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小时候,父母带我去过上海,印象深的只有西郊动物园。后来自己去了上海,第一站就跑到了西郊动物园,好像要找回童年时的梦。当时上海还没有地铁,我跟着公车汽车,到了西郊动物园,都到了下午一点钟了,路上耗的时间太长。

自主第一次去上海,另一处去的地方,就是上海一大会址。因为上海在我的记忆中,唯有一大会址最为知名。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八十年代的一大会址

去的时候,带上了亲戚家的小女孩,她还在上幼儿园。我送她去幼儿园的时候,她在门口怎么都不想迈进去,想跟我出去逛。我看她那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就答应了。她所在的幼儿园,在黄河路里弄的一条小巷边,规模很小,我进去之后,与幼儿园老师说了一下,便带她出去了。其实后来很后悔,不管上幼儿园的小孩看上去很乖巧、很懂事,但是他们都不能坚守他们的承诺,最后都会变成一个大麻烦。回来的时候,她坚决不肯自己走了,要让我背着。在路上,她往往突发奇想,问我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我在当时的日记里找到,她问我:大哥哥,怎么别人都怕你?我问:为什么?她说:他们怎么都不朝你看啊?我反问道:他们不是也没有朝你看吗?可以看出,小丫头很敏感,有她自己的判断与逻辑能力,善于对外界作出反应。

从黄河路出来,进入人民公园,从后门出来,继续向南走,觉得也没有走多远,也来到了横向的兴业路了。一大会址标志性的建筑就从路边闪现出来,初看上去,实在有一些渺小,也有一些平常。但那一天,没有开放,会址前,有一群女兵在那里等候,也不知是不是想进去,也许她们在商量是不是对她们特别开放一下。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我带着小女孩,却引起了那一群等候的女兵的注意,她们颇喜欢这个小女孩,为她整理头发,我用相机,照了几张照片。这就是第一次到一大会址去的情况。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第二次去,是2014年。当时有意识地想去了解一下上海的历史,尤其是上海的红色历史,决定对上海的所有的红色遗址都走上一遍,后来又去了二大会址,四大会址没有找到,还去了毛泽东故居,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周公馆,还有永不消逝电波主人公的居处,收获不小。

当时我是从南路进去的,向北找一大会址的时候,出现了迷障。因为我沿着嵩山路北行的时候,踏上了一个陌生的区域,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公园,一汪清水,伴随着高耸建成的新型建筑,过去横竖成行的石库门建筑没有了。实际上,这就是在这一片地域里兴建的“新天地”功能区。于是,我不得不折头而返,才在一排仅存的平房建筑里,找到了一大会址。

这次一大会址是开放的,我终于得以进去认真地看了一个遍。而在二楼的展览厅里,是不让拍摄的,当时一个外国人对着墙上的图片进行拍摄,被保安制止,我也就没有把相机拿出来,拍摄室内的照片。

第三次去,就是今年的十一月份。因为是集体去的,大巴车沿着黄陂路开进去,停靠在一个站点,然后我们步行来到了一大会址。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看到那熟悉的建筑与结构,依然让人感到欣慰与动容。大家纷纷在门前摄影留念。我想起第二次去的时候,门口人很少,我竟然找不到一个拍照片的人,后来不得不请坐在路边的一个应该不是游客的人,拍了一张。

第二次去的时候,还在领票处领了一张票,这一次,也许是集体行动,也没有领票,直接通过安检门,就进去了。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进门就是一个大厅,发现还是稍有变化的。查了一下资料,应该是在2016年对会址又进行了一次改造。上次去看的时候,还没有目前中间的那个竖立着的大屏风,上面雕刻着参加一大会议的人物头像,上一次去的时候,记得整个大厅里很是空旷,只有对面的墙上,挂着几幅中共发展史中的重要节点位置的照片,如井冈山、延安等等照片。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随着一行人,上了右首的台阶,到了二楼,因为人多,空间里几乎没有转身的地方,但感到有一个变化的是,对拍摄没有什么限制了。上次去的时候,整个二楼里寥寥几人,参观的时候,保安就靠在身边,让人很不自在,这一次,参观人数要比保安人员多,因此便有一些如鱼得水,也用不着因为拍照片被阻止了。我大胆地拿着手机,对着室内的场景,左拍右拍,站在我身边的一个年轻的保安,视而不见,我心里很是感动。其实在参观的时候,最怕受到工作人员的限制。整个一大会址的展厅内容布置的并不是很大,因为整个空间很小,容纳有限,后来在浙江南湖革命纪念馆里,内容布置则显得相当丰富而全面。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从展览厅里出来,就来到了另一边的一大会址实景现场。只有中间的一个小门开着,进去之后,人并不多。与出来的人错肩而过,外间有一个电子触摸屏,还有一个似乎是留言薄的设置。与外间隔开是一个小门,门外面是上楼的楼梯,没有对外开放。我在这里打开了相机视频功能,因为看到了前面的人,是进行拍摄的。我提着相机,进去之后,拍了桌子,然后推到前面的门,走出前门,站到了外面,回头拍了上面的门楣,这个屋子的结构很有意思。在外面看到的大门,其实仅仅是外大门,大门的上面,其实是内里的二楼。从内里看,发现外面看到的房屋外观,将大门与二楼叠印到一起了,其实在里面,出了敞开着的屋门,与真正的大门还有一段距离。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我拍了这种奇特的结构,然后回到屋里,这时那个一直靠内墙站着的保安终于开口了,他让我删掉刚才那个视频,我说,那照片可以拍吗?他说照片是可以拍的,你可以到外面去看那个告示。我只得在他的监视下,把那个视频给删掉了。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我到外间看了一下,果然有不准拍视频的告示。为什么会这样?想到这一次毕竟比上一次连摄影都要限制,还是安慰了一下自己。

出门之后,对面还有一个展览,但已经时间来不及了,便走出了大门。然后和参观团队,一起顺着路,继续向南走,然后左拐,上了送我们来时的大巴车,踏上了去嘉兴南湖的路途。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每一次到上海一大会址,都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一大会址失去了一直老上海最常见的平行与纵横着的同样古库门房屋的包围与包裹,它现在被剥离出来,单门独院地袒露在新兴建筑的眼皮底下,已经难以回复到历史上的真实的现实情境中了。毕竟目前的这一状况,会让一个游客难以理解,当年召开一大的时候,这里究竟提供了怎样的隐秘的天然条件。我记得二大会址更为突出,它现在就是一幢独门小院,兀立在立交桥下,四周没有毗连的房屋。城市发展得太快,对历史的容留有一点太过忽视。也许历史会说:等等我,让我再多存在一会。

第三次去上海一大会址,发现终于可以照相,但不可以拍视频

历史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