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早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牟平小伙最迷人


我要说一个反面案例:我小时候邻居家有个小女孩,是公认的聪明,据说6岁就能拿着爷爷的报纸读。而我们周围的小伙伴根本不识几个字,大人们一致认为,那个小女孩将来会大有作为。结果是怎么样呢?20多年过去了,我们周围的几个小伙伴,有的出国留学,有的考上国家公务员,有的成了大学老师,而那个小女孩,大学都没有考上,在小城市打工。

当然这20年之间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至少可以证明,识字早的孩子未必聪明。即使是聪明的孩子也未必成才。

为什么呢?因为决定一个孩子成才与否的因素里,智商的占比不到50%,而孩子的学习习惯、家庭影响、个人兴趣等等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当然,家长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要不要教孩子识字呢?几岁开始比较好?

第一,是不是教孩子识字,要看孩子的需求。

教不教孩子识字,这要看孩子需不需要。有的孩子天生对文字敏感,可能3岁就追着妈妈指着“苹果”的汉字问“这是什么?”这时候就是你教孩子识字的好机会。当然,你也可以做一些启蒙,如果孩子愿意学,那就教一教也无妨。最忌讳的就是,孩子不想学,逼着孩子学,与别的孩子攀比,这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消磨了孩子对学习的天然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会影响孩子上学之后的学习乐趣。


第二,几岁教孩子学汉字最好?

0-4岁是孩子感知、情绪、社交重点发展的时期,之后才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认字就是逻辑能力。所以,建议孩子4岁之后逐步增加词汇量,培养识字兴趣,具体也要看孩子自身的发展情况。2-3岁可以是孩子语言敏感期,这时期孩子正在积累词汇量,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说,不是“识”。

对于孩子的童年,一定要让他快乐,保护好他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送给你一句日本漫画家大野洋子在《我的儿子原来是猴子》中的一句话:

我想随便儿子做什么都好。只要他的儿童时代,像个孩子一样充分活过,那就够了。开心的事,难过的事,记恨别人,使坏心眼,所有这些事情,我都希望他做个够。

大圣妈归来


我就是识字早的人。我两三岁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教我认字,在墙上贴满了“大字报”,四岁的时候就能进行一般的阅读,包括报纸,当然,应该只是能读出来,意思可能无法理解。

我六岁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教我们按封面图案识别语文书和数学书,还说可以通过放在左边和右边来加以区分。让我觉得十分无聊。在此后的学习生涯中,我学起来很轻松,成绩也还可以,但是并不很出众。这是因为我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花很多时间看各种课外书,不爱写作业。那时候也不像现在,没有家长密切监视。

由于识字早,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比同龄人快很多。不过,那时候多媒体并不发达,阅读的意义跟现在是不一样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比别人强,但是情商意志力理性的发展都很一般。

我小的时候,阅读是一种娱乐,对对于现在的孩子,由于处在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阅读的重要性更高了,通过自主阅读,能更好地系统性地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


王丫米


这个问题适合我。

我的小女从三岁开始认字,四岁到五岁背百首唐诗,并且兴趣浓厚地认识了唐诗所有的字。五岁时,可以独立读一本童话故事书。

五岁那年,她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张借书证,隔三差五地去还书借书。

认字早,看书多,思维开阔,这是一定的。幼儿园老师的评语是:课外知识丰裕,想象力丰富。

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题目读不懂,不仅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我闺女从一年级开始,作业不用操心,除了做完我过一下目,都自己独立完成。今年闺女四年级,语文全年级名列前茅,作文更是没得说。

每天阅读书籍,已经成了融进血液的自然。我想,这些都与早认字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阳光明媚am


我儿子在公立幼儿园从来不认识字,最后读一年级也没有提前教,一二年级也从来不去补习班,我都让他自己回家自己做作业的,后来一年级开始阅读,二年级成绩就跟上去了,到了三年级让他学一下奥数而已,三年级到六年成绩都可以虽然,不是最好,到了初中三年也都可以,最后考了个重点高中,在高中三年也努力考了浙大,就初三复习冲刺一下,其余基本没有补习过,从小他自己完成作业的,而且我们夫妻也都是文盲,所以都靠他自己的,我觉得小学不应该去补习班,长期去补习班会影响孩子的自学能力,也会影响孩子思考能力,我认为没有必要提前学,我记得我每个暑假都是让他复习课本,从来不让他提前预习,唯一中考毕业新高一让孩子预习一下新高一的课程,因为高一课本太多了怕他到时候会太辛苦,所以让他去提早读了一个暑假班



A00Dizuo周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的启蒙是通过姥爷推着小车边走边指认字教我完成的,3岁时候就可以流利念报纸,同时记忆力也很好,幼儿园为公司开业致长篇贺词,小学前已经开始阅读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丛书,365夜故事。小学一年级摸底,识字数大概是2700多。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虽然也一路重点读完硕士,依然泯然众人,在大帝都做个中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总结下认字早对我的影响,首先是阅读量比较大,养成了终生阅读的习惯,其次,童年时候读到的知识印象最深,知识面会宽些也比较杂,第三,语文功底比较好,无论是表达还是写作。这个真的是需要厚积薄发,从小积累有明显优势,第四,阅读速度快,曾经我和老公一起看笑话,他看到少一半我已经笑了,第五不知道是否形象思维开发的太早太多,影响了逻辑思维的发展,我偏科明显,特别是几何,物理这样的科目经常拖后腿,高中后常感有心无力,好在文科生只需要搞定数学,算是有惊无险

再说下成年后吧,文字功底好很容易引起领导注意,好处你懂的~,另外阅读速度快出一个档次,工作效率明显高出一筹,老板认可,业务上客户诉求响应快,自然反馈也好,其他的也没什么了

我的女儿现在两岁半,我没有特意教她识字,我想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家长更多的做一个陪伴和适当的引导的角色就好,启蒙是重要的,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更重要也更有效,不必很焦虑的把启蒙当做课题来执行。

一家之言,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流转的心弦


识字的早晚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有太多的专家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方面来佐证识字早对于孩子的危害,但现实生活中,识字早的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是明显高于识字晚的孩子。有科学研究发现:不识字的孩子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00,而识字早的孩子6岁入学的智商在110-130之间,这是因为识字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脑部组织,刺激左右脑从而开发智力。



另外识字早也有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能看懂课文,自主背诵诗词,理解数学题的要求,对于孩子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的帮助是很大的。很多孩子从轻松自由的幼儿园一下子进入到紧张忙碌的小学,各种不适应,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到深夜成为大部分家庭的日常,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不识字,家长得在旁边读题、分析题目的意思,无形中拉长的孩子写作业的时间。



而识字早的孩子可以自主读题,高效快速地完成作业,与之产生的附加值是孩子学得轻松,自信心也得到满足。因此无论是开发智力还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识字早的孩子都要强于识字晚的孩子。


念蒵


这个问题我有切身经验,来聊聊看。

我家妞妞是从四个月开始学字的。当时接触到杨健老师的早教课程,非常认同。加上我当时是全职在家带孩子,就开始得比较早。刚开始的时候就是用杨健老师的字卡教,很大的字,很大的卡,每天陪宝宝玩的时候当玩具给她读读看看。推出去晒太阳的时候也拿着,看见车辆就拿出来“车”字,就是如此简单,但是每天坚持。反正她啥也不知道,我就当给她表演呢。邻居看见我跟看神经病一样。(•̀⌄•́)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突然发现我说字的时候她眼睛会看向那个字,后来测试多次居然都正确!就这样坚持下去,到十个月我们回姥姥家时,她已经能准确拿到30多个大人说的字宝宝了,而且可以准确找到路上看到的学过的数字和汉字。就用这种玩字宝宝的方法,我们成功的在会说话之前就可以安静地独自阅读,在不到3岁的时候就能独自朗读儿童读物了。当时姥爷还不相信,说妞妞是把儿童读物背下来的,结果妞妞现场指着姥爷看的报纸上的大标题和文章题目一一给他读了出来!这下姥爷才相信妞妞是真的认识那么多的字了呢!

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开学会发一些薄薄的图书,是老师一学期上课用的教材。妞妞第一学期拿回来15本,我做个饭的时间她全读完了,还说太简单了,没意思。第二学期,老师特意叮嘱我,图书不要提前给她看,因为老师教的时候她全都会了。

我家妞儿从小养成的看书习惯,简直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连上厕所都捧着书。妞妞看书有个特点,会同时看好几本书。家里到处都是她看的书,一本一本翻开倒扣着,还不能动不能收拾,否则她要喊找不到了。我怀疑她这么看可能啥都记不住,可是人家确实能知道自己哪本书看到哪里了。这一点我至今也理解不了。

识字早对她的直接影响,就是上小学以后从来没有因为不认识字而看不懂考试题,不需要像其他孩子那样等老师读题。而我也从来没有陪她做过作业,因为她不需要我的帮助,一开始就能独立完成作业。

一直到小学三年级,妞妞看了好多好多的书(她从小认字宝宝,看书全是看文字,不看图画书。)比较喜爱动物类和探案类的小说。阅读使得她和同学在一起聊天玩耍的时候,能有更多话题和自我判断,不自觉的成为了圈子里的核心。老师也更喜欢和她沟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喜爱,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而学习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件并不费力的事情,一直稳居年级前三名。

但是到了四年级,情况就急转直下了。原因是四年级开始上奥数课了。一入奥数深似海,从此读书是路人。每天做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卷子,抬不起的头,摸不到的书。一直到六年级上学期,妞儿再也没时间看书了。有时候她把书柜打开,唠叨唠叨计划要看这本书,那本书,最后却往往是她拿出来放在案头,几个星期后我又默默收回到书柜中。这份无奈,无以言表。

幸亏过完年有了新政,小升初考试取消了,奥数课也被迫停课了,加上这学期学校减负,每天的作业少了很多,妞妞每天回家来基本已经做完作业了。现在每天放学后可以和我唠叨唠叨学校的事情,帮我忙活着做饭打个下手,吃完晚饭可以一起出去散步或者锻炼锻炼,回来后洗漱完毕,能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已经看完了《三国演义》,昨天开始看《红楼梦》了。听着她时不时发表点对刘备,曹操的看法,叹一声对关羽和张飞的惋惜,惊讶于某个老师讲过的片段和细节,在一旁忙活的我,心里感觉很舒服。这,不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正常生活吗?


美妈美拍


说得好,识字这种事情,真的不能太早,太早的小孩……比如像我家小孩,六岁就可以自己读报纸,人家小朋友三国讲草船借箭,他讲单刀会鲁肃,认识2000多个字了,搞得我都没办法骗他。拿本学而思,本来想为难一下他,还没给他念,他就自己拿起来开始做了。搞得我们又很没面子。幼儿园老师非要他当毕业会主持还得代表全班发言,因为就他识字可以结合着意思最快背完发言,搞得我还要给他写主持词和讲话稿,烦啊。所以真的没必要让小孩早识字早阅读,太讨厌了,现在经常拿白垩纪三叠纪那些来烦我,我哪懂那么多,还得先百度再和他交流恐龙的问题,太焦躁了,大家千万要引以为戒啊。


两男孩的博士育儿爸爸


我就属于当年别人家口中“识字早的孩子”,现在想想,就和当年父母没有逼迫我上辅导班是一样的道理,现在感觉还是很感谢父母当年的决定。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由于当时识字比较早,学习拼音也比较早,而且顺势而为,学习写字也很早,这也帮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今对语文和文字还是相对比较敏感,虽然有些偏科,但却是丰富了我的语文思维和学科积累,同时还帮助我形成了浓厚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保留至今,并准备在适当的时机传导到孩子身上。

当然,这种感受的前提必须是,完全处于兴趣和自愿,而并非在强迫的基础上,如果是父母硬逼着孩子学习或识字的话,其实有点违背初衷,还可能产生不好的后果。所以,这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实际,因人而异而非整齐划一。


育儿阶梯


识字早晚,其实问题不大;认字多不多,其实也不要紧;阅读习惯的培养,却是越早越好。

我从一岁左右开始亲子陪读,指读方式,一直到他6岁多

所谓指读,就是指着字一个一个地读,刚开始娃不习惯,我也不习惯。不过努力克服,习惯就成了自然。现在,要是我不指读,孩子就会在旁边大叫,“快指着读”。

指读的最大好处在于,无需死记硬背教他认字,那字简单或者复杂,于娃而言,没有区别,不知不觉中,重复千百遍,自然认识。孩子上小学前就已经认识2000多字了,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拿出一大摞书,沙发上一坐,开始投入,无需督促。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目标,识字只是副产品,买一送一而已。

我坚信,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必将受益终身。他会拥有丰富的内心,他会获得开阔的视野,他会有一个莹润充实的灵魂。当然,从功利性上讲,他的语文应该会不错,文笔可以生花,视力大概保护得会更好,未来的学习潜力应该更大。

在这个电子产品满天飞的年代,在别人都埋首狂玩手机PAD时,看到娃安静阅读的画面,只觉得帅呆了。

具体更详细的,懒得答了,可以参见我的微信公号嘉三月(yaoyao63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