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薩沃島海戰中,日軍犯了什麼樣的戰略性錯誤?

臨時客


  珍珠港事件可謂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恥辱的一仗,日本人僅僅以損失29架作戰飛機的代價換來了擊沉擊傷太平洋艦隊全部主力艦,以及超過300架飛機的巨大戰果。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美國人的戰列艦在太平洋上銷聲匿跡。1941年12月7日這一天被羅斯福在宣戰文件中稱為“臭名昭著的一天”。正如世界上很多人知道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而不知道第二高峰是喬戈裡峰一般,多數軍事愛好者們同樣不知道美軍歷史上第二大恥辱是發生在1942年8月8日的薩沃島海戰。

  

  (瓜達爾卡納爾島位置)

  中途島海戰結束之後,日本海軍的航母機動部隊元氣大傷,急於找個地方喘口氣的日軍此時選定了瓜達爾卡納爾島作為下一步進攻計劃的戰略跳板,在日本海軍為數不多的幾個高級軍官的建議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井上成美),日軍於1942年7月開始在瓜島造機場,然而美國人的回應是乾脆而直接的:8月7日大批馬潤(即海軍陸戰隊)便登陸瓜島奪佔了機場,此舉將日本人打了個暈頭轉向。

  

  (日軍名將三川軍一)

  為了養活美國的馬潤和工程兵們,其海軍出動了大批運輸船為其運送給養物資,而志在奪回瓜島的日本人此時已經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一旦讓美國人站穩腳跟,瓜島就是一個打進日本防禦圈的釘子。在一番激烈爭論之後,日海軍第八艦隊在三川軍一海軍中將的帶領之下前出瓜島海域,執行破壞美軍海上補給線的任務。

  到了8月8日晚上,三川的艦隊逼近了薩沃島海域,這支由5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組成的強大艦隊在接近作戰目標區域的過程中雖說曾經被美軍偵察機發現,但由於一系列陰差陽錯他們途中沒有遭遇到任何攔截。兩小時之後的8月9日凌晨一點,日本海軍的瞭望兵率先在夜幕中發現了美軍艦隊,美國人的雷達反倒受到群島間複雜的雷達回波影響一直沒有發現日本人。

  

  (被重創的昆西號重巡洋艦即將沉沒)

  凌晨一點半,已經瞭解美國人實力的三川軍一下達了開火命令,日軍的93式氧氣魚雷和203毫米艦炮炮彈瘋狂向美軍招呼過去,不明就裡的澳軍堪培拉號重巡洋艦五分鐘之內連吃兩條魚雷和數十枚炮彈,隨後癱瘓在海面上,美軍芝加哥號重巡洋艦也遭到重創。此時在薩沃島東部海域,日軍艦隊一系列神操作剛好把美國人圍住,1點45分,美軍文森斯號重巡洋艦被三條魚雷命中沉沒,藉著日軍又用猛烈的炮火問候了阿斯托利亞號和昆西號,將其全部擊沉!

  

  

  (反映薩沃島海戰的藝術作品)

  薩沃島海戰前後只持續了90分鐘,日軍以58人陣亡和兩艘巡洋艦輕傷的代價擊沉了盟軍四艘重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盟軍陣亡人數高達1277人!這場堪稱除了珍珠港之外美軍最大恥辱的海戰暴露了美國人的一系列問題:艦隊指揮員猶豫不決,炮術稀爛。可作為勝利者的日軍同樣沒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他們並沒有完成預定的戰略目標,美國人照樣牢牢佔據著瓜島,此後長達半年的瓜島爭奪戰耗盡了日本陸海軍的大部分元氣,奠定了日本失敗的基礎!

參考文獻:《舊日本海軍發展三部曲:聯合艦隊》、《鳥海號戰鬥詳報》


戰爭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在太平洋戰爭中,在筆者看來,日本海軍在艦隊作戰中能夠稱得上是完勝的海戰僅有三場:1941年12月7日奇襲珍珠港、1942年8月8日第一次所羅門海戰(薩沃島海戰)和1942年11月30日的塔薩法隆加海戰,如果再算上1941年12月10日的馬來海戰,基本上代表了日本海軍在艦載航空兵、水面艦艇炮戰和雷擊戰以及岸基航空兵各方面的最佳水平。

薩沃島的血火之夜,美軍重巡洋艦被日軍炮火所包圍。


薩沃島海戰可以稱得上日本海軍在水面交戰中最精彩的一戰,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不過,過去很多資料中對於這場海戰有著與奇襲珍珠港作戰相似的批評,即三川在重創盟軍警戒艦隊後沒有繼續尋找美軍運輸船隊加以摧毀,從而錯過了扭轉瓜島戰局的關鍵時機,正如題主的問題中所透露出的意思,日軍犯下了戰略性的錯誤。不過,筆者認為,日軍艦隊司令三川軍一中將已經做的很好了,沒有攻擊美軍運輸船固然遺憾,但也是基於敵情做出的合理判斷,即便是摧毀了美軍運輸船,其實對於瓜島戰局的走向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最終導致日軍落敗瓜島的根本原因在於高層的決策失誤和日美兩軍的實力差距,跟三川是否摧毀美軍運輸船隊關係不大,此戰真心談不上什麼戰略性的錯誤,日本最大的戰略錯誤就是與美國開戰!

三川中將取得了日本海軍在水面交戰中的最大勝利。


具體交戰過程已經有朋友詳細介紹了,在此不再贅述(需要糾正的是,盟軍被擊沉重巡洋艦4艘,1艘重巡洋艦被重創,2艘驅逐艦被擊傷),僅從日軍艦隊的行動略作分析。美軍於8月7日登陸瓜島,出乎日軍意料,而第8艦隊的艦隻當時還分散各處,而三川在次日就集結起5艘重巡、2艘輕巡和1驅逐艦(其中多為老艦)發起遠程奔襲行動,其反應相當迅速,而且在明知瓜島附近有美軍航母的情況下依然大膽突進,可見日軍的進攻精神十分旺盛,即便在途中被盟軍飛機發現,行蹤可能暴露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改變作戰決心,可見意志堅定,所以在摧毀美軍警戒艦隊後三川做出撤退的決定不存在怯敵的問題,本來取得大勝,更加不會膽怯。

日軍“古鷹”號重巡洋艦,古鷹級是日軍重巡當中最老、火力最弱的一級,如果三川麾下帶領的是妙高級或高雄級,美軍損失怕是更大。


薩沃島海戰日軍取勝的原因首先在於盟軍方面的麻痺大意和錯誤部署,其實美軍在兵力對比上佔有優勢,當夜在鐵底灣內共有6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擔任警戒任務,但是它們被分為三個巡邏隊,在彼此相距較遠的海域內各自巡邏,從而給日軍各個擊破的機會,此外,盟軍對於日軍來襲的警惕性不高,儘管已經先期發現日軍艦隊南下,但因為偵察報告誤認其中有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美軍指揮官就判斷日軍的行動目標是建立水上飛機場,而非襲擊瓜島錨地。加上戰前偵察不利,艦隊夜戰訓練不足,結果被日軍突襲得手。

薩沃島海戰中被日軍炮火擊中的美軍重巡洋艦。


反觀日軍非常重視戰前偵察,三川三次派遣偵察機前往偵察,掌握了美軍南北巡邏編隊的位置,從而確定了先南後北的作戰計劃,而且在薩沃島以西發現美軍警戒驅逐艦時沒有貿然開火,而是選擇靜默潛入,可見戰術素養非常高,從而成功達成了突然性。在一個多小時疾風暴雨般的攻擊血洗美軍南北巡邏隊之後,三川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向錨地開進,摧毀美軍運輸船隊,二是見好就收,立即撤退。三川最後選擇了後者,很多人將這一決定與奇襲珍珠港時南雲沒有發起第三波攻擊相提並論。其實,三川這樣做基於對敵情和戰場形勢的判斷。首先,他很清楚,美軍航母就在附近,如果天亮時還位於戰區,必將使艦隊面臨很大的風險,在已經重創對手的情況下,三川當然要考慮保全艦隊,以利再戰;至於攻擊運輸船隊,在三川這輩海軍軍人的頭腦中,攻擊軍艦永遠是第一位的,運輸船始終屬於次要目標。更重要的是,從三川到後方日軍司令部對於美軍此次登陸的性質、規模和目的都沒有明確的認識,因此三川恐怕也沒有意識到運輸船隊的重要性;

薩沃島海戰的交戰過程,可見美軍還有第三支巡邏艦隊,而日軍艦隊在交戰中隊形分散,如果重新集結編隊再度攻擊錨地,需要更多的時間,從而失去在夜間撤退的機會。


其次,在交戰中,日軍艦隊實際上已經失去完整的編隊,分成幾群各自為戰,並且航向大致指向薩沃島北側的海峽,如果三川要攻擊運輸船隊,需要重新集合艦隊並調轉航向,再次深入鐵底灣,這都需要花費時間,而在日軍艦隊和美軍錨地之間,美軍還有第三支巡邏艦隊,擁有1艘重巡,2艘輕巡和2艘驅逐艦,加上錨地本身的護衛兵力,雖然未必能夠擊退日軍艦隊,但拖住日軍進攻腳步,拖延時間,掩護運輸船撤退還是做得到,如果在天亮後日軍還滯留在鐵底灣,那麼很可能遭到美軍艦載機的突襲,蒙受重大損失。在戰前,三川就確定了天亮前撤出戰鬥的作戰要領,因此在從他本身判斷已經失去了攻擊運輸船隊的機會,順勢撤退也是按照既定作戰計劃行事,並無不妥。

薩沃島海戰中,日軍重巡使用探照燈照射美艦並集火射擊。


最後,即便是三川拼了全艦隊的性命,突擊到錨地,摧毀了部分運輸船,的確會對美軍的登陸行動造成困難,但是否會動搖美軍爭奪瓜島的決心還是未知數,畢竟當時陸戰一師主力已經登陸,也獲得了相當數量的作戰物資,具備了固守待援的條件,更為重要的是,日軍在反攻奪島的行動上相當遲鈍,在美軍登陸後,日軍高層最初認為美軍不過是“威力偵察”,兵力不多,日本陸軍更是輕蔑地認為只需一次白刃衝鋒就能把美軍趕下海,因此即便在取得薩沃島海戰的勝利後,日軍也未能趁勢發起強力反攻,奪回島嶼。實際上直到海戰數天後的8月13日日本陸海軍才就奪島作戰達成協議,8月18日一木支隊先頭部隊不足千人才登陸瓜島,而聯合艦隊主力直到8月下旬才抵達戰區。美軍完全有時間重新組織增援,加強陸戰一師。所以,三川就算賠上整個艦隊也未必會改變整個戰役的走向。換而言之,由於高層的短視,日軍很難將薩沃島海戰的戰術勝利轉化成戰役優勢。


崎峻戰史


薩沃島海戰中日本海軍的戰略錯誤

臨時客

薩沃島海戰,是二次大戰中,日美為爭奪瓜達卡納爾島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要點,而展開的一系列海戰之中的第一戰。一般說來,戰史學家對日方在此戰之中的表現頗多溢美之詞,這主要是基於海戰的結果:在這場如同白刃格鬥的短暫海戰中,盟軍方面有四艘巡洋艦長眠於“鐵底灣”,其中包括澳大利亞海軍的驕傲——重巡洋艦“堪培拉號”、此外,另有一艘巡洋艦被擊傷,還有兩艘驅逐艦被日方擊沉,盟軍死傷人數近兩千,而日方無一艦沉沒,死傷人數僅為86人。按照常規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勝利,甚至有戰史書稱讚日方指揮官三川軍一海軍中將是智勇兼備的干將。

但筆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當然就具體的戰術勝利而言,我並不否認三川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他在海戰之前的準備工作,在海戰之中的沉著冷靜,以及海戰之後的撤退路線無不閃現出精心策劃的智慧光芒,從這一點說,他的確是了不起的。但是,從戰略上來說,三川的錯誤確實是無法彌補的,他的艦隊出發前往瓜島海域的目的本來是要阻止美方的增援部隊及補給物質上島的。但經過這麼一通電閃雷鳴般的激戰,兵荒馬亂般的混亂使得三川忘記了他原來前往瓜島海域的目的。慌忙之中竟然放棄了原來的戰略目標,沒有乘勝追擊,對瓜島附近的美方運輸艦隊實施襲擊,為了保住勝利果實,匆匆忙忙地撤退了。

當然,為三川辯護的人士可以為此找到很多借口:如擔心美方的特混艦隊就在附近,擔心天亮之後會遭到亨德森機場飛機的轟炸,但這一切難道不是在出發之前就應該考慮清楚的問題嗎?且不說當時美方的特混艦隊已經撤走,就算是在附近,也應該利用黑夜的掩護,對美方的運輸艦隊實施猛烈襲擊,徹底打垮美方向瓜島增援的意圖,但令人遺憾的是,三川陶醉於海戰中取得的巨大勝利,沾沾自喜地返航了。

這其實給後來日方在瓜島的失利帶來嚴重的惡果:由於美方的增援部隊及補給源源不斷地上島,奠定了日方的敗局,由於日方不重視對運輸艦隊的攻擊,最終導致了他們在瓜島的徹底失敗。值得著重指出的是:三川所犯的錯誤是日本海軍在瓜島作戰中的第一次,但決非最後一次,在後來的作戰中,日方還屢次犯了同樣的錯誤。相比之下,此戰美方雖然損失巨大,但以美國的工業潛力而言,這點損失實在是九牛一毛,算不得什麼大問題,只要保住瓜島,就等於是保住了盟軍向日本反攻的橋頭堡,損失幾艘艦隻,又算得了什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方是以戰術上的失利,換取了戰略上的勝利。

關於這一點,日美雙方其實都有過類似的評價。當時指揮美方海戰的指揮官克拉奇雷海軍少將說:“我軍已經達到了我們的戰略目的,即防止敵軍接近我們的運輸船隊。”乍一聽,這似乎是敗軍之將的一種狡辯,但卻從美方的角度說明了:薩沃島海戰的結局對美方來說是不幸中的萬幸。在戰後,日本的戰史學家伊藤正德在他的《日本帝國海軍的末日》一書中寫道:“如果三川中將能在瓜達卡納爾消滅敵人的運輸艦隊,即使犧牲了他的整個艦隊也是值得的。”這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三川中將錯誤的嚴重性。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大將是當時日方能預見到此戰將帶來嚴重惡果的少數幾位將領之一。對此戰果,山本大將雖然也拍發了嘉獎電,但他對三川沒有乘勝追擊,摧毀美方的運輸艦隊卻極為不滿!

有意思的是,日本海軍將領之中犯三川中將這樣錯誤的人遠不止只有他一人,慄田海軍中將在萊特灣大海戰中的表現活脫脫地就是一個三川第二。真是令人感慨!





臨時客


日本海軍的作戰理念還停留在大炮鉅艦的時代,鍾情於艦隊決戰,以單純消滅艦隊為目的。忽視了瓜島是一個海陸綜合戰場。

海軍就是海戰的,這種狹隘的觀念不適應現代海空作戰。就憑這種理念,海軍就是擊沉戰艦。因此無論日軍擊沉多少美軍戰艦都沒有用。因為海戰是為陸戰服務的。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戰略性錯誤談不上,要知道,什麼樣的部隊決定其擁有什麼樣的任務。三川的第八艦隊,五條重巡四條都是古鷹級的老貨,唯一一條鳥海也是至少十幾年艦齡的老艦,為了躲避空中打擊,沒有任何空中掩護的第八艦隊選擇進行夜襲,就連三川本人都認為此次行動凶多吉少,基本是一次自殺性進攻,他們抱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想法進入戰場,卻沒想敵人不堪一擊,成為一邊倒的屠殺。這種情況下當然要見好就收,儘可能多的擊沉敵艦,與其放過敵人巡洋艦去在茫茫夜海用神功發現運輸船,或者沒有效率地對岸上進行打擊(夜間日本不知道美軍岸上部隊物資集中地),還是等著天亮後被美軍機動艦隊及航空兵打掉,見好就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海軍不是陸軍的傀儡,其任務是奪取制海權,擊沉敵艦,壓制敵艦隊活動。況且當時陸上日軍又無法配合海軍作戰,所以三川的選擇沒有錯誤,畢竟那不是一支航母戰列艦特混艦隊,執行任務能力也有限,若是日本海軍因艦隊損失巨大而完全喪失制海權,陸軍自然也打不贏


貓爪鋒利


薩沃海戰三川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對此豐碩戰果,山本雖然拍來了嘉獎電,可對於三川未攻擊瓜島美軍登陸場地,/摧毀美軍運輸艦隻非常不滿。

日本史學家伊藤正德在他的《日本帝國海軍的末日》一書中寫到:“如果三川能在瓜那爾卡納爾消滅敵人的運輸船隊,即使犧牲了他的整個艦隊也是值得的”。——這句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三川錯誤的嚴重性。

在這一海戰中,三川本應該牢記自己的根本使命是殲滅美運輸船隊,因為這一使命關係到瓜島戰役的前途,為達到此目的,他應該不惜一切代價,然而他沒有這樣做,由於他缺乏破釜沉舟的決心,結果功虧一簣,從而使他已經取得的成果顯得黯淡無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