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甄嬛册封贵妃时,皇上说“嬛嬛时刻不忘却撵之德吗”的却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含义?

ONEOFAKIND204


甄嬛回宫时封了妃,又赐居奢华的永寿宫,还有了一个皇子傍身,算是阵仗宏大了。诞下双生子以后,

母凭子贵,当即被封为熹贵妃,册封礼在孩子满月那天举行的,鸾凤归巢的她可以算是平步青云了。

册封那天,甄嬛穿着贵妃服在永寿宫跪听苏培盛宣读圣旨,接着又将贵妃宝册金印交于甄嬛以交差,接下来就是去皇后宫里听皇后发表宣言了。本来皇上应该在景仁宫等着的甄嬛的,不料却来了永寿宫,说是在皇后处等着着急,想赶紧见到甄嬛,就过来一起去了,还邀请甄嬛同乘轿辇前去,甄嬛拒绝了,这才有了皇上的一句:“嬛嬛时刻不忘却辇之德”!

我们都知道古代帝王乘坐的车或轿子乘为辇,而却辇,就是推掉,辞掉轿辇,却辇之德出自于汉成帝与他的宠妃班婕妤之间的典故。

那时班婕妤是汉成帝最宠爱的妃子,汉成帝为了能够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严厉拒绝,她还用这样一句话劝说皇上:“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意思就是说明君身边应该是贤臣在侧,只有荒淫无道的才是姬妾环绕,这样国还有什么前途?汉成帝听后认为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想法作罢。后来这件事传到当时王太后耳朵里,对她大加赞赏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此话一出便是对这个儿媳妇最大的嘉勉与鼓励。

后来却辇之德这个词就用来形容贤德明理的女子。

皇上当时这么说就是对甄嬛的赞赏了,赞赏她贤德识礼。

而甄嬛时时不忘却辇之德是出于这几点考虑:

第一点,明礼谦虚的表现

她知道什么是后妃的本分,皇上再宠也不能越了规矩和本分,在皇上面前表现出一副回宫后温驯懂事多的姿态,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了。


第二点,不想让皇后抓把柄做文章

皇后一直盯着甄嬛的错处,从前哪怕皇上许可议政还是被皇后诟病,说越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准则而大做文章。所以甄嬛这次当然要格外留心,不能落下什么把柄。

第三点,让太后更认可自己

甄嬛怀着身孕回宫,太后一直心里有疑惑,有疑虑的。虽然甄嬛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借祺嫔整肃后宫不良之风,还是很难打消太后的怀疑的,所以做一名真正的贤妃才能让太后放心。


第四点,平复秽乱后宫,魅惑君王的谣言

甄嬛从回宫,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众人都说着各种诋毁甄嬛的言语,甄嬛在皇上面前表现的不在意,但是她还是希望能有所收敛与平复,起码甄嬛并不想做一个遗臭万年的妃子。

第五点,想要拿到协理六宫的权力

甄嬛一直被皇后压着,被后宫很多人诟病,最主要不就是自己没有实权,如今当了贵妃,拿下协理六宫的权力势在必得。所以在这个时刻格外要留意自己的言行,不能出半点差错。


没想到啊,却辇之德这小小的四个字里竟然藏着甄嬛这么多用意。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发表留言!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姒莞萱


甄嬛为了报仇,千般算计才重新回宫,剩下龙凤胎后,皇上下旨晋封了她为贵妃之位。按照晋封的礼仪,熹妃必须现在自己殿中接受皇帝的旨意,而后再去景仁宫向帝后行跪拜之礼拜谢,听完了皇后的训示之后方算礼成。

就是从永寿宫到景仁宫,皇上也要前来陪同。想让甄嬛和自己同坐轿辇去景仁宫,甄嬛委婉的拒绝了。

却辇之德是指汉成帝的一位妃子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乘一座轿辇出游,班婕妤规劝皇帝夏商周时的明君身边必定是贤臣相伴,只有暴力昏庸的亡国之君身边才是后妃陪坐,因此拒绝与成帝同车而行。表示女子深明大义,知道要让皇帝专注于国家大事,而不沉溺于男女之情。用却辇之德来赞扬班婕妤的贤德。

但甄嬛心中所想,却未必是要做贤妃,她因产下龙凤胎而晋位贵妃,但这两个孩子,是果郡王的,甄嬛怀孕时以为果郡王战死,她要回宫报仇更是要给孩子名正言顺的出身,所以设计皇帝重新回宫,但果郡王并没有死,所以阴差阳错的错过了。相爱不能相守已成终身憾事,更何况是因为与心爱人的孩子而成为贵妃,如何不怨不恨?


初初1207


唉,前几天我去看望朋友,她却撵我走!

开个玩笑,其实问主应该是把字打错了吧,正确的应是“却辇”,没有旁边那个提手。

却这个字,有推却、推辞的意思,而辇字,指的则是古人出行时乘坐的一种交通工具,需要前边有人挽着、拉着。

所以将两个字连起来,却辇,便是推却辇车,也就是推脱乘坐辇车的意思。

那么,却辇之德又是指什么呢?原来,这里有个典故。

西汉时期,有一位杰出女性名叫班婕妤(后两字读音:jié yú),此人文采出众,堪称一代才女,论辈分,则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留给后世的著名诗篇便是《团扇歌》(又名《团扇诗》),抄录如下: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言归正传,这班婕妤当时是汉成帝(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刘骜的后妃,深受宠爱。那时候皇帝在宫苑内巡游,坐的是前面两个人拉的辇车,而皇后和妃嫔们坐的则是一个人拉的辇车,汉成帝巡游时,就想和班婕妤同坐一个,但那些辇车都有点小,不适合两人同坐,于是便让人打造了一个大一些的。

班婕妤得知后,极力劝阻,她说:“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什么意思?

就是说,古往今来的圣贤明君,比如尧舜禹汤,出行的时候都是那些名臣、贤臣陪伴左右,只有像夏朝的夏桀、商朝的商纣、周朝的周幽王这三个末代君王,出行的时候才让宠妾爱妃陪着。

原话就是上面的这层意思,其实班婕妤隐喻的更深含义是:万岁你一定要当一代明主,要学贤圣之君,万万不要学那三代末主。

汉成帝感觉班婕妤说的有道理,于是便放弃了同辇出游的念头,这件事传到汉成帝的母亲太后王政君那里,太后甚为赞赏,对旁边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

春秋时代楚庄公的王后,也是个深明事理之人,“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在这里,太后把班婕妤与樊姬相提并论,可见她对这个儿媳的赏识和认可。

所以,却辇之事,就被后人加以用典并引申,主要是用来形容讲道理、明是非的贤德女子。

现在我们回到问主的问题,《甄嬛传》中的这段台词原话是这样的:

”皇上怎么来了?”

”朕等不及要见你,与其在景仁宫苦等,不如和你一起同去。”
”今日盛礼,愈发不能失了礼数,皇上请上轿辇,臣妾随行就是。“
”嬛嬛时时不忘却辇之德吗?”
”从前不敢忘的,如今更不敢忘。”

前后对比,就更容易理解“却辇”的含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