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爱立信设备故障让日本英国手机大量掉线?

皇贵妃好


12月6日,据外媒消息,爱立信公司的通信设备由于“全球软件问题”,导致断线事件发生,致使英国和日本数百万用户无法使用智能手机。截至当地时间周四早上5点,电信巨头Telefónica旗下的英国移动运营商O2网络出现故障,而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移动网络也遭遇故障,导致两地数百万用户的手机移动网络出现大范围中断,无法正常使用。据悉,软银在日本拥有3000多万手机用户,而O2在英国拥有3200万手机用户。

爱立信设备故障已有先例

其实,爱立信的通信设备故障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去年爱立信4g设备的gps就出现故障,导致基站闪断退服,维护了很长时间,其官方先表示由于硬件产品批次问题,然后对故障基站做产品替换,但替换后结果还是一样,后面发表申明称说是受到俄罗斯的导航系统信号干扰,最后通过软件升级解决这次故障问题。

为啥多个国家同时发生故障?

这次的爱立信设备故障,如果说是因为证书过期,那么爱立信的技术服务会表示很委屈,默默背下这个黑锅。但是License的设计,在要过期之前,系统都是要有自动预警,会提前通知,也就意味技术服务和客户都会知道,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是License过期,恢复也不需要几小时。因此官宣这种理由,实在是站不住脚,忍不住要让人哈哈了。

其实很多企业间的竞争,慢慢的演变成了国与国的竞争,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国家间暗地里较劲。这回爱立信故障不说俄罗斯信号干扰了,要说中国雾霾干扰导致掉线了,不得不说故障出现时机选的很对。

这个时间点很好,爱立信频频对5G市场出手

爱立信的通信设备出现故障,刚好发生在5G落地的关键时刻,可谓是无巧不成书。

5G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虽然好吃,但是与此同时却伴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很多人都在翘首以盼希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获得一些利益。与这些闻风而动的人不同,爱立信在5G领域的规划、布局以及行动都堪称典范,无论是与运营商签署5G网络测试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还是与全球22家行业合作伙伴、45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在5G领域全面展开合作,以及在全球各地比如:中国、美国、印度、新加坡等地部署5g相关应用等等,这些爱立信对5G市场的举措,都让我们能看到爱立信的野心。

5G时代格局还有变局

5G手机登场倒计时,随著各国频谱规划逐渐落地,2019年成为全球进入5G通讯商用化的指标元年。毋庸置疑,在移动通信方面,5G是一片全新的热土。从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格局来看,爱立信依然是欧洲的霸主,其次是诺基亚、华为和中兴。

从2010年智能手机爆发开始算起,过去8年时间手机基带市场格局经历了几轮巨变。其中包括华为海思的杀入、Marvell的衰败、博通的退出等。

到了4G时代,呈现高通一家独大的格局。有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Q1,高通、三星LSI、联发科、海思和UNISOC(展讯和RDA)在全球蜂窝基带处理器市场中收益份额囊获前五。其中Q1高通继续以52%的基带收益份额保持第一;其次是三星LSI,占14%;联发科占13%。

纵观5G预夺战,此次爱立信的故障事件是真的机缘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谁也不知道,但能肯定的是当前全球基带芯片市场看似稳定,其实背后暗流涌动,5G时代依然变数不小。


搞机教授


要是战争状态下,这就有好戏了。



我上网来看看


通信设备,用户掉线时有发生,但是这样大面积的发生,是非常严重的事情,首先这次掉线的原因是证书到期,没有续。看起来是运维人员和通信公司的工程师沟通不到位导致了。发生以后,首先爱立信应该要赔偿,第二对爱立信的产品信誉会受影响,第三对其他的通信商,比如诺基亚,华为是个好机会。

英国禁用了华为的核心网产品,但是基站产品并没有禁止。所以是个很好的机会


华为的研发狗


答:通信设备,用户掉线时有发生,但是这样大面积的发生,是非常严重的事情,首先这次掉线的原因是证书到期,没有续。看起来是运维人员和通信公司的工程师沟通不到位导致了。发生以后,首先爱立信应该要赔偿,第二对爱立信的产品信誉会受影响,第三对其他的通信商,比如诺基亚,华为是个好机会。

英国禁用了华为的核心网产品,但是基站产品并没有禁止。


Freeandeasy3410


通信设备,用户掉线时有发生,但是这样大面积的发生,是非常严重的事情,首先这次掉线的原因是证书到期,没有续。看起来是运维人员和通信公司的工程师沟通不到位导致了。发生以后,首先爱立信应该要赔偿,第二对爱立信的产品信誉会受影响,第三对其他的通信商,比如诺基亚,华为是个好机会。

英国禁用了华为的核心网产品,但是基站产品并没有禁止。


8618566391701


牛牛禁止中国设备进入英国市场,就只有爱立信一家,既然只有一家那当然自己说了算了


赤兔评车


不干涉他国内政


井边的包子


我只能说,该!市场那么多好的设备,为什么要用爱立信的!


蜗牛时刻


爱立信已经有些落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