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方夾擊就能滅亡清朝?為何說即使吳三桂和噶爾丹同時造反也不行?

靜夜史


首先,題主的假設是成立的,如果吳三桂和噶爾丹同時發兵兩面夾擊,清廷應付起來是有些難度的。

但實際上是噶爾丹錯過了吳三桂,歷史就是那麼弔詭。

噶爾丹生於1644年,吳三桂起兵造反那一年,他29歲,正當風華正茂。不過那個時候他很忙,還騰不出手來幫助吳三桂。

噶爾丹是蒙古衛拉特巴圖爾琿臺吉的第六子,在吳三桂起兵的前兩年,他還是一個活佛,正在五世達賴身邊烹茶。

在噶爾丹出生前兩年,也就是1642年,蒙古衛拉特的固始汗率兵入藏,一舉推翻噶舉派的噶瑪王國,將西藏首府從日喀則遷至拉薩,確立了格魯派在西藏的統治地位。因此,格魯派黃教特別重視與蒙古上層的關係,將許多活佛轉世指定到蒙古。噶爾丹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西藏伊咱呼圖克活佛第八世轉世靈童,幼年時就去了拉薩,跟著五世達賴學習佛法。

不過噶爾丹志不在此。他的理想是當一個全蒙古的大汗。所以在1671年他同父異母哥哥,準噶爾汗僧格被殺後,徵得五世達賴同意,帶著一群武裝喇嘛回到了準噶爾 ,一番拼殺登上了汗位。他登位之初時,最大的敵人是他的親叔叔、與他同樣有資格繼承汗位的琥爾烏巴什,還有對他嚴重不滿的衛拉特盟主,和碩特汗厄齊爾圖。

所以,在吳三桂起兵的1673年,噶爾丹正忙著對以上這兩個人作戰,直到三年以後才將他們搞定。緊接著他又忙著穩定根據地,徵哈薩克和葉爾羌,到了具備向清廷進攻的條件時,已經是1688年了,那個時候,吳三桂已經死了十年了。

我們看地圖就知道,準噶爾離吳三桂太遠了,一個在西北,一個在西南,中間隔著青藏高原和雅魯藏布江,所以吳三桂如果想與噶爾丹取得聯繫是很困難的。吳三桂是漢人,與噶爾丹沒有文化認同感,他們成為盟友的可能性很低。再說了,噶爾丹剛剛登上汗位,吳三桂不見得信賴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

噶爾丹第一次冒犯清廷是在1688年,他滅了葉爾羌以後馬不停蹄,立即轉頭向東,翻越杭愛山脈,進攻蒙古喀爾喀的土謝圖汗部。康熙皇帝以前因為他自立為汗和滅葉爾羌等對他有不滿,但因為平三藩顧不上他,這時他主動找上門來,就把平等準噶爾提到日程上了。結果就是經過昭莫多之役和烏蘭布統之役,噶爾丹被滅。

噶爾丹如果早十年繼承汗位,或者吳三桂晚十年起兵,他們都還有合作機會。可惜陰錯陽差,他們在各自的道路上失之交臂。噶爾丹是非常彪悍,也是個軍事天才,而吳三桂政治上非常老道。他們二人如果聯手對付當時還很年輕的康熙皇帝,沒準能弄出與現在不一樣的結果來。

很多時候,成功光靠實力是不行的,還要看天時和地利。


國史館


兩方夾擊就能滅亡清朝?為何說即使吳三桂和噶爾丹同時造反也不行?

在1673年康熙下詔“三藩削減"制度,徹底激怒奸詐小人吳三桂之前,吳三桂都覺實力欠佳,無反抗之心,雖四處招兵買馬,養精蓄銳, 還未到寵寵欲動的時刻,只因“三藩削減”的下詔,才促使了吳三桂的反清賊心,藉著“反清復明”的惑眾旗幟,為一己之私恨,聯絡耿精忠、尚之信及其它舊明官員和被迷惑的民眾,開始造反,沒有“三藩削減”下詔的激怒,還不知在何時進行反清,也不知這個膽量何時才能暴怒出來。



1673年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雖然野心勃勃,不斷吞併周邊各部,但軍事實力還不是太強,處於發展階段,如有實力,不可能採取慢慢吞併措施,早都實行大舉進攻清朝了,還談什麼和吳三桂聯手呢,這就說明了葛爾丹的軍事力量,不足以對付清朝。

直到後十多年發展壯大時,噶爾丹才猖狂空前,吞併和控制了新疆、青海廣大地區,成為割據一方的強大勢力,還勾結沙俄,發動判亂,直打到內蒙古的烏蘭布通。為維護國家主權,康熙親征,徹底將噶爾丹打敗,餘部眾判親離,自己服毒自殺。

綜上分析,即使吳三桂和噶爾丹同時造反,聯手南北夾擊,也不可能打敗清朝,康熙會採取先重後輕,或先除外患,後安內亂,各個擊敗。再者,吳三桂有點實力時,噶爾丹時機未成熟,噶爾丹有其膽量和判亂時,吳三桂已在黃泉之下,正好相錯。


gydvj馬蘭老兵


我認為吳三桂和噶爾丹兩方聯手對抗清朝,最後的結果也是一樣的覆亡。原因如下:


一是不得人心。
滿清入關後,面對大明王朝被李自成農民軍推翻後的動盪形勢,釆取了正確的政治策略,以為前明覆仇的旗號剿滅李自成,得到了地主官紳的一致支持和擁護,國內局勢已經得到了初步穩定,廣大百姓渴望和平休養生息的願望強烈,對再起刀兵的戰亂絕對是不能接受的,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吳三桂、噶爾丹可以說是勝算渺茫。


二是實力不濟
。滿清立國初期,八旗鐵騎兵強馬壯,久經沙場,是一支能戰慣戰的勁旅,再加上幾十萬的綠營軍隊、軍事實力雄厚,還在長期的戰爭中培養和鍛練了大批軍事人才,具有豐富的指揮作戰經驗,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吳三桂和噶爾丹的叛軍,即使初期猖狂逞強,到最後還是不扺清軍碾壓,只落得個兵敗身亡的下場。


三是師出無名。吳三桂和噶爾丹都是犯上作亂,師出無名。吳三桂本是前明降將,不管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還是報亡國仇恨,藉助清軍死磕李自成世人都可理解。可千不該萬不該用弓弦勒死南明永曆帝,其心歹毒千夫所指。如今又打著復明旗號對抗清廷,豈不讓世人恥笑。噶爾丹稱霸漠西草原,野心膨脹,勾結沙俄,企圖分疆裂土,更是不得人心,焉有不敗之理。


四是對手強大
。吳三桂和噶爾丹的對手康熙皇帝,是歷史上雄才大略堪稱完爆的明君英主,在位62年,文治武功令後人敬仰。他不僅是治國有道,而且用人得當。在平叛的戰事中,大量起用年輕有為的漢臣漢將,湧現出來很多傑出的將領,為平叛成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是敗局已定
。康熙皇帝在武力威攝的情形下,積極釆取攻心為上的政治手段,分化瓦解反叛陣營。吳三桂和噶爾丹都是唯利之徒,假如他們二人聯手合力,恐怕也是難以長久,反目成仇也許是分分鐘的事兒。所以,即使二人聯手反清,也是死路一條,遲早都會成為康熙皇帝的階下囚!


一縷清風會賓朋


這個理論上是可行的,實際上是不行的。

舉個例子啊,確實,兩邊的勢力範圍加起來確實不比清朝小。但是一個國家的領土範圍並不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你讓加拿大和日本打一個試試,加拿大必輸。所以國土範圍不能說事。而且這時的清朝已經入關多年,可以說得上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心向著清朝,畢竟人民百姓渴望的都是和平,除非實在活不下去了才會被人鼓舞。而且吳三桂曾經背叛過漢人,中原人也不會信他。葛二蛋(準格爾丹)也不會相信他的,所以一起就很難了,而且兩個人目的不同。一個是為了一統中原,一個是為了獨立,

壓根不是一條心,又不是同民族,他們很難走在一起

其次吳三桂已經年老了,葛爾丹卻很小,一個已經迫不及待,一個卻還要養精蓄銳。總得來說就是一個等不起,一個就要等,這就很僵硬了,這也是原因


康熙皇帝注重國家軍事,文化,國富兵強,又有人心所向,自然不需要畏懼的。


歷史內涵社


吳三桂,葛爾丹與清朝激戰沒有發生在同一個時間點,所以只能假設他倆一起甩開膀子與清朝大戰幾十回合,那他倆也不一定能贏!

原因一:清朝贏得了漢族土豪劣紳們的高度擁護,因為這些地主家產差點被李自成給剝個精光,而清朝初期為了鞏固統治,維護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堅決支持清朝對外作戰。中原大地物產豐富,又有這些地主家這麼多餘糧撐著,戰爭消耗的起,故他倆贏不了戰爭。

原因二:吳三桂與葛爾丹他倆並沒有找出利益共同點,就算搞掉清朝後接下來怎麼辦?怎麼分割天下,我想恢復元朝統治,他想恢復明朝統治,就一箇中國,最後也是變成了內鬥!他們心不齊,無法真正的聯合起來與清朝驍勇善戰的八旗選手們作戰,故他倆贏不了戰爭。

原因三:作為清朝剛從戰爭中殺出來的將軍大臣們,清楚的明白腹背受敵是個什麼滋味,絕不會與這兩股惡勢力同時作戰,分片瓦解,個個擠破,這邊和親那邊照死了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才應該是當時的戰爭策略,故他倆贏不了戰爭。

原因四:當時老百姓受盡了戰爭的摧殘折磨,無論誰贏得戰爭都無所謂,吳三桂葛爾丹也沒有贏得老百姓的心,更何況你一蒙古族又來搞垮我華夏民族,我第一個反對呀,所以他倆贏不了戰爭!


南門裡老鵰


‘自清朝建國至今,滿人欺凌各族同胞,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現有周王興義兵替天行道征伐滿清,重複大明天下。望各興兵助之!’噶爾丹看完信箋,覺得納悶,問左右道:“這吳三桂遠在雲南,擁兵百萬財糧無數。現興兵叛清,一路節節勝利,聽說已經攻克了湖南、廣西、廣東數處城池,與滿人已然是分庭抗禮之勢。如此勢大,怎麼還書信邀我這微未之兵為其助戰?”

左右眾人議論紛紛,也說不出來個所以然。噶爾丹注意到群臣中有幾個漢人,都笑而不語,不加入討論。他知道這些漢人因為避戰禍逃到這回疆。平時受各族排擠,很少主動說話。但這些人有文化,有知識,噶爾丹私底下還是經常向他們討教的。今天這事是關係到漢人的事,噶爾丹覺得還是有必要向他們問計。

“張先生,這件事你怎麼看?”噶爾丹向人群中一人發問道。此人姓張名安明,是前朝萬曆年首輔大臣張居正的後裔。張安明出列拱手施禮後,侃侃而談道:“啟稟大汗,這吳三桂起兵征伐滿清,名義上說是反清興明,實際只是為了一己之私。想那吳三桂當年引清兵入關,一路上殺戮無數才得封‘平西王’爵位。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滿人滅大明時對他多有倚仗,現在滿人坐穩了天下,自然對擁兵自重的他要動刀子。吳三桂現在興兵叛清,成敗尚不可知。但發文給我們,無外乎是想讓我們幫他牽制一部分滿清兵力罷了!”

聽完張安明一席話,噶爾丹連連稱是,又再發問道:“那,張先生認為我們應該如何回信應對才好?”張安明微笑回道:“咱們現在平定回疆各部,已然是叛清之舉,早晚與滿人會有一戰,只是未到時機罷了。現在咱們先回信應承吳三桂出兵相助,但先聲明困難,需要先平定回疆,再共謀大業。同時厲兵秣馬早做反清準備。如果吳三桂勝勢已定,我們就出兵攻清;如果吳三桂兵敗,咱們尚未出兵,滿清一時也不會與我為難。”噶爾丹誇讚道:“先生所言甚好,就依此行事!”

數日後,衡陽周王府收到噶爾丹回信,信中明言願出兵相助,吳三桂大喜。次日覆信邀噶爾丹從回疆出兵陝甘,同時自點精兵五萬,發馬寶為將,發兵南下。數月後,南方雖連取數地,斬獲無數。但陝甘那邊遲遲沒有動手跡象。滿清從北方集結重兵壓境,以至吳三桂焦慮不安,臥病不起。


難得浮生閒半日


如果是同時造反,大清國會立刻土崩瓦解,忙於奔命,墾定會亡國滅種,但好再天下亂臣亂賊子作亂不是一窩蜂的一擁而上,否則在勇猛的東北虎,也難敵群狗分頭攻擊撕咬,,,,如二戰時蘇聯被希特勒同時攻打了二個方向,斯大林重用朱可夫同時在打茣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因二國勢均力敵是棋逢對手,,,他不懼怕,,,他們最擔心的是東方的日本突襲西伯利亞,,那樣的話,蘇聯同時應對二頭作戰必亡無凝,幸愧日本有自知自明,未敢輕舉妄動,,蘇聯才調動遠東西伯利亞大軍,前往斯大林格勒,一舉打敗了德軍,,,光一個吳三桂之亂打了八年,以是生靈塗炭,山河破碎,,。不可能打敗二條惡虎,,,


94310417小云


因為他倆的實力差清朝太多了,清朝其實就是明朝的修訂版,明朝連一條鞭法都不能推行,但是清朝確實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清軍對社會的掌控力比明朝強很多,這保證了清朝的經濟實力,大家都知道,戰爭其實打的就是經濟,清朝的軍事損失能力非常強,死個二三十萬人都不是事兒,但吳三桂和噶爾丹不行,別說二三十萬了,就是死十萬也會承受不住,並且與大家印象裡的清軍不同,清軍不管是初期還是後期,軍隊裡的火器比例都是很高的,軍事實力也比這兩方強。


夏蟲欲飲冰


關公戰秦瓊,吳三桂造反作亂是那一年?準格爾部的葛爾丹造反作亂又是哪一年?這中間有二十幾將近年的時間差!吳三桂造反時,康熙皇帝才二十來歲,親征準格爾部平滅掉葛爾丹時,康熙皇帝都四十多歲了。吳三桂的骨頭都爛掉了!怎麼和葛爾丹共同起兵造反?


愛看愛思考


不太可能,吳三桂造反時,葛二蛋正忙著統一蒙古的戰爭。二蛋也無法對清朝用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