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战友”——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探秘达州市警犬基地

冬日里,朝阳温柔地洒在巴渠大地上,让人不禁泛起一丝倦懒之意,但在市警犬基地训练场上,训导员们依然情绪高昂进行着日常训练。

穿着神气的“制服”,和民警一起执勤的警犬,已成为达城街头日常一景。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成为一条光荣的警犬?警犬们每天吃的是什么?警犬真的能抓到坏人么?近日,记者走进达州市警犬基地,探秘他们与“无言战友”的日常生活。

同吃同睡共患难

记者远远看到一只体型矫健的警犬坐在草地上,用舌头整理“仪容”准备上场。当穿着护袖的助训员一登场,“黑豹”就嗅出了“敌人”的味道,在训导员旁一边狂吠,一边跃跃欲试做前扑状。“黑豹,上!”随着一声令下,“黑豹”犹如离弦的箭,瞬间扑向“敌人”,狠狠咬住护袖,短短一分多钟,助训员已满头大汗。待训导员黎东发出“来”的指示后,刚刚威猛凶悍的“黑豹”却如撒娇的孩子一般用头轻轻地蹭着,等着被奖励。


无言的“战友”——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探秘达州市警犬基地


黎东告诉记者,“黑豹”曾患上大型犬死亡率很高的突发性疾病——急性胃扩张。为了照顾“黑豹”,黎东把铺盖卷抱去了犬舍,同吃同睡了半个多月后,黑豹终于痊愈,“对我的依赖性、服从性比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它也很争气,用了三天时间把之前落下的训练科目全部补齐,并顺利通过测试,后来还成了‘明星犬’。”

就在去年9月,黎东带领警犬“黑豹”仅用4个小时,就找到了对开江县某地命案侦破起决定性作用的作案工具,并抓获犯罪嫌疑人。“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同时能直接搜到作案工具的几率是很小的。”黎东一手扶着黑豹的背脊一脸自豪地说,“除此之外,我们‘黑豹’立的功还多着呢。”

“斧子”的蜕变

无言的“战友”——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探秘达州市警犬基地


警犬的嗅觉是人的400多倍,平日里案子不多时,它们还会帮助群众寻找走失的老人和小孩,成为“爱心狗狗”。

2017年12月16日,宣汉县毛坝镇大水凼村村民谯大娘两岁半的孙子在自家院坝周边玩耍时失踪,当地派出所会同村上组织的200余村民四处寻找无果。当警犬技术员唐小均、陈浪二人携带山地追踪犬“斧子”“雷森”一并赶到现场时,离案发已有数十小时,下雨后更是踪迹难辨,搜救极为困难。在现场获取并以失踪小孩事发前日所穿的鞋子和贴身内衣作为嗅源,“斧子”在充分感受嗅源后兴奋上线,沿着失踪小孩住宅追到1.6公里处的岔路口,在此路口徘徊。见此情景,唐小均立即让“斧子”第二次感受嗅源后,“斧子”便改变了搜寻方向,在一块红薯地里成功发现了有效线索,终于在前面不远的一片荆棘丛中发现并成功救出了该小孩。


无言的“战友”——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探秘达州市警犬基地


唐小均告诉记者,2017年5月,由于此前省厅配发的一条DDR警犬在训练中发现后肢有先天性缺陷,无法胜任警犬工作,向省厅申请更换了一条,它就是“斧子”。由于领犬的时候“斧子”已经有1岁,毫无亲和关系,一开始警犬被动防御很强,服从性非常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与‘斧子’朝夕相处,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喂养、玩耍、训练,慢慢地,‘斧子’就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斧子”不时叼着玩具邀请唐小均一起去玩,警犬对于他来说更像朋友、兄弟。

“巴山”与女儿一起成长

无言的“战友”——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探秘达州市警犬基地

张帝与“巴山”


6岁的“巴山”是一条刑侦犬,多次参与追踪、鉴别、搜捕和安保任务,战功赫赫。6年前,万源市公安局刑侦民警张帝的女儿5个月大时,他领回了同样是5个月大的“巴山”。从此,张帝将父爱一分为二,平时和“巴山”待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女儿。


无言的“战友”——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探秘达州市警犬基地


“我的功勋有一半是‘巴山’打下的。”张帝说。刚过去不久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经过层层筛选,张帝和“巴山”被分派到天安门广场执勤,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此外,他带领“巴山”分别在全省第一届警犬比武中荣获鉴别科目单项第四名并在成都执行十九大召开期间的安保任务,均受到公安部、省厅高度评价,同时也获得了诸多殊荣。


无言的“战友”——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探秘达州市警犬基地


据了解,达州市警犬基地于2016年5月28日挂牌成立至今,警犬基地占地17余亩,建有犬舍36间、办公用房2000多平方米和训练场地。如今,全市32名带犬员和他们的“战友”49条英姿飒爽的警犬,将继续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工作贡献出无言的力量。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彭小懿 闫军 编辑 尹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