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小男孩在幼儿园坐不住,总是跑来跑去,怎么和孩子沟通?

豆宝妈咪2


对于题主的这种困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从小就像永动机一样,只要醒着的时候就到处跑、跳,根本停不下来,不是这摸一摸,就是那里碰一下,有几次到我们家来做客,不停的从沙发跳到地上又跳回沙发,来回的跑,在幼儿园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家长投诉,现在上了小学,据说好了很多了。

但是,这个孩子的天赋也同样很突出,刚满2岁,就能够背诵200多首古诗词,记忆力、触觉、听觉等感官能力特别敏锐,5岁开始学钢琴,4、5个月的时间修完别的孩子至少需要3、4年才能学完的课程,6岁参加洲际性的儿童钢琴比赛获奖,7岁改学小提琴,现在师从一位大师级的教授,被这位教授说捡到宝贝了,一些非常复杂的指法,很多人要练很多年才能掌握的技巧,这个孩子一学就会😂。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个对养育孩子非常用心的妈妈。

其实,每一个活力十足的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就看你怎么发掘他的特长了。

通常来说,孩子好动坐不住,主要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2-4岁的孩子,正处于运动能力快速发展期,坐不住才是正常的,如果一个年幼的孩子,很乖巧的坐着一动不动,反而需要观察孩子的性情会不会存在孤僻、胆小的情况了。

二、年幼的孩子,注意力相对很弱,容易走神,也容易被一些新奇、突发的事物所吸引。

三、年幼的孩子,对于规则、纪律还缺乏意识和足够的训练,不明白服从指令的必要性,难以忍受较长时间坐着不动的状态。

四、男孩往往会比女孩更好动一些,根本原因就是男孩体内刺激神经活跃的多巴胺分泌的比女孩要多得多,如果你看到男孩比女孩顽皮、好动,千万别觉得这个孩子不听话,完全是身体机能的原因。

五、孩子对于老师的敬畏、依赖之情不够,这里面可能跟老师自身的权威感、亲和感不足有关系,也可能跟家庭教育不到位有关。

六、老师的授课内容没有吸引力,对孩子的诱惑不大。

给家长的建议

一、陪伴孩子多读绘本、讲故事,绘本的强大能量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安静下来,沉浸在故事中,安定心神。

二、给孩子播放一些涉及上学、遵守纪律有关的儿歌或动画片,通过歌曲、视频的示范作用,让孩子建立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的意识。
三、跟孩子做互动游戏,扮演老师和学生上课,也可以互换角色,让孩子体验老师的感受。

四、带孩子玩一些需要多动手的玩具,比如拼图、积木等,稍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练习多米诺骨牌、七巧板、魔方等,这类玩具,都有益于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提高孩子的定力。

五、不要随意的宠溺孩子,在家里也一定要建立各种规则和礼仪,比如回家脱下来的鞋子一定要放在鞋架上,饭前要洗手,饭后要刷牙,要多说谢谢等等,通过各种生活行为规则和仪式感来增强孩子对规则意识的依赖感。

六、保持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随意的呵斥、打骂、贬低孩子,以免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过大的伤害,甚至激起抵触情绪。

七、在孩子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看书、玩玩具、跟玩偶说悄悄话、看着阳台外的景色发呆的时候,千万不要随意的喊叫孩子、打乱孩子的思绪,这样很容易对孩子的专注力带来负面影响。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元宝爸爸聊育儿


这个很正常。我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中班也是每天神游,经常上课上着上着就离开座位了,甚至有时候逛出去了。刚开始我很忧虑,老师也经常反应情况,很不满意。刚开始我严厉的禁止他这样做,但是还是我行我素,后来我想是不是其中有原因,我开始了跟儿子的一次沟通。

用的方法不是责问式,而是自问自答让孩子选择。我事先想好几个可能的答案,这样孩子比较好回答,因为4岁的男孩表达并不一定清楚,但是他已经能听懂你的话,并做出选择了。

我问我儿子:“你为什么会上课离开座位呢?是你觉得老师上课没意思吗?(选这个说明老师上课无聊)还是你自己想干别的事?(选这个说明他没有上课要听讲的概念,纪律性有待加强)或者已经听懂了?(选这个说明知识已掌握不想浪费时间,但是不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和不懂遵守课堂纪律)

结果他选择他听懂了。那我就不太纠结了,但是着重的跟他讲了要尊重老师劳动,也不应该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他似乎明白了,到了大班情况有很大好转。到了小学他成为最守纪律的孩子,学习也很好。

所以其实不要心急,4岁的男孩多半是还没有组织纪律的概念,也不太懂得互相尊重不影响他人是集体生活必须的。慢慢来,不要严厉训斥他,因为他其实只是没有概念而已。


Yuxi妈咪爱分享


对于这么大的孩子,讲道理是没什么用的。

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讲故事或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跑来跑去的不当,以及给其他孩子的影响。



比如,可以在家里,模拟幼儿园上课的情景,让孩子做老师,在前面讲课,你做学生,坐在下面。

当“老师”说话的时候,你故意在地上走来走去,干扰他。

问他:如果老师上课,学生随便走动,什么感受?



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意识到上课应该怎样,这样就能逐渐规范行为,不在上课时,乱走乱动了。

祝福宝贝!


欢迎关注,可以免费咨询哦!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典型的顽皮小男生一枚,聪明伶俐 调皮捣蛋 样样都行

我家大宝上幼儿园时也有一个这样的同学,上课从来不会好好坐着,也从来不和同学做一样的事情,大多时候都是别人在看书他就要去玩玩具,别人在听故事他却要去外面玩,甚至别的同学都在吃点心他却在一边看书


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如果去强迫他,他就睡在地上哭 打滚不起来

他们老师还是比较负责的,刚开始我还以为会劝退这孩子,没想到老师却很有耐心的特殊照顾他

上音乐课他不愿意在下面坐着,就让他站在老师的背后看老师弹钢琴。听故事的时候,他不愿意坐着听,就让他去操场跑步 玩耍。吃点心的时候他不想吃也由着他,反正只要不违背幼儿园规定的事情都由着他去

刚开始我也不看好这同学,甚至担心有他在班里会影响我孩子,因为那时我正怀着小宝,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经常去他们幼儿园帮忙搞活动,经过几次接触之后

我发现,这小男生太有个性了,我甚至都有一点希望我家的孩子也能像他一样,时刻拥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最欠缺的就是主见了

其实这样的孩子非常聪明,觉得他麻烦的人只是不够了解他而已,我经过几次接触之后,我从小男生的眼神里仿佛能看到满天星辰,真的让人震撼(不是我夸大,我见过这么多孩子,还没有几个孩子能给我这样的感觉),当时心中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一句话“这孩子不简单,如果能好好培养,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不要因为拥有这样一个孩子而烦恼,好好的与老师沟通沟通,在不影响学校正常运行的情况之下尽量的尊重孩子的意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特点

在家里父母要与孩子多谈心,不是责备,而是快乐的、心平气和的谈心,你可以跟孩子说说你今天上班的有趣的事情,然后让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营造一个开心的家庭氛围



刚开始让孩子说学校的事情,他可能说不上来,因为他大多时候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去观察别人,不要责骂,要引导他多去关注别人,去观察,不要老是自己做自己的,自己想自己的,要多和同学们在一起,这样回家就有有趣的事情跟我们分享了

最后当父母的要把心态放平,多给孩子一些时间,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双宝老媽


4岁男孩上课坐不住,可以通过一些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游戏,使孩子上课的时候能专心听讲。

1.夹豆豆

准备两个杯子,让孩子把豆豆从一个杯子夹到另外一个杯子,中途不能掉,掉了的话需要重新夹。因为豆豆圆圆的,很容易掉,所以整个过程需要孩子时刻关注着豆豆,掌握好力道与技巧。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通过坚持锻炼,孩子会越来越熟练,专注力会大大提高。

2.鼻子眼

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个小游戏,一个人握着另一个人的手,在手心里拍一下,说“鼻子”,然后另一个人快速的把手放在自己鼻子上,晚一会就输了。赢者可以刮输者鼻子。


这个游戏一方面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使孩子可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在游戏上。

3.顶乒乓球

把乒乓球放在球拍上,顶在头上走一圈,以不掉下来为胜。家长可以故意在旁边干扰,在孩子身旁大吼一声或是故意说球快掉了、掉了。

这样孩子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确保球不掉下来,极大培养了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和专注力。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增进亲子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专注力提高,就能和小朋友一起坐下来专心听老师讲课了!


俩宝娜妈mn


我们家女儿今年刚3岁,9月刚上幼儿园,根据她们班老师反馈,和视频来看,她的配合程度很高,基本能听从指令,纪律观念也不错,很少看到在上课的时候到处乱跑的情况。如果是4岁,那基本不存在听不懂指令的情况,老师要求说,小朋友们坐在椅子上这种简单纪律要求,应该完全可以做的到。

 

出现这种情况,我想有可能是孩子刚入园那阶段,就是小班阶段,纪律意识没有培养好,小孩还是处于家里散养的状态,不明白上学和在家里玩是两回事。我在孩子上学前,就有意识地和孩子玩那种指令游戏,顺便做了英文启蒙。Touch your head,brush your teeth,wash your face,run,stop等等。对于小孩子而言,这种游戏,既有趣,又锻炼了孩子的听指令能力,顺便还能让孩子更专注。

 

我觉得直接与孩子沟通,要求他听从指令,遵守纪律,不如在家里玩哈类似游戏,无形中让孩子形成了纪律观念。我还玩了很多类似游戏,还有阅读相关绘本等各种形式,我觉得到处跑和专注力也有关,多做培养专注力的游戏、书籍、运动,都会有利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哟。

 


2019newlife


我最近也有这样的困扰,前段时间和朋友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她家孩子比我家的大几岁,今年夏天刚上小学。她告诉我:她家孩子因为上课坐不住,小动作多,不仅孩子被老师点名批评家长也被在群里点名提醒,还每天上黑板的批评榜,就短短开学这两三个月她都已经去过学校好几次了,还和孩子一起被罚站,听完她的叙述我立马联想到自己家这个同样一秒也坐不住的小家伙该怎么办啊?

之前也想过要锻炼一下孩子的专注力,但却并没有放在行程上执行,而这次和朋友聊过以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把这个计划执行起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训练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和游戏什么的,主要选了有“舒尔特方格”、“扑克牌龙”、”踩尾巴”、“分豆子”和 ”静坐”这几个来作为训练孩子的专注力。选了好几个方式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孩子可能在接触了几天或一段时间后会厌烦而恢复原态,所以打算把这几个方式换着使用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昨晚是开始的第一天,做了舒尔特方格给孩子玩,为了引起孩子足够的兴趣和他能很好的接受这个游戏,我特意让孩子参与一起制作了这个方格。第一天孩子倒是玩得很开心也很有兴趣,大概玩了有三十分钟吧,(因为是睡觉前玩的,所以我想这个时间应该够了,并且后面看孩子也渐渐玩得没那么有兴致了)。但是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孩子并不会像我跟他示范的那样特别认真和专注地一次性念完数字,并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似乎不太愿意那么做,觉得不好玩一样。

在第一天使用舒尔特方格念数字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会故意变着花样地去指出数字,或增加手指的小动作,或者转过头来问我你知道下个数字在哪里吗?再或者是用手指着方格的线条这样慢慢地去找到下一个数字,看到孩子表现出的这些行为,说实话我真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他用非常专注的状态一次性念完数字。但接下来的日子我还是会一直坚持陪孩子训练专注力,希望能有所收获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Nicer个人成长


恭喜题主,你家儿子是个精力充沛、聪明好动的孩子,像树桩那样坐着的是小老头啦

一、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难能可贵。

看看动物世界的小猫小狗小狮子,像马力什足的发动机,又打又闹的……这是孩子探索发现周围环境的方式,即是幼儿学习成长的途径。孩子学知识是通过全身感官体验而不看书学来的。

二、应改变的是我们大人的观念和教学方式,而不是想法让孩子“安静”下来。

4岁中班,上一节课(其实不能叫上一节课,而是一次活动)老师也设置约15分钟的内容,而且并不能要求孩子像小学生那样立同端端正正坐着,尽量设计让孩子在玩中游戏中学习。

三、孩子都是慢慢摔大的

为了避免孩子磕碰而要求孩子不要走来走去,就像怕孩子摔跤而将孩子永远抱在怀里,却又责备孩子为什么还不会走路、不会跑一样可笑。(正规幼儿园的布置是考虑了孩子好动这特点的,再说孩子磕了碰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四、孩子喜欢体验而不是听道理

指望通过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就像“不给孩子咬一口李子,却希望孩子明白李子是酸的”一样可笑。

五、建议这题主妈妈多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基本的育儿及儿童教育常识,要不,以后会碰到更多问题更纠结。


速强画说儿童教育


家有男宝宝,看到您说的4岁男孩坐不住,爱在幼儿园跑来跑去,简直深有同感啊!

有活力的男宝宝就像是一个永动机,当妈妈的不仅怕他磕着自己,还得担心他撞到其他小朋友,更怕接到老师的电话,十个有八个都是投诉的......

我的经验有两个:

1.别跟孩子说“你别跑”。这种劝他别做什么的否定句式基本说了跟没说一样。您可以试试多用正面的语言。

同样是让他不跑,您可以说:“停下来!”

或者告诉他:“屁股留在板凳上!”

注意,一定是告诉他要怎么做,而且一定要简单,字数少。语气要干脆、有力。平常多用这种方式,比起否定句和长篇大论,4岁的男孩更容易听得进去。

2.可以跟老师商量,能不能让孩子当个小小的干部?比如,纪律监督员?

精力旺盛,很活跃的孩子一般有比较高的关注需求。给他个“官”做做,就能满足他的这个需求。这一点,西游记里就用到了,还记得“弼马温”这个官职吗?

而且,一旦他要去要求和监督别人了,他就会主动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往往表现会更好!

这两个建议,您可以试试看!

也欢迎您关注我,谢谢!


小公主变形计


孩子好动?如何有效处理?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孩子4岁上的是什么班?中班还是小班。如果上的是小班,那么就不存在常规的问题。因为,小班阶段就是常规建立基础的有效阶段。如果上的中班,那么说明孩子的常规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对于常规没有建立的孩子,我们怎么办?

第一,加强与教师的交流

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可以很好的了解,孩子的好动出现在哪些环节。举个例子说,孩子在集体组织活动过程中喜欢“自我行动”,那么也就说明孩子存在定性不够,对于规则的意识薄弱。第二作用,交流也能加强教师对孩子的关注与引导,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自由惯了,一旦涉及到小群体中,他的“自我”就让他难以适应“规矩”。作为家长,除了接纳教师给的建议,也应该寻求教师的帮助,同时加强家庭教育的配合。所以,多交流多配合多支持多理解教师的工作,教师也会更关注孩子。

第二,加强家庭环境的“规矩”环节

孩子在幼儿园里出现“自由”现象,其实!最大问题出现在家庭教育的“随意性”。在家庭中,也应该对孩子提出“要求”,建立“规矩”意识。例如:吃饭的时候,请专心吃饭,有固定的吃饭场所,固定的吃饭要求。要想让孩子接纳“规矩”群体,那么就应树立孩子个体“规矩”意识。而且,规则意识应融合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里面,从多项点滴培养孩子的意识。

第三,施行“延迟满足”

有时候,作为民主性的家长大多数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给孩子太多的条件”。我非常支持与赞同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上,选择与孩子多交流,讲道理!但是,对于习惯已经养成,在口头上已经难以改变的孩子。我们怎么做?是不是给他讲再多的道理,孩子却“做”不到?所以,我们是时候放弃给孩子提供“机会”。明确的告诉他,在幼儿园的那些环节不可以不听从老师的要求,因为“学会保护好自己,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在学校里能听老师的要求不乱跑,我会给你送一份“成长”礼物”。延迟满足——孩子能按照“要求”真正做到之后,实现对孩子应有的“奖励”或者“满足”。

第三,提升孩子本身的“专注力”

专注力的不够,也会导致孩子坐不住爱乱跑的原因之一。这也需要家长在家中多带着孩子进行提升专注力的游戏。例如:“穿珠珠”,选择适合孩子能力的珠珠口大小,让孩子在玩串项链的过程中能学会静下心。当然!这里只是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专注力的提升也需要家长注意“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后,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作为家长要冷静的分析问题,理性的应对问题。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与差异性,要耐心的等待我们独一无二的孩子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