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非遺之光,燦若繁星。歲月研磨,墨香如初。《今晚我們品畫》,共同踏上曹素功、周虎臣沉澱百年的傳承之路。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曹素功墨創始於350多年前,享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譽。據傳,康熙南巡時,曹素功曾以“黃山圖”墨進獻,深得賞識,並御賜“紫玉光”之名,由此墨莊名聲大振。

同治年間,其九世孫攜帶墨具,從蘇州定居上海。其努力開拓,使得墨肆躋身於上海文房四寶名店之首。百年桑海滄田,曹素功在上海的城市發展中與時俱進,更與這個城市珍貴的文化記憶深深交疊、輝映。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古法制墨,工藝繁複,近乎神秘莫測。墨錠製作工藝分為點菸、蒸膠、和料、制墨、翻晾、描金等多個步驟。其技藝要求嚴格,也非常消耗人工。

單從原料上講,就有很多講究——完整的徽墨製作工藝,需添加麝香、豹膽、熊膽、鹿茸、冰片、金箔、銀箔等多種昂貴的原料。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當然,制墨者在原料的品種選配和數量比例上,都會有所舍取,最後製成的產品也因而各具特點。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一錘、兩錘……時光流逝,墨胚漸成。在所有步驟中,制墨是最為核心的工藝。“硬胚錘擊法”是製成優質墨錠的獨特秘方——通過手工使用幾十斤的鐵錘反覆捶打,直至把墨料捶打成細糯均勻的狀態。

在此之後,還需經過每天不懈的翻晾,根據墨錠的分量大小,經歷4到12個月左右才能自然晾乾,如是兩斤四兩的墨則更要翻晾兩年。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描金雕龍的墨錠,聞之似有穿越時空之感。一勾一畫,全部出於描金工人之手。在墨錠出廠之前,工人需要按照墨錠上的圖案和字樣,用顏料進行描畫。這是一項純手工、要求極其細緻的工作,要求一分不差的耐心與匠心。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同曹素功墨一樣,工廠中的另一項技藝“周虎臣毛筆製作”創設於清康熙年間,傳承至今已是第十一代傳人。

當年周虎臣從江西經蘇州到上海,而曹素功則從安徽經蘇州也來到上海。上世紀九十年代,周虎臣與曹素功兩家進行合併,文房四寶中的兩寶就此合璧。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任伯年“仁者壽”墨

中華的文人墨客,向來有定製墨的傳統,每一副墨錠的背後,都是一樁樁文人雅事。上世紀三十年代,梅蘭芳與海派書畫大師交往甚密。受後者的影響,梅蘭芳在去美國紐約演出前,向曹素功定製了一批墨錠,一套四錠,上面刻有梅蘭芳親筆所繪的梅花和書法,作為禮品回饋給大洋彼岸的粉絲。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吳慶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傳承人)

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曹素功和周虎臣的發展歷史綿長,傳承脈絡清晰,這背後一代代技藝傳人是其最寶貴的財富。他們以“一生擇一事”的專注,名師帶徒,薪火相傳,體現著作為非遺傳承人的擔當與使命。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徐明

(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有限公司墨廠廠長)

隨著城市的更新與變遷,“曹素功”等“中華老字號”亟待需要一個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由於國家級非遺技藝的獨特性,如何進行“生產性保護”,即通過生產,讓製作技藝得以流傳,尤其是傳承人的培養,絕非三五年之功。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王毅

(上海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上海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有專家認為,如果考慮充分周到,新的空間與支持,或許能給中華老字號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能讓這一縷沉澱百年的墨香,在未來繼續在浦江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