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山的基層扶貧幹部,瞧瞧他們的一天是做些哪樣

走近文山的基層扶貧幹部,瞧瞧他們的一天是做些哪樣

走近文山的基层扶贫干部,瞧瞧他们的一天是做些哪样

用一天的時間

走近一位扶貧幹部

聽聽他的扶貧故事

……

走近文山的基层扶贫干部,瞧瞧他们的一天是做些哪样

王永壽在大嘎吉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示範基地。(馬關縣廣播電視臺 羅孝學攝)

最近,因一張看似與實際年齡不符的白髮照,雲南省楚雄州大姚縣灣碧鄉38歲的黨委書記李忠凱意外“走紅”。這次“走紅”,也讓像李忠凱一樣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在雲嶺大地,也有很多“李忠凱”式的扶貧幹部奮戰在基層一線。我們用一天的時間,走近其中一位扶貧幹部,聽聽他的扶貧故事。

前一晚 工作忙到晚上11點半

11月21日晚11點半,終於看完工作隊簡報,王永壽簡單洗漱後回房休息。熄燈時,他特意看了一下時間:23:43。

走近文山的基层扶贫干部,瞧瞧他们的一天是做些哪样

王永壽準備休息。(馬關縣廣播電視臺 羅孝學 攝)

王永壽是雲南省文山州委辦公室人事教育科科長,今年2月,組織安排他到文山州馬關縣仁和鎮大嘎吉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任期至少兩年。

大嘎吉村所轄面積2.56平方公里,有525戶2346人。這個居住著漢、壯、苗、彝、仡佬等5個民族的村落,有建檔立卡戶294戶1255人。到2017年底,村裡43戶201人脫貧出列,剩下的251戶1054人,計劃今年脫貧出列。

為確保順利脫貧出列,州縣加強了駐村扶貧工作力量,派出6人駐村開展工作,加上村級工作人員8人,大嘎吉村共有脫貧攻堅戰鬥員14人。王永壽是其中之一。

在基層工作,如果情況不熟悉,工作便無法開展。駐村的第一天,王永壽便和其他隊員分組,對片區農戶逐家逐戶進行摸底排查。

摸底排查的過程,也是與農戶建立感情的過程。摸底排查中,王永壽與隊員們多問多想,慢慢和農戶、村幹部打成一片。

眼看2018年行將結束,11月21日,州委辦公室督察專員到村裡指導全村脫貧攻堅百日衝刺行動。下午7點半,王永壽召集村幹部開會,圍繞脫貧出列各項指標,一項項分解。

會場一點不沉悶,說到各自負責的範疇,參會者把存在的疑惑及處理意見和盤托出,然後互相溝通,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王永壽說,這樣的會議,他們每週都開。

晚上10點50分,持續了3個多小時的會議終於結束,王永壽回到辦公室,開始翻看工作隊簡報。這是他每天定時要做的,目的很簡單,詳細掌握當天各項扶貧工作的進展。

走近文山的基层扶贫干部,瞧瞧他们的一天是做些哪样

文山州委辦公室督察專員到大嘎吉村指導全村脫貧攻堅百日衝刺行動。(馬關縣廣播電視臺 羅孝學 攝)

上午 準備黨課時還得兼顧其他

22日清晨6點,天沒亮透,王永壽翻身起床了。這天上午10點20分,他要講一堂黨課,主題是“自強、誠信、感恩”,村三委、扶貧工作隊都要參加,王永壽需提前準備。

7點吃完早餐,陸續有群眾來村委會,或諮詢、或辦事。來不及準備黨課,王永壽趕緊處理。

來了大半年,王永壽大致瞭解群眾的訴求。“當下困擾一線基層幹部的一個重點工作就是農村危房改造,但基層有一些怪現象,有的貧困戶不願脫貧,認為房子修好了,貧困戶的帽子就摘了,就不能再享受優惠政策,因此寧願長期住舊房,也不願換新房。”他說。

王永壽專門舉了個例子,“在大嘎吉片區危房改造工作中,有一戶人家推進不下去,理由很簡單,這家戶主屬龍,今年是狗年,他認為龍狗相沖,今年不宜動土。沒辦法,我只能嘗試學黃曆,最終做通了戶主工作,危房改造才得以如期推進。”王永壽笑著說。

事情處理到上午9點,參加黨課的人員陸續到齊。趁著黨課還沒開始的間隙,他們換上黨員先鋒隊的衣服,拿上掃把,帶頭打掃村裡的衛生。

村幹部對王永壽等人帶頭打掃衛生的舉動表示感謝,“扶貧工作隊沒來之前,村裡不少人養牛養雞,路很髒,汙水橫流,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和黨員帶頭打掃,村裡的味道都不一樣了。”

10點20分,黨課正式開始。王永壽講得認真、動情,期間無縫地傳達了扶貧工作的相關精神。

中午12點,掌聲中,黨課結束。

走近文山的基层扶贫干部,瞧瞧他们的一天是做些哪样

在打掃衛生的時候,沿途農戶也會加入幫忙。沿途發現問題,就現場和群眾協商解決。(馬關縣廣播電視臺 羅孝學 攝)

下午 忙完後想得有點多

午飯匆匆吃完,王永壽和駐村工作隊便去了小水井村民小組搬遷安置點張貼牆畫。

小水井村共有26戶123人,全村交通、飲水等基礎設施滯後,為讓村民脫貧致富,馬關縣決定將村子易地搬遷到交通方便的村委會駐地嘎吉村大田。這裡水、電、路全通,人畜也分離,老百姓住著也舒服。

下午3點半,王永壽和隊員們又驅車匆匆來到大嘎吉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示範基地。這個基地由合作社流轉100畝左右土地構成,走的是“公司+合作社”發展模式,主要進行商品蔬菜示範種植,旨在解決無條件外出務工的貧困人員就業問題,以期增加貧困人員的務工收入。

“基地這天要試一下灌溉系統,儲存的木屋也在搭建,過來看看情況。”王永壽邊忙邊說著。

從基地出來,王永壽又來到大嘎吉村邊疆黨建“四位一體”項目的建設工地,這裡正建設村委會、村級活動廣場、村級農貿市場以及村裡古法制糖廠的廠址。

看著眼前熱鬧景象,王永壽踏實起來。經過大夥一起努力,按照國家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3%以下的要求,大嘎吉村2018年脫貧出列的目標任務已提前完成。

此時,緊湊的一天告一段落,坐下來休息時,王永壽無意間想起家人,開始自責起來。

家裡一共五口人,妻子在醫院工作,兩個兒子大的十四歲,小的才一歲八個月,老父親帶著。家雖然不遠,可王永壽上次回家已經是兩週前了。“上個月大兒子過生日,也只能打個電話寫封信給他。”王永壽有些惆悵。

可話鋒一轉,“自己能參與到脫貧攻堅一線,並見證這場脫貧攻堅戰役,累點忙點也是值得的!”這句話,像是表達滿足,也像是在自勉。

走近文山的基层扶贫干部,瞧瞧他们的一天是做些哪样

(人民網 徐前)

編輯:李正紅 排版:羅鋼 審核:資雲波

走近文山的基层扶贫干部,瞧瞧他们的一天是做些哪样走近文山的基层扶贫干部,瞧瞧他们的一天是做些哪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