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業元
這主要是戰術理念以及現實環境等方面的問題,日軍雖然重視單兵精確射擊,但是對狙擊戰術則並不重視,自然也就沒有出名的狙擊手出現。
狙擊手往往出現在兩軍僵持對抗的戰場,比如蘇聯的斯大林格勒,德蘇兩軍一直在城市中鏖戰,戰線十分模糊,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合狙擊手這樣的兵種活動,發揮其隱蔽,射擊精確的優勢。
而日軍主要在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作戰。在中國戰場,日軍更多的處於進攻態勢,而與其正面國軍等往往容易被擊敗,八路軍等則主要以後方作戰為主,日軍則淪為目標,這都沒有狙擊手作戰的空間。
至於太平洋戰場,日軍雖然是防守居多,但是往往是在孤島死戰到底,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雖然有很多隱蔽起來射擊的做法,但是這些大多都是普通步槍手,而且是作為消耗品使用的。比如日軍就有把自己綁在樹上狙殺美軍的做法,很容易被美軍發現後直接以猛烈的火力幹掉,這樣一來同樣無法產生多少狙擊手。
而且日軍沒有記錄個人戰績的習慣,無論是飛行員還是步兵,往往是不計算個人戰績的,坂井三郎這樣的飛行員好歹能倖存下來回憶作戰的過往,但是容易損失步兵顯然是沒有這個機會的,因此即使有戰績也難以為人所知。所以這樣一來,日軍自然沒有出現瓦西里扎伊採夫、西蒙海耶這樣的狙擊手了。
戰爭之王
崤山小虎第267條回答。
日軍由於採用“三八大蓋”式步槍,使得普通日本士兵射擊精準度很高。但日軍確實又很少有“王牌狙擊手”,小虎認為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
一、日軍認為只有高價值的目標才具有狙殺價值。
與傳統戰場上的狙擊手單純射殺士兵不同,日本人認為只有高級指揮官、軍事將領、或者重要人物等,不常在一線戰場上出現的人才具有狙殺價值。
而“王牌狙擊手”是以狙殺人員的數量決定的。戰場上重要人物、重要目標本來防護屬性又高,同時又遠離戰場,所以,日軍狙殺數量很少。
(神劇裡日本美女狙擊手↓↓↓)
二、日軍在狙殺戰術指導上存在錯誤認知。
由於日軍認為只有狙殺重要目標才有價值,所以在狙擊手的使用上採用“一次性使用,為天皇盡忠”的原則。
為了能更有效的觀察和狙殺對手,經常隱藏在“別出心裁”的地方,比如大樹上 ,或者就隱藏在敵軍前線後方,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往往第一發確實能達到狙殺的作用,但第二發時就被人亂槍射死,幾乎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狙殺後存活少。
三、日軍認為狙擊手對扭轉戰局的作用不大。
日軍的普通士兵,普遍射擊精準,依靠普通士兵就能扭轉戰局,而沒有必要去使用狙殺戰術。
同時日本人認為自己的“三八式步槍”本身射擊比較準,所以在以“三八式”為基礎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僅僅加裝了2.5倍的瞄準鏡,使其在300米內效果極佳。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對的狙擊戰術的態度。
(九七式日本狙擊槍↓↓↓)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小虎認為這就是日本很少有王牌狙擊手的原因。
題外話:謝謝你的閱讀。歡迎關注小虎,小虎作為一個老兵自媒體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謝了。
哨兵小虎
我的兄弟叫順溜相信大多數人都有看過,在這部電視劇中,就出現過日軍狙擊手!這個日軍狙擊手是怎麼來的?最高長官帶來的,那麼來就來唄,為啥要帶個瘸子呢?況且,這個瘸子軍銜就是個普通士兵而已!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這是個狙擊手!而之所以帶來個瘸子的狙擊手,我們便可以看得出日軍內部這種人極其稀少!並且,這個狙擊手被順溜打中脖子回來時,日軍長官為何會如此著急請人救治,同樣說明這是個王牌。但日軍當時這樣狙擊手少的可憐,大多數nb的都被拍上了戰場。但大多數都戰死了,所以到後來日軍並沒有太多狙擊手!那麼,日軍為何射擊準,狙擊手卻很少呢?我覺得主要因為日軍習慣了三把大蓋的高精準度,所以正兒八經讓他們當狙擊手卻相當困難!
筱晨科普
第一,日本軍隊不統計個人戰績,日軍就是飛行員在早中期都不統計個人戰果。只計算整個部隊的戰果,為了鼓舞鬥志到了二戰末期,日軍才開始統計戰機飛行員的個人戰績。
日本陸軍則一直都不統計和宣傳個人戰績,更加喜歡宣傳整個部隊,一個集體的成果。第二個原因是日軍其實也有一些個人戰績特別突出的士兵,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在我國也沒有介紹二戰日軍所謂戰績突出士兵的書籍,介紹二戰德軍戰績突出士兵的書籍則在我國發行過很多了。這也導致了大多數人不瞭解日軍的事情,對德軍那些高手士兵卻是非常熟悉。
日軍裡個人戰績比較突出的步兵,我們大概知道的有日軍第56師團第148聯隊士兵吉原正喜,其在緬甸戰場,包括騰衝的個人戰績是導致420多名士兵死亡,但其自己最後也被大炮炸死。還有在佩裡硫戰役,導致200多名美軍損失的日軍士兵船坂弘,戰後,美國德州還授予了他“名譽市民”稱號。
另外就是硫磺島,佩裡硫,還是沖繩,塞班島,幾乎都是全滅戰。在這裡據守的日軍90%以上的死亡率,也讓有突出的士兵其個人戰績也再不會有人知道。
日軍有很多槍法比較好的士兵,確實是一個歷史事實。我們知道日軍最後一個投降的士兵小野田寬郎,在菲律賓游擊戰多次與菲律賓軍警交戰,以1把99式步槍對抗菲律賓軍警的M-1卡賓槍和M-16自動步槍,其打死打傷菲律賓軍警和平民130多人。
深度軍事
首先,日軍陸軍部隊裡,射術高超的士兵不在少數。原因很簡單:日軍比較強調單兵作戰能力,特別是射術。日軍認為,士兵射擊準確,更加節省彈藥。也是這個原因,日軍高層認為衝鋒槍浪費彈藥,抵制裝備衝鋒槍。結果在遭遇美軍自動武器的時候,日軍士兵的生命成群結隊地被美軍的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收割。
其次,日軍狙擊手大多藏身樹冠上,也就只有一次射擊的機會,一旦被發現,基本沒有生還的機會。
日軍在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基本不怕死。以戰死為榮。這就導致了日軍狙擊手戰場生存下來的可能很低。於是,就更沒有機會出高狙殺記錄的狙擊手了。
黑鬱金香966
三八大蓋遠距離效果太差!日軍狙擊手多為有去無回的“死狙戰術”
二戰時期日軍使用的三八大蓋雖然槍管長度好,精度高。但是其使用的有坂6.5×50mm子彈遠距離彈道性能實在太差,根本不適合作為狙擊槍子彈使用。有坂彈實際上性能不錯,其較長彈徑比,在使用中會產生類似後世小口徑彈藥的翻滾空腔效應,但是裝藥量太少,遠距離精度差,450米就無法保證有效命中,再加上日軍狙擊應用晚,所以抗戰前期激烈時期,日軍狙擊手少。
雖然在1939年之後,日本認識到6.5×50mm子彈性能上的問題,推出7.7mm口徑的子彈(有意思的是日本陸軍使用的是7.7×58mm子彈,而海軍使用的是7.7x56mm),但是日本狙擊手還是選擇使用6.5×50mm子彈的97式狙擊步槍(三八大蓋的狙擊型號)作為主要武器。因為使用7.7mm子彈的99式步槍射擊時聲音和槍口火焰較大,容易暴露目標。而使用97式狙擊步槍,即使在150米的極近距離內,也依舊很難從聲音和槍口閃光中判斷對方位置。
同時在熱帶島嶼地區,地形地貌複雜,適合遠距離狙擊的條件較少,雙方很容易進入近距離交戰。再加上日本工業實力差,前線狙擊手能夠配發2.5倍瞄準鏡的都很少。所以日軍狙擊手熱衷於躲藏埋伏,進行近距離狙擊戰。這種狙擊作戰模式,給美軍造成很大麻煩,甚至美軍指揮官要求士兵在受到日軍狙擊手狙擊時,不能停留在原地,必須加速向前突擊,因為想在200碼外發現日軍隱藏的狙擊手根本不可能。
海軍陸戰隊進攻隱藏在飛機殘骸中的日軍狙擊手。而太平洋島嶼地區,被擊敗的一方能夠成功撤退,重新投入戰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導致日軍“死狙戰術”盛行,去執行狙擊任務的狙擊手,很多都是藏身在根本無法撤退的地方去打擊對方,生還概率極低,也就無法多次參加戰鬥,提高自己擊殺數。日軍還專門配發釘鞋更方便
日軍狙擊手很喜歡躲在樹上狙擊,為此專門配發了釘鞋方便爬樹,但一旦被發現根本沒地方撤退。五嶽掩赤城
不可不提一下,二戰日本有陸軍和海軍。(不是在廢話)日本的海軍是向著西方學習,買戰艦開始的,擁有著先進的文化的理論。
而陸軍則是繼承著“武士道”精神的土鱉。
這也是二戰時候,日本陸軍和海軍各自看不順眼的原因之一。
土鱉日軍現代戰爭只是和俄國硬拼過,而那場戰爭並不需要狙擊手。所以日本陸軍完全沒有想過發展狙擊手,也就不擁有狙擊手戰技術。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所以提倡比較節約的“精準射擊”,所以士兵射擊精度相當高是不可否認的。
三八大蓋在射擊時槍口幾乎沒有閃焰和白煙(槍管長啊),子彈穩定性好,射擊會很準。
在太平洋的諸多島上,樹木茂盛,日軍派出精準射手,拿著有裝有瞄準鏡的三八大蓋,把自己綁在樹上進行隱蔽,伏擊美帝軍人,早期造成美軍的損失。
所以美軍大肆宣揚,日軍的狙擊手對其造成巨大傷害。美軍是誤會受到日本狙擊手襲擊了。
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冷靜下來重新翻看那些戰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日本在二戰就沒有狙擊手,更加不會出現“王牌狙擊手了”。
狙擊手需要的能力,大家第一就會說是精準射擊,這沒錯,可是不是唯一的能力哦。狙擊手還必須有偽裝,滲透,選擇,潛伏,轉移,撤退等諸多能力。當然,有這些還不夠,指揮官還必須有指揮狙擊手進行增援戰鬥的知識。
而這些都是需要常年的積累才能有戰鬥力的,日本陸軍土鱉可能是臨時得知狙擊手這個概念,還生產了狙擊步槍(天知道,那瞄觀設備還沒有高程和風偏差調理裝置),或者直接給三八大蓋價格瞄準鏡就是狙擊槍了----可知日本陸軍對狙擊的認知。
結果是財大氣粗的美軍,路過的時候先用重火力照顧一下樹冠,把那些捆在樹上的日本精確射手提前消滅,後期,那些傢伙沒能給美軍造成更多麻煩了。
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說,二戰日本就沒有狙擊手,只有精確射手,王牌狙擊手嘛,還差幾條街呢。
李勉9
二戰時期日軍整個部隊過於激進的思想和“必死”的被洗腦的“玉碎”之信念,使日本狙擊手能走入戰場,卻基本成了孤魂野鬼,有很多的日軍狙擊手第一次進入戰場就被報銷,死亡率最高是日軍狙擊手的真實命運,活的很少,又哪來王牌狙擊手呢。
日軍在二戰中狙擊手的數量還是佔有一定比例的,就從日軍在二戰中所裝備的不被世人所熟知的比如38式改型6.5毫米狙擊步槍、97式6.5毫米狙擊步槍以及最後終止與二戰結束的99式7.7毫米狙擊步槍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日本法西斯對於狙擊作戰還是有一定的重視程度的。
早在日軍侵佔滿蒙之時,那些大都以獵人出身,本身就具備精準的槍法和野外生存能力的東北抗日武裝力量就時常用劣質的武器在較遠距離擊殺日軍士兵,正是這個原因促使日軍開始重啟原本已經停止的38使狙擊步槍所使用的2.5倍率的瞄準鏡。
二戰全面戰爭開始後,面對國軍精銳的、受過德國教官指導的狙擊手所使用的毛瑟24步槍狙殺日本軍官的情況,日軍大量開始從其本土調運97式狙擊步槍來取代本就不是專業狙擊步槍的38式。
二戰前期,日軍士兵大都接受過非常嚴格的射擊訓練,其較遠距離的精準擊殺非常厲害,這也就造成了日軍對於狙擊手的訓練不夠專業、系統,尤其是野外作戰中的偽裝和設伏等狙擊手必要的求生技能很差,這是日軍狙擊手大量死亡的第一個原因。
其次,思想被軍國主義洗腦,求死之心是日本狙擊手普遍存在的情況,很多狙擊手出擊基本就是赴死。正常情況下,狙擊手應該以狙殺重要目標後如何脫身才是最重要的任務,但日軍恰恰相反。
第三、日軍狙擊手沒有經過全面的狙擊訓練,大都從射擊較好的士兵中選出,作戰中一般都潛伏在固定的位置進行射擊,甚至很多狙擊手直接把自己綁在樹上進行狙擊,基本和普通步兵區別不大,這也是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真實戰場上狙擊手不可能在同一個位置連續發射,這本身就是找死的節奏。
冰雹藍天
二戰時的日軍根本沒有狙擊手這個編制,他們只有臨時拿出來使用的“特射手”。然而這些特射手對於日軍而言不算什麼稀缺的資源,只是槍法好的步兵罷了,步兵的殺敵數據根本就不會納入到什麼“狙擊手戰績”中去,自有軍隊裡的一套軍功制度。
要知道,日本在戰前有整整兩代人參加了從小到大的軍事化訓練,再加上三八式步槍良好的射擊性能,在“遠距離射擊”這門技戰術上日本兵堪稱優秀,故而他們可以很容易的就湊上幾個“特射手”,打出很好的戰果。
許多日軍中隊、小隊都有專門的“特射手”編制,專門使用狙擊戰術殺傷敵人。但這些戰果日軍都劃到班排戰果裡了,他們自己不統計,別人說了能算數?
不過我們還是能從抗戰的過程中瞭解到日軍狙擊手的猖狂:
1944年12月26日,新四軍東南警衛團團長兼任東南行署主任王澄與東南縣委書記兼東南警衛團政委鮑志椿二人,在保衛根據地的時候,因為忽略了警衛員“日軍有狙擊手,趕快隱蔽”的信息,用望遠鏡觀察敵情時被日軍狙擊手一槍奪雙命。
1937年10月,忻口會戰期間,時任21師師長的李仙洲在山頭視察軍情,遭遇日軍狙擊手攻擊,當場肺部被打穿,當時郝夢齡就在旁邊。
同期進攻的郝夢齡部獨立第五旅李繼程代理旅長,也在不久後的戰鬥中被狙擊手射殺。
日軍的精準射擊,在普遍缺乏重武器的中國戰場上是很令人恐懼的東西,日本人藉著“特射手”的精準射擊,欺負中國人訓練少、槍彈差,專門用拉開距離的方法殺傷中國官兵。甚至有些時候“特射手”們專找基層軍官、士官下手,讓部隊發生混亂崩潰。
只是日本雖有狙擊行為,卻沒有真正的狙擊理論與狙擊戰術,他們只是把“精準射擊”用到極致。即便他們單獨安排出狙擊手,也沒有真正與普通步兵區分開來;講究尊卑階級的日本軍隊更不可能給一個大頭兵去做統計。這樣,日軍狙擊手們的成績單便淹沒到部隊戰績中去了。
這樣又爆發出另一個問題——日本兵空有優秀的射擊技能,卻無法通過真正的狙擊手理論和正確的技戰法將之合理利用。他們在順風仗時只能跟在下士官們屁股後頭打雜,逆風仗時往往又被丟掉成為自殺式阻敵的工具。
像緬甸叢林和太平洋那些樹叢中的日軍就是如此,他們根本不像蘇德狙擊手那樣,經歷了狙擊手學校和系統的專業培訓。所以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普通步兵能做到的極致——挖個洞或找個樹把自己藏起來,藏在射界最良好的位置,絲毫不考慮退路和顯不顯眼。
據說德國投降那天,美軍們興高采烈的亂放槍,有人隨手找了個好打的樹就是一梭子,結果“啪嘰”一聲掉下個日本鬼子...
這是典型的潛藏不過關,把自己綁在樹上固然能獲得良好的視野和樹冠的掩護,但是幾槍就暴露還打什麼打?死人是無法積攢戰功的。
王司徒老百科
因為狙擊手的第一要務是保存自己,構築狙擊陣地的首要條件是便於隱藏和撤退而日本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