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住醫院還附加了一項門檻費400,並且醫保不給報銷,這屬不屬於亂收費?

小卒1151


關於住院收門檻費,是最近幾年的事,因由是因為社保局承在入不復出,空缺太大後在調查中,發現了很大一部分幹部領導、公職人員掛床開藥,把醫療資源當療養中心,導致醫保費用的持續高啟,社保局在無奈的情況下,想出來的炒招。

為什麼說是炒招呢?第一,公職人員能全額報銷的情況下,工資還照領,所以他們就把醫院當療養中心了,自己還不用出一分錢,還有各相關部門的人員前來慰問,以致醫療資源的浪費;第二,就是領導們都不是一個社科工作人員惹得起的人物,為了不得罪人,就想出了一個門檻費;所有人住院都得交,這樣會阻斷一部分公職人員來醫院療養,就來個統一的定位不能報的門檻費。誰也得交,誰也不得罪,社保資金還能減少很大一部分,你說炒不炒?所以就形成了這最低門檻費。只是對於真正的病患,也就只能跟著吃啞巴虧了。


白水傳媒


做為醫院醫保工作者,所謂的門檻費,在專業術語中叫做起付線,這條線對於職工,城鄉居民來說也不一樣。按照我在的市,職工醫保起付線一年內1-1日至12-31日第一次住院是500元,第二次250元,第三次就0,沒有了起付線了。城鄉居民一年內第一次400元第二次及以後都是200元。

在職職工報銷比例為85%,退休為88%,城鄉居民報銷比例為75%。按照醫院等級不同起付線和報銷比例也不同。越是高級的醫院比例越低。國家的意思是小病到鄉鎮醫院或社區。得了大病在往大醫院跑。住院高於這個起付線才進入報銷。總費用減去不可報銷的藥品,治療,一次性等材料,然後減去起付線,最後乘以報銷比例就是你最後報銷的錢。如果自費超過了一定金額,還有大病可以報銷。還有民政部門可以報銷,現在比例確實挺高的了。

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




趙尼古拉斯趙


別說這400不給報銷,不能下床的必須僱傭護工一天150元,也不報銷吧。這還是三四年前的價。

明明是護士的活兒,卻讓護工幹,一大幫護士就是送點藥,打打針,輸液。端屎倒尿,洗臉打飯都護工的了。可住院費裡護理費呢,一分也沒少。那麼給護工的錢呢,是不入帳的,更沒人給報銷了。

給護工的錢咋分呢,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給護工,大約佔一半吧。剩下一半是分成兩份,一份是護工頭兒的,一份是誰的,你們懂。

患者的這筆費用可不是小數,而且是你不情願埋單的費用。

400元就覺得冤了 ,這護工費呢。

親身經歷


退休老頭兒2


作為一名快結療的白血病病人,我分享一下我的住院經驗,包括門檻費的問題

門檻費一直是我不能理解的梗,初次生病住院時,辦理入院手續問了辦手續的醫生,醫生告訴我,如果你是白血病患者,那麼一年只需要繳納一次門檻費,因為癌症病人會使用化療藥,使用化療藥以後便可以報銷所謂的門檻費用


聽到消息後,我當時挺高興,因為我住的是三甲醫院,門檻費是800,這個病每個月又都得來醫院,一年下來還是可以節省一筆不小的費用,直到半年以後,我的治療方案有點變化,我的化療藥變成了靶向藥物,但還是屬於化療藥,不是常規液體,我去結賬時,醫生告訴我,門檻費你報不了,我說為什麼,我明明用了化療,結果醫生說,你這是靶向治療,不算化療,我悲劇

從此以後,我每次化療都得給門檻費,按照入院的次數來依次遞減,最低400,外地就醫的門檻費更高,我一直都不明白門檻費有什麼作用,為什麼還不能報銷,為什麼病人要白白承擔這樣的費用



有句話叫做:存在即合理,所有醫院都有門檻費的限制,包括鄉鎮醫院都有,雖然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既然都存在,也就默認了門檻費自費的存在


Me光榮


無意在網上看到了這方面的解釋,就給大家看看吧。。。

就以一張結算單為例,咱們一起來學習,學習!

我不知道有多少認真看過結算明細,上面寫的密密麻麻、名詞也很多,但是主要分患者基本信息,醫療費用明細和結算明細。

接下來咱們把標記的每一個比較重要的逐一講解

標記1·

對應的行是總費用,即本次住院的醫療費總額,豎列是各費用明細項目。

標記2·

對應的行是醫保內自費項目金額,即本次住院的醫療費用金額,按照醫保目錄規定應由患者本人自己承擔部分費用的項目。如彩超、CT等大項檢查,醫保是在報銷範圍內的,但是需由患者在報銷前先自己承擔15%,就是保險內自負項目。

標記3·

對應的行是醫保外自費金額,即本次住院醫療費中,醫保不予報銷,完全由患者自費的項目比如自費藥品等。

標記4·

對應的行是可以納入醫保報銷的金額,即醫療費用總額減去醫保內自負和醫保外自費金額。

標記5·

對應的單元格是住院起付錢金額,俗稱“門檻費”,每家醫院的門檻費按照醫院級別是不用的;三級醫院為850元,二級醫院是500元,一級醫院以前是300元,大醫一院、大醫二院為1200元。

標記6·

對應的單元格是本次住院醫保基本統籌基金給報銷的金額,計算公司為:報銷金額=(可以納入醫保報銷的金額-門檻費)*住院報銷比例。

標記7·

對應的單元格是應由醫保高額補充統籌基金支付的金額(職工醫保是統籌支付超過25萬)。

標記8·

對應的單元格是公務員補助金額。如果患者是公務員,住院時相應的門檻費和自負費用上的補充體現在這個項目裡。

標記9·

對應的單元格是本次由患者個人賬戶內支付的金額,主要是支付了由患者自負的項目費用。

標記10·

對應的單元格是醫療保險支付合計金額,即本次住院實際拿到的報銷款,包括基本統籌支付+補充統籌支付+公務員補助+個人賬戶支付+個人負擔補助

標記11·

對應的單元格是個人負擔補助,職工醫保的統籌範圍內個人自負超過5000元享受補助,還有困難居民救助補助。

還是重點說說門檻費

“門檻費”有個標準叫法是基本醫療保險起付標準,其原則是“醫保基金與參保人個人共同負擔住院醫療費。”

因此根據這一原則,參保人在醫保定點醫院發生的屬於醫保“目錄”範圍的住院費,本人要先承擔一部分後,醫保基金才按規定的比例報銷,這部分有個人先負擔的住院費標準,就是醫保基金支付參保人住院費的“起付費”。

所謂的“門檻費”是住院費用個人負擔部分和基金支付部分的分界點,但不管是個人拿的錢還是醫保基金出的錢,都用在參保人住院治療上。

所以“門檻費”是患者自己的看病錢,不是白交給醫院的。


熊林L


2018年使用醫保看病住院時大家都遇到門檻費的情況,一般不同級別的醫院門檻費不同的標準,

我們一起看一下瀋陽市的門檻費標準是如何設置的;


針對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我個人觀點,大家看我說的對不對;

我舉一個例子:

2018年2月份去三級醫院住院看病一共花費3000元,門檻費是800元,醫保報銷部分是1200元,在職員工報銷88%,最後一共自費是(3000-800-1200)*88%=
880元;

最後自己需要自付部分為880+800=1680元;

報銷比例為1680/3000=56%;

所以說實際上我們看病並報銷比例不是88%而是56%。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也是如此: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設置門檻費主要考慮的是拉開各級醫院的報銷條件,如果沒有門檻費,那老百姓看病都去大醫院看病,不利於平穩發展,所以設置門檻費,報銷比例不同,等都是為了設置一個門檻,把一些人拒之門外;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所以我們在這裡不仔細論述;


舉一反三


說實話門檻費是企業退休人員之痛,2018年及以前企退人員慢性病門檻費是800元然後產生醫藥費個人成擔25%,門統門檻費1200元后產生費用個人成擔35%,住院治療門檻2000元后產生醫藥費個人成擔20%,如果身體不好經常看病住院,企業退休人員每年要支付好幾個月的養老金來支付醫療費用用於吃飯等費用所剩無幾,就是不用住院門統門慢的費用也要2⃣️一3⃣️個月的退休金,在說企退人員退休金在2⃣️一3⃣️仠元之間(每月),所以企退人員生活是怎樣也不用多說了吧


愛書人16


最近頭條陸續推出關於醫保″門檻費”的討論話題,許多人不理解,認為是亂收費、不合理,甚至還有人認為揹包存在貓膩。看了這些留言,深感醫保制度實施了這麼多年,一些醫保知識還不被理解,有進一步普及宣傳的必要。

作為一名曾經的醫保工作者,想借此用最通俗的文字解釋下″門檻費"的由來。

首先下個結論,″門檻費"不但不是亂收費,而且根本就不是收費。有過住院經歷的參保患者,你們查看一下醫院給你的出院費用清單,有沒有″門檻費"這一收費項目?

″門檻費"是俗稱,準確表述應該是醫保基金起付線。即患者住院後,只有醫療費用達到一定額度以後,超出這個額度的部份,醫保基金才能按規定給予報銷。這個額度就是″門檻費"。自醫保制度實行開始,這個門檻費就″應運而生",不是現在才有。

為什麼要設置″門檻費"?主要目的是儘可能避免門診擠住院的現象發生。大家都知道,我國大部份地方的醫保是隻報住院醫療費用,門診治療則由個人支付。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問題,比如某人患感冒,看門診,自己掏錢,住院治療則基金出錢,如果不設置限定條件,估計大部份人(有時間的)會選擇住院治療。若設置門檻費,比如500元,那大部份人就會選擇門診治療,因為門診治療可能花不了500元。

也許有人會不滿,不管大病小病,只要他住院,都給予報銷不好嗎?好當然好,但目前我們的醫保基金的籌資水平還滿足不了這樣的醫療需求,因為若不設門檻費,住院率將會成倍上翻,醫保基金根本就支撐不住,出現支付危機。

所以,請大家理解。


往事紅塵8


口口聲聲聽到醫保,我們當初理解保是保病人。醫院醫生劃價時,也是講,不要你們出錢,醫保出錢。結果出院時,錢都算在了病人身上。特別是一個門檻費。我們這裡市級醫院進院交900,這筆銭收得冤枉。一個月住兩次院,收兩次門檻費,一年住五次院,收五次門檻費。口口聲聲減輕人民負擔。實際上是爭著眼睛說瞎話l。有些病,門檻費負擔足夠了,但還要交住院費,當了婊子立牌坊


天哥7229


首先,這個400元的費用準確的說並不是題主所說的門檻費,這個說法是不標準的。這個費用的標準名稱叫做“統籌基金起付標準”、“起付線”。

其次,這個費用並不是醫院和醫保中心的亂收費,而是根據相關的政策收取的一筆費用。





這個費用設置的初衷是引導參保居民合理的看病就診,不要有一些小病就跑到大醫院去看,是為了調節醫療資源,節約醫保資金。

按照相關的規定,個人要負擔一定的醫療費用,這個就是起付線,只有當醫療的費用超過起付線的時候,只有超過起付線小於封頂線的部分才會啟動醫保資金進行報銷。

我不知道這樣是否合理。但是,一個省的醫保資金是有限的,為了醫保資金能夠持續。大致有幾條路子:


一是把醫保資金拿出一部分進行進行風險較小或者說可控的投資。但是,目前這個路在政策上封死了是不可行的。

二是調高醫保的收費。這個方法雖然可行,但醫保畢竟是一項關乎全民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下子漲好多,所以這個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變相續命。

三是既然不能開源那就只有節流了。各地可能根據醫保資金的存量和徵收情況等等,來規定全年的醫保資金使用額度;然後可能根據這個總額度一級一級分配,直到分配到各個醫院為止。然後各個醫院有可能根據自己分得的總額,再分配到各個科室。


這造成了什麼現象呢?那就是患者的報銷費用是有限的,可能沒有達到醫保的頂峰,但是達到了醫院額度的頂風,達到了科室額度的頂峰。

有可能,這個病人還沒有治好,達到了頂峰,就中斷治療了,要麼接著全部自費,要麼就直接出院。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我不知道講的對不對,反正只能講到這裡了,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