今还非常怀念的菜?

在下只吃肉


我自己是89年,江苏北部小县城的。印象里小时候经常出去吃宴席,那个时候农村还都是请师傅回来烧,或者小区楼下搭棚子。

我们那边攀比比较严重,记得以前说衡量宴席办的好不好就看他家有没有甲鱼,所以白果甲鱼汤几乎每场都有,算是我们那边的一道特色菜。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等最后几道甜汤,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热甜汤有藕粉圆、葡萄干糖水、蜜枣、桂圆糖水,冷汤就是喜多多或者一些水果罐头。小孩子一般坐不住,吃完几道菜就满场飞了,但是这几道菜一上就都归位了。虽然这些东西到处有,但是一桌小孩分着吃,真的特别开心,很多场景到现在也是回味无穷。

本来想说说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或者几道菜的,回忆起来,发现几乎每道菜都记得,有的上菜顺序都还记得,估计以前亲戚都住的不远,好多家都请的一样的厨子,菜单都差不多。

虽然现在吃的越来越贵,越来越精致,饭店也越来越高级,但是能记得甚至怀念的场景真的不多。以前吃完宴席亲朋好友还一起聊天或者打打麻将什么的,现在吃完了都立马散了,各回各家了。



在下只吃肉


记得小时候农村人一年到头都吃不几回肉的,只要谁家办酒席了,那是小孩子最高兴的事,不但热闹还可以吃好吃的,(一般办酒席请的是老师傅做菜很好吃的)那要是一桌子坐上几个孩子那是没办法吃饭的,那时的小孩就跟土匪似的,简直是用抢的,只要菜一上桌就光盘了。那打仗似的吃饭至今难忘!





深山老林养土鸡


小时侯生在北方的我几乎能接受一天三顿的土豆和面条,土豆从地里挖回来大的留起来慢慢吃小的全部总编织袋装起来等到天晴天,全部拉到河边上,那时候我们哪里一到下半年就会有人总拖拉机的柴油机和发动机卸下来用砖头垒起台阶,把柴油发动机用水泥固定,在买个二手的粉碎机,再找十多个装不知什么油的一人高的大铁桶洗干净摆在粉碎机周围,一台简单的打粉机就做好了,我们把小土豆全部背蛋河边,那时候的河水很干净,没有任何污染把河里的泥沙全部用手挖起来垒在河水周围,防止土豆被河水冲走,然后把土豆倒入河中用烧炕的拐扒在水里来回推动土豆然后有个专门在河边洗好编织袋,把洗干净的土豆一个个豆捡进口袋里有虫咬的土豆要用刀削干净再装进去全部土豆洗好了,打粉师傅发动轰隆轰隆的拖拉机发动机,跟随着垮啦啦的声音机器开始快速转动把洗好的土豆倒入粉碎机的抖里面,在加入水随着粉碎机的转动有一根管下面放好水桶,然后流出浓浓的淀粉汁,粉碎机背后则有个大口套上编织袋,土豆渣会直接自动装进袋子里,淀粉汁满了一桶就会被迅速的换个空桶,然后把装满的淀粉汁倒入大铁锅桶中,等到土豆被打完后,土豆渣可以拉回家喂猪,等到晚上淀粉凝固了再把铁桶推倒倒出淀粉上面的脏水,然后再加入干净的清水再用木棍把淀粉搅拌均匀,就这样每天3次的换干净水,最后就会看到洁白无暇的淀粉被沉在桶底,用铁勺挖出来,背回家,用干净的塑料铺在院子里被太阳晒,嗮干后装起来,开始拿一些出来做土豆粉,土豆粉做的好不好全看欠打的好不好,用食用明矾和少量土豆淀粉在锅里来回搅拌,直到欠变成透明的糊状,在把欠舀起来和上干的淀粉加少许温水进行揉搓光滑后再把粉切成挤子,压在一个叫床子的铁桶内开始转动压粉,煮熟后的第一锅先给我们这些馋嘴的小孩,拌上盐,酱油醋辣椒,可好吃了,煮熟后的土豆粉条用3尺长的木棍挂起来给院子里的铁丝上绑上玉米皮做的圈,把挂有粉的木棍挂在玉米皮做的圈内,看着一块块像珠帘的土豆粉挂在院子里开心极了、第二条早上起来粉帘子上全变成冰帘子了,晶莹透亮可漂亮了,我们小孩子会在冰帘子底下钻来钻去的玩做迷藏,到了太阳下山,妈妈会把粉和木棍一起取下来放在大钵子里,用木棍使劲敲打粉,然后粉上面的冰块会全部掉出来,第二条在挂上去就嗮干了,装进口袋,到了过节时,拿一些粉,用开水泡.一边用肉鸡蛋土豆干粉豆腐做丸子,丸子有瘦肉做的和五花肉做的用油锅炸,炸好后放在盆里,在切土豆条,锅里放少许猪油,炒土豆加入水,土豆粉,丸子煮好后加入菠菜大葱,舀上一碗,那粉粉的土豆,滑碌碌的土豆粉,香软的丸子,鲜美的汤汁,我小时候就能吃2大碗呢!这也是每家过节时,结婚办酒时必备的美食,虽然没有大鱼海鲜,但是那是我至今难忘的美食,想起这道美食就会想起妈妈每年都打了土豆粉,杀了猪就做给我们一家吃,那时我们5个和妈妈都不吃五花肉,只有爸爸一个人吃的很香,现在才知道,不是爸爸喜欢吃肥肉而是爸爸把瘦肉就给我们兄弟姐妹5个个和妈妈吃呜呜啊啊



王中王899


农村婚宴一般需要提前两到三天开始准备,因为一场农村婚宴参加婚宴的人数很多,半个村子的人。参加过农村婚宴的人都知道,农村婚宴菜品量很大也很实惠,并不次于饭店的饭菜。厨师需要提前三天买菜,提前两天开始进行菜的初步加工,提前一天完成部分菜品。整个做饭过程中除了厨师,还需要有打下手的。比如说洗菜择菜刷锅刷碗,一般都是家里的亲戚,多为妇女,整个过程比较繁琐。

用餐的地方多为邻居家里的院子,也有在街上的,可能会分娘家席,朋友席,还有男方的亲戚,宾客在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后厨一直在忙碌。这些人员包括厨师还在加工菜品,妇女在盛菜,年轻人在端盘子。直到客人享用完美食离开席位,他们还要将客人吃剩下的饭菜,锅碗瓢盆收拾完了。这时候就到他们吃饭的时间了。桌椅板凳啥的都是租的,完事儿了还得家里亲戚朋友给人家送回去。总之,整个过程很热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最喜欢农村婚宴中的大锅菜,味道一绝。




霸气回归VIP


做为农村人,谁对农村宴席没有深刻的印象呢?记得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很难改善一回生活,老早就挂念着谁家有喜事,要待客摆宴席了。




记得上学时,还依然贪吃,要是知道有谁家待客,学都不顾得上了,因为贪吃没少受老师批评。小时候最爱吃的菜是甜米饭,糯米蒸熟放上大枣,放上白糖,端上来就被疯抢啊!因为这道菜,还和最亲密的小伙伴大打出手,现在回想一下,甘甜的味道还觉得回味悠长。

转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也经常出去吃饭,什么稀奇的东西都吃了一遍,像大虾螃蟹以及海鲜也不是很稀罕了,有时也会想起甜米饭,自己也曾经专门去做这道菜,不过总觉得欠缺了什么?好像总是少了些什么味道。是缺少童年的感觉,还是缺少内心的童趣,还是缺少乡村浓浓的乡情?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写到此,恍惚间入梦,又和小伙伴们一起抢起来甜米饭,醒来才知是梦,摸摸斑白的须发,泪眼不禁朦胧!

雪——2018.12.8


雪6198


小时候农村经济条件不好,所以每次吃大席都跟饿狼似的😂😂😂当然不是家教的问题。只是小孩单独一桌,上来一盘菜分分钟消灭干净。不抢没饭吃😂😂😂往往到上主食的时候小孩桌子上就没人了,都吃饱溜出去玩了。

我家那边那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一样,菜的数量也有差异,好像有两八八挂大件(十六个菜还有上主食的四个碗)三八八挂大件,小孩子基本上不等上主食的菜就吃饱了,现在想来那个菜印象深还真是说不大出来,可是我对那个吃剩的菜印象颇深。客人都走之后会把剩的菜归置起来,往往好几种放在一个盆里,吃的时候回锅热热吃起来特别香。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饿😂😂。我得去吃点饭


一匹特立独行的老鼠


当然有了,记得小时候,每年的腊月年根,都会去农村亲属家吃宴席。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铁锅炖菜,就是现在的杀猪菜,那个时代年关杀猪炖菜。

在早年东北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开春抓小猪仔,养到年关,正常会在200斤以上,喂的好有300斤,这种猪不吃饲料,所以肉质比现在市面的猪肉嫩,没法比,肥而不腻,特香。

地道的“杀猪菜”,是由多种菜品组合成的系列菜的总称。“杀猪菜”在保持原风味的同时,其制法已经有了改进,口味丰富,几乎把猪身上所有部位都做成了菜。猪骨、头肉、手撕肉、五花肉、猪血肠、酸菜白肉还有“灯笼挂(全套猪下水)”,怀念那个年代的杀猪菜。

现在养的猪,折箩猪算好的,安眠药催肥的猪,味道不好吃,很多猪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让猪长得快喂一些新型饲料催肥。所以说,想吃杀猪菜都不敢吃了,即便吃到,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华姐wy


小时侯生在北方的我几乎能接受一天三顿的土豆和面条,土豆从地里挖回来大的留起来慢慢吃小的全部总编织袋装起来等到天晴天,全部拉到河边上,那时候我们哪里一到下半年就会有人总拖拉机的柴油机和发动机卸下来用砖头垒起台阶,把柴油发动机用水泥固定,在买个二手的粉碎机,再找十多个装不知什么油的一人高的大铁桶洗干净摆在粉碎机周围,一台简单的打粉机就做好了,我们把小土豆全部背蛋河边,那时候的河水很干净,没有任何污染把河里的泥沙全部用手挖起来垒在河水周围,防止土豆被河水冲走,然后把土豆倒入河中用烧炕的拐扒在水里来回推动土豆然后有个专门在河边洗好编织袋,把洗干净的土豆一个个豆捡进口袋里有虫咬的土豆要用刀削干净再装进去全部土豆洗好了,打粉师傅发动轰隆轰隆的拖拉机发动机,跟随着垮啦啦的声音机器开始快速转动把洗好的土豆倒入粉碎机的抖里面,在加入水随着粉碎机的转动有一根管下面放好水桶,然后流出浓浓的淀粉汁,粉碎机背后则有个大口套上编织袋,土豆渣会直接自动装进袋子里,淀粉汁满了一桶就会被迅速的换个空桶,然后把装满的淀粉汁倒入大铁锅桶中,等到土豆被打完后,土豆渣可以拉回家喂猪,等到晚上淀粉凝固了再把铁桶推倒倒出淀粉上面的脏水,然后再加入干净的清水再用木棍把淀粉搅拌均匀,就这样每天3次的换干净水,最后就会看到洁白无暇的淀粉被沉在桶底,用铁勺挖出来,背回家,用干净的塑料铺在院子里被太阳晒,嗮干后装起来,开始拿一些出来做土豆粉,土豆粉做的好不好全看欠打的好不好,用食用明矾和少量土豆淀粉在锅里来回搅拌,直到欠变成透明的糊状,在把欠舀起来和上干的淀粉加少许温水进行揉搓光滑后再把粉切成挤子,压在一个叫床子的铁桶内开始转动压粉,煮熟后的第一锅先给我们这些馋嘴的小孩,拌上盐,酱油醋辣椒,可好吃了,煮熟后的土豆粉条用3尺长的木棍挂起来给院子里的铁丝上绑上玉米皮做的圈,把挂有粉的木棍挂在玉米皮做的圈内,看着一块块像珠帘的土豆粉挂在院子里开心极了、第二条早上起来粉帘子上全变成冰帘子了,晶莹透亮可漂亮了,我们小孩子会在冰帘子底下钻来钻去的玩做迷藏,到了太阳下山,妈妈会把粉和木棍一起取下来放在大钵子里,用木棍使劲敲打粉,然后粉上面的冰块会全部掉出来,第二条在挂上去就嗮干了,装进口袋,到了过节时,拿一些粉,用开水泡.一边用肉鸡蛋土豆干粉豆腐做丸子,丸子有瘦肉做的和五花肉做的用油锅炸,炸好后放在盆里,在切土豆条,锅里放少许猪油,炒土豆加入水,土豆粉,丸子煮好后加入菠菜大葱,舀上一碗,那粉粉的土豆,滑碌碌的土豆粉,香软的丸子,鲜美的汤汁,我小时候就能吃2大碗呢!这也是每家过节时,结婚办酒时必备的美食,虽然没有大鱼海鲜,但是那是我至今难忘的美食,想起这道美食就会想起妈妈每年都打了土豆粉,杀了猪就做给我们一家吃,那时我们5个和妈妈都不吃五花肉,只有爸爸一个人吃的很香,现在才知道,不是爸爸喜欢吃肥肉而是爸爸把瘦肉就给我们兄弟姐妹5个个和妈妈吃呜呜啊啊


姜志伟666


多謝邀请!按当地农村办结婚宴席的风俗,去吃过几次。来的亲朋好友先挂礼(一般关系送100元、亲戚送3百、5百、甚至送上千元钱的都有。)场面热闹非凡。摆流水席,这批客人吃完走了,下批客人又跟着吃,不亦乐乎。办宴席的主人家为了省事方便,都要花钱请当地一条龙(承包酒席的厨师和小工数人,负责采购肉类、食材、洗、切和烹饪,炒、煮、炸、蒸做好各类菜品。每桌按几十元到一百多元钱收取报酬。)每桌宴席八菜一汤,有鸡肉、猪肉、豆腐、菜、水果、饮料、白酒等。至今回想,宴席上的味道还是蛮不错的。


易善伟884


小时候吃席最难忘的是碗菜,我们这边七碟八碗才成席。我至今忘不了小时候吃席的八碗,有丸子碗、扣肉碗、豆腐碗、鸡块碗、红烧肉碗、牛肉碗、土豆肉片豆腐泡碗、还有焖子土豆豆腐泡碗,我最最得意吃的就是焖子土豆豆腐泡碗了,里面的焖子都是灶房师傅自己做的,那味道至今忘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