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铜镜有什么特点,这一时期铜镜上有哪些美丽的花纹?

wlaiwangling


【文藏来答】海兽葡萄镜就是在武则天利用佛教与李唐王朝进行政治博弈的背景下诞生的。这种花纹也暗含了武则天当时统治大唐的些许故事。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网图)海兽葡萄纹铜镜

海兽葡萄镜则主要流行于唐高宗至武周时期,镜背由隔栏分为内外两区,以缠枝葡萄为底纹,内区多饰狻猊(即狮子),外区多配置禽鸟、蜂蝶等,纹饰繁缛富丽、活泼奔放。

安徽省太湖县博物馆藏 海兽葡萄纹铜镜

从存世数量看海兽葡萄镜,据统计,出土自纪年墓葬的数量占唐镜出土总量的10%左右;从纹饰布局看,纹饰层次分明地从镜心密布至镜缘,具有布局繁密、刻画精细的特点;从铸造工艺看,为铜质精良的高锡青铜、高浮雕铜镜的代表作,被后世大量仿制。海兽葡萄镜高浮雕的表现形式使得纹饰高低错落,极具立体感,瑞兽和禽鸟等姿态各异,造型华丽饱满,生动写实,显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海兽葡萄镜盛行于武则天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她所建立的王朝存在时间都不长,只有16年,最终她以非战争的手段,以异姓夺权者的身份获得了江山。因此,武则天急于证明自己所建立政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将她的统治时期粉饰为太平盛世的迫切需要。

(网图)海兽葡萄纹铜镜

武则天需要为她所发起的夺权斗争寻求一种全新的理论支持,以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借以立威于天下。武则天面对的不仅是正当盛世的强大的李唐王朝,还有根深蒂固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法。

喜欢我的文章吗?来【文藏APP】,更多权威、学术、可考的鉴定知识在精选阅读栏目等你哦!~

武则天作为女性,又非李姓,决定了她只能利用儒、道两教之外的力量达成其权利欲望,她自幼即在母亲杨氏的影响下笃信佛教,而曾经出家为尼的经历更是加深了她与佛教的渊源,于是宣扬众生平等的佛教成为她谋取天下的政治工具。

海兽葡萄镜就是在武则天利用佛教与李唐王朝进行政治博弈的背景下诞生的。

安庆市博物馆藏 海兽葡萄纹铜

根据考古资料,目前出土海兽葡萄镜的最早纪年墓葬是麟德元年(664年)十月下葬的郑仁泰墓,而这一年正是武则天与以唐高宗为代表的李唐王室明争暗斗的关键性一年。

在太宗和高宗两朝具有极高声望的佛学大师玄奘圆寂,高宗虽然下令厚葬,但“没有官员参加葬礼,没有追谥,也没有塔铭”。高宗拒绝了玄奘临死前关于佛道二教地位平等的请求,一个月后,下令停止翻译佛经,两年以后的乾封元年(666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进一步巩固了道教的国教地位。

(网图)海兽葡萄纹铜镜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与玄奘法师有过密切的来往,显庆元年(656年),武则天“难月”(即分娩月)期间,曾请玄奘来宫中祈福,玄奘为其诵念经文,并承报“赤雀”祥瑞。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满月时,玄奘又来宫中为李显举行了出家礼,并赐法号“佛光王”。

种种迹象表明,武则天与高宗之间的政治博弈,背后隐藏着佛道两教之争。而玄奘所弘扬的弥勒净土信仰,以及度李显出家、呈报“赤雀”祥瑞等行为,“给予了武后来自中西两方面信仰(或符谶)的提示与准备”。

安庆市博物馆藏 方形海兽葡萄镜

海兽葡萄镜中的狮子和葡萄纹最初都随佛教一起由西域传入中国,狮子是佛教中著名的护法神兽,象征佛法的威力无穷。唐初,随着对西域的征伐和往来的频繁,人们对狮子的形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旧唐书》中就有很多关于西域各国向唐王朝贡献狮子,以及派大德僧来朝贡的记载。而伴随着佛教的东传,葡萄纹也作为佛教文化艺术中的常见纹饰大量出现于唐初的佛教造像和壁画中。

(网图)海兽葡萄纹铜镜

奢华而极具创造性的制作工艺表明,海兽葡萄镜最初并不是作为普通市场品种出现的,而是专供皇室贵族使用的贡镜。唐高宗虽然表面上对玄奘法师多有礼遇,但为了遏制武则天的势力,不可能于彼时精心铸造海兽葡萄镜这样具有浓厚佛教文化气息,并且在铜镜工艺史上具有划时代革新意义的铜镜,因此,海兽葡萄镜的铸造必然只可能为武则天一手策划。

安徽省望江县博物馆藏 海兽葡萄纹铜镜

海兽葡萄镜中狮子和葡萄的纹饰组合,展现了力量与柔美的完美融合,也不免让人联想到武则天集决断与柔媚于一身的个性特征。武则天称帝后改名“武曌”,她自造的“曌”字隐含的日月当空、阴阳一体的寓意,似乎也与铜镜中至刚与至柔兼具的气息一脉相承。

武则天称帝后,更是改变了唐初以来以道教为本的政策,废除了老子“太上玄元皇帝”的称号,并颁布一道名为《释教在道法上制》的诏书,转而把佛教推上了国教的地位。

海兽葡萄镜的盛行期由此与武则天掌权时期相始终,成为佛教在唐代鼎盛时期的物证。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海兽葡萄镜是武则天为发起的夺权斗争寻找合法性理由,证明其政权正统性的宣传工具,这两种铜镜成为唐代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镜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铜镜铸造工艺的发展。

有注明博物馆藏的,都开门。网图读者自评之,不怼。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藏】头条号!

欲知晓更多精彩内容请前往App Store或应用宝下载《收藏家》杂志App!


文藏


唐代铜镜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工艺和纹饰。从工艺来讲,唐代有3种比较特殊的镜子,金银平脱镜、螺钿镜和贴金银镜。金银平脱镜是将金银片以胶粘于镜背,而后再上漆,最后打磨露出金银的纹饰,金银与漆面在一个平面。螺钿镜主要镶嵌螺钿作为装饰,也有镶嵌宝石等珠宝的镜子。贴金银镜则最为奢侈,有的在镜子背面粘贴金板或银板,然后雕刻图案,有的把金银片贴在铜镜背面的花纹上,因为太过奢靡,生产数量一度被管制削减。

从纹饰的角度来看,唐代与外国交流频繁,文化也互相交融,一些西域的文化元素出现在镜背的图案中。比如打马球当时被称为“波罗球”,是从波斯传入的。还有大象和狮子的纹饰,与当时西域一些国家进贡狮子等珍奇异兽有关。有人认为,唐代的海兽葡萄镜中的海兽,就是由狮子的形象演化而来的。另外,佛教在唐代的繁盛也体现在了唐镜的纹饰中,比如飞天的纹饰,就是很典型的佛教元素。当然,唐代推崇道教,八卦镜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种类。此外,还有一些相对复杂的,有故事背景的纹饰与道教文化有关。比如:飞仙纹镜、月宫纹镜;、真子飞霜镜、 王子乔吹笙引凤镜、五月图形镜等种类更加细化的图案。

唐镜按镜背纹饰可以分出十六大类,其中瑞兽葡萄镜是颇具代表性的唐镜,不仅数量丰富,而且传播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乃至海外的日本等地均有出土。鸾鸟瑞兽镜和雀绕花枝镜也是唐镜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类别。鸾鸟与瑞兽图案清晰,生动而布局得当,瑞兽似麒麟、似鹿又似狮子。雀绕花枝镜在初唐图案格局比较严谨,而后风格更加舒展,镜子上的鸟类数量多为4个,翅膀张开,围绕花枝飞翔,千姿百态。

唐镜的形状也比较丰富,比如除了圆形的镜子外还有葵形镜和菱花镜等多种样式。不同时代流行的镜形与纹饰也不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兴衰而改变。

参考文献:

徐殿魁《唐镜分期的考古学探讨》

王燕《试谈唐镜与唐代道教》

关双喜《谈西域文化对唐镜纹饰的影响》

赵艺绚《唐镜纹样二三知》


太常吸猫


铜镜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独成体系的一种工艺品,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时期,而唐代,则是铜镜制作工艺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铜镜的种类繁多、纹样复杂,形态多变。由于唐代缺铜,所以朝廷明令禁止用铜做生活器皿,但古时候想做一面镜子,只能用铜,而别的材料都代替不了,所以这些铜器的制作工艺就集中体现在了铜镜上。而且唐朝还开创了以铜镜为礼物互相馈赠的风气。

因为在盛唐时,每年的8月5日是玄宗的生日,这一天又叫“千秋金鉴节”,在当天,皇上会赏赐百官一面铜镜,而民间也随着这种风气而互相铸镜馈赠。这种风俗自然就带动了制镜业的蓬勃发展。

唐代铜镜首先在材质上就比前代更精致、更科学,虽然叫“铜镜”,但其实铜镜中锡的含量才是决定镜子表面光洁度的主要成分。唐代的铜镜中含铜的比例下降,而锡的比例增加,同时工匠们还会在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银,所以唐代的铜镜整体颜色更洁净,反光性比前朝要优秀许多。

其次,唐代铜镜的纹饰之丰富,远超前朝。在唐朝,流行的镜类大概有以下几种:四神十二生肖、瑞兽镜、瑞兽鸾鸟镜、葡萄镜、花鸟镜、瑞花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八卦镜、万(卐)字镜等等。但这些纹样并不是在同一个时期的流行趋势。而是随着唐朝国力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初唐时,铜镜的纹样承接隋朝传统,多是四神镜、十二生肖镜、瑞兽镜等等,但还有一部分受到了外来文化、西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海兽葡萄镜,“海”也就是指咱们现在说的“海外”之意,所以铜镜的纹样中出现了大量有西洋审美气息的葡萄纹、带有佛教神秘气息的宝相花纹,还有一些以忍冬、蔓草为主题的纹样盛行,姿态各异。

而盛唐时期是各种手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纹路民族特性较强,而且纹饰显得更加磅礴大气、华丽精致。比如很多花鸟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华镜就是这一时期的主流。很多有本土特色的植物、禽鸟都成为了镜背上的主角,比如牡丹、桃花、藤蔓和一些飞舞的蜂蝶,它们代表着吉祥之意,更是彰显着盛唐时的富贵荣华。而带着神话传说色彩的仙人也成为镜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过,到了晚唐,安史之乱造成了唐朝国力极具衰微、经济上也开始萧条,与此相对的,铜镜的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候镜背上不再是那般花枝招展,只有简单杂乱的植物纹样,而主角成为了带着宗教色彩的“万(卐)字镜”,这或许是因为在这般萧条的大环境下,人们也只能躲进宗教中寻求慰藉,以求太平盛世的再度降临。而且这些晚唐的铜镜制作都比较简陋,雕刻技法上也不再那般精致,失去了盛唐的那种瑰丽堂皇的色彩。

从此之后,中国的铜镜从纹饰、造型到技法都开始走向衰落。到了元代,铜镜就逐渐开始被玻璃镜取代了。由于后世玻璃制品的普及,铜镜也失去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大多作为女人的陪嫁之物,散落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了不迪


伏兽钮雀鸟蝴蝶瑞兽葡萄镜(唐代)

唐代,铜镜的形式突破了圆形和方形的传统,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等花式镜,“菱花”成为铜镜的代称,这一时期的铜镜吸收了佛教文化和异域文化的特点,如宝相花纹镜和葡萄纹镜等唐镜极具异域风采。

(广报全媒体记者黄丹彤摄影报道)


大洋网


比较常见的唐代铜镜是海兽葡萄纹铜镜,纹饰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内圈为海兽绕蟾宫,佩饰葡萄纹。中圈主要虫鸟嬉戏葡萄架,有鸾凤、喜鹊、蝴蝶、蜻蜓等形态各异的动物穿棱其间。外层一般以卷云纹装饰。除了精美繁华的海兽葡萄铜镜外,还有一种银铜合金的鸾凤瑞兽铜镜,纹饰灵动趣致,首先瑞兽在地面追赶鸾凤,鸾凤回首亮翅,而后鸾凤腾空飞舞,瑞兽后脚立于地、前脚望空挥舞。其情趣若嘻戏状,趣味无穷,令人欣喜。








葫芦一笑1



任何一种器物,都会因受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或制约,反映出具有各个不同时代的风格和特征,当然古代铜镜也不会例外。因此,当我们今天在铜镜时,就应该牢牢把握这一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当时的铜镜铸造业迎来了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显示出一派富丽堂皇、千姿百态的面孔。总体来说,这时的铜镜质地精良、制作精细、造型多样、纹饰绚丽,达到铜镜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但究竟如何去具体把握对唐代铜镜的特征和鉴定呢?根据笔者从事基层文博工作数十年来的实践体会,对待唐代铜镜的特征与鉴定,应从制作工艺、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去认识。现分述如下,仅供收藏爱好者参考,并期共同探讨。

(一)制作精细、质地优良。制作铜镜一般是以铜、锡、铅合金为原料。因为铜的可塑性强,锡的伸展性好,会增加铜镜的硬度和光泽。铅的比重大,合金溶液后,可使铜镜表面匀称规整,不易变形,纹饰会更加清晰流畅自然。因此说唐代铜镜制作工序不但十分讲究,而且在合金配方上也是非常科学的。据已发现的唐代铜镜的合金比例,铜占三分之二左右,锡与铅共占三分之一,其断面多呈银白色或淡黄色,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另外唐代铜镜的匠师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铜镜的金属配方,而且还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创造力,采用了特种工艺制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铜镜,如金银平脱镜、螺钿镜等,充分表现了唐代铜镜的高度发展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二)形制美观多彩多姿。总的来说,唐代铜镜的形制常见有圆形、方形外,还出现有各种花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等,后又出现有四方委角形镜,这些铜镜不仅注重图案装饰美,而且还重视外在形式美,使主题纹饰内容和外在形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高度的艺术美及和谐美,这也是唐代铜镜又一典型风格。


(三)纹饰图案生动活泼。唐代铜镜的主题纹饰和表现技法,与其他各朝代有着显著不同,它别具一格,异彩纷呈,如早期以灵异瑞兽纹为主的四神镜、瑞兽纹镜,有的还配以善颂善祷的吉祥铭文的瑞兽铭文镜等,纹饰布局和谐,形象生动活泼、丰腴柔健、珠圆玉润,堪称瑰宝;中期出现一种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的局面,偏重于自由写实或人物故事方面的纹饰,一改汉魏六朝以来千篇一律的具有升仙思想的仙人异兽纹。由象征幸福和爱情的鸾凤、鸳鸯、蟠龙、海兽葡萄、人物故事以及繁花似锦的花卉纹所代替,显示出一种划时代的革新。至晚期制镜业日趋衰落,这时铜镜的纹饰除简单粗放的植物纹外,还有一种八卦为主纹,并取以符篆、星象、干支等,显然是受到当时的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影响所致。这也是唐代铜镜的又一特征。


(四)铭文内容虚实并举。也许古人认为只凭花纹来表现含义隐喻过多,为了更加直接明了起见,于是在铜镜背上刻铸文字,成为铜镜装饰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到了唐代,对铜镜的铭文内容十分讲究,总的来说,不像以往汉镜上的升仙文字过多,而在唐镜上升仙铭文逐渐消失了,这时更多地出现宣扬铜镜质量的广告性质以及吉祥语的铭文。



总之,对唐代铜镜的特征与鉴定,当然不止这些,但这是主要方面,如果这些主要方面,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就会使我们在对待唐代铜镜特征和鉴定的问题上,驾轻就熟,近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