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时,为何要诛杀卫子夫和卫青家人?

donglei1097


汉武帝晚年卫家人很倒霉,先是太子刘据被逼反叛,最后自杀。皇后卫子夫因为受太子反叛之事,受到牵连,被汉武帝废除掉皇后之位。卫子夫受不了刚死了儿子,又丢了皇后之位的打击,就选择了自杀。

那时候的卫青也已经去世了,卫青的大儿子卫伉,也因为巫蛊之难,牵连到了其中,最终惨死。

那么问题来了,汉武帝晚年为什么会对卫家的人大打出手,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呢?

说实话汉武帝晚年,因为年老昏庸被小人江充给利用了。可以说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是江充一手导演的。

这事必须从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说起,公孙敬声因为在当官的时候,贪污了很多钱,被汉武帝抓了起来,判了死刑。

公孙贺可是当过宰相的人,他不想眼睁睁的看到儿子死去,所以,他就对汉武帝说,自己若是能抓到,朝廷通缉多年的江洋大盗朱安石,是不是就可以放公孙敬声一马。

汉武帝答应了他,公孙贺开始逮捕朱安石。

你还别说朝廷多年抓不到的人,很快被他找到了。

但是,找到了朱安石才是公孙贺家族倒霉的开始。

因为朱安石知道公孙贺家的很多黑幕,他把这些事全部告诉了汉武帝。

汉武帝只关心两件,一件就是公孙贺家搞巫蛊之祸,另一件就是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女儿私通。

就是这两件事汉武帝交给了江充去查,若是查后确实属实,那么所有的人都难逃一死。

江充是个小人,他知道在武帝朝,不管是谁只要牵涉到巫蛊之祸当中,都是难逃一死的。

所以江充就想把事件给扩大化,让太子刘据也卷入进来。

江充为何会害刘据呢?

因为两个人有过节,曾经刘据因为犯法,被江充审理过。江充怕汉武帝死后,刘据当了皇帝,会处死自己。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还不如靠巫蛊事件先把太子刘据给弄死呢。

当江充诬陷太子也搞巫蛊事件的时候,太子害怕了,所以在和老师以及母亲卫子夫商议之后,他就反了。

太子带兵和江充打了起来。并且最终把江充给杀死了。

因为江充是汉武帝的人,江充一死,与江充一起调查这件事的人就给汉武帝说太子刘据反了,本来汉武帝是不相信的,可是一会宰相也说太子刘据反了。

汉武帝这能选择信了,他让宰相带着大军来讨伐太子。

太子畏罪潜逃,在逃亡的路上被汉武帝派去的人追上,然后太子走投无路选择了自杀而亡,同时跟着他一起逃跑的两个儿子,也被乱军杀死。

公孙贺整个家族还有汉武帝的女儿,卫青的儿子卫伉等几万人,全部因为卷入到巫蛊之祸而被处死了。

所以汉武帝晚年杀卫家的人,并不是因为什么政治事件,全部是因为他受了小人的蛊惑,被小人利用。导致了这人间的惨剧。

很多人不清楚巫蛊之祸是什么,我们在这里大致说一下。

所谓的巫蛊就是封建迷信的一种,比如说做一个小人,若是恨谁就在小人上,写上谁的名字,日夜诅咒他生病或者早死,就是这一类的把戏。

因为汉武帝晚年经常生病,所以,他就怀疑有人会诅咒他死。

因此,在他执政期间只要牵涉到巫蛊之祸中的人,就会全部被处死。


史学达人


卫子夫不是被逼死的,而是因为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据起兵造反失败后,自杀的。

我们应该探讨,为什么太子会被逼造反。

我们看看,卫氏集团在汉庭的人脉资源。

卫子夫,皇后。

卫青,大将军。并取了平阳公主,三个儿子都是侯爷。

霍去病,骠骑将军。

兄长卫长君是宫廷侍中,

姐夫公孙贺是宰相。。。还有很多门生故吏,身居要职。也就是说,在汉武帝前中期,朝廷第一大势力,就是卫氏集团了。

汉武帝生性多疑,到了晚年,更加多疑。当年吕后专权,一直都是他心病。所以,他看到卫氏集团势力如此强大后,担心太子继位后,会外戚干政,甚至于取代刘氏。

所以,卫青死后,卫子夫年老色衰失宠后,就开始疏远皇后,并开始逐渐剪除掉卫氏集团势力。

卫青死后,太子刘据就是卫氏集团的代言人。刘据看着自己昔日的帮手,一个个逐渐失去势力,加上汉武帝又开始宠信他的弟弟,以及酷吏江充。日益对刘据表达了一些不满,开始怀疑汉武帝要废掉他了。

刘据已经年近四十了,做太子做了几十年,都还没有上位,也有点不耐烦了。

江充借汉武帝出宫度假的时候,发动巫蛊之祸,栽赃嫁祸到了刘据头上。于是刘据恐惧,因为汉武帝很迷信,最忌巫蛊之术。在考虑再三后,决定铤而走险,发动兵变,控制长安城。

此时不明情况的汉武帝,立即发兵攻打长安城,血洗太子府。最终太子兵败逃亡,卫子夫在宫里自杀。最后太子逃亡不久,追兵已至,也在河边自刎。

此案牵涉很多,卫氏集团被一网打尽。太子一脉被杀光,只剩一个婴儿被官员保护了下来,悄悄地藏起来。这个人,就是汉宣帝刘病已。

事后汉武帝明白太子的冤屈后,发现大汉朝最好的皇位继承人没了,又非常后悔,非常愤怒,把当时参与镇压太子的官员,全给杀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武帝心中愧疚,又开始重用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霍氏家族又开始崛起。


三生有画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同时也是一位多情的君主。他继位的第一任皇后是“金屋藏娇”的陈阿娇,知恩图报,这个汉武帝也是身不由己。

然而,好景不长,风流倜傥的汉武帝很快就对才貌平平的陈阿娇产生了“审美疲劳”,结果在邂逅绝世美女卫子夫后,立马移情别恋到她身上来。后面的事毫无悬念,陈阿娇很快成了“废后”,取而代之的自然是陈阿娇。

受宠有卫子夫很快为汉武帝生了第一儿子——刘据。面对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龙子,二十九岁的汉武帝很是高兴,对卫子夫更加宠爱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刘据七岁那年,就被汉武帝封为太子。

俗话说岁月是把杀猪刀,随着时光的推移,岁月的变迁这,卫子夫也变得年老色衰了。而这时好色的汉武帝又了新宠,先是出了个年轻貌美的王夫人,接着又出现了李夫人、尹婕妤、邢娙娥、赵婕妤(钩弋夫人)等一大堆美人。汉武帝对卫子夫的盛宠一去不复返。

尽管如此,但汉武帝念及当年自己对卫子夫许下的爱的承诺,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为汉武朝立下不世之功,非但没有废了她的后位,反而依然“尊重”她。

而真正使汉武帝对卫子夫痛下杀手的竟然是太子刘据。

原来当年汉武帝立刘据为太子后,为了培养这位接班人,汉武帝在太子宫中造了一处博望苑,供太子读书学习,派专人对太子进行教育。然而,事实证明,太子刘据在汉武帝眼里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因为他和自己很“不类己”。

汉武帝认为刘据“不类己”的原因有三:

一是太子无才。汉武帝小时候就能说出“金屋藏娇”这样惊世骇俗的话语来,从而使得自己在太子争据战中占据了制高点。而刘据每天只知道说“之乎者也”之类读书人的话,没有看出有什么其他方面的才华。

二是太子无德。汉武帝高大威武,登基后雄心勃勃的他用武力打得匈奴满地找牙。总之,汉武帝处处显示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而太子刘据仁厚谨慎,性格温柔得如女生。所以,他做中性人绰绰有余,但做堂堂一国之君太文弱了。

三是太子无知。汉武帝执行酷吏严刑,重用张汤等酷吏,很好地打击了那些“贪官污吏”和“罪有应得”之人,但负面作用是牵连的人很多,比如说当年陈阿娇巫毒一事,结果牵扯受罪的人达到浩浩荡荡数千人。头脑不开窍的太子刘据力劝父皇应施以仁政,不要重用酷吏,以免误人子弟。这样的结果是,汉武帝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心里对太子却“恶之”。

后来卫青死后,黄门苏文、江充等朝中小人不想太子刘据登基,于是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巫蛊之祸,结果是把太子刘据逼上了造反的道路,而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汉武帝逼卫子夫自杀身亡,卫氏家族的其它成员也没有逃过这一劫难,成了屠杀的对象。

总之,汉武帝晚年逼死太子刘据和卫子夫,诛杀卫氏子弟们,完全是“糊涂”所至,后来知道事情真相,幡然醒悟后,建“思子台”便是很好的证明。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晚年的汉武帝逐渐的变得昏庸,他非常相信巫蛊之术,有人便利用这个做起了手脚,当时朝廷中不少人都相信巫蛊之术。大将军卫青死后,卫子夫也逐渐的失宠,恰巧这个时候太子和汉武帝在很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这就导致汉武帝已经和太子有了间隙,并且他也开始逐渐的疏远了卫家的人。

卫子夫做了皇帝之后,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整个卫家迅速的崛起,可惜的时候巫蛊事件过后卫子夫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以死明志,后来太子也是无奈自杀。虽然说汉武帝后来反省了自己的过错,但是汉武帝真的是因为晚年昏庸相信了巫蛊之术的存在吗?只能说这个只不过是借口罢了。

巫蛊之术到底是真是假都无所谓,太子有没有谋反也无所谓,汉武帝要这样做,其实说白了就是遏制卫家的发展,汉武帝害怕外戚越来越强,以至于影响朝政。远的先不说就说说他的祖母窦太后,掌握朝政,这可是汉武帝亲眼所见的,所以他不希望自己死后,也发生这样的局面,所以他必须临死之前处理掉卫家。

汉武帝登基之后,处处受到压制,而压制他的正是两大外戚,一个窦氏一个王氏,这两个外戚在朝廷中势力实在太大,这就导致刚刚继位的汉武帝无法与他们抗衡,等到汉武帝得势之后,立马废了皇后,这个也是在削弱王氏外戚的实力。

汉武帝之所以选择了卫子夫,选择了卫家,正是因为这一家人出身低微,他非常的好控制,提拔卫家的人既可以理解为因为卫子夫,同时这也是汉武帝的政治需要,等到他晚年的时候,卫家的势力越来越强,甚至比之前的外戚还要强,这一切汉武帝都看在眼里,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登基之后和自己有相同的遭遇,外戚干政是汉武帝最为痛恨的,所以他必须对卫家下手。值得一提的是最终汉武帝选中继承人后还将他的母亲给杀了,以防自己死后外戚干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有人说汉武帝诛杀卫青与卫子夫一家是为了削弱卫家的势力,另外为新太子铲除异己。其实并不是,这是因为以下几点:

1.那个时候卫家的势力已经不行了,卫青已经不是大将军了,霍去病也已经病死,卫子夫也失宠,朝中已经没有卫家掌握实权了。

2.要说为新太子铲除异己就更不可能了,那个时候卫子夫的儿子是太子,是名正言顺的未来之君。而且汉武帝也曾经对卫青说过:太子勤奋爱民,将来一定能做一个爱自己子民的好皇帝。毕竟汉武帝打了那么多年仗国家已经到了不得不修养生息的地步了。

3.再说了卫氏一族出身卑微,受汉武帝赏识才有今天的成就,对汉武帝感恩戴德,一直没有反叛之心,尽管汉武帝经常猜忌卫式一族有谋反之意。

综上所述汉武帝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诛杀卫青与卫子夫一家!

我认为汉武帝诛杀卫青与卫子夫完全是因为汉武帝晚年思维僵化,糊涂,受小人蛊惑!再加上汉武帝年轻时好战,杀戮太多,经常感觉有人要杀他,他也不会在晚年相信什么巫蛊之术,致使自己上了小人的当。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爱人,当然还有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卫青!

不过老天也对卫家也不薄,卫子夫的儿子刘进之孙刘询(也被叫做刘病已)后来成为了大汉皇帝,也就是汉宣帝。

卫子夫


狼居胥侯


第一,卫子夫失宠;第二,为新太子刘弗陵扫除障碍,汉武帝害怕外戚干政;第三,巫蛊之祸成为了导火索。

卫子夫卫青姐弟虽然出身低贱,是奴婢与人私通所生,但随着卫子夫成为皇后,卫氏一族也权势煊赫,卫子夫是皇后,其兄长卫长君是宫廷侍中,姐夫公孙贺是宰相,妹夫是东宫总管,卫青成为大将军后,更是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三个儿子尚在襁褓就被封侯,卫氏一族的权位如日中天。




更有野史传闻,汉武帝与卫青关系匪浅,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也深受汉武帝之宠,与当年的武帝男宠韩嫣,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卫子夫失宠、卫青与霍去病死去,但卫氏一族的庞大势力仍旧存在,汉武帝担心外戚干政,当年吕后垂帘,薄太后的娘家人也曾干涉文帝新政,而自己登基后,太皇太后窦氏与自己的生母王太后也都插手政治。

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成为导火索,卫氏一族倒台,然而,同属卫氏一族的霍家崛起,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成为了朝廷新的主宰。


澹奕


汉武帝晚年卫子夫和卫青家人的悲剧,当中牵扯关系复杂,大体分成“武帝保障太子刘据安稳即位”和“刘髆集团夺嫡”两个阶段。



汉武帝为保障刘据安稳即位,大肆清除卫青外戚家族集团

汉武帝即位初期,受外戚势力干涉基本没有政治实权,这股势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武帝祖母窦太后为中心的窦氏家族,成员有窦家人、窦太后女儿长公主刘嫖、长公主女儿皇后陈阿娇等人;二是武帝生母王太后和她弟弟田妢。这段经历给了渴望集权的武帝很不愉快的记忆。但外戚用好了也是皇权有效助力,奋击匈奴的卫青和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就是武帝北征匈奴最重要的主力输出。凭着讨伐匈奴的赫赫战功,以卫青为中心的家族势力越来越庞大,卫青、霍去病、卫子夫、卫青夫人平阳公主、卫青姐夫公孙贺,以及卫青儿女、立功部将等一同构成了一张强力的关系网。此番格局让武帝感到深深不安,为了让太子刘据即位后能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开局,武帝以阳陵大侠朱安世告发公孙贺用巫蛊诅咒汉武帝一案为突破口,大肆牵连除去了卫青外戚集团大部,卫青的儿子卫伉也被处死。


刘髆集团夺嫡,构陷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被逼自尽

霍去病、卫青死后,能力一般的李广利成为武帝最信任的将领。李广利的姐姐就是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李夫人死前托武帝关照哥哥李广利和儿子刘髆,武帝由此对他们格外重视。武帝晚年,越发觉得刘据文治理念与自己的酷吏手段两相对立,常常感叹儿子不像父亲。这一切被有野心的李广利看在眼里,于是联合儿女亲家——丞相刘屈氂密谋斗倒刘据让刘髆当太子。机会出在武帝的绣衣使者江充身上,江充出身酷吏,本就与太子的施政理念不合,再加上执法的过程中曾得罪过太子,担心太子即位后报复的江充于是借巫蛊对太子下了黑手,李广利和刘屈氂立马借机推波助澜。被逼无奈的刘据发兵杀死了江充,随即兵围丞相府,但终因兵败而自杀,太子生母卫子夫受此牵连自尽身亡。


竹山清溪涧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他在位时期,国家强盛,人民富足,出现了盛世。对外战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出现了侯卫青,霍去病等一代名将,把北方的匈奴赶到了漠北。

但汉武帝晚年是昏庸的,逼迫自己的太子与其对抗,导致太子惨死,最后汉武帝还发布了罪己诏,但为时已晚。



汉武帝有一个著名的皇后名叫卫子夫,是他姐姐家的一个下人,最后卫青和霍去病依靠着位置后,迅速的成为一代名匠。而为之哭的孩子也成为了太子。晚年的汉武帝比较迷信,希望长生不老。当时长安城遍地都是女巫和道士。汉武帝当然相信他们。


后来的巫蛊之祸发生了,太子刘据、卫子夫以及卫青家族的人都遭受了牵连,最后汉武帝发现自己做错之后,发布了罪己诏。并找来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做辅政大臣,算是给他们一个交代吧。最后刘据的孙子又坐上了皇帝,也算冥冥之中一个交代。


互联网笔记


众所周知,汉武帝刘彻是个好色之徒,身边女人如流水,而他又为何要杀卫子夫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贪图美色,更是因为他的至尊无上的权利被侵犯了。

 “一朝为后鲜擅宠,亲人功高未尝骄。谨言慎行上敬爱,四十一年绝尘嚣。渐见颜色成衰老,便闻新人新宫笑。可怜半世贤德名,一夕丧尽坟无壤。 莫怨帝王多薄幸,何曾明君重情长。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这是一首歌唱卫子夫的民间歌谣,可以看到卫子夫作为皇后是受人尊敬的。



但是伴君如伴虎,在征和二年,宫内发生了巫蛊之事,天下人心惶惶,而汉武帝心生多疑,越发相信巫蛊之事,还怀疑皇后与此事有关,而且卫氏家族势力极其庞大,他认为皇后想要推翻自己的政权,那一刻他大概是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了。

于是武帝杀了废太子刘据,接着又抄了卫青一家,甚至在之前他因为看不惯霍去病而杀了他,接着又杀了卫长公主,诸邑公主,而卫子夫表自己清白,也不想再看到卫家与皇室再有什么恩怨厮杀,她选择了自杀来平息此次风波,卫子夫死后葬于长安城南的桐柏亭附近。

可想而知汉武帝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人,大概是他觉得儿子废了没事,别的妃子还会再生,那妃子杀了更无妨,还有千千万万个卫子夫。唯独权位不可复制。


是爱吃辣的猫啊


一、汉武帝没有诛杀卫子夫,卫子夫是自杀!

卫青的家人,只有长子卫伉因为牵连“巫蛊案”连坐而死!次子卫不疑,三子卫登并没有受牵连。

卫子夫的死源于公元前91年的“巫蛊案”,此案起于一个叫做朱安世的大盗通缉犯,被大将公孙贺抓住给儿子抵罪,为了报复公孙贺,朱安世在狱中举报: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通奸,并在汉武帝专用的驰道埋人偶诅咒武帝早死。

武帝当时年事已高,十分忌讳生死,加之当时有病在身,听到消息后非常愤怒,责令江充彻查。

江充是个典型的奸臣,为了抓住机会往上爬,不惜扩大打击范围,到处抓人杀人,最为严重的是:他竟然想借此机会除掉与他关系不好的太子刘据。

刘据也不是省油的灯,利用武帝去甘泉宫度假的时机,借助母亲的力量调发皇家马的马车运载射手,打开武器库拿出武器,诛杀了江充。

但在武帝看来,刘据擅自调动兵马,杀了他派去的大臣,就是谋反。而卫子夫帮助儿子,就是一起谋反。

所以他要废后,但卫子夫在废后诏书到达以前,自杀了!

刘据后来也自杀了!

公孙贺公孙敬声,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伉以为亲戚关系被牵连,全部被杀!

二、卫家并未专权

许多人把这件事情归结为武帝要清除卫家的影响力,防止外戚专权。完全是扯淡!

巫蛊案爆发与公元前91年,卫青在公元前106年已经过世,15年的间隔,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

卫青留下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还有卫登,虽然都有被封侯,但是并没有相应的官职,也就是说空有爵位,并没有实权,怎么能算作外戚专权。

卫青在世的时候为了避免人言,十分小心谨慎,人家做了大将军举荐门客,他从不举荐,被人指点才不咸不淡的举荐几个,涉及巫蛊案的任安就是其中之一,但他在巫蛊案中并没有支持太子,而且这位老兄当年和卫青搞的很不愉快。

就这政治水平,怎么专权?

公孙家虽然和卫青一样,是卫家的女婿(公孙贺是卫青姐夫),但是公孙敬声犯了法,一样要通过抓人来赎罪,可见对朝堂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至于卫子夫,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贤后,司马迁都说她:嘉夫德若斯,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三:武帝为何废妻杀子

(1)年老昏聩,刘据死后汉武帝十分后悔,不但为刘据平反,还专门在刘据自杀的地方建造了“思子宫”,可见他对太子刘据是非常有感情的。几年后有望气的人说天牢中有天子气,彼时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就在天牢中,武帝派人诛杀被邴吉拦住,听闻消息的武帝不但没有继续派人追杀,还把刘病已重新列入宗籍,如若不是如此,后世纵然有霍光撑腰,刘病已也没有资格做皇帝。

(2)卫子夫失宠,汉武帝在位54年,纵然是卫子夫如何贤惠,也无法永远得宠,武帝男女通吃,后期更是有李夫人,钩弋夫人等,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漂亮,卫子夫虽然贵为六宫之主,但是年长色衰,失宠是必然的结果。

(3)有人挑拨,朱安世本是一个大盗,如何能够得知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又如何得知他们在驰道埋藏人偶,背后有无不为人知的隐情,现在看来可能性是很大的,“巫蛊案”一开始就不单纯,很可能涉及其他王位争夺者的利益,这一过程中有人挑拨就不奇怪了,比如说刘髆的支持者刘屈氂就因为暴露太早,巫蛊案后被武帝诛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