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的五千步卒能和數萬匈奴騎兵對抗許久,為何宋步兵做不到?

牧儒囧途


西漢李陵能以五千步兵對抗匈奴數萬騎兵很多天,北宋數萬步兵經常面對數千金國騎兵一觸即潰。原因有這麼幾條:

1,西漢是全民皆兵的時代,北宋末年的募兵腐化

西漢的建立是經過了殘酷的戰國時代和楚漢之爭的時代,尚武精神非常強烈。西漢要求每個男丁都要服兵役兩年,所以是一個全民皆兵的時代。

西漢繼承了秦律的大部分制度,重視軍功授勳。

宋朝重文輕武,對武將的束縛處心積慮,經常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禁軍採用募兵,一到災荒年份,就把一些饑民招募到軍隊裡。宋徽宗時代的禁軍更是腐化的沒有戰鬥力。

2,匈奴是早期騎兵,戰鬥力完全比不上金國的鐵浮圖重騎兵

匈奴騎兵有幾個技術弱點:

1)沒有馬鐙;

馬鐙是南北朝時期才發明。匈奴人沒有馬鐙,在馬背上要用腿夾緊馬,所以射箭的發力較小,射程遠遠比不上李陵的步兵。匈奴人只有被李陵射擊,但匈奴人射不到李陵,等李陵的箭射完了,匈奴人才俘虜了他。

2)沒有馬掌;

匈奴人沒有馬掌,戰馬的損耗是非常嚴重的。

3)缺少盔甲。

現在出土了極少數的匈奴青銅盔甲,大概是匈奴貴族的。大部分的普通匈奴騎兵沒有盔甲,只能用皮甲和木甲,很容易被漢朝的弓弩射穿。

4)匈奴人的武器落後

匈奴人雖然可以製造銅鐵武器,但技術落後,產量低。

匈奴人的箭鏃混合使用銅、鐵、骨,仍然有大量骨質箭頭。

匈奴人只有30釐米左右的短刀、1米左右的劍和短矛,缺乏長武器,更沒有長彎刀。

金國的鐵浮圖,人馬全是鐵製鎧甲,對弓箭的防護較好,有長槍等長武器。如果是金國的3千鐵浮圖衝擊西漢的李陵步兵,大部分的鐵浮圖能躲過李陵的第一、第二陣箭雨,然後重甲騎兵就衝到面前了,這時李陵的步兵就完了。

南宋劉錡、岳飛、吳玠等發明了,用重甲步兵(步人甲)打敗鐵浮圖的戰術。以拒馬和騎兵保護步人甲的兩翼,中間的步人甲方陣用神臂弓、長矛、長刀、長斧對抗重騎兵。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騎兵和騎兵是不一樣的。

匈奴騎兵的戰鬥力不能與金兵同日而語。

匈奴騎兵的鎧甲是皮質的,防護性能相對較弱。

金兵的鎧甲都是鐵質的,鐵浮屠更是身披重鎧,一般的弓箭都射不透。

匈奴騎兵沒有馬鐙,金兵有馬鐙。

所以,匈奴騎兵基本都是輕裝的弓騎兵。

金兵有三分之一的重騎兵,其衝擊力遠非匈奴騎兵可比。

步兵和步兵也不一樣。

李陵的五千布卒,是他精挑細選的精銳之士,補給充足,訓練嚴格,戰鬥力很強。他們主要依靠強弩作戰。遇到匈奴騎兵之後,用戰車在外圍城一圈作為掩護,阻止匈奴騎兵衝擊。步兵居中射弩,一日發射弩箭50萬支,給匈奴人造成了重大殺傷。

但是戰車在唐代就已經沒落,不知道為什麼,宋軍放棄了戰車這種行之有效的戰術,非要讓步兵列成陣勢一排一排直接暴露在金國騎兵的衝擊之下,焉有不敗之理?

當然宋軍也有以少勝多、步兵戰勝騎兵的光輝戰例。

南宋川陝戰場,名將吳玠,在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利用險峻的地形,充分發揮宋軍弓弩優勢,以數千步兵,連續打敗金兵進攻,包括金兀朮親自出馬的兩次十萬人規模的進攻。保全了四川、漢中。

岳飛郾城大捷,是步兵騎兵相互配合,大敗金兵。其中步兵不用弓弩,專用長槍大刀巨斧,殺得金兵人仰馬翻、狼狽不堪。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讓我來說一說!

從漢軍方面看。漢代其步兵脫於戰國,強調弩箭的使用,經歷過楚漢之爭,鎮壓國內叛亂,以及和匈奴人的纏鬥,此時的漢軍正處於其巔峰時刻,而且“獨漢以強亡”的說法也印證了,終漢一代,其軍力始終在水準以上,那麼巔峰的漢軍有多強就顯而易見了!同時,漢軍的裝備也很好,漢代政府可不是守財奴,其軍工生存繼承秦帝國所有制度,為漢軍提供了大量質量上乘的刀劍,弓弩等裝備,也使漢軍的批甲率在古中國史上名列前茅!這在對抗匈奴人的弓箭攻擊時至關重要!

宋代是中國重裝步兵的巔峰時代,發達的經濟為軍隊提供了古代中國史上堪稱奢華的裝備!但很不幸,時代不同了!因為對手也在進步!那麼讓我們看看宋軍的敵人要比漢軍的敵人強多少!

匈奴人的時代,騎兵因為裝具的原因是不具備使用重騎兵衝擊步兵陣列的實力的,其主要武器是弓箭,優勢是機動靈活和漢代對匈奴的恐懼心理!但如果發生正面硬鋼的情況,如果對手步兵紀律性夠強,能夠始終維持密集的步兵陣型,那匈奴人的軟弱便頃刻間暴露無遺!而宋代的對手無論是遼金還是西夏,都是半遊牧(漁獵)半農業的國家,而不是匈奴人那樣的部落聯盟,其可以為軍隊提供穩定的裝備和糧食,無論是裝備還是後勤都不是匈奴人可比的!(這也是當初為何隋唐兩代一定要乾死高句麗的原因!),而宋代的軍隊無論是戰鬥技能還是戰鬥意志都無法和漢代的前輩相比,因此,一旦宋軍的對手用重騎兵破開其步兵陣列那麼就是一場可怕的屠殺!

其實,宋代真的是讓人惋惜,自己不爭氣啊!縱觀古今中外,當步兵排成密集方陣,維持堅強的戰線,那麼騎兵是無法擊敗步兵的!失敗,不是自己裝備不好!不是對手太強!只是自己沒有戰鬥勇氣和報國成仁責任感罷了!





彭時南


李廣是西漢時期的名將,和衛青,霍去病並列。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成年後,被選拔為建章宮羽林軍的長官,他擅長射箭,十分愛護手下的士兵。


李家世代為將,
漢武帝讓他帶領八百騎兵。李陵曾帶兵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餘里,偵查地形,但並未發現敵人。後被命名為騎都尉,率丹陽郡的楚軍五千名,在酒泉、張掖一帶教練射術,以防備匈奴。 天汗二年秋,漢武帝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帶騎兵三萬攻打匈奴,派李陵為李廣利軍監護輜重。李陵不願幹後勤,向漢武帝申請出戰,承諾說:“不須給馬匹,願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保管殺掉十萬匈奴”。漢武帝被他的勇氣感動,同意讓他出戰。李陵就帶著他的這群輕裝的,無鎧甲的,無戰馬的純步兵出發了,帶了五十萬支箭,最後李陵的五千步兵殺了匈奴數萬人。就五千步兵為什麼能與匈奴對抗這麼長時間,是因為步兵弓的頻率和穩定性遠好於騎兵。步兵射箭是在地面,非常穩,他們又經過專門的訓練,還有“箭步”,可以藉助腰胯的力量使出更大的力氣。而匈奴都是騎兵,都在馬背上,很難使出最大力氣射箭,並且身體重心不穩,平衡失調,自然是打不過訓練有素的李陵步兵的。
而宋代,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具有很強的機動性,重步兵在他們眼中根本就是廢物,打不過也追不上,根本不能和騎兵對抗。如果騎兵攻打紫禁城,一群重步兵迎戰,跑不過馬,也追不上敵人,只有被捱打的份。


宅宅史記


當時的匈奴還只是處於部落階段,生產水平非常落後,尚未形成國家形態,他們使用的武器很多還都是銅器,箭頭有的甚至是用骨頭磨成的,與身披鎖子甲,手執鐵製武器的漢軍相比,裝備上劣勢很多,因此李陵的五千步兵當時之所以能對抗數萬匈奴騎兵,裝備優勢肯定是重要原因,匈奴的箭頭無法射穿漢軍的盔甲,而漢軍卻能用鋒利的鐵箭頭阻擊匈奴騎兵的衝擊。

相比之下,宋朝的對手可就完全不同了,無論是遼、金、西夏還是蒙古,都是完全成熟的國家,早就不是一個單純的部落,他們的首領早就不是可汗,而是稱帝,這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對抗,而不是國家和遊牧部落之間的對抗。宋軍在武器裝備上優勢不大,這時再用步兵打騎兵,難度就太大了,遊牧民族個個都是天生的獵手,宋軍佔據劣勢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李陵的幾千步兵是精銳中的精銳,基本由單兵能力極強的遊俠組成,並不能代表漢軍的平均水準。


北宋一書生


1從裝備來說:當時的匈奴騎兵沒有盔甲,沒有馬蹬,其衝擊力遠遠小於後期的遼和金。2從戰略來說: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了契丹(遼),從此中原無險可守,在平原上(宋朝定都河南開封)騎兵追擊步兵,就好比我現在開個車在高速上追撞跑步的你,你能如何頑抗!3從戰術來說:宋朝因為是政變開的國,所以十分怕武將謀反,所以採用了兵將分離制度,每次打仗兵不識將,將不知兵,再加上個監軍(朝廷委派來監督武將的,有時候是文官有時候是太監)武官有戰情要及時彙報監軍,監軍又不懂軍事還瞎指揮。


手機用戶14177847723


宋的步兵缺乏勇氣,武器和馬技比不上匈奴。所以步步為營,無人做先鋒領頭。


難忘歷史的改變


漢代匈奴沒有鐵冶煉技術,只有輕裝甲皮革保護,強大的弓弩可以殺傷,宋代是和東北的鐵浮屠騎士打,歐洲的騎士差不多怎麼打的過


烏陵與土明


匈奴騎兵沒有馬蹬。


我心與明月


因為當時沒馬蹬,騎兵衝擊力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