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到多少算是糖尿病?

健康活力桔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糖尿病是一種悄悄發生的慢性病,很多初期的糖尿病發生時,會有任何感覺。因此診斷糖尿病不能以症狀表現為依據,而是要根據檢測出的血糖值作出診斷,《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給出的診斷標準是:

  • 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或任何時間測得的血糖大於11.1mmol/L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這三個血糖值中不是同時達到才可診斷,只要有其中一項達到診斷標準即可診斷。

此外,還應當注意幾個細節:

1、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以靜脈血檢測的血糖為準,家用血糖儀測得的血糖值只能作為參考,在家自測血糖發現升高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以及早明確診斷。

2、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的發生往往早於空腹血糖升高,因此通常體檢只測空腹血糖可能錯過早期發現糖尿病的機會。

3、血糖的高低與飲食與運動密切相關,控制飲食和加強運動後血糖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只要是有升高並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即使經控制飲食與合理運動後血糖降至正常,不等於糖尿病已經治癒,而是生活方式干預後的結果,必須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否則血糖仍然會繼續升高。

4、在糖尿病發生前,常經歷血糖升高期,稱為空腹血糖受損或是糖耐量異常及糖尿病前期,此階段給予及時的生活方式干預,可有效緩解血糖升高,在數年或數十年內不發展為糖尿病,標準如下:

  • 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6.1-7.0mmol/L,但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

  • 糖耐量異常:餐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但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

5、糖化血紅蛋白雖然可以反映近三個月血糖的平均水平,但不能體現血糖的波動,當高血糖與低血糖交替發生時,糖化血紅蛋白可以表現為正常,因此我國目前沒有將單純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列入糖尿病診斷標準中。

6 、通常所說的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體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狀,往往是在糖尿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比如發病1-2年後才會出現,因此憑症狀診斷往往會錯過早發現的機會。

7.、家中真系親屬有糖尿病患者時,因糖尿病遺傳基因的作用,發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很多,應從年輕時即養成經常檢測血糖的習慣,並且空腹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都要檢測。

8.、當發現血壓、血脂升高時,應同時檢測血糖,三者與機體代謝異常密切相關,相互關聯且互為影響,任何一項異常都需要進行綜合干預治療。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首先並不是血糖高就是糖尿病,血糖高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得病、突然吃了升糖迅速的食物,妊娠期間的妊娠糖尿病等等。

血糖測量給了一些疑似糖尿病的指標:

1.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濃度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濃度超過130毫克%稱為高血糖。如果隨機血糖大於等於11.1 mmol/L可確診糖尿病,如果兩次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可確診糖尿病。

2.正常的空腹血糖3.89-6.1 mmol/L,正常人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7.8mmol/L,又小於11.1mmol/L,為糖耐量減低。

3.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考慮為糖尿病。(如上情況都需考慮,需另一天再次證實,排除應激狀態外,如感染,外傷)

不僅要注重自己的血糖水平,平時也要注意多吃少油少鹽、低熱低脂的食物,不良的飲食可能會引起高血糖誘發糖尿病,過量熱量和脂肪的攝入同樣也容易誘發糖尿病以及另外一些慢性心腦血管疾病。


王旭峰營養師


注意:測空腹血糖應至少空腹8小時以上,以早上7點至9點前抽血為宜。

在美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中,糖化血紅蛋白≥6.5%也可以診斷。我國目前尚未把糖化血紅蛋白納入診斷標準。我國人群糖化血紅蛋白的上限值為6.3%。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臨床總結為“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消瘦)。當然還可以伴有其他多種症狀,有些患者甚至是以睡眠障礙首診的。

以下人群被認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篩查糖尿病。

1.有血糖異常升高史

2.

年齡≥40歲

3.超重、肥胖(體重指數≥24kg/m2),男性腰圍≥2250px,女性腰圍≥2125px;

4.父母或子女患有2型糖尿病

5.高血壓(血壓≥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6.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1mmol/L(35mg/dl)或甘油三酯≥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7.患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病

8.有一過性糖皮質激素誘發糖尿病史

9.嚴重精神疾病和長期接受抗抑鬱藥物治療

10.靜坐生活方式,缺乏體力活動;

11.生過巨大兒(出生體重≥4公斤)或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婦女;

12.多囊卵巢綜合徵的患者。

這裡需要提醒幾點:

1. 50歲以下人群篩查糖尿病的標準是空腹血糖≥5.6mmol/L

,而不是化驗單上血糖的上限值6.1mmol/L。也就是說,中青年空腹血糖≥5.6mmol/L就是高了。

2.空腹血糖正常不等於血糖正常,也不等於沒有糖代謝異常或糖尿病。不能因為空腹血糖正常就認為沒有糖尿病,或者認為自己篩查過糖尿病了。成人所患的糖尿病多是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和(或)胰島素分泌障礙,前者表現為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後者表現為胰島素分泌延時。臨床主要是餐後血糖升高,糖耐量減低,甚至出現餐前低血糖現象。這類患者往往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血糖升高,僅查空腹血糖容易漏診。因此篩查糖尿病要注意查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3.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葡萄糖和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Hb)結合的糖基化蛋白。由於形成緩慢,濃度穩定,不受血糖波動的影響,可以反映檢測前2~3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在糖尿病的篩查、診斷、療效評判以及風險評估中都有重要意義。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將其列入診斷標準,但檢查結果可以和血糖結果互補,併為治療提供參考。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血糖過高造成的嚴重後果大家都略有耳聞,一般而言,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濃度為80-120mg%,當空腹血糖濃度超過130mg%時就稱為高血糖。


血液中的糖被稱為血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葡萄糖,人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都來自於葡萄糖,因此,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人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求。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隨機血糖大於等於11.1 mmol/L可確診糖尿病,如果兩次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也可確診糖尿病。正常的空腹血糖為3.89-6.1 mmol/L,正常人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7.8mmol/L,又小於11.1mmol/L,為糖耐量減低。因此,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考慮為糖尿病。


平時過度食用甜食有可能會導致出現血糖增高,這種偶爾一次的血糖增高並不能夠就說明是患有糖尿病,這是很正常的,糖尿病必須是經常持續血糖升高才能被確診的。同時,糖尿病主要是由於遺傳因素導致的,一般會導致出現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疲乏無力等症狀,嚴重的還會造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腎功能損害、視神經病變、皮膚瘙癢症、末梢神經炎等併發症。


總而言之,如果平時出現多飲多尿,特別是晚上小便多,就一定要重視,去檢查血糖。如果確定有高血糖的情況就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降低血糖,血糖正常就可以減少併發症狀。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飲食,少吃點甜食多鍛鍊身體。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據統計,十個成人裡面有一個是

糖尿病

人,有五個是糖尿病前期——就是血糖處在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間的一種狀態,為糖尿病的必經階段,我稱之為“糖尿病候選人”!

“糖尿病前期可能看似沒什麼危害,但身體長期處於這個狀態會產生很多併發症!那麼懷疑自己得了糖尿病,要怎麼查才確定?

掌握以下“

兩步曲

”,確診自己是否真的患上糖尿病!

第一步,自身的感受:

在生活中,經常有些人患上糖尿病有一兩年的時間,可是自己還矇在鼓裡,後來在沒有減食,瘦身的情況下,莫名其妙發現自己的體重降了幾十斤後,這才能引起他的注意,結果到醫院一查,才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其實糖尿病前期除了以上

“一少”(體重減少)的表現外,還經常出現“三多”(多飲,多尿,多食的症狀)。還比如總感覺無力,手腳麻木,視力下降,眼底出血等,當出現這些症狀,接著我們看第二步!

第二步,化驗確診:

如果出現以上第一步的症狀,就有必要去醫院做個系統的檢查,及早發現才能更好的治療。那麼去醫院到底該報哪個科室?要做哪些檢查呢?

首先應該報醫院的內分泌科,確診糖尿病首先必須要做的兩項的檢查:

1.血糖

血糖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診斷糖尿病的依據,也是判斷病情的主要指標,它方便快捷,指標穩定,也經濟實惠,所以也被最廣泛的應用。單單血糖高於正常,還不足以確診是糖尿病,因為其他的疾病比如肝硬化,甲亢的人群也會有高血糖的現象,還有必要做以下的

糖耐量

試驗以確診。

2.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OGTT

)

是檢測胰島細胞的功能,血糖調節能力的檢查,就是所謂的“喝糖水+

測血糖

”的檢查,也是目前公認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一般適用於在血糖增高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為確診糖尿病會採取該檢測。相比單純的空腹喝餐後血糖檢查更準確,值得注意的是在做該試驗前空腹八小時以上。

檢查過程:首先在空腹的情況下抽第一次的血測血糖,然後喝下250~300ml的糖水(五分鐘內喝完),從喝的第一口開始計時,在1小時,2小時,3小時後分別抽血測血糖,相對應的血糖只要任何一項超過標準,就可以診斷是糖尿病。

........


趙波營養師


僅僅看血糖高,診斷糖尿病,有時會出現誤診。

因為在急性感染、外傷、手術或其他應激情況下,雖測出明顯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診斷為糖尿病,需在應激情況結束後重新檢測。

糖尿病診斷應該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步,是否血糖水平達到糖尿病診斷水平。第二步,是哪種類型糖尿病。第三步,有無糖尿病併發症。

第一步、血糖水平達到糖尿病診斷水平

有糖尿病症狀(多尿、煩渴、多飲、消瘦)者符合以下三條之一者為糖尿病:

1. 隨機(一天中任意時間)血漿血糖≥11.1mmol/L。

2. 空腹血漿血糖≥7.0mmol/L。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兩小時血漿血糖≥11.1mmol/L。

無症狀者診斷為糖尿病應有兩次血糖測定結果達到以上標準。

在急性感染、外傷、手術或其他應激情況下,雖測出明顯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診斷為糖尿病,需在應激情況結束後重新檢測。

第二步、診斷是哪類糖尿病

1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一般18歲前起病,多為消瘦,發病較急,糖尿病症狀明顯,需要胰島素治療才能控制病情。患者常出現酮症,尿酮體陽性,血胰島素、C肽水平低,甚至測不出,體內胰島β細胞抗體常持續陽性。

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或不伴胰島素抵抗。約佔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其病因現認為由遺傳、不良生活方式、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異常、老年等危險因素所致,對上述人群應加強血糖監測,必要時早期干預。

其它特殊類型糖尿病:包括一系列病因比較明確或繼發性的糖尿病,由基因缺陷、其它內分泌疾病、藥物及化學品、感染等引起。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間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尿病。篩查時間一般選擇在妊娠24~28周之間。對妊娠糖尿病患者應在產後6周或更長一段時間重新進行糖耐量試驗,大部分患者血糖可能恢復正常,但將來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可明顯增加。

第三步、診斷有無併發症

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包括:大血管病變(如冠心病,高血壓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


內分泌楊金奎教授


我們先看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一,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毫摩爾/升,

二,口服75克葡萄糖後,兩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毫摩爾/升,
三,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毫摩爾/升,

四,隨機血糖,即一天當中任意時刻的血糖,大於等於11.1毫摩爾/升。

以上這四個條件中,有一條符合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當然診斷糖尿病,需要排除一些特殊情況,如:
一,應激狀態,心梗、腦梗、燒傷、創傷、休克、感染等等;
二,某些藥物可引起血糖升高,如阿司匹林;

三,某些特殊疾病可引起繼發性血糖升高,如庫欣綜合徵、甲亢、胰腺的疾病等。

舉個例子:

一位重症腦梗患者住院期間,查血糖,發現空腹十點多,他的家屬就很著急的問我:血糖這麼高,是不是有糖尿病了?雖然這個數達到了診斷標準,但是,也不能很隨意的就定糖尿病,這裡可能有幾下幾種情況:
一,平時沒糖尿病,血糖完全在正常範圍內,但患腦梗後由於應激反應,導致了血糖升高;
二,平時沒糖尿病,但屬糖尿病前期,加上腦梗這個應激反應,血糖升高;
三,平時有糖尿病,加上應激反應,血糖更進一步升高。
所以,我們需要做好鑑別。

殷殷期盼話健康


春節期間同學聚會,一共八個人,有一個位同學在餐前注射胰島素,完事又回來跟大家交杯換盞,這種現象已是交際場所的常態,昨天也有一位糖友說,應酬的酒桌上領導說正常人每人喝6兩,糖尿病減半,喝3兩,聽過真是無語了。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提到2013年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0.4%,也就是10人裡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這應該是個保守的數字,還沒有包括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等糖尿病前期患者。那麼血糖到底多少是正常?多少是糖尿病呢?

(1)正常血糖值。

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在這兒提醒各位朋友,不要只關注空腹血糖,還要定期檢測餐後2小時血糖,超出7.8mmol/L,也是不正常的。

(2)空腹血糖受損。

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的人群為空腹血糖受損。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發展為糖尿病患者。

(3)糖耐量異常。

空腹血糖<7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部分人群。與空腹血糖受損一樣是糖尿病患者的後備軍。

(4)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或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狀(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隨機血糖≥11.1mmol/L,以上三點符合一點就可以診斷糖尿病。



最後溫馨提示兩點∶一是以上提到的所有血糖數值均為靜脈血漿葡萄糖檢測,而非指尖血檢測結果;二是推薦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有明顯三多一少症狀的人群除空腹血糖檢測外,增加OGTT(葡萄糖耐量實驗)檢測,通過口服75g葡萄糖,分時間段抽血檢測靜脈血漿葡萄糖情況,尤其是2小時的血糖數值可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也可以早期發現隱形的糖尿病患者。

都說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發的併發症,其實所有的併發症都建立在血糖控制不好的基礎上,不要相信個人感覺,糖友的感覺是遲鈍的,定期抽取靜脈血檢測,用數據說話最靠譜。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頭條號:註冊營養技師王芳)


營養百事通


最新的血糖臨床標準是這樣的。空腹血糖值應在每升3.9至6.9毫摩爾之間。進餐一小時後的血糖水平應控制在每升6.7-11.1毫摩爾。 2小時血糖水平不應超過7.8 mmol / L.如果您的血糖在不同時間段內不在正常範圍內,則表示血糖異常,您必須立即接受降糖治療,否則會對身體造成極其危害。

1、測量兩次空腹血糖水平後,發現數值大於7.8 mmol;

2、有些人的雖然測量的空腹血糖數值是在6.4毫摩爾/升以上,但是空腹的抽血檢查數值卻在5.6毫摩爾/升以上,這時候必須去做一下耐糖量試驗才能確診糖尿病

3、還有人測量空腹血糖後已經測得超過11.1 mmol / L.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進行其他測試,基本上確認它是糖尿病。

餐後一小時血糖正常數值

以上我們知道正常人用餐後的血糖值應為6.7-11.1毫摩/升。如果您的餐後血糖達到9毫摩/升,您已達到糖尿病的臨界標準l。再升高下去就是糖尿病了。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今天,我就分享一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但是,需要注意:

1、 該指標的血糖是靜脈血漿葡萄糖,而不是您平時在家測的指尖血血糖(毛細血管血糖)。

2、 空腹血糖:是指從睡前到第二天早上至少8小時沒有進食任何食物(除了水以外)而測的血糖值。

3、 餐後2小時的血糖是由葡萄糖負荷試驗(糖水試驗/饅頭餐試驗)測出的血糖,不是您在家隨便吃一餐的餐後2小時血糖。

那具體診斷標準是什麼呢?

1、 典型糖尿病症狀(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加上隨機靜脈血漿葡萄糖 ≥11.1 mmol/L。

或 加上

2、 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 ≥7.0 mmol/L。

或加上

3、 葡萄糖負荷後2小時靜脈血漿葡萄糖 ≥11.1 mmol/L,無典型糖尿病症狀者,需改日複查確認。

其實有更多的人,雖然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是胰島功能已經有所下降了。這時候就需要格外注意,可以延長得糖尿病的時間間隔。那就是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的人群: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就會回覆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