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給老外介紹陝西和陝茶的文案,徵求您的意見(拱手)

茶以悅己,茶以貴人。

這一篇給老外介紹陝西和陝茶的文案,徵求您的意見(拱手)


這一篇給老外介紹陝西和陝茶的文案,徵求您的意見(拱手)

歡迎來西安!

中國茶就像在一張白紙上作畫,茶農和工人通過不同的工藝控制讓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發散出不同的香氣。所以茶葉雖然都來自同一種植物——茶樹,但擺放在我們面前的,就有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等六大基本類別。區分這些茶類,主要看發酵程度。我們平時可以觀察到,茶湯的顏色一般有綠色、黃色、紅色三種,由綠到黃再到紅,其實就是茶葉發酵程度加重的一種體現。除過純的茶葉以外,還有一種茶很受外國朋友的歡迎,就是花茶,如大家熟知的茉莉花茶。《茉莉花》也是中國很有名的一首民歌。還有很多茶,讓大家喝起來更方便,如袋泡茶、茶粉茶膏,奶茶等,更適應年輕人的需求。

對於很多人來說,茶是一扇門。推開這扇門,可以學到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領略到不同的文化藝術,提升自己的文化審美。對於中國青少年來說,學習茶文化就是主要學習禮儀和做人的規矩。每年我們在這個地方——古道茶城,要舉行50餘場少兒茶藝體驗活動,為在校學生提供茶文化的體驗。

陝西地處中國版圖的西北,是中國產茶區的北緣,茶葉孕育期長,尤其是綠茶,品質優異。 “香高、味濃、形美、耐泡、富含鋅硒、營養保健”,這是我們給陝茶總結的十六個字。“我的家鄉位於絲綢之路的起點”。他說的就是陝西,他開啟了茶事外交的黃金時代。

陝西在中國茶文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五千年前,一個叫神農的部落首領在秦嶺大巴山這一帶(如今的陝西寶雞地區)發現了茶這種樹葉,開啟了人類利用茶的歷史。四千年前的周朝,設立了專門負責收集茶草的官職——“掌荼”。三千年前,秦王統一六國,把茶葉的使用推廣到了全國。學者顧炎武說,“自秦滅楚,始有茗飲之事。”兩千年前,漢朝的皇帝已經把茶葉單獨儲存,收放在糧食庫裡,作為生活的必需品,漢武帝時期陝西城固人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茶之路。一千四百年前,盛唐的陸羽創作了《茶經》,皇室官員文人雅士都為茶而著迷,後世出土了世界瑰寶法門寺皇家茶器。一千年前的宋朝,鬥茶的遊戲走上了街頭,深入民間,同時朝廷為了鞏固邊防,開啟了“以茶易馬”的國策。六百多年前,明清時期“以茶易馬”最為繁盛,陝西涇陽作為茯茶的轉運地,檢運的工人多達上萬人。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陝茶又迎來了新的風口。

陝西人都很有文化,因為這兒有很多歷史文化遺蹟,最出名的莫過於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兵馬俑。和兵馬俑一樣,世界上最早的茶葉也是在陝西西安被發現的,這個地方是漢景帝陽陵,也叫“漢陽陵”。漢陽陵發現的茶葉距今已經有2150年。其實在陝西的各個博物館、名勝古蹟,都能找到茶的影子,如法門寺、陝西曆史博物館、大雁塔、楊貴妃等等。

中國茶講究品,品的是香氣和滋味。即使是最普通的中國人,只要一端起茶杯,就能有得閒的感受。唐朝的詩人杜甫說:“檢書燒燭短,品茗引杯長。”人在看書的時候覺得時光過得很快,可一喝起茶來,就好像把時間拉長了一樣,日月天地寬。這種感覺其實無關宗教,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人生哲學。至於中國的僧人和道士以茶助道,不用遍訪名山大川,在終南山眾多的寺院道觀就可以觀摩到。

泡好中國茶也不難,只要掌握好三個要素就可以。茶湯品質就是這三個要素平衡的結果。一個是投茶量,一個是水溫,一個是駐杯時間。一個因素的增減可以用其他兩個來調節。茶藝師就是這種職業,他們熟練的掌握了這種技能,所以講究的人會請他們來泡茶。

一江春水流京津,陝南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地,為其提供了70%的水量。因為政策的保障,陝南的生態環境更有保障。陝茶有三個優勢,一是歷史文化悠久,二是茶葉內質好,三是生態好。生態是陝茶的核心競爭力,茶葉就是陝西生態改善的產品和符號。

茶始於翠山,高山雲霧,是山孕育了茶,也是山孕育了人類。這座山,它可能是秦嶺,可能是巴山,它其實指的是茶樹生長的任何地方。秦嶺是父親山,漢水是母親河。山比河更有力量,比起依賴天時,比起農坊製作,茶業發展還要更依賴於科技。這座山可能是嵯峨山,也是黃帝陵的橋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個企業都在築一座山。杯口茶湯,生態為基。

今天我們喝到的這些茶,無論是傳統的漢中仙毫綠茶,還是創新的桂花紅茶,還有時尚的菊花茶,都是來自於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這裡生活著朱䴉和熊貓,這個企業名字叫“東裕茶業”,他們的品牌是一個古老的漢字“東”。“東”牌漢中仙毫曾經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我的翻譯羅瑤女士也是出生於茶葉世家,他們在陝西的涇陽生產一種茶,叫“涇陽茯茶”。“涇陽茯茶”因為含有“金花”菌而被人們關注。她家的品牌叫“裕興重”,是明清時期當地久負盛名的老字號。今年年初這種茶被用來招待過英國首相。

我是《始翠山》這本書的作者,這本書會贈送給在座的每一個人。“講好陝茶故事”是我的職業。茶是友誼的橋樑和文明的使者。希望這一杯茶能走進您的心中。

祝各位在西安學習愉快!


這一篇給老外介紹陝西和陝茶的文案,徵求您的意見(拱手)


杯口茶湯,生態為基;大鵬高飛,始於翠山。《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是這本書的名字,正度16開,精裝,352P,42萬字。封面“始翠山”三字由絲路文化大使/陝西文化大家肖雲儒先生題寫。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奚斌鋒編著。“發現陝茶之美”是這本書的宗旨。從人,從產品,從地域,從文化等各個角度去發現陝茶之美。“精簡如詩,宏觀遠照。”這八個字是對這本書最準確的評價。這是一本博物學的著作,和你平時見到的茶書有大不同。如果被矇蔽於”詩詞“和”陝茶“兩個字,那我們就會錯失一段茶緣了!《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點擊左下”瞭解更多“查看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