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块钱的笔,一年卖出50亿,他的成功靠什么?

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一定对晨光文具十分熟悉。

不论是学校的杂货店还是校外的文具店,晨光文具一定都是座上宾。

有趣的是,这个征服了无数学生的文具品牌却是由一位学渣一手打造的,现实有时候比小说更离奇。

学渣结缘文具

1970年,陈湖雄出生在广东潮汕的一个普通家庭。

和很多调皮的小孩一样,陈湖雄虽然聪明,却从来没把这份聪明用在学习上。

同学都在认真听课的时候,他却和老师斗智斗勇,想尽办法在课堂上偷看武侠小说。

这样的陈湖雄成绩自然不会好,无论小学还是初中,都稳定在班级倒数。

1987年,陈湖雄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路,结果却连续三年都名落孙山。

1989年,放弃高考的陈湖雄踏上了社会。

偶然间,他进入了一家文具厂做销售员。

值得一提的是,陈湖雄能够顺利通过面试一不靠学历、二不靠经验,而是靠着自己的一手绝活打动了面试官。


2块钱的笔,一年卖出50亿,他的成功靠什么?


10岁的陈湖雄曾上街摆摊,1小时卖掉了16斤花生,当陈湖雄说出自己的光荣事迹,文具厂的负责人立马认定这是个可造之材。

说来也奇怪,对学习一向不上心的陈湖雄,工作起来倒是十分拼命。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第二天仍然像打了鸡血一样,继续不遗余力地跟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客户一个电话就随叫随到,使出浑身解数拿下订单。

靠着杰出的业绩,2年多的时间,陈湖雄就从普通销售员晋升为了销售经理。

此后,陈湖雄凭借出色的销售成绩又成为了长沙地区的销售代理。多年的工作经验不仅让他挣到了钱,也加深了他对文具行业的了解。

10年后的抉择

工作上的顺利一度让陈湖雄很满意,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文具厂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倒闭,陈湖雄无奈地离开了自己打拼十年的地方。

丢了工作的陈湖雄再一次迎来了生命中的重要抉择。

1999年7月,陈湖雄去了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晨光。


2块钱的笔,一年卖出50亿,他的成功靠什么?


虽然陈湖雄对文具行业了解深入,但对于生产制造的工艺却一窍不通,为了做出好产品,他软磨硬泡终于请动了一位老师傅。

公司有了、技术有了,陈湖雄的工厂开始运转。

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批产品由于缺少经验出现了质量问题。

面对这样的结果,陈湖雄选择了销毁这批价值30万的产品,同时对客户赔付了30万的违约金并承诺6天内交货以取得客户谅解。

最终,陈湖雄和老师傅通宵达旦,熬了三天终于解决问题按时交货。

从经济的角度看,陈湖雄的选择无疑是最笨的,除了废品带来的成本损耗,还主动赔付违约金加剧自己的损失。

但陈湖雄却明白,这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做了多年文具销售的他,早已了解一个成功的品牌会带来多大利益,所以晨光决不能倒在一批次品上。

陈湖雄的这次选择和多年前的海尔张瑞敏如出一辙。

1985年,当用户向海尔反映冰箱质量存在问题时,张瑞敏去仓库进行检查,然后当众将质量不合格的76台冰箱一一砸毁。


2块钱的笔,一年卖出50亿,他的成功靠什么?


这件事在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张瑞敏的选择帮助海尔树立起了严格的质量意识,让工厂的每一位工人都对产品质量有了敬畏之心,最终塑造了海尔这个民族品牌。

晨光的这次经历或许没有海尔出名,但却达到了同样的效果,从此产品质量成了晨光的红线。

出色的质量、实惠的价格让晨光很快打开了市场,再加上陈湖雄将目标用户定位在学生群体,晨光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突破瓶颈

眼看着晨光风靡各大学校,销量从几十万到上百万,陈湖雄高兴之余却还是发愁。

品牌打响了、销量上去了,晨光想要再进一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有心无力。

当时的晨光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发展3、4线城市,以至于连陈湖雄的老同学都跟他抱怨说孩子喜欢晨光文具但在他们那儿的小县城根本买不到。

苦思冥想之后,陈湖雄终于从自己当初做代理的经历中想到了办法,他决定和经销商合作,将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靠着一级一级的代理商,晨光文具终于走向了全国,深入到无数小县城之中。

2008年,晨光更进一步,启动了连锁零售计划。

要求所有的加盟商进行统一的店面装修,树立起晨光的口碑和形象。

2009年,晨光文具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国内文具行业龙头。

2011年,晨光又搭上电商的快车,拓宽了销售渠道。

在晨光一路狂奔、飞速发展的时候,也曾被假货困扰。

当时的许多小作坊为了挣钱,纷纷仿制晨光的产品,高峰时这样的山寨厂家一度达到上百家。


2块钱的笔,一年卖出50亿,他的成功靠什么?


陈湖雄知道后十分生气,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品牌绝不能毁在山寨手里,于是成立了专门的打假部门。

除了打假,晨光还主动派出员工指导文具店老板如何识别假货,从源头上控制假货的流通。

随着晨光的打假力度升级,山寨厂渐渐没有了生存土壤,晨光的品牌和口碑也得以保存。

2015年1月,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在上交所上市。

如今,陈湖雄已经从当年的学渣变成了年赚50亿的文具大王。

总结

一个学渣是如何变身成为文具大王的?

陈湖雄的经历生动诠释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学习不行不代表就会一事无成,关键在于人生的选择。

成功的企业家大都有些相似的地方。

1985年张瑞敏砸了76台冰箱,多年后陈湖雄销毁了价值30万的文具。

于是,他们一个人成就了海尔,一个人成就了晨光。

面对问题能够抵抗利益的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让他们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来源:魏无忌|电商观察网(ID:guancha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