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做程序员?

子非良驹


不管你做不做程序员,反正我是程序员(滑稽脸)。越来越多人不做程序员?也不知道有没有可信的统计,反正趋势不是不愿做,而是做不动了。程序员这一行确实很多尴尬之处。



程序员的尴尬

  1. 随着科技提升,生产力要求更加高,低级程序员已经不能满足于技术的飞升,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以及前阵子很火的区块链,学历门槛和技术更新速度已经拦截了很大一部分码农。
  2. 高端人才依旧竞争力十足,不高不低的程序员越来越多,尤其是只善于增删改查的码农干到一定年限随时会被有一定项目经验的小年轻超越。
  3. 加班严重,以前的“996”,现在已经司空见惯,有各种更猛的九十一七,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的程序员大有人在,别看华为程序员工资高,你算成时薪其实也是一把汗一把血赚的 。
  4. 3年5年工作年限是个瓶颈,35岁是个瓶颈,是继续干还是转管理甚至转行,因人而异,你在IT行业的造诣决定你走多高。反正总不可能敲一辈子代码吧?
  5. 大部分程序员其实不那么热衷于编程敲代码,要不是看在钱还算是比较多的份上。天天在项目里“搬砖”,只不过和工地里搬砖形式不同而已,普通程序员往往只是项目里的螺丝钉,有句话说的好,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



不一一列举了,反正作为程序员的笔者“热心哥哥宇文笑”,还算是比较享受自己这份工作(因为我在的项目组几乎没怎么加班)

给写完代码之余还要码字的宇文哥哥点点关注呗

热心哥哥宇文笑


IT行业的薪水可以说是分分钟秒杀传统行业,这是很多人从事这个的一方面原因,也有人是真的兴趣所在。

而不做程序员的理由,一方面,生活品质会受到影响;再者,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讲,不符合我的工作价值观。

首先,编程是一种由成就感来驱动的脑力劳动,一种很容易上瘾的成就感,让人恨不得二十四小时不休息。而其他行业,下了班就做不了了,也就不会去想了。但程序员的话,只要有个脑袋,就能工作。编程这种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程序员会不停地去思考更好的办法,心魔啊。怕是只有程序员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会自我满足的人了,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对编程也有着一种完美主义倾向。

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心无旁骛,高度专注,下班了会想,睡觉了也会想,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因为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间接后果,生活中除了编程外的其他东西都会被忽略。 因为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编程上,放在其他方面的就会相应减少。比如,对形象不那么在乎了,出门随便穿一件就好了;吃饭也不在乎了,随便扒拉一口就好了,而且还要快速解决。总之,你的心思都放在编程上了,对生活的关注度自然就降低了。

程序编好之后,基本上可以用了,然后又要去想怎么才能优化,还需要添加些什么新功能,这就是一个无底洞,永远没有尽头,和老板交代你做什么,你做完了就好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我真的去做了程序员,虽然工资会高很多,但这样的状态不是我想要的,我的工作价值观不是那种为了钱而可以完全放弃生活品质的。

再者,若是出于兴趣去做程序员,很有可能会糟蹋了自己的这个兴趣。

不大认同以人生兴趣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当然,体育、音乐等文体特长项目不包含在此。工作就是来赚钱的,最好别和兴趣掺杂在一起。

有人反驳,难道只能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吗?

我想问,难道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非黑即白吗?难道没有兴趣就代表讨厌吗?

最后,是否做程序员,选择编程,是个人选择问题,没有做是非对错判断的必要。


史蒂芬的专栏


程序员这个职业,好像和轻松完全碰不着边。每日每夜顶着巨大的压力工作,加班加到超越身体极限。

各种干不完的活都是正常的,最怕哪个产品发生软件故障,通宵也要修复过来。这还不够,老板无所谓的给了一个最后期限,做程序员的就要有家不能回,有床不能睡。而且很多要求,都是临时变化,当要求不明确时,大多数都是在做无用功。

任务永远不会结束,长时间的作息紊乱,心理上多多少少有些负面情绪。情绪当然会影响工作质量,然后一个小小的麻烦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也许只是不小心碰倒了第一块,而各种各样的痛苦都应期而至。例如心情影响工作,工作影响家庭生活……

对程序员来说,工作与家庭不可兼得,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做程序员的原因。

如果所在的团队过得去还好说,做程序员的,若是遇见了一个错误的团队,那恭喜你,陪伴工作的将是各种问题,和琐碎的任务。

一个程序员被安排到了与自身机能并不匹配的工作环境里,或者遇见只顾着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完全不在乎团队合作,那是无法言说的痛苦。

程序员是男女比例最为失调的行业之一,做程序员的很少能找到女朋友。一边被家里催婚,一边扛着职场压力,受苦的还是仅剩的几根头发。

程序员高薪,大家都知道,可大家不知道的是程序员的工作到底有多累。毫不夸张的说,程序员就是在透支身体健康赚钱,明明刚三十出头,一摘下帽子说是六十岁都有人信。


镁客网


最近这几年,程序员这一岗位可谓是风生水起。因为在外行人看来“程序员”三个字就意味着高薪,当然也就意味着加班。这是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大概是从五年前,国内互联网行业开始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红利让很多人眼红,其中就有很多人付诸行动,培训,转行,快速进入了IT行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程序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程序员工作状态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而了解的越多,对程序员这个岗位的向往也就没有最初那么强烈,因为赚钱很重要,但是身体和生活更重要。

一方面是很多缺钱的年轻人对程序员这一岗位趋之若鹜,另一方面是有很多程序员由于经受不起高强度工作或者已经不缺钱而开始考虑转岗,甚至转行。在习惯了很多人转向程序员这一身份的同时也会开始关注更多人在犹豫,犹豫着要不要做一名程序员,犹豫着要不要继续做程序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做程序员还有一个社会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比五年前十年前刚参加工作的那一批人更能抵抗高薪的诱惑,因为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他们在追求高薪的同时也定然会综合考虑工作状态已经生活状态。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人离开,同时也有人进来。关注点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结论。


职场蛙


本人程序猿三年,已经考虑年后还换工作。在我看来,国内程序员分两种,一是数学系的研究生,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二是像我一样找教程自学入行。但这几年工作发现,如果你不是第一种,那么对不起,想要高薪,有好的发展,机会实在是渺茫,作为一名二流程序员,虽然工资是比普遍高一些,但是所付出的太多,首先牺牲的是你的人脉关系,其次是你的健康,加班加的你连锻炼的时间都没有,还有杂七杂八的因素,当我看见朋友圈大家刷屏去哪玩的时候,自己还在拼死加班。到头来人家人脉广泛,赚的还多。又轻松。哎-,当然一开始我很期待做程序员,觉得高大上,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你乐忠于程序,那么请你一定要考数学,计算机相关研究生,有良好的数学功低,再出来做。否则你基本上就是个二流的程序员。别听什么自己努力工作就有好出路,全是屁话,学历决定一切! 培训机构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代码搬砖工。年薪二十万差不多封顶了。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做程序员,可能因为这些因素吧,这也是我这几年工作的体会。如果真的有小伙伴决心入住这一行,去考研,好好把数学给打扎实了。你才有上升的权利


Alanjava


毕业前我确实挺排斥程序员的,但是毕业了鬼使神差的当了程序猿,这一干就是三年。先来个自我介绍吧,或许有助于理解我下面所说的。


我本科毕业,同事大多为研究生,所以刚进公司比较隐忍,本来双休,但我做成了单休,本来五点下班我做成了10点,坚持两年后,发现自己坚持的或许只是自以为的成功。两年了,并没有感觉自己技术有多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在此奉劝大家一句,要多回首,勿忘本心。看自己现在是否在做自己想做的。


当然也学了不少东西,时间在那摆着。每个行业都是这样,我们承受的苦楚终归得到回报。我坚信。程序员的转行,在行业内也常见。其实我认为也是有弊端的,程序猿干的时间越长越难转行,当然也因人而异。拿我说踏实干了两年,感觉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刚毕业那会儿差太多了。

当然我感觉目前做程序猿的还不算少吧!而且想加入的也不少。也挺推荐大家做的,当然根据个人性格来选的,如果想有较大发展的话,大家从技术转别的行业也是有较大优势的。

还是那句所学终有所用。不论什么行业,如果能让自己踏实的耐心的去学习,那就可以做。


唠唠科技


作为一个从业7年的码农,在我看来造成从业人数减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程序员的行业形象不佳。人们提到程序员就会想到人傻,木讷,加班,谢顶,身体差......看看这些词,都不怎么吸引人吧。还记得前一段时间一个新闻,杭州的一个女生相亲嫌弃对方穿的是运动鞋,而他就是杭州某巨头互联网公司员工,可以说是多金又专一,但是还是被美女姐姐嫌弃了不是。所以啊,大众对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固有认识决定了码农的形象和社会地位不佳,说自己是个码农都不好意思,还怎么吸引现在崇尚时尚高端的95后加入程序员行业呢?



2. 程序员的工作强度太高。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码农加班过劳死的新闻吧,这就是程序员这个行业劳动强度大的有力佐证。绝大多数公司都是默认要加班的,而且是无偿默认加班,每天晚上10点之前下班是要给领导打招呼的。加班到12点那是常事,若赶上项目上线前后,那通宵住公司也是有的。这么大的劳动强度,相对于挣的那点工资,投入产出比不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当然也不高啦。


3. 个人认为现在95后和00后新生代主力军个性鲜明,崇尚自由的个性也是影响他们不选择程序员这个职业的原因。90后的成长环境要明显优于80后,他们更崇尚自由,个性更鲜明,不愿意被束缚着,这样也就不会喜欢程序员这个职业。试想一下,95后的程序员刚越好6点下班和朋友去看电影呢,领导临下班了过来说:“今天晚上咱们加班哦”,这样的情况多了,他们可就不干了。而80后一代的条件相对而言要差一些,他们大多背着房贷,要养家糊口,迫于生计压力都会咬牙坚持。所以,我们会看见选择程序员这个职业的年轻人不如以前那么多了。


总而言之,程序员在人们眼里的形象并不是那么光鲜,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但是我想说程序员里也有帅哥美女,时尚潮人,所以大家不要被固有的行业标签所蒙蔽哦!


Hi英语


大学的时候非常羡慕写程序的人,工资高而且也很体面,毕了业找了份IT的工作,才知道了码农的苦!

程序员加班是非常正常的事,为了赶一个项目经常熬夜,而且一旦遇上一个bug会让你感觉到绝望,挠头发掉头发太正常不过了,经常看到一些30岁左右的码农头发稀少,对身体健康影响太大!

码农前几年优势还是比较大的,年轻精力充沛上升比较快,一旦到了30几岁学习能力就没有年轻人那么好了,代码是更新速度比较快的,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一旦学习力跟不上,被年轻人赶超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刚毕业一两年的要求的工资也不高,你会的他也会,公司当然愿意用新人,如果30几岁不转管理,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码农也是一碗青春饭,不是那么好吃的,工薪阶级压力大呀!





时代萌


作为一个已经逼近35的CnotS工作者,强烈建议,年轻人,如果有选择的话,不要进入CS。以下先陈述七个事实:

第一,这行是严重吃青春饭,看看华为淘汰34以上员工就知道了。

第二,社交圈很难往上走。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看看身边的现实就能明白。所有人都追着医生交朋友,手握现金的百姓会追着金融人交朋友,你就是做个婚庆,装修,修车,警察,哪怕开个小饭馆都会有人托你办事。CS除了修电脑别的技能对行外人几乎没有用。码农想积累人脉几乎很难。

第三,学习几乎是无用的。从入行到今天,我已经学习过不下8门语言,三四种数据库,读过无数库的源码。但是这种积累随着技术更新换代,完全没有意义。我这十来年来的技术经验积累的努力放在任何一个其他行业都够成为技术专家了,但是CS因为技术更新毫无意义。

第四,上升通道受限于运气和不具备的能力。如果你做建筑工程,那你从万达跳槽到华远,你的经验直接可以应用,但是计算机不行。可以说CS绝大多数人没机会做一个项目从码农一直做到总监。一个码农能否晋升靠的主要是运气。

另外,码农最不具备的能力就是PPT吹牛逼拍马屁搞关系。小公司不甚了解,大公司能升上去的都是会玩人际的人。研发第一远离业务,第二缺乏人际公关能力,绝大多数做到基层经理就止步了。

第五,工作严重占据生活。我从业十来年几乎日日10小时+。其他人可以用休闲时间做很多事情,家庭,三产,人脉积累,运动健身,旅游娱乐。而码农不行。

第六,智力付出和收入严重不成正比。行外人一定会反驳,可惜事实的确如此。一个动态规划可以拯救企业管理中一跳产品线为企业节约巨大成本或创造巨大收益。但是放在计算机行业,不过是节省一台虚机的一部分运算量,节省成本至多不到万元。解一个中高度复杂bug中的弯弯绕绕所花费的智力成本放在扔个一个行业都足够一个月的业绩,但是计算机行业却不过是一两天的绩效考核。

第七,可替代性强。码农工作的本质更多的是学习一门语言,然后应用这门语言对公司一个具体业务实现科学家的想法。码农就是实现业务代码。这就导致了工作极容易上手进而可替代性高。即使是高级语言中最繁琐的C++从0到能略有瑕疵的完成基本工作一年学习足以。更何况python, JS, java, php这些极易上手的语言现在已经能完成很多,绝大多数工作了。剩下的就是熟悉业务。而熟悉业务对于十年工作经验和一年工作经验者时间差值最多不超过半年。这就导致了可替代性随着年龄增长并无法出现线性提高。可以说计算机行业可替代性与年龄经验是对数曲线。而多数行业也是线性甚至有些行业是指数。

这些现象都是事实,但是并不构成不做程序员的理由:

一 .金字塔结构

社会是个金字塔结构,古今如此、中外如此,行业如此。金融行业的钱多吧,2016平准薪酬达到30W,但如果你是银行的小柜员,你拿得到30W? 任何行业,顶部肯定是1/10的人,做金融也好、警察也好、医生也罢。你做警察,你能说你35岁能干到总监?剩下9/10必定是小兵、被统治者、码农。

二 .万精油

计算机实际上是一个万精油行业,什么行业都能干,金融需要、电商需要、房地产也需要。

但业务才是公司核心,单单代码好并无卵用,你人际关系不好,活一般,NB不会吹,PPT不会做,那你价值何在?你能默写C#底层库的全部代码,动态规划信手拈来,精通8门语言,4个数据库,然而公司并不需要,又有何用?

JD上经常看到的“我们是一个技术驱动型公司…”千万别信:国人懂技术驱动?有技术驱动?外卖火就全做外卖、单车火就全做单车,屁股决定脑袋,流氓引导无良中产。骗骗码农而已,别当真。

三 .关键靠人品

技能撑死只占成功因素的30%。Facebook的代码也就是培训班水平,微软第一版操作系统直接是向别人买的,就连Google也是后来招人重新写。但扎克伯格身为犹太人的文化传承、从10岁开始做项目带来的素养、哈佛大学的优质人才带来的产品战略,这才是关键。

技术从来不是主导,你的眼界、思考、产品能力、发现机会的能力,才是决定你能否发展的主要因素。

你的行业怎么样?细分领域如何?公司前景如何?你是什么位置?比如你做互联网职业教育,你知道教育市场如何细分么?你知道公司所处的赛道么?你知道国外公司的几种玩法么?你知道几种教学法?你又知道几种学习模式?


自由职客Freekeer


程序员是一个白领的象征,意味着,做了程序员,工资上不封顶,而且时机成熟还可以自主创业!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做了程序员之后,却后悔了,而且越来愈多的人逃避程序员了呢?

1.程序员是一碗青春饭,22岁到35岁之间,是程序员的黄金时间,从月薪几千到月薪几万。但是过了35岁,突然发现怎么提升都无法逾越了,首先是时间上的逾越,35岁的程序员,家庭、房贷、孩子、老人暂据了程序员很大一部分时间,加班就随之越来越少,更别提技术提升了。其次,35岁之后的程序,在思维模式,思维能力上已经无法和年轻人进行比拼。

2.技术的日新月异,程序员是人不是机器,无法总是拿到最先进的技术,比如,之前你是C程序员,现在C程序需求并不是很大了,而取而代之的是python、java、HTML5等等,还有人工智能,算法这些,每个技术都是新的,你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去学到最精通的地步,这样薪水方面也就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