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寒如何調理?

mimicoco千金


上熱下寒,在中醫裡,又叫“真寒假熱”或“陽不歸位”,《黃帝內經》裡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這句話指出“寒為熱病之因”,體內寒邪過盛,把熱排斥在外,而火性炎上,就會出現上火症狀。歸根結底,上火的根源是體寒!

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會“上焦火,下焦寒”。最重要的是打通中焦脾胃。

首先艾灸中脘、神闕、關元,然後艾灸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等。腿部暖了,經絡通了,上面的火就下來了。這個過程叫“引火歸元”。

說到艾灸,有些人會擔心,覺得已經上火了,再艾灸豈不是火上澆油?其實,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上熱下寒出現的火是虛火,說明體寒,而艾灸最擅治療虛寒之症,最為適合!

另外,艾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能陰陽同補,還能祛除寒溼瘀,消除中焦瘀阻,同時補足中氣,幫助脾升胃降……這些都在推動心腎相交。

艾灸知識分享、穴位查找請關注公眾號:教你學艾灸!




艾益康艾絨廠


上熱下寒: 臨床表現為上半身心肺有火,頭面起疙瘩、口舌生瘡,咽乾咽癢等。下寒腰腹,下肢足底寒涼。

這個寒不是實寒,是虛寒。下焦陽氣不足,同樣有下焦腰腹無力怕涼喜暖。上焦之熱在下傳的過程,也就是能量輸送過程中堵塞淤積,原因是倉庫容量嚴重不足,不能容納更多的陽氣。如此則上焦之熱下傳受阻,則鬱積於上表現為上焦熱盛。下焦陽氣相對不足表現為寒。簡單說,你可以把自己身體想成一個循環、您的上下半部分脫離,直接淤堵在中間。也就是我們說的中焦不和,一般這類人群大多脾胃不好。

調理方法有幾種,中成藥: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 可以服用。但是一般現代人對中成藥吸收都不是很好,而且上熱下寒本身脾胃差,可能效果更弱。

艾灸健脾:可以灸脾腧、氣海、陰陵泉、足三里、太白、打通中焦,健脾補真陽。

如果能夠堅持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更多詳情養生愛好者可以關注“艾灸匠心居”專業灸療微信公眾號。


古艾媛艾灸


上熱下寒是典型的氣血不暢,心主火,腎主水,氣血不暢造成上火不能下行,下水不能上走,在腰部形成對壘,阻塞。所以會出現牙齦腫痛,睡眠不足,出痘痘等現象,而且手腳冰涼,怕熱畏寒。

出現這種症狀如何調理呢?




很簡單,打通氣血,讓氣血循環就可以了。這樣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腎精不足,腎氣虧損所知,氣不足,血流不暢,所以容易出現氣血不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訓練腎臟激活法,按照我說的練習,一週就有不錯的效果,如果沒有效果找我。

腎臟激活法:

1:兩個(三個)凳子就可以了,但是高度一定要一樣(最好是木質凳子,接地氣)

2:躺上去的時候,第一個凳子放到肩胛骨的位置,凳子的邊緣真好是肩胛骨的邊緣

3:腳上的凳子,邊緣位置在小腿肚子邊緣的位置,也就是從腳往上大概20公分的位置

4上去之後,雙腳併攏,腳尖微微上鉤,雙手自然下垂,交叉放到肚臍眼的位置

5:剛開始很多人上去困難,可以弄三個凳子,一個放到屁股下邊,上去之後抽掉屁股下邊的凳子就行。

6:每天連續做3組,單次為一組,也就是每天3次。剛開始很多人因為腎虛,堅持不了多久,也就幾分鐘,可以把凳子放到屁股下休息一分鐘左右,再抽掉凳子繼續做,就這樣堅持3次,一天的腎臟激活法就算結束。注意做完腎臟激活法不要立馬站起來,把屁股下墊個凳子休息一下再起來,可以很好的緩解腰部肌肉緊繃感,會很舒服。(剛開始練習時長以自身能堅持的極限為準,因為每個學員的身體素質不一樣)

7:如果第一天做完,第二天感覺腰部有點累,可以休息一天,隔天做。等慢慢的堅持時間更長了,可以每天練習,效果更好。剛開始做會有腰部痠麻不適感都是正常現象

8:一定要給自己一個信念,每一天練習都要比前一天時間稍長一些,哪怕是幾十秒鐘也算是進步

9:練習每天在固定時間去練習,可以讓身體產生記憶功能,增加練習效果(睡前一小時不要練習)

10:腎臟激活法堅持練習可以提升腎氣,增加晨勃硬度和次數,結合第三節課核心課程練習才能真正提升性能力,做堅挺男人


用戶51025760255


大家好 歡迎關注悅讀中醫,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總感覺胸口燥熱,想吃喝點冰涼的東西,但是卻一吃涼的就拉肚子,雙腿發涼,女性還會出現痛經的症狀。

這些,其實是人體內“寒熱不調,上熱下寒”的典型症狀。對待這樣的情況,中醫自然有很多方法可以進行調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兩個最簡單的、隨時隨地都能做的小動作,可以幫助人體內部實現“引火下行,寒熱對流”。去看看具體怎麼做吧!

在人體,心臟屬離卦,主火,就好比天上的太陽;腎臟屬坎卦,主水,好比地上的河流。正常情況下,腎水借肝氣的升發,向上升騰,來濟心火,人就不會感到心火亢盛,心情煩躁。但是當腎水虧虛時,心火沒有腎水的制約,就會亢盛,人就會心煩,想吃冷的東西,涼的東西。

心火通過胃氣的下降和肺氣的斂降,能夠下行入腎,我們下半身就會感到暖和;如果心火不能夠下移,我們人體的下半身到寒冷,吃涼東西就會不舒服,就會拉肚子,就會雙腿發涼。女性朋友還會月經不調、痛經。

調息靜坐是戰勝寒熱不調的重要方法

下面我介紹一種非常簡單的辦法,只要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大多數上熱下寒的病機都會轉化,心情也會慢慢平靜下來。

身體正直坐好,雙腿自然下垂,慢慢吸氣,慢慢呼氣。呼氣時想著你的兩個膝蓋,感到體內有股熱量慢慢向下移動,這樣持續十來分鐘後,你就會感到膝蓋發熱,有關節炎的人,還會感到膝關節很舒服,在向外散涼氣。痛經的女性患者,平時經常這樣練習,也會感到小腹部慢慢發熱,痛經也就慢慢好了。

大家可能會問,這是什麼原理?其實這就是通過調整呼吸,通過肺的斂降,將人體的心火向下引導,用自身的熱來驅散自身的寒。它不僅僅是治病,更是強身健體的妙招,因為這個簡單的動作,既驅散下焦的寒,又通過火的下移,補養了虧虛的腎陽,腎陽不虧虛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

通過這樣的練習,心火下移之後,浮躁的心情可以平靜下來,不僅治療了疾病,人的心境也會慢慢發生改變;處事心態發生變化,就不會心浮氣躁了。

有些人,長期心情急躁,讓他練習這種靜功,一時可能無法適應,可能也找不到感覺,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這類人可以採用“金雞獨立”的辦法。

金雞獨立,啟動人體小空調

所謂金雞獨立,就是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抬起,雙手自然下垂,雙目輕閉,站立3~5分鐘,一腳站畢,換另一隻腳,每天兩次即可。

金雞獨立為什麼能促進人體寒熱對流?

如果你自己親自站立幾次,你就會發現,一隻腳站立時人體容易出現不平衡,這就要求人的思想集中到小腿和腳的部位,為了保持“金雞獨立”的姿勢,人體的能量會向下轉移,心火就能下交於腎水,從而達到保健的目的!

不僅心腎不交的人可以練習,肝陽上亢,血壓升高,頭脹頭昏的人,經常腰痠腿軟的患者也可以練習

為什麼呢?

氣血下行,人體下焦就會得到補養,肝陽上亢就會得到抑制,腎虛也會好轉!曾經有位患者頭昏頭痛,血壓基本正常,西醫診斷是腦供血不足,靜脈給藥,使用丹參注射液一週,絲毫無效,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找到我後,通過切脈發現氣血向上湧,屬下焦肝腎虧虛,虛火上衝所致,我建議他服用中藥,可對方不太相信,於是我讓他採用金雞獨立的辦法,每腳站立半小時。他練習後當晚頭痛大減,練習一週後,病情好轉了八九成,而且腰痠的毛病也好了很多!


悅讀中醫


上熱下寒,我們最好用一些物理的方法,比如曬太陽,做運動。防寒保暖,早睡早起,靜心節能。

但是呢,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艾灸關元穴。

現在馬上到立秋了,立秋是一年中艾灸關元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正是收斂陽氣,培補元氣的最佳時節,這個艾灸哪個部位和哪個季節相配合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是秋灸關元,春灸氣海。秋天的時候灸關元穴。春天的時候灸氣海穴。

立秋開始灸這個關元穴,我們要連續灸二十一天。你可以每天灸也可以隔天灸。關元穴在哪裡,大家可能都知道關元穴在小腹部,就是小肚子上,在正中線上,肚臍以下三寸。這個三寸正好是你四個手指併攏這樣一個寬度。所以你四個手指併攏放到肚臍的下面。小指邊緣的地方差不多那個就是關元穴了。


艾灸課堂


上熱下寒其根本在於中氣運轉不利。

中氣運轉,君相二火隨肺氣降斂而溫腎水,則上清下溫(上不熱,下不寒)。

中氣運轉不利,肺氣失降斂之職,君相二火升炎,則生上熱。二火不溫腎水,必生下寒。

火不降的主要原因在於肺不降斂,而肺不降斂的原因在於胃土逆升。脾胃(己土,戊土)為中氣之核心,脾升胃降,中氣循環。胃土不降,阻斷肺金降斂之路。

脾為己土,以太陰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主降。五行之土喜燥惡溼。燥為陽為動,溼為陰為靜。土溼則胃陽衰而脾陰盛,中氣運行不暢。

追根溯源,上熱下寒的癥結在於土溼胃逆,阻礙肺金降斂二火之路。

治療的根本方法是:燥土降逆,溫下清上。

茯苓,澤瀉,甘草,丹皮,白芍,半夏,乾薑,附子,川椒等為之使。


玉楸堂主


上熱下寒,中醫認為多屬腎陽不足所致……

應以溫補腎陽、引火歸原、化氣行水。

可用《金匱腎氣丸》調理

組方:熟地黃、山萸肉、淮山藥、丹皮、茯苓、澤瀉、熟附子、肉桂。

方解:

熟地黃、山萸肉補益腎陰而攝精氣;

山藥、茯苓健脾滲溼;

澤瀉洩腎中水邪;

丹皮清肝膽相火;

而熟附子、肉桂則補命門真火,引火歸原。於是腎中真陰真陽皆得補益,然後陽蒸陰化,腎氣充盈,而諸自消。


中醫天下之平民中醫


上熱下寒,黃元御的治法是其上宜涼,其下宜溫。而上熱與下寒相比者,上熱終究不敵下寒。

黃元御《素靈微蘊》中有文:南齊·褚澄有言上病治下。凡病水火分離,下寒上熱,不清心火,而溫腎水,較之庸工,頗為得矣,而總不如治中。中者,坎陽離陰交媾之媒。此義得之《靈》、《素》,讀唐宋以後書,未易生茲妙悟也。

所以,我覺得上熱下寒者,首先要溫腎水,引相火下藏,推薦仲景名藥附子理中丸

我是黃元御的粉絲,四聖心源的愛好者,專注於分享學習四聖心源的心得。有什麼其他想法、看法的話,歡迎與我聊聊。願吉祥!


梓金


太簡單了,只要沒學中醫,說一些中醫理論懂得很少,只需;三黃瀉心湯,大黃10克,黃芩I0克,黃連IO克,
炮附子30克(先煮30分鐘),三黃清上熱,附子溫下寒,輕鬆解決上熱下寒的陰陽不平衡,為你提的中醫問題點贊!


和你攜手健康人生


上熱下寒:

為什麼會出現上熱下寒?因為上面動得太多。眼睛老在動,看手機;嘴巴老在動,吃各種各樣的垃圾食品,喝各種各樣的冰鎮飲料,服用各種各樣的抗生素;腦子老在動,各種念頭潮水一樣襲來,操心完國家大事又操心自個小事……

唯獨不動的就是下半身,老坐著。

上面動的太多,血不足,氣有餘便是火,這火本來可以引到下面,溫暖我們的手腳,但由於久坐與飲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擋了,咋辦?只好反彈上去唄,於是出現了上熱下寒。

天地有大宇宙,地氣溫煦向上,天氣下降,天地交泰,才有了萬物生靈。人體也有自己的小宇宙,心火要往下走,溫暖我們的下半身,腎水要往上走,滋潤我們的上半身,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平衡,就像太極圖一樣,是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具體來說,上熱的症狀是:動不動就上火,臉上長痘痘、口腔潰瘍、喉嚨痛、眼乾眼澀是常有的事,有時還牙齦出血,流鼻血……

下寒的症狀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還有宮寒痛經……

簡單來說,上熱下寒就是由於中焦不通、陰盛於下、虛陽上浮導致的一系列症狀。

小夥伴們一定要記住一點:上熱下寒並不是你真的陽虛得厲害,而是身體裡的火沒有被利用起來。真正陽虛的人全身都會是一片寒涼的跡象,而不僅僅是下半身。

上熱下寒到底怎麼調理?

張仲景不僅給了我們思路,還給了我們方子,善哉善哉。

思路是:打通我們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這樣上下對流,自然就上不熱下不寒了。具體怎麼來,你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