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十年生六胎,乾隆为何不立其为皇后?

蒋南亚


坊间一直流传这一种说法,令妃是被乾隆毒杀的,以至于50岁不到就撒手人寰。

在乾隆的裕陵地宫中,发现了一具比较完整的女尸,根据测定年龄应该在50岁左右,骨头中累积了大量的毒素。

有人便据此推测推测,乾隆在决定立嘉庆为储君之时,因为令妃年纪比自己小太多,为了防止令妃自己死后以太后的身份干政,便毒杀了令妃。电视剧《如懿传》应该就是借鉴了这种说法。


不过,也有人反对。根据记载,令妃身体比较虚弱,长期服用大量的药物,其中有一味药就是朱砂(硫化汞),而朱砂虽然正常情况下没有毒性,但是长期服用会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慢性中毒,。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支持第二种看法的。令妃5年4胎,10年6胎,我们也都知道频繁生育对于女性的身体损伤是极大,令妃身体不好长期服药是正常的。

其实,乾隆对于令妃应该是蛮宠爱的,10年6胎足以说明一切。虽然算不上专宠,但也撑得上宠冠后宫。那么为什么令妃终其一生最高也只是皇贵妃(相当于副皇后),而没有成为皇后?


我认为可能会有三个原因:

第一,令妃是爱新觉罗·颙琰的生母,而乾隆准备立颙琰为储君,但又不想太早公布出来,以此保护颙琰,如果立令妃为太子,则很有可能暴露自己的意图。

第二,乾隆并不想立皇后。乾隆对于第一任富察皇后的感情很深,在富察皇后死后表现出来很深的悲痛,为此还处罚了很多大臣,包括几个皇子都受到牵连,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表现足够的哀伤。后来乾隆迫于太后的压力,不得已立了辉发那拉氏为皇后,但后来还是找机会废掉。乾隆虽然宠幸令妃,但是并不想再立皇后!


第三,令妃是内务府包衣出身,是汉人血统。纵观清朝的历史,虽然存在有不少汉人妃子,但从来没有一个汉人血统的在生前成为皇后。

有人说佟佳氏也是汉人出身,不就产生了几个皇后吗?其实佟佳氏原本就是满人,只是后来迁居汉地才改的汉姓。(太祖高皇帝念养正原系满洲,这里的养正就是佟养正,也就是康熙生母佟佳氏的祖父)。

以上几个原因让颇受乾隆宠幸的令妃最终没有在生前成为皇后!


胡史乱翔


乾隆是个风流天子,一生俘获很多女子,乍一看去,他不应该是用情专一的人。但实际上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他对自己的原配妻子,也就是第一位皇后富察氏,一往情深。



接下来的皇后乌拉那拉氏,想得到正常的夫妻情感,但是乾隆没有从富察氏离世的哀伤中走出。一个强要,一个心烦,结果可想而知。富察氏的两个儿子都被乾隆秘密立储,而乌拉那拉氏也想让乾隆立自己儿子为储君,乾隆不干。乌拉那拉氏出身高贵,乾隆贵为皇帝,谁也不让步,斗争的结果是皇后被废。

令妃完全不同,她出身低微,性格和富察氏特像,通情达理,乾隆在令妃的身上能看到富察氏的影子。有人说令妃为乾隆生了六个孩子,就是一个生育机器,以乾隆风流性格,根本对令妃无情。其实乾隆不但对富察氏有情,而且对令妃有情,无情一次两次临幸可以,生育六个孩子怎么可能?



乾隆对令妃的情,其实就是对富察氏的情。

用情总是要付出,乾隆是个情种,用情的回报少不了。乾隆先后立富察氏两个儿子为储君,但是都早死了。乾隆对令妃用情,也需要回报。令妃主持后宫十几年,为什么不立她为皇后呢?

乾隆的做法似乎不合情理,但实际上非常正常。令妃出身低微,按清朝规矩不当立为皇后,而且假如令妃立为皇后,她的儿子就可能成为储君,和乌拉那拉氏的儿子就成了竞争对手。

从雍正朝起,皇帝实施秘密立储,只要是乾隆的儿子,都有可能成为储君。争夺储位是非常残酷的,不立令妃为皇后,是对令妃的保护,也是对令妃儿子的保护。



乾隆当太上皇时,想让令妃当皇后,可那时令妃已死了,这也是令妃和乾隆的一大遗憾。不过,令妃最后和乾隆合葬,也算是对令妃的一大安慰。

谢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欢迎评论留言关注!


豫有得


令妃十年生六胎,最后生的已经是41岁高龄了!她的生育史是这样的: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永璘。可见皇上对她的恩宠简直到了极致!


我们看看她的履历:

孝仪纯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干隆帝秘密立储;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至于为何不立其为皇后,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令妃的出身!在门阀森严的古代,尤其皇室贵族,出身门第是何其重要!令妃出身包衣奴才,侍候富察皇后的,原属正黄旗满洲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镶黄旗满洲,即“抬旗”。她由小宫女一路披荆斩棘做到令皇贵妃乾隆已经很给力了!这种荣宠在其它地位低下的妃嫔中是没有出现过的!皇后毕竟牵扯甚广,礼仪制度、门第观念及前朝后宫种种!所以暂时搁置了!



其次还考虑到了富察皇后!富察皇后贤良淑德,作为清宫第一贤后,与乾隆皇帝感情非常深厚,而魏佳氏之前一直伺候富察皇后,曾经得到皇后的悉心教导,每天耳濡目染学风和习气、品性修养和富察皇后如出一辙!在富察皇后离世有令贵妃聊以慰己很舒心,对富察皇后也是一种尊重,不愿意打破这样的感觉,有她在身边即可也不想再次失去!



最后皇上的私心!其实喜欢一个人并不是把她推到最高点位置,要知道高处不胜寒,越显贵越招人羡慕嫉妒恨!在富察皇后去世,辉发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后,令皇贵妃统摄六宫大事,代行皇后之职,已经给足了令贵妃里子和面子!这样的荣宠跟是不是皇后已经意义不大了!位处皇后又可能帝后离心重蹈娴妃曾经的覆辙!这样,刚刚好!也是对令妃的一种保护!

无论如何,令妃这一生已经很圆满,在弥留之际皇上也许已经把秘密立储永琰为太子的事告诉她了,已经足够欣慰!死后追封虽然于事无补,母以子贵,她的一生已是传奇!



荰尒二0716


在刚刚大结局的清宫剧《延禧攻略》中,正直坚强,机智灵敏的魏璎珞深得皇上宠爱。她从最低下的宫女一路逆袭到高高在上的令贵妃,是一个传奇女子。

在继后那拉氏被废去名号、贬入冷宫后,令妃被乾隆册封为皇贵妃,也就是副后,全权掌管六宫之事。

电视剧中,乾隆在皇后一位空缺时并未将最宠爱的令妃册封为皇后,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实在是太爱令妃了,所以他比谁都清楚令妃不适合当皇后。

皇后必须母仪天下,行为举止代表的是大清的威严,皇后有权势,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令妃生性顽皮,不爱守规矩,乾隆深谙这一点所以不忍心让她过于束缚。

那么历史上的令妃呢?

据史料记载:

魏佳氏于乾隆十年被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

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

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

皇贵妃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因病去世。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其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令妃十年生六胎,是为乾隆生儿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她的晋升速度也是其他后妃远不可及的。

早在乾隆十年受封为嫔时,魏佳氏不仅位列三嫔之一,更是众嫔之首,连家世、资历远优于她的舒嫔都排在她后面。

可见乾隆对她是真的极其喜爱。既然乾隆如此宠爱令妃为何不立她为皇后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首先是令妃的出身。

令妃是满洲正黄旗包衣出身,包衣是清代八旗组织内部的一种人身领属制度,为八旗贵族所有。

令妃属于上三旗的包衣,由内务府管辖,服侍皇室。

虽然上三旗包衣秀女也能参加选秀成为妃嫔,但在清朝能够成为后妃的大多是八旗秀女。

乾隆的前两任皇后都是出生于显赫家族,即使乾隆万般宠爱令妃,碍于森严的社会组织制度也不会将令妃立为皇后。

2、第二个原因是皇十五子永琰。

康熙时期曾发生九子夺嫡的惨剧,雍正为了防止惨剧再次上演才实行秘密建储制度。

乾隆三十八年,年仅十三岁的皇十五子永琰被密立为皇储,如果乾隆将令妃立为皇后,那么皇太子的人选极有可能就此暴露。

乾隆不立令妃为皇后,也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残酷场景。


电影烂番茄


乾隆帝在世的时候,有封过两任皇后,分别是富察皇后和继皇后乌拉那拉氏,而令妃最高被封为皇贵妃,死于乾隆四十年,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乾隆立永琰为皇太子的时候,追封为孝仪皇后,乾隆帝死后,因为乾隆的谥号为纯皇帝,所以令妃被谥为孝仪纯皇后。

富察皇后有一个弟弟叫傅恒,傅恒有一个儿子叫福安康,富察皇后是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成为当时还是宝亲王的弘历的嫡福晋。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帝就册封其为皇后。富察皇后为乾隆生下了次子永链,七子永琮,但是这两个儿子都夭折了。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帝带着富察皇后游览了孔庙、泰山、济南趵突泉,在回京的路上,富察皇后病死,乾隆帝悲恸万分。

那拉氏是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成为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的,弘历继位后,那拉氏被封为娴妃,在乾隆十年封其为嫡贵妃。乾隆十三年后,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帝封娴妃为皇贵妃,乾隆十五年,封娴妃为皇后。她为乾隆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皇十二子永璂,十三子永璟。

乾隆三十年,那拉皇后陪乾隆帝南游至杭州,乾隆就让人把皇后送回了京城,乾隆回到京城之后,就收走了那拉皇后的皇后宝册,只配给她两个宫女,这个是答应的待遇。

乾隆三十一年,那拉皇后去世,并没有按皇后的规格来办,而是用皇贵妃的规格来办,那是什么事情让乾隆与那拉皇后反目呢?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乾隆最开始是说那拉皇后对皇太后不孝,后来在乾隆四十年的解释是那拉皇后把头发给剪了,是大不敬,大不孝。

令妃之所以没有被立为皇后,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出身地位比较低微,是包衣出身,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个人觉得是前面两任皇后对乾隆帝的打击太大,再加上令妃出身比较低,所以就没有立令妃为皇后。

但是可以在令妃死后,永琰立为皇太子的时候,追封其为皇后。令妃出自魏佳氏,应该是通过内务府选秀进入宫中的,乾隆十年,被封为魏贵人。乾隆十三年,被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被封令贵妃。乾隆三十年,被封为皇贵妃,这个已经仅次于皇后了。

乾隆三十八年,令妃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被秘立为储,而她家已被抬旗进镶黄旗。乾隆四十年,令妃病逝。令妃之所以能被乾隆所宠,主要是因为她秀外慧中。只是她在世的时候被立为皇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这个确实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是她的儿子永琰能当上皇帝,她也被追封为皇后,这个还是很完美的结局的。


历史简单说


令妃是乾隆晚年最宠爱的贵妃,生育能力很强,十年生了六胎,而且其中的儿子永琰还做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至从乌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宫之后,她其实已经六宫之主了。那为什么乾隆皇帝还不立她为皇后呢?其实乾隆皇帝也有自己的苦衷啊!祖训不能违呀。作为一国之母的皇后,不是随便都能当的,一定要有满洲贵族血统才有资格。而之前被废的乌拉那拉氏就是满洲贵族女子。因此一国之母,可以不是皇帝所宠爱的,但却必须是家世身份尊贵的女子。所以乾隆皇帝面对最心爱的妃子,他也无可奈何。因为从令妃的身世来看,她的父亲魏清泰隶属于镶黄旗的汉军,后来才改姓魏佳氏,因此令妃是汉族女子。对于一个汉族女子能被皇帝宠幸达到皇贵妃这个级别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其实话又说回来,只要乾隆愿意,将令妃为皇后又有什么不可能呢?其实老谋深算的乾隆也有自己的考量。如果贸然将一位汉族女子立为皇后,势必会引起众人的反对。而且令妃立为皇后,那么乾隆的意图不就大白于天下了,肯定是准备立她的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如果这样的话势必会引起其他贵妃以及乾隆的其他子嗣的不满,到时候搞不好还会发生骨肉相残的局面。因此乾隆为了要永琰为继承人,也不可能将他的母亲立为皇后。 其实对于令妃来讲自己身为皇贵妃得到皇帝的如此宠爱,虽说没有皇后的名分,但其实也等同于皇后了,况且自己的儿子永年又被乾隆皇帝秘密立储,即将成为未来的皇帝,自己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自己这一生已经非常圆满了。而且令妃死后,被乾隆追封为孝仪纯皇后。


乐乐爱收藏


在乾隆四十多位有名分的妃嫔中,令妃生育的数量是最多的,十年时间里,先后为乾隆皇帝生下四子二女,其中包括为乾隆生下了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以后的嘉庆皇帝,足以见得令妃专宠!乾隆是个风流天子,一生俘获很多女子,乍一看去,他不应该是用情专一的人。但实际上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他对自己的原配妻子,也就是第一位皇后富察氏,一往情深。

首先,令妃是汉人出身,清朝是满洲人的天下,虽说清朝统一天下,也接受满汉通婚,但汉人在满洲人的眼中,始终不是自己的同类,就好像我们看过多少古装剧,里面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即使君主为了一些特殊原因,娶了异族人为正妻也好,那位君王也会想方设法阻止妻子生下自己的继承人是一个道理。令妃完全不同,她出身低微,性格和富察氏特像,通情达理,乾隆在令妃的身上能看到富察氏的影子。有人说令妃为乾隆生了六个孩子,就是一个生育机器,以乾隆风流性格,根本对令妃无情。

其次,令妃出身并不高,我之前写琅琊榜里的静妃,也有写到,出身和母族是决定她最终地位的决定因素,立后这样的大事,必须得取得宗亲宗室和太后的同意,而经过各种危机宫斗才活下来的甄嬛皇太后,深知宫斗的残忍,而为了保护令妃的众多子女,她是不会同意令妃上位的。正因为出身的问题,在后宫中,令妃和她的子女可以规避掉不少的危机。乾隆的做法似乎不合情理,但实际上非常正常。令妃出身低微,按清朝规矩不当立为皇后,而且假如令妃立为皇后,她的儿子就可能成为储君,和乌拉那拉氏的儿子就成了竞争对手。

剧中妃子衣服和宫女差不多, 除了几个主角 宫女都是脸盲, 而且妃子 衣服 头饰 造型 完全看不出等级, 穿的和宫女都差不多样, 而且剧中 某些人 太笨 太丑 完全没有思想 和心机, 根本就不是宫斗剧, 一群打酱油的妃子长得都差不多, 好多宫女都比妃子漂亮!

魏佳氏即内务府正黄旗管领下汉姓人,所谓魏佳氏,即姓魏,所谓管领下人,即辛者库,尚不如佐领下人,是皇家包衣中身份最卑微的下等奴仆,康熙的八阿哥的母亲良妃即管领下人,康熙有一次在骂八阿哥允禩的时候说“乃辛者库贱妇之子”,就可以看出其身份低下的程度了!从现有史料来看,尚不知她入宫的时候被分到哪个主位之下,但被乾隆看中,并临幸,在乾隆十年的时候被封为贵人,之后便迅速地飞黄腾达了。

也许,乾隆并不是没有想过,但他首先是一位皇帝,其次才是丈夫。她宠爱的令妃是一位汉人,娘家也非功勋卓著之臣。国家制度和政治格局摆在那里,乾隆也没有办法。另外一个,当时乾隆在众多儿子中选择了令妃的儿子永琰继承储位,将他的名字放置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如果册立令妃为皇后,无疑会给别人传递一种信号,即永琰为皇太子。这样容易引起各皇子争权之心,不利于政局稳定。

这种情况下他立的皇贵妃就是实际上行使皇后职权的代理皇后,说是位同副后,反正没有正后,就是皇贵妃最大。何况这个皇贵妃的儿子是实际上的储君和未来的新帝。虽然还是比皇后待遇差一截,但令皇贵妃也应该知足了,就算她不知足,皇帝的态度已经写在上谕里了,她又能如何呢?


清朝回忆录


《还珠格格》热播了20多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漱芳斋的主角们早已红得发紫,还有一些配角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编不禁要问一句:你们还记得延禧宫的令妃娘娘吗?那个总在乾隆身后为小燕子她们求情的女人。

历史上确有令妃其人,孝仪纯皇后,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封为皇贵妃。

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的十年间,先后诞下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十四子永璐(早夭)、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早夭)、皇十七子永璘。

十年间生下四子二女,可见乾隆盛宠,在皇后乌拉那拉氏被废后,被封为皇贵妃,总领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长达10余年之久,那么乾隆为何不索性立她为皇后呢?

令妃魏佳氏本是汉人,原姓魏,属正黄旗汉军旗,其父亲是内管领、追封一等承恩公清泰,娘家并非显赫世家、对大清也没有重大贡献,只是因令妃深得乾隆宠爱,才被抬入镶黄旗满洲旗,改姓魏佳氏,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朝汉人女子做到皇贵妃已是盛宠了。

比如说康熙生母佟佳氏,虽原是汉人佟氏,后抬入满旗改姓佟佳氏,但是佟家门楣显赫,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她最后也才封了贵妃,康熙登基后才追封的皇后。

乾隆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感情甚笃,皇后去世对乾隆情绪及性格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乾隆十五年,册封娴贵妃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十五年后乾隆以皇后性格无常,太后面前不能尽孝为名,下令废后,次年去世。两任皇后都是在乾隆未登基时就伴其左右,相随数十载化为黄土,乾隆不免心灰意冷,不愿意再立皇后了。

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两任皇后相继去世之后的四十余年也不曾再立皇后,祖孙两在这个问题上倒是很相似的。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已经决定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但是当时嫡子势力尚在,怕过早宣布会招致嫡子集团的迫害,而立令妃为皇后,无疑是表明要立其子为嫡,所以出于保护令妃永琰母子的想法,乾隆一直未立令妃为皇后。

虽然终身未立后,但是乾隆给予了她无上的殊荣,在魏佳氏去世后,乾隆帝在她原有的仪仗中增加了十八件,达到七十六件,仅比皇后的仪仗少了一件;从魏佳氏留下的遗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经拥有东珠朝珠,而东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资格佩戴的。

我想在令妃弥留之际,乾隆应该会告诉她:他们的儿子会是未来的皇帝。一生如斯,令妃最后应该是了无遗憾离开的。


史论纵横


最近的《延禧攻略》热播,乾隆后宫再掀波澜。说说令妃吧,她姓魏佳氏,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延禧攻略》的人设基本是准确的,就是非常聪明,因为她的封号“令”,在满文中的意思就是“聪明睿智”。



令妃十年生六胎,说明是比较受宠的,但生育与否并不能说明受宠的程度,这只是一个方面。比如海兰珠,应该算是盛宠了,只生育了一个孩子。比如乾隆原配富察氏,生育两个儿子都夭折了,只剩一个女儿活到成年,还不是乾隆心尖上的人?在《清史稿》中记载的令妃,只有生平,多一句话也没有。感觉她和乾隆就是普通的后妃与皇帝的关系,谈不上宠爱,生这么多只能说她命好吧,但是《清史稿》中其他后妃就不是这样,身前身后都有记载。

令妃在生育十五阿哥时,乾隆本人在木兰围场,他那么爱写诗也没为十五阿哥写下一首。他也不认为令妃是他心目中的妻子,到令妃去世也没有立其为皇后,追封为皇后完全是因为嘉庆帝的原因,甚至追封礼仪都略有减少。

令妃生育的十七阿哥一直不被皇帝喜欢,他本人也不争气,据说最大的愿望是想要和珅一半的房子,有点萌。

说个题外话,我看一些资料,一直觉得乾隆喜欢熟女,当然不一定对,但是他的后宫之中,高领产妇应该是最多的,令妃生最后一个孩子时都41岁了,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晋升为妃了,从贵人到妃的青春年华中一直无所出。乾隆的原配富察皇后生第三个孩子时35岁,继后也是高龄,晋妃之前8、9年都毫无动静。大概乾隆真的喜欢熟女吧。


光明大先生


令妃(1727九月初九——1775正月廿九日)即孝仪纯皇后,比乾隆皇帝小16岁。她的人生就是个传奇,创造了很多奇迹,然而生前差一步不能成为皇后,是最大的可惜。令妃在《还珠格格》、《延禧攻略》、《如懿传》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妃十年生六胎,不立她为皇后的最大原因,福垊以为就是她薨逝的太早了(是不是孩子生多了,伤身体啊?)。

令妃人生传奇就是出身最低,升迁最快,生子最多,次子最牛,皇帝最爱,统摄后宫最长。

令妃满人包衣出身,也就是满人的奴才出身。其曾祖魏国贤先后跟随耿精忠后、耿昭忠兄弟俩。到其父魏清泰时,虽然是担任内务府总管,但他没有改变包衣身份。她是包衣呵呵(女包衣),其父是包衣哈哈(男包衣)。

令妃13岁入宫为官女子,官女子就是一边宫女一边是小妾。此后历经答应、常在,18岁升为贵人、令嫔,21岁升为令妃,32岁升令贵妃,38岁封皇贵妃,然后以代(准)皇后名义统摄后宫。“令”出自《诗经.大雅》“如圭如璋,令闻令望”。乾隆最喜欢玉,而圭璋是玉中最尊贵之意思。而令这里表示的像圭璋一样美好、尊贵,说明了乾隆对令妃的喜爱之情。18岁成为令嫔,而为众嫔之首,而且当时嫔中就他一个汉人。

1756年29岁生固伦和静公主,30岁生皇十四子永璐(殇),31岁生和硕和恪公主,33岁生皇十五子也就是后来的嘉庆,35岁生皇十六子(殇),39岁生皇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说明28岁到33岁这段时间最受乾隆帝的专宠。

专家郭成康找到了只有皇后才有可能伺候皇帝用膳的待遇,而这个待遇令皇贵妃享受了。“清朝唯一一个非太后、皇后的,受到官员,特别还是外省官员上请安折的内庭主位。”并且在生前已拥有她生前已经拥有东珠朝珠,而这只有皇后才佩戴。更关键的是

她从38岁到48岁统领后宫整整十年,楞是没熬出一个皇后。死后虽然仪仗新增18件,达到76件,但还是比皇后少一件。要知道乾隆的原配富察皇后薨逝了,继任皇后废黜了,不久也薨逝了,就这也轮不到她。

令妃这么传奇为什么就差这么一点而成为最大的遗憾呢?

生了六个孩子也没当上皇后,福垊认为原因有五。

第一、出身问题,这里有两个方面。其一,她是汉人不是满族人,清朝皇帝立满人包衣为皇后一个都没有,而追封的也才有两位,一个是康熙他妈,一个是嘉庆他妈——令妃。也就是说,无论她多么完美,她在乾隆帝眼中都是异族,都是奴才。其二,她的祖上没有为清朝做过什么大的贡献,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家族。如果她的祖上是范文程或者是三藩(这里假定是没叛乱的三藩),那么立后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福垊说到底,立皇后不是主要看气质——脸的,而是主要看民族、功勋、家族的。

第二、皇后问题,成也皇后,败也皇后。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皇后。其一,成也皇后。前面说了,初入宫她是官女子。福垊猜想她最初是富察皇后的心腹婢女。皇后才把她推荐给了乾隆帝。因为这个关系,她没有孩子也升迁非常快。其二,败也皇后,孝贤皇后去世后,她逐渐成为富察皇后的替代品,这时表现的是生的孩子非常多。因为乾隆帝非常爱孝贤皇后的,所以不会立她为后。有人就说了为什么乾隆帝立了辉发那拉氏(很多人写成乌拉那拉氏,这是错误的)为皇后呢?

第三,太后问题,辉发那拉氏没有第一个问题,还有太后的大力支持。也就是说,魏令妃走的是皇后路线,而是辉发那拉氏走的是太后路线。后来皇后死了,没谁为令妃说话了。而太后不仅活着,而且提出一个问题,国不可一日无君,宫不可一日无后。逼着乾隆册封乌拉那拉氏,乾隆违心地表达了孝心。这也就决定了辉发那拉氏悲惨命运,虽然你哪里都好。辉发那拉氏悲剧后,老太太再也不说话了,一是看不上包衣姐,二是怕自己再弄巧成拙。

第四、立嗣问题,乾隆帝暗中属意皇十五子。如果公开立皇后,就昭示要立令妃的儿子,这会引起皇子竞争。有人就说了,那立富察皇后、辉发那拉氏,不也昭示立她们的儿子为太子吗?您甭说,那真是的。富察皇后的儿子永琏一开始那真是密定为太子呢!可惜夭折了,就是夭折了也要追封为太子——端慧太子。辉发那拉氏也是,只可惜她们的儿子都短命。其实让令懿皇贵妃小魏掌管后宫,也是要立其子的信号,但比立为皇后弱化多了。毕竟小魏有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个大问题,所以其他嫔妃皇子至少还有梦。

第五、防止骄纵问题。辉发那拉氏(就是《还珠格格》里容嬷嬷伺候的那位皇后)虽然有太后说法,但她本身很优秀和贤惠,完全不像电视里那么粗野骄纵。只是后来在皇后的位置久了,不免容易得罪皇帝。要知道最想讨好皇帝绝不是皇后而是嫔妃,嫔妃还有升迁的希望,皇后你拿什么给她升迁?辉发那拉氏被废,主要原因不是骄纵而是干涉乾隆找小三。乾隆帝下江南,总要找些美女,甚至还要把最优秀的选入宫中,这下皇后不愿意了,就哭着劝谏。结果龙颜大怒,皇后被一抹到底,成为一名答应,可皇后不答应也不的答应。如果让令妃成为皇后,难保以后令妃有让自己不愉快的地方,而自己也不想像前任皇后那样对她,更不想她像前任皇后那样对自己。

谢谢大家,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还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