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塔斯曼亞洲為何沒繼承教育投資基因

相比於在中國各行各業均有一定投資、涉及領域龐雜的BAI,貝塔斯曼集團反而要更加專注於教育領域。

貝塔斯曼亞洲為何沒繼承教育投資基因

文|遲磊

9月下旬,據貝塔斯曼官方消息顯示,公司正從私募股權基金CIP資本手中收購美國在線教育提供商OnCourse Learning,金額約5億美元。

3月下旬,國內線上早教平臺"小步"對外宣佈獲得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領投,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紀源資本跟投。

2017年10月,作業盒子完成由BAI領投,新世界集團、好未來、BV百度風投跟投的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近一年來,貝塔斯曼在教育領域的投資佈局動作不小。尤其是投資作業盒子這一決策,隨著作業盒子的高速奔跑,BAI出現在教育工作者視線中的頻率越來越高。但實際上,貝塔斯曼集團在教育領域的建樹要遠遠超出BAI。而BAI在目前眾多教育投資基金中,哪怕不是教育基因最濃厚的一個,也相差無幾。

西方文娛領域的巨頭,在中國一樣可以風生水起

貝塔斯曼真正被普羅大眾所熟知的,可能既不是其龐大的傳媒集團,也不是BAI,而是1997年出現於國內、2008年選擇退出中國的

"貝塔斯曼書友會"

2008年6月26日,第一財經週刊發佈的一篇名為《貝塔斯曼之死》的文章,為大家簡析了貝塔斯曼書友會在中國的誕生、發展、興盛與衰亡,在此我們不作贅述。"出版教育不分家",貝塔斯曼與中國教育行業的羈絆,自此開始。

來自德國的貝塔斯曼集團成立於1835年,發展至今已有183年。如今大名鼎鼎的索尼音樂娛樂(SMEI),當年也有50%的股權被貝塔斯曼持有,直到2008年才被索尼購回。據貝塔斯曼集團2017年財報顯示,當期營收約為172億歐元,員工數量也近12萬人。

貝塔斯曼亞洲為何沒繼承教育投資基因

貝塔斯曼集團股權架構,來源:貝塔斯曼官網

今時今日,據貝塔斯曼官網顯示,目前該集團包括八大業務單元——廣播電視子集團RTL集團、圖書出版子集團企鵝蘭登、雜誌出版公司古納雅爾、音樂版權管理公司BMG、服務供應商歐唯特、貝塔斯曼印刷集團、貝塔斯曼教育集團以及貝塔斯曼投資集團。

2016年10月,貝塔斯曼中國總部在北京成立。在中國境內,貝塔斯曼八大業務單元因地制宜,古納雅爾和印刷集團沒有在中國安家落戶(或因監管層明文規定禁止外資獨資在華開展圖書出版業務)。其餘六大單元所經營的業務,有太多我們家喻戶曉的熱點產品。

貝塔斯曼亞洲為何沒繼承教育投資基因

貝塔斯曼中國知名業務一覽表

在貝塔斯曼於中國開展的業務中,有兩項需要格外關注。

第一是貝塔斯曼教育集團的成立。據官方信息顯示,教育子集團於2015年成立,整合了貝塔斯曼母集団旗下的Arist高校網絡教育系統、美國阿蘭特大學、在線學習供應商Relias Learning、教育服務供應商Synergis Education、在線教育供應商Udacity的股份,以及貝塔斯曼在兩家大學投資基金及其投資項目中的股份。但在中國具體落地的項目,僅有睿萊(Relias Learning)和優達學城(Udacity)兩項。

其中睿萊旗下有三大業務板塊:醫養專業課程(員工培訓)、員工培訓管理(在線學習管理系統)和諮詢服務——其業務更多偏向於供給B端機構/企業。優達學城據其官網內容顯示,則是培養大數據、無人駕駛、AI和區塊鏈等新興互聯網人才的在線職教產品。從教育產品的類型來看,貝塔斯曼在中國的教育業務,B端/C端皆有一定涉及。

第二, 則是貝塔斯曼旗下的企鵝蘭登。據公開信息顯示,企鵝蘭登實際上是在2017年7月11日,才由貝塔斯曼集團絕對控股。

而相應股份的賣方,則是與中國教育行業聯繫非常密切的培生集團。此次交易企鵝蘭登的估值,高達35.5億美元。企鵝蘭登於2013年成立,由貝塔斯曼集團的蘭登書屋與培生集團的企鵝出版集團合組而成,合併後的企鵝蘭登書屋成為全球最大書商,佔全球出版業務近25%的市場份額。

BAI在中國教育市場的經營為何一直不溫不火

貝塔斯曼集團在文娛領域擁有的巨大能量,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貝塔斯曼投資行為的導向。藍鯨教育查詢相關信息,發現貝塔斯曼在教育領域的投資其實分為兩部分。相比於在中國各行各業均有一定投資、涉及領域龐雜的BAI,貝塔斯曼集團反而要更加專注於教育領域。

貝塔斯曼亞洲為何沒繼承教育投資基因

據IT桔子數據顯示,貝塔斯曼集團公開可查證的投資案例共計21起,其中有6起為教育投資——貝塔斯曼集團有近三分之一的投資項目為教育企業。不過由於集団投資重心在海外,所以國內教育工作者對其瞭解相對有限。

如圖所示,貝塔斯曼集團在教育領域的投資併購有三個特點:第一,其十分青睞在線教育機構,這六家公司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在線基因;第二,其更看重主營業務為大學生及職業教育的公司;第三,相比於BAI的投資手法,貝塔斯曼集團在海外的投資活動偏愛有B端業務的教育標的。

BAI則主要活躍於中國的股權投資市場,主要關注的是消費升級、移動出海、在線教育、金融服務、移動醫療和企業服務等領域。據IT桔子數據顯示,BAI近年來在中國的投資活動約有130起,目前大多集中在A輪(59家)。其中有為數眾多,社會民眾耳熟能詳的知名標的(除教育標的外)。

貝塔斯曼亞洲為何沒繼承教育投資基因

但BAI在中國教育行業的投資,相比於其他行業看起來要更為謹慎。自2011年起至今,7年時間也僅投了8個項目。而且目前這8個項目中,除跑到B+輪的作業盒子與C輪的小站教育,其他皆僅投A輪及之前的輪次,具體如下圖所示。

貝塔斯曼亞洲為何沒繼承教育投資基因

這8個項目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BAI自2011年至今,在中國教育行業中的投資偏好。

首先,BAI非常偏好於在線教育項目。8個項目均屬此列;其次,BAI在中國的教育投資較為青睞早幼教類公司,8個項目中佔比一半(樂豚、嘰裡呱啦、小不親子和天賦通教育);最後,BAI在2014、2015年這兩年間,所投的2個均為出國留學類標的;該時間節點恰逢90後第一批大學畢業生的出國讀研留學熱潮。

4月9日,藍鯨教育曾推送一篇名為《9只教育"獨角獸"背後的神秘投資客》的文章,文中盤點出最近五年真格教育基金、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和順為資本是中國教育投資領域中出手次數最多的前三甲,其中真格教育基金甚至高達25次。相比於這三大投資機構,BAI在中國教育領域的投資活動的確無法在質和量上取勝。

為何BAI背後的貝塔斯曼集團有足夠的教育基因,但BAI在中國教育市場的經營卻一直不溫不火?結合當年貝塔斯曼書友會的無奈退出與如今BAI的謹慎出手是否有一定聯繫?具體情況,怕是隻有局內人才足夠了解。

但不能否認的是,BAI或許不是中國教育投資最有遠見的機構,但其應該是最有教育基因的一家機構。

因此未來,BAI或許能在中國教育投資領域中,有更加亮眼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