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实战以后的军人会有什么改变吗?

黄尼玛gay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叫做战场创伤综合症。

一些军人会在几年内恢复,一些人则终生不能恢复。

综合症的表象多样,其一就是有明显的暴力倾向,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下手还特别重。

摘录一段:

对官兵理解得最透彻最深刻的,当推公安部门。第一列军列尚未到达,他们已有了预防治安新问题的全盘设想和准备,并召集了公共交通、服务行业等部门的联席会议,要求各行各业对胜利之师官兵们的可能越轨持冷静和宽容态度,避免酿成不愉快事件。这一精神传达到所属单位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军方更强化了防堵措施。但是,假若能堵住还会叫战争能么?

直快列车上,一歹徒对女乘务员无理取闹,眼看要发展到殴打,旅客无一出面制止。参过战的军人赶到,二话不说,出拳便打。军人的重拳如鼓点,命中眼眶,一块青,命中鼻子,一团红,命中太阳穴,歹徒踉跄后退。车停靠站台,歹徒跳下车,军人飞身追上,双一阵旋风般的拳脚相加,打得歹徒哭号求饶。开车重新启动,军人跳上车,女乘务员呼地关门,再不知道歹徒是死是活。 小事一桩,做好事不留名。


萨沙


没有参加过战争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战争的残酷,能够在血与火的战场生存下来,作战素质和命运是很重要的。中国最近期的一场战争发生在1979年二月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来的边境轮战持续了十年。十年之中,数十万年轻的生命经历了战争的锤炼。现在,这些人都五六十岁了,就分布在我们周围,默默无闻的生活着,如果不是有事情需要表明他们的身份和经历,极少有人会到处炫耀他们参加过战争。

这就是这些战争经历者心态的变化和本身素质的变化。战争会让一个热血青年变得沉稳,变得低调,变得更加务实。

战争是血腥和暴力结合,是生与死的搏杀。目睹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枪声中倒下,在炮弹爆炸的烟尘里支离破碎,谁都会颤栗,谁都会惶恐。这就让经历了战争的人变得更加知道生命的宝贵。


我是经历过战争许多人员中的一分子。见识过如花生命的陨落才知道活着是一种幸福。因此好多东西看的淡了,也缺少了一种争强好胜的激情。很多时候甚至会怜惜一只蚂蚁的死亡。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病态,但是我就这么生活着,行走着。

战争并没有让我们变的冷血,而是让我们更善良了。我说的是真话。


老去的老兵


我父亲1969年入伍,第一批上去的,断了右臂复原了,我1983年出生,父亲给我的印象是暴躁,对家人像仇人,对外人像亲朋。母亲说父亲其实不是这样的。



高分子超强涂料


参过军打过仗的军人才是真军人

中国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了,最近的一次就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了,这次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好几年,成为影响两国乃至世界格局的重要事件。

我的教导员是82年兵,参加过各军区的老山前线轮战,立个战功,后来提干成了干部,到后来带我们,给我们讲当年战争的事。其中就说到,当年撤回国内驻地的时候,曾有人将当地的地痞打死的事,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参加过战争的人,直接面对过生死,好多都是从鬼门关上溜过一圈的人,在一段时间里尤其是战争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自然不比常人。当凯旋的时刻,有过鲜花、掌声,有过热烈的欢迎仪式,那种自豪感,优越感是不可代替的。当回归平静的时候,忽然什么都没有了,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成了普通人,极度的失落感与战场上曾戏经的恐惧感就会交织在一起,在处理问题上就会出现过激或处理不当的事。很多电影也反映过这个话题,冯小刚的电影《芳华》中就有女主人公失云理智而疯掉有场景。

到后来,等美国发生海湾战争以后,很多美国大兵在战后也做了很多荒唐的或过激的事,后来才知道这叫战争官能综合症,需要正规的心理或生理医生去引导,治疗。而我们国家那时候可能都简单的将这些都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中,没有进行专业而积极的心理干预,所以有一些参过战的老兵将自己都封闭起来,变的沉默寡语,不愿提及往事。

参过战的老兵们最能体会和平的珍贵,他们知道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他们知道战争对国家和人民意味着什么,他们对和平的渴望恐怕比谁都迫切。正如刘伯承元帅那样,一生不愿回顾淮海线战役,不写淮海战役的回忆录,不愿看淮海战役的纪录片或电影,也许原因正是如此吧。

在很多年后,他们都变得低调而平和,没有人会主动提及当年的参战经历,没有人拿出来当作炫耀的资本,这也许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境界吧。


华竖


相比许多战友我算是幸运的。两山轮战结束我复员回家,面临两个就业选择,一是公安局防爆大队,一是物资局。我不想再碰枪了,就选择了物资局。当时物资局条件较好,拿着工资一边治伤(我右肩被弹片炸伤,伤及神经),一边看书游玩,轻松渡过由参战军人向普通百姓的转变。脾气也变得随和,知道珍惜生命,再也没和人打过架。这得感谢我们团政委,临行前他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本来是劝我报考军校的,知道我去意已定就给我举了好几个案例,都是参战军人退伍后控制不住自己发生的惨剧。政委说的一段话我至今牢记:和人打架前要忍,实在忍不住就这样想,老子以前豁出命保护过你,今天就不揍你了。哈哈哈,颇有阿Q精神。


铸鐤者


心里有创伤,我86年在前线给北京同仁医院拍过战伤资料,那血淋淋的画面至今难忘,也忘不了一个甘肃18岁的小战士在我陪了一晚上后牺牲前跟我的对话,至今心态都有问题,对什么都无所谓觉得不在乎了,



狼180551537


参加过战争的人会有两种改变,一种是变得更加的冷漠、少言寡语,另一种会变得更加的珍惜眼前的一切,但不管是哪一种对于打过仗的人来说都是一生的无法逾越或者遗忘的阴霾。


战争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战场的残酷对于没有参加过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得到的,血肉横飞和生与死轻松的切换都是那么的稀松平常。一个班的战友每天相融与共,亲如兄弟,但是转瞬间就阴阳之分,而且或许就在你的身边,这种感受相信任何人都无法去面对和直视,尤其是各种惨装下的样子更令参加过战争的人永远深深的刻印在心里最深处。

军人就是为了战争而生,但是又有谁能真正的不畏惧战争?或许生死大义早已看透,但是最无法面对的就是身边战友的离开。为死去的战友报仇,多杀敌人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端起枪扣动扳机的那般的容易,远距离之下你无法看到敌人的面孔,但是近距离一个鲜活的面孔出现在面前,和你一样的年轻和还带着稚嫩的脸颊倒在你所发射的子弹下,这个面孔会永远的就在你的无法拨开的记忆里。

虽然说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战争是正义的,但是挥之不去的死亡和稀松平常的生死别离会深深地震撼这每一个人的心灵。

离开战场重回真实的生活,经历了无数生死别离,甚至是血肉模糊的别离后的老兵内心是脆弱的,但外表是无比刚强的,他们大多会变得非常的冷漠,不喜欢热闹,更少言寡语;另一种就会因为参透了生死,更觉得要努力的抓紧现在每一天的生活,对于身边的人会更加的的珍惜,因为他们见过太多的生死别离,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苦痛。



不管怎样,老兵永远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更应该得到英雄的赞誉和崇敬。他们曾经经受过我们永远也无法想象的痛苦经历和无数的生死离别。致敬老兵!


冰雹蓝天


我局里有一转业老兵,侦察兵出身,打过越战,接触久了感觉对生命更珍惜!但是也悍不畏死,抓捕时总冲在前面,动作敏捷下手果断,判断准确有次不是他拉我一把那一刀肯定砍我身上了,眼睛里有杀气,凶神恶煞似的,但是心里应该有战后创伤!常常一个人站窗前一动不动的。嘴里总是嘀咕着什么,我跟他练过擒拿挌斗,下手很重,总是说一句话,敌人不倒下倒下的就是你。这是我知道的参战老兵。


傲骨在心


崤山小虎第274条回答。

首先,小虎在这里先向上个问答者“老去的老兵”致敬。感谢他们的那代军人的牺牲奉献,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和平。

说实话,小虎是一个没有参战过的军人,生于和平,享受和平。唯一令小虎骄傲的就是小虎为国站岗12年,守护战鹰12年。


虽然小虎没有参战过,但某年,小虎曾参与警卫、处理过一起空难事故。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是心有余悸。

那年,小虎所在单位发生一起飞行一等事故,飞行员为了挽救战机、飞出人口稠密区,愣是驾驶战机错过了最佳跳伞时间,最后坠落在一片农田里(请原谅小虎不能详述,这是曾为军人的底线)。

连队接到命令后,立即紧急集合,携枪带弹赶往事发地点。到达坠机地点后,地方公安已经封锁了现场,武警、公安都将现场紧紧包围。

当时手机、相机还没有如此流行,但按照规定在公安和武警的配合下,我们还是要求现场群众删除相关照片,并进行了检查。

之后进入了战机残骸的收集整理和烈士尸体的入殓。


(下方高能,可能会引起部分不适。)

我这辈都不会忘记那一幕,弹射座椅上只有胸腔以下部位,内脏已经破解,碎在飞机蒙皮上的部分,连灰烬都没有了,头部在头盔里,已经烧的无法辨识,到最后腿部中间依然有一节未能找到。战场到处弥漫着尸体烧焦的味道。。。

(原谅小虎,实在不愿意回忆。)

从那里回来之后,我们小分队的人,大家都集体沉默了好一阵,或许这辈子都不愿再遇见如此惨烈的场面了。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每个人都不愿意再吃肉了,尤其是红烧肉,烤肉(其实一直过了这么多年到现在,小虎都很拒绝吃烤肉,实在是吃不下,有阴影)。

最近这几天,小虎又陆续看到了杜富国、廖勇
等人的新闻,尤其是廖勇,才30岁,还是通飞三机的优秀人才,心理真的很难受……

愿英雄不灭。英雄精神长存!!!


哨兵小虎


我79年自卫还击作战是一名炮兵作训参谋,谈点体会。参战前夕家属正来队探亲,上战场就会有牺牲,所以当时不想要孩子,爱人很理解我,即便牺牲当烈士也要畄个后,战后我们有了儿子,军属是也是伟大的。战争是残酷的,每次跟随被支援的步兵战斗,都会看到流血牺牲的㘯面,每次战斗、我们的火力袭击后、步兵开始发起攻击,很多战友就这样离开了我们,都是为国而战,生命是可贵的,倒下是光荣的,活着才是幸福的。上过战场的人一是不怕死,二是不重名利。我是两次差点牺牲,战评得的三等功也主动让给了战友。是部队、是战场锻炼和培养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