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过窑洞的陕西人,一辈子都觉得它好,网友:比洋楼住着舒服

窑洞对我来说并不算陌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生活在窑洞中。

住过窑洞的陕西人,一辈子都觉得它好,网友:比洋楼住着舒服

说起窑洞,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陕北,会想到延安,想到毛主席居住过的窑洞。但我所居住的窑洞并不同于陕北,陕北窑洞是后天箍的,多依山而建,层层叠起,远远看去很是壮观。而我居住的窑洞在分类中属于地窑,也叫“地坑窑”、“天井窑”。地窑有洞子,由洞子向里纵深开挖,挖到一定程度再由上而下凿出一四方天井,在天井的四壁上开凿出窑洞,形如八卦,因此也叫八卦窑。

住过窑洞的陕西人,一辈子都觉得它好,网友:比洋楼住着舒服

八卦窑是陕西关中地带建筑上的一大特色,被称为中国民间的“建筑奇迹”,也有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之称。它凭借黄土粘性大,厚实不易塌陷等特点,在陕西关中地区独树一帜,为人惊叹!

我还记得,我家一共有六孔窑洞,其中两孔住人,一孔做厨房用,一孔养牛,剩下的两孔堆放杂物。我一般都生活在做厨房的这孔窑洞中,这孔窑洞中有个炕,炕的头上是灶台,可以做饭。冬天冷的牙齿打颤,我就躲在炕上等着母亲做饭,因为炕和灶台是通的,一做饭炕也就热了,那时候柴比较紧贵,这样就不用再烧炕,既节省了柴火又取了暖,可谓一举两得,大受村民欢迎。

住过窑洞的陕西人,一辈子都觉得它好,网友:比洋楼住着舒服

夜晚到来的时候,窑洞中是漆黑的,是安静的,我最怕这个时候。因为这时是老鼠最猖狂的时候,它们像疯了样在窑里乱窜,一会儿从案板上跑过,“嘁咵”两声,那是老鼠踢倒饭碗的声音。一会儿又从灶台锅盖上跑过,留下两道小爪印,让人恨的牙痒痒却又没办法,第二天又得擦洗半天。我害怕的直哭直叫,母亲就说不要哭,狼来了,你听,它在偷吃馍呢!这一说更把人吓个半死,大气不敢出一个,只能在惊慌中度过一个漫长的夜晚。

说起老鼠,这里还有一段趣话。

住过窑洞的陕西人,一辈子都觉得它好,网友:比洋楼住着舒服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我双腿耷拉在炕沿边,父亲正帮我穿鞋。这时突然有一团黑影向我奔来,说时迟那时快,我来不及多想,胳膊肘一夹,就这样将一只硕大的老鼠夹在怀里,最后这只老鼠毙于父亲脚下,死状甚惨。那时我才不到五岁,就能抓住飞奔的老鼠,父亲对此惊叹不已,逢人便说,乃一时趣谈。

晚上不但老鼠多,还可能有其他威胁,比如我就在炕上见过蝎子,还好没有蜇我,庆幸庆幸,后怕后怕,阿弥陀佛!还在院子里见过长虫,就是蛇。父亲用扫帚压着,用钳子夹着蛇头拿到外面就放生了。那时不知是因为小还是什么的,对蛇并没有怎么害怕,反而对老鼠记忆深刻,久不能忘。

住过窑洞的陕西人,一辈子都觉得它好,网友:比洋楼住着舒服

其他两个住人的窑洞也有很多故事,其中一个在西边,我们叫它西窑。一个在东边,叫它东窑。西窑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满墙的奖状,但不属于我,全是我哥我姐的。家里来人都会对其夸奖一番,对此我很是嫉妒。这时我就开始琢磨了,这上面的名字要是我那该有多好啊!怎样才能让它变成我的名字呢?嘿,有了!我拿起墨笔,将上面的名字划掉,改成了我的名字。看着我的“杰作”,我洋洋得意,没想到大家看了之后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这时的我更羞了!

住过窑洞的陕西人,一辈子都觉得它好,网友:比洋楼住着舒服

东窑曾住过我几个亲戚的娃,他们在镇初中上学,在我家借宿,住了一两年就罢学不念了。他们走后东窑就一直空着,进去之后老感觉渗的慌,所以我一般不进去。

还有那孔养着一头大黄牛的窑洞,我也很熟悉。我经常跑去看牛,看它怎么吃饭,怎么喝水。这头黄牛也是家里的一员,它耕地耱地,带碌碡碾场很卖力,吃的是草却力大无穷,可敬可赞。最后它是难产死的,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它生牛犊生了一整夜,最后母子双亡,令人哀伤。为此我在高中时还写过一篇纪念文叫《屠夫的泪》,得了个满分作文。

住过窑洞的陕西人,一辈子都觉得它好,网友:比洋楼住着舒服

如今生活好了,窑洞早已无人居住,大家都盖起了新楼,搬进了新家。曾经的窑洞荒废了,塌落了,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小点的孩子更是不曾见闻,这常让我感到一丝落寞。

窑洞啊窑洞!多少次梦中出现的窑洞!你在哪里?我何时才能回到你的怀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