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仿古也会仿接刀痕,怎么辨别接刀痕的真假?

玩之道


看工痕是鉴藏古玉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大多数朋友在鉴藏古玉时都会察看工痕,对跳刀痕尤其比较关注,事实上跳刀痕这个环节可以排除很多的相对低端仿品,但有一些中高端的仿品不仅会仿跳刀痕,还会对玉表进行喷砂处理,所以只看跳刀痕是不够的。

一是相对低端的仿古玉跳刀痕形状就不对

上图这张图片是比较典型的机器工痕,从形状上就可以看出来,根本就没有跳刀痕,那种一拱一拱的形状是明显的机器工痕。

关于这一点对比一下以下几张类似的真品古玉相关部位就可以看出来了。

以上为几张真古玉图片

二是中端仿古玉跳刀痕的形状仿得有点像

上图这张照片有跳刀痕,但是对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老工磨削效率没有机器工高,砣子转较长时间才能磨出一点浅浅的痕迹,而这一件东西给人感觉就好像是砣刀在割木材一样,随便一刀就割得挺深。

关于这一点,对比一下以下几张真品古玉跳刀痕能够看出还是有所区别

以上为几张真古玉图片,真古玉跳刀痕的特点是比较细密,每一刀都不会切割特别深。

再来看两张中端仿古玉跳刀痕。

上图为两张仿古玉的跳刀痕,如果我们与前面那两张仿古玉的跳刀痕联系起来看,在形状上还是没有逃出机器工跳刀痕的框框

三是迷惑性比较强的仿古玉跳刀痕与真古玉跳刀痕的关键性区别

上图是一张仿古玉的跳刀痕,仿得挺像,要害是刀痕里面发干,光泽也发暗,明显不是老工,老工因为磨削效率低,细槽里面实际上是边雕琢连抛光,更加细腻光亮

上图是一张仿古玉的跳刀痕,也存在刀痕里面发干、光泽发暗的现象,同时还可以看到线槽边沿崩口比较多,左侧工痕也可以看出雕刻急于求成的感觉,根源是仿古时间成本的问题

上图是一张仿古玉的跳刀痕,要害也是刀痕里面发干,光泽也发暗

再看看真古玉跳刀痕里面老化痕迹是怎样的

以上是一组真古玉跳刀痕,从中可以看出几个特点:一是工痕之中的砂磨感觉与玉表基本一致;二是阴线槽内的光感、包浆与玉表基本一致,有的明显有一层老化的皮壳,就像煮牛奶时牛奶上有一层皮一样的感觉;三是精品玉器跳刀痕走刀比较细致。

现在那些算得上高仿的玉器,通常是机器雕刻、手工修磨,有的做喷砂处理,所以看这些仿古玉器的跳刀痕,一是看形状,是不是有一拱一拱的感觉,如果是那就基本为机器工无疑,而这一点通常仿古难以回避,因为仿古需要控制时间成本,如果纯老工去仿古那得卖多少钱才有利润呢?二是看刀痕的观感,是不是与玉表包浆、砂感基本一致。仿古玉表面抛光水平不会差了,蚌埠、邳州等地抛光的活一些老人和女人就可以做,但是刀痕里面,特别是一些细阴线槽里面的抛光更费时间、费力气,很难抛得和玉表一样,而真古玉阴线槽抛光其实在刻划时就差不多好了。


战汉古玉



首先看看这件玉龙古玉器的刀法、功力。然后才会认识怎样的刀法、功力是古代的,怎样的是现代的。此图为战国龙形璜局部,刀法因琢刻而成,再加打磨,因此刀法干净柔和。边缘凸起的线也是如此。自然,松柔,作者用刀琢时的精心,随处可见。


这是龙形璜头部,琢工刀法非常清晰。也是十分严谨。古玉刀法如画的笔法。好作品都可见刀法之中的作者功力。何况古代玉料来之非常不易,故格外珍惜。当然不会随便用刀。这些古玉鉴赏中的常识,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鉴定古玉是否为仿品。
这是宋代玉带片作品,刀法也是柔和自然。这种以陀、琢为主的刀法,需要很好的耐心慢慢进行,不可有一点急燥。这也是现代工艺难以作到的。只要懂了古玉刀法与作者功力在玉器上的的效果,也就自然可以分辨,古玉刀法的真伪。(自藏)。


乾德堂1


判断古玉……我是综合判断……从来不单看任何一个特征……

主要从文化形制、材质、加工工艺、痕迹与沁色多方面综合判断(因为我是一个喜爱远古文化的理工科出身,而且本身专业就交叉过两个……所以,我的知识面确实比较开一点,使我有条件进行整体综合判断)……

就实战来说,按照我自己摸索出的这种综合方法,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超过99.99%)的所谓古玉……我都可以找到明显的漏洞……

所以我一直认为……综合研究才能真正解决判断的问题……

当然,多看真品对比特征研究积累也很重要


手机用户60669424220


古玉有煮蜡工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