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水平怎样?

半步指玄境


南怀瑾(1918——2012),2012年9月29日坐化,享年95岁。南先生是一位思想上回归诗酒田园,令人羡慕的老者。


虽然接受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学过很多科学知识,对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弦论等均有涉猎,但越发困惑而迷茫,总感觉自己无知而无助。最初,我对释道儒是排斥的,认为那是腐朽的、愚昧的封建糟粕。后来,记不起什么原因了,闲来无聊看了《南禅七日》,从此改变了“三观”。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的三观是最不易转变的,类似全盘否定,亲手杀死过去的自己。

之后,象发现新大陆一样,买来一些南先生的书,开始间接接触释道儒典籍。南先生述而不著,书是其学生整理的讲稿,其演讲不拘文字,必会有失严谨,颇有“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之风格。


做学问,最紧要的是研读原典。于是儒家的,读了《论语》、《孟子》、《诗经》、《易经》、《传习录》等;道家的,读了《道德经》、《庄子》、《黄帝内经》、《抱朴子》等;佛家的十三经、《华严经》等。由于这些经典都是文言,加之存在文化断层,而经典本身,其理晦涩坚深,其意旨趣悠远,困难之大、之多、之坚可想而知。我就象蚁虫一样,在啃食一个个的大骨头,好在有南先生等老者指引,历时十多年才略有所得。人有三命 : 性命、生命、慧命。南先生是引导众人滋养慧命的人,感恩先生!


读原典前,认为南先生广征博引、高深莫测;读原典后,发现南先生所述,也不过如此。再后来才发现,有这种想法仅说明自己是半瓶水而已。引导学人须应机教化,切入点至关重要。切点高了、低了都不利于文化的传扬,切入点的选取要看受众的需求,这是需要大智慧的,一般人做不到。起点高了,类似学术,众人无能力接受;起点低了,众人不愿意接受;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就是为何南先生能掀起一波国学热的原因。由浅入深易,由深入浅难。南先生只是引你入门,剩下的修行全靠个人。在东方玄学中,能做到深入浅出,才是真正的高深莫测呵。


南先生说 : 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处世当以儒家为本,立身可以道家为骨,修心需以佛家为法!精辟入理,不懂释道儒,枉为中国人!

你问南先生“水平如何”?我答南先生“没水平”!水平是需要标准衡量的。用什么标准衡量他呢?他敏而笃行,诲人不倦,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南先生就一老者,知行合一,慈众悲人。如果标准是致良知,我只能说他是合格的老师。南先生说过 :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你问“因何学术界不认可”?他需要谁的认可呢?可能你对“学术界”三个字根本就不理解。孔子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样的话,术乃艺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之人还需要“游于艺 ”的人来认可吗?所谓学术,是依靠术业生活的人,这类人鲜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们旨在维护可怜的自尊,学术至上,于百姓何益!象张中行、徐晋如等。学术人研究“茴字有几种写法”,“今之学者为人”(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所谓学问);南先生思考如何“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利己又利人。

人生境界有三 :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搞学朮的大多还在第一层转悠,只有极少数侥幸进入了第二层;南先生已经进入第三层,这是一种“至人非己,物我两忘”的空性界境。

老子为何西出函谷?听说过庄子借粮,孔子断粮,佛陀食马麦的故事吗?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认可呢?学术界只会告诉你如何谋生?南先生会告诉你读书在于明理而非只为谋生,在于将“无用之用”用于生活。


作为学人,释、道、儒、文、科应该兼备,释道儒教你做人,文科教你谋生,不可偏废。南先生只是在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学以致用。学术再好,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有什么意义呢?如王国维、陈寅恪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读书的目的是做明白人。南先生引导学人持平常心,行慈悲愿,启般若慧,做本分事,成自在人,证菩提道,活在当下。他说 :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叹先生:

末法时节说空禅,众生自有业力迁。

古来美言多不信,先生了义力疲殚。


毋以有己


曾经有朋友看到网上对南先生的质疑也曾就此问题问过我,我回答说,南先生当年闭关读《金刚经》,曾一夜就其三十二品写了三十二首诗,且不说这些诗意境尚佳,单就其效率而言,让那些喷子们试试,即可知其水平。 我还是以先生对我的影响来进一步阐明观点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我们整个办公室的人都看了这本书,而且其中的一个还专门做了个视频节目向整个单位介绍它。可是,恐怕谁也没想到,这本书对其他同事的影响是一时的,对我,却是一世。

首先,南先生在开篇所讲的对于迷信的态度就深深吸引了我——原来,看问题竟然可以有这样的角度:不透彻理解就妄自非议这本身就是迷信!然哉?然也!

南先生对中国三家文化主流的比喻也很生动:儒家像粮食店,道家像药店,而释家就像百货店,各有千秋,各有特色,缺一不可。

最妙的是先生“以经解经”的解读方法和《论语》是一篇有着内在联系的大文章的观点也让我有着高度的认同,随着先生的解读,各种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纷纭而至,各种诗词名句信手拈来,使我如坠龙王宝殿,眼花缭乱,欲罢不能。以经解经也成了我以后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并一直陪伴着我。那时候,我写下了一句“一遇南师盖便倾”来表达我的仰慕之情。

我买下了市面上能见到的所有跟南怀瑾老师有关的书籍,金针渡我,徜徉其中,不觉已十又五载矣!

期间我又是在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中午,后来自认为是我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将这本书借给了闲来无事,想读读书消遣的我的新领导,结果十分钟以后,他从办公室出来,拍案而呼:这才是教授,这才是学问!并问我:这本书你读了几遍?我说读了三遍,他说着远远不够,我们要读三十遍才行!于是他让我也替他买了所有能见到的南先生的书。更没想到在后来他创业的时候仍对此念念不忘,约我一起在企业尝试传统文化的传播,自此,我一生的志业就此奠定,一本书的缘分,竟然成为我一生的志业发端。时也?命也?不管怎样,我现在仍然以此书相伴,《论语别裁》,我最重要的所见!


王德军的家国情怀


南怀瑾在世时,是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庙堂和江湖骗子,有国学大师的称号。南怀瑾死后,“中国大巫”朱清时继承南怀瑾的衣钵,成为南怀瑾贩卖神秘主义机构的领头人。



南怀瑾在多个传统文化领域信口雌黄,关于南怀瑾的学识,张中行先生、李敖先生以及其他很多人在各个领域对南怀瑾提出过质疑,做出过分析批评。南怀瑾在儒学、易经、佛学方面的见解和观点都遭到了各方学者的批评。

在南怀瑾涉及到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道家、佛教修炼技术上——很少人对南怀瑾提出质疑,神秘主义的修炼技术是正统严谨的学者们比较少涉足的领域,是南怀瑾行骗的重要工具。

  我研究包括神秘主义修炼在内的各类身心技术,就在这个领域揭露南怀瑾在道家、佛教、瑜伽方面的谬论。  

打假南怀瑾系列,以南怀瑾的言论或书籍分篇分析批评,从南怀瑾的《太极拳与道功》开始。

《太极拳与道功》是南怀瑾1966年在台湾伪立法院的讲演,由其学生们当场笔记整理而成,网络上有全文。

  南怀瑾在《太极拳与道功》中如此讲他见到的剑仙:

  “后来请王青风老师表演,那时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厚,所以他就特允了我的请求。一次他站在山头上,用手一指,数丈外对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我童心未泯,尚惊讶地问他何以无光。他说:「我早已经告诉过你并无此事,欲练至有光,另有一番道理。」

  这时他的大弟子亦在旁边,这个人也是道士装束,我亦请他表演,但见他用鼻孔吼气便看到他站立之处,周遭山土转即成尘飞扬。此二次表演都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由此而相信中国武术,的确可练至甚高甚妙境界。此其一。”

  按:南怀瑾见到的这位剑仙,“用手一指,数丈外对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且不说这位剑仙的手指宛如无形电锯已是不可信,提前特允,就有了作假的时间;松树在对面山峰上,就有了动手脚的空间。若南怀瑾仅止于此,还可以说是王青风这位剑仙在耍鬼骗人,但是接下来南怀瑾的话就纯属谎言了。

南怀瑾说王姓剑仙的大弟子,就在旁边,“用鼻孔吼气,便看到他站立之处,周遭山土转即成尘飞扬”,这位大徒弟用鼻孔吼气竟然有如此威力,若不是南怀瑾在编造谎言,是绝不可能的。

  首先,该大徒弟如南怀瑾所说是站立的,这位大徒弟的肺活量该有多大,从鼻孔中呼出的气体该有多么高的速度,才能把周遭山土吹成灰尘?请注意这位大徒弟不是把周边的灰尘吹起来,而是把周遭山土吹成了灰尘。

  要做到吹气把山土吹成灰尘,需要巨大的力量,大型的空气压缩机做不做得到都很难讲,也许要动用航空喷气发动机才行。

  这位大徒弟即便体型巨大,肺活量惊人,他鼻中能吹出的空气也是非常有限的,这有限的一点空气从鼻孔里吼出来,会一下消散掉。从一人高的地方让鼻中的空气吹动那怕是地下的一点灰尘,呼出肺内的空气时也要非常快速,起码要相当于火药发射子弹的速度。那位大徒弟即便是剑仙的弟子,功夫深厚,他肺部和胸肋的肌肉也不可能把肺内的空气以这样的高速呼出来,他的肺部和鼻腔也承受不了这样高速气流的冲击,非撕裂了不可。除非这位大徒弟是精钢打造的机器人,或者就是一具喷气发动机。

  从这段文字可以认定剑仙这一段根本就是南怀瑾自己编造出来骗人的,拉出来一个剑仙王青风,使他自己的谎话,更像是真的。

  剑仙是道家的一个神秘主义派别,自古以来,中国道家的剑仙都深藏身与名,不理世间事。道家剑派一向是师傅找徒弟,向来不摆明剑仙身份,让外人知道。与世人认为剑仙都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奇人相反,道家剑派有不管世间事的观点(剑仙本不问凡事,人间处处是不平),也绝不会表演功夫给南怀瑾这样的人看。

  南怀瑾看似好像学问很大,知道的很多,实际上没有什么真知。其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都非常浅薄,只是因为善于夸夸其谈,敢于胡说八道,就被一些看成是国学大师。夸夸其谈的南怀瑾往往会前言不照后语。

  在《太极拳与道功》《漫谈练气与武功》一章中,《练气》一节,南怀瑾说:“无论是印度之瑜伽,中国之道家气功,皆以鼻练气。”在紧接着的《因人施法》一节中,南怀瑾又说:“印度的瑜伽练气有多种方法,究竟是用鼻或用口、吸时是否缩小腹等等,当因人而异。”

  南怀瑾先在前面说印度瑜伽、道家气功,“皆以鼻练气”,接着就又讲“(瑜伽练气)用鼻或用口……当因人而异。”这样前言不照后语的矛盾,这样的不严谨,说明南怀瑾既不懂瑜伽,更不懂道家,是个信口忽悠的骗子。

  南怀瑾《太极拳与道功·漫谈练气与武功·气机行道》:

  “其次,我们人类的躯体,大约可以在概念上分为上下两截的结构,横膈膜位于中间,以作上下的分隔。道家画神仙,往往身背葫芦,即象征有上下两部。譬喻人身的气机分为下两截,道家称阴阳。印度瑜伽又有上行天、下行天、中行天、左行天、右行天等五种行天。以中国阴阳学说看来,则相当为五行,又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中央滕蛇勾陈,种种玄论,无非引证人体气机之流行有五个道路。”

  按:道家人体气机的阴阳分界在脐,而不在横膈膜。印度瑜伽的气分为五种根本气和五种支分气。瑜伽的五种根本气分别是:上行气、下行气、平住气、遍行气、命根气。是五种气而不是什么五种行天(瑜伽的五种气有不同的汉译)。南怀瑾在“气机行道”这一节要讲的是“人体气机之流行有五个道路”,却把五种气,搞成了五种行天,又把五种行天和中国的五行联系起来,又把五行和五神兽联系起来。这纯粹是十三不靠的胡扯。瑜伽作为一种宗教巫术,其脉轮学说和五种气和神灵关联,但是南怀瑾把五种气搞成五种行天也太离谱了。

  印度哲学中和中国五行学说相应的是地水火风四大,或地水火风空五大,而不是什么五种行天。在道家,五行、五神兽也没有对应“人体气机之流行有五个道路”之说。

  从上述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南怀瑾对道家、瑜伽的基础知识都不懂。在南怀瑾的讲述和著作中,这种违反基本常识的现象俯拾皆是,在这些领域,南怀瑾还没入门,是个完全的外行。

  南怀瑾《太极拳与道功·漫谈练气与武功·活解求穴》:

  “况且中国在古代已有解剖,而且是解剖活人。有史迹可考的汉王莽,就曾集全国太医、尚方以及巧屠共同活解死囚,在当时已能探知人身三百多穴道。人体三百六十余穴中,仅有一、二十个穴道尚未能确定,那也是因为当时这些医师,对于这种惨状,目不忍睹而未竟功。后来到元初,宰相耶律楚材是个博通道家、佛家以及天文、地理等多种学问的人,他曾经在战场上将垂死的人,作气脉的研究,而将三百六十四穴全部确定,乃依据所得的结果铸成穴道铜人二座,将穴道表现在铜人身上,详细备至。该二铜人经历代传至民国时,仅余一个,我曾在自流井看到过,东瀛日本曾有相当研究,近年台湾也已有仿制。”

  按:南怀瑾撒起谎来,那是天上地下,横跨时空。首先中国的经络穴位在解剖上根本找不着,不管是在活体还是在死体上,都找不着。现代解剖学远比古代的发达,现代医生对活体的手术,对死体的解剖研究,法医们对尸体的解剖探查,都比古代的医生要高明、精细得多,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通过解剖探知或证实人体的经络腧穴。古代的医生们何来这样的本事?

  中国的经络腧穴也根本不是靠解剖得来,中国的经络腧穴系统的来源不明,直到明·李时珍,还在《频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中讲:“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把经络的来源归结到经由返观内视看到的。至今,经络是否存在,针灸是否像中医讲得那样有用有效,都还是有很大争议的问题。至少现代科学还没有证实经络的存在。

王莽事据《汉书·王莽传》:“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以竹筵导其脉”的脉,明显讲的是血管,并无一言涉及穴道。南怀瑾从此件事上,自己生发出由此“探知人体三百多穴道”的谎言。

  穴道铜人公认是北宋的医学家翰林医官王惟一设计铸造,并用来作为太医局学生的针灸考试用具。南怀瑾乾坤大挪移,不顾公认的历史事实,把穴道铜人的铸造时间从宋移到元,从王惟一移到耶律楚材,说明南怀瑾也不具备起码的历史知识。

从南怀瑾1966年的《太极拳与道功》可知,南怀瑾早就撒谎成性。——半路


怀疑探索者


陈撄宁被称为为近几百年最有可能修仙成功的人,现代修仙的第一人,他的徒弟徒孙应该大部分都还健在,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当时陈撄宁被认为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可能存在修仙,那么最有可能成功的就是陈撄宁,当然最后还是失败了,他是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威望很高,参与了新中国道家协会的建立,六几年去世,距离我们已经有些时候了,所以我们很少听说这个人,也不了解其著作,是有缘由的。

南怀瑾先生12年离世,最后的几年是在太湖,主办了太湖大学堂,名噪一时,现在去书店也能看到各种版本的南怀瑾著作,现代人都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培育出来的,天性里对所谓的四书五经不感冒,认为是糟粕,偶有了解也是书本上的节段选篇,往往书本又带走批判性的总结,使得我等对此不以为然,以为是过时不通实务的东西。至于佛道两家,更是以为就是宗教上迷惑人的东西,毕竟我们目前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家。

我读南师书不多,唯有《论语别裁》《庄子楠桦》《维摩诘的花雨满天》《老子他说》《金刚经讲什么》等几本,恰好包括了儒释道三家的主要经典,这几本书与其说是正经的著作,倒不如说是一个老人家侃侃而谈和你说什么是他理解的经典,因为本身这书也是他在讲学时的录音整理而成。

本人才智庸惰,不敢评价南师其人,但个人读其书,多有所得,刚才列举的几本书也经常拿出来翻一翻,每次都会有新的体悟,当然这与书本身就是几家经典有关,不敢说都是南师的功劳。刚好不才正在抽空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也是所得匪浅,暂时将二人进行比较,冯先生肯定是不庸质疑的学术大家,与之相比,南师的书不过是私下里的杂谈,冯先生是系统性的将先哲的哲学思想进行归纳总结,从中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且一本书讲诉了大部分学说流派的主要观点,这是很明显的学术著作。南师的书,多半是在与众人讲学某本经典时的录音汇总,所以南师的书里主要是对经典的重新认识与整理,讲解的过程中当然也会穿插儒释道三家不同的观点及同意不同说法的观点,犹如一个长者面对面告诉你他的体会心得。二者的最大不同就是,冯先生的书是可以课堂上做教材的,怎么讲各有讲师发挥,你可以按着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也可以穿插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南师的书呢,已经是一本具体的讲义了,容不得别人再次发挥,这就是他的观点。

总得来说,冯友兰先生肯定是学术大家,南怀瑾先生则是民间讲学派,你跟着冯先生的道路走下去,是可以做硕士做博士的,跟着南师走下去,最多懂得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由于南师并没有系统的整理,都是些讲学的杂谈,所以学术界是看不上南师的,而南师做为在家人,又多讲述佛道两家的经典,虽说有众多宗教界的好友,但也因此有些不同的争议,南师的书学术性不够,宗教届又觉得他的说法偏向科学,且并没有哪一方的偏向,自然也不会或许推崇。南师自己也说过,历代讲学的大家不知有多少,他不敢说自己可以独成一派,只是带领愿意听他讲学的众人在一起谈一谈这些经典,所以才有了《庄子楠桦》如喃喃自语,《老子他说》他人的说法,这样的书名。

我初读南师的书的时候,以为自己看到了一座高山,儒释道无所不通,十分推崇敬仰,动不动就向身边的人推荐,这么几年下来,却实在没有一人听我介绍去读南师的书的,也是尴尬的很!数年后,随着经历的增长,以及多读了三五本书,觉得南师亦不过如此,不过就是一个跟随了时代的需要,符合了经济增长之后,人们对自我认识的需求以及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被推上了神坛的老人,到如近几次三番重读南师的书,又觉得南师能秉承自己的观点,在儒释道三家里不偏不倚的给我们讲解经典,而中间穿插的认知,又必须是一个老人一生的经历,有这样广度的认知,有这样的经历,才有了最后的南师,十分不易,不管南师称不称得上是一代国学大师,其实也无所谓了,国内大师名号那么多,南师对于我们这一代或者可能之后读他书的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师长,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尊称其为南师的原因。

南怀瑾先生的书,是很好的了解经典的入门读物,生动有趣,掺杂了历史人物的史实或者传说,以经注经,如果不是对经文了如指掌,深入透彻的领悟,做不到这样信手拈来,其水平可知一般,当世学者又有几人能儒释道三家融汇贯通,把经典说的如此引人入胜。南师本人活了八十多岁,想必一切也看淡了,不会理会别人对他的学术上的评价,按其所说,开始也就是有人请他讲学,但现场听众有限,众人欲参与而不可得,后来就问询他的意见能不能把讲学录音整理出来出版成书籍,结果就一直热销到现在。南师本人想必被人称为国学大师,亦是心有惴惴焉。











藏山42537127




南怀瑾可以称之为国学大师!

南怀瑾算说是学贯三教,儒释道他都有深入研究。也遇到过明师,学过密法。本身又悟性不凡,所以他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照他自己所说,自己很早就已经“开悟”,后入世弘法。他传播最广的应该就是“打禅七”的视频了,对初学还是很有帮助的。

说实话宗教界普遍还是不太认可他彻悟,只认可他初悟。因为他学的很杂,并没有一门深入,而且他又不是宗教界的人,所以并不被完全认可。

我并没有深入去看南怀瑾的书,也没见过他本人,所以对他的证量就不做评价了。

但就个人影响力来说,他算是很成功了,起码对教法对文化的普及他是有功的。

毕竟能做到他那一步,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很不容易了。



当然陈撄宁那是道教协会会长,当世的“仙学巨子”,亲身实验外丹与内丹研究,被称为当代的“太上老君”,可以看出他有多高的造诣,而且他对道教的现代化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赤诚子


我一直都特别推崇南怀瑾先生,遇到了这种题就不请自来了。要说南怀瑾先生的水平怎么样,那我只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大师。

南怀瑾先生1918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2012年9月29日下午四时,南怀瑾先生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诗人,著名国学大师。


我第一次与南怀瑾先生思想交流是先生的《易经杂说》这本书中,那时候我还是高二,书也是和学校老师借的。当时我刚看到这本书时就爱上了他,书很小一本,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是翻开书后却达到了真正的爱不释手。我们每天上课,中午回到宿舍后,我会把书拿出来,看上半个小时,细细揣摩后才心满意足的睡去。书中的思想我在每天一点点的吸收,而我对南先生的敬佩之情也在与日俱增。当时的我并没有对书的作者感兴趣,只是对书感兴趣,甚至我都没有刻意的去了解了一下南怀瑾这个人。


但是,突然某天我的一个同学和我聊起了南先生圆寂后竟然有舍利子留下。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我大惊,对就是大惊这个词。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现代竟然有人能留下舍利子这种传说中的东西。就是这个时候我开始深入了解了南先生。发现南先生不仅有《易经杂说》这本书,还有《老子他说》,《论语别裁》啊这些书,还有一些是对佛经的解释。当我看过这些书后,我对南先生佩服的更是五体投地了。

所以,当我看到关于南怀瑾先生的一些问题都会答一答的。


我们爱传统


学佛之初,读过南怀瑾老师的书,虽然他知识渊博,但所著《如何修正佛法》以及各佛法释义丛书有些理念真的是信口开河

他博览群书,著书立说,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2012/9/29于太湖大学堂去世。大家知道南老师现在哪里?南老师既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由于他严重错写佛法跟道法,现在是一名飘荡在太湖讲堂的孤魂野鬼,有天眼通或阴阳眼的人,可以证实我所言不虚

​南怀瑾老师在引导信众的的心态上确实产生深远影响,可以在修学正法这方面,还未能看透实质。良师会影响人得整个世界观和心态,择师很重要

更多内容来自微博@灵芝师姐



山有玉兰心有爱


看到题主的问题,不由叹了一口气!陈樱宁没有资格与南怀瑾相提并论。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南怀瑾是世界大师级的国学大师,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南大德的一生,作到了《大学》中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中华民族之贡献,非常巨大。一生成就,总共分为四个方面:禅宗佛学、文化教育、政治行动、经济贡献。



陈樱宁,一生只知道修仙练道的人。个人认为,可有可无的人。价值在于为修仙小说提供了名词。为一帮混世的懒人人提供了避世的理念。

陈樱宁(1880~1969),自幼读葛洪《神仙传》,《参同契》,《悟真篇》,立志修道成仙,一生都在修仙练道。

按道教的宗旨:世有道则隐,世无道则入世。

在中国的解放战争,国内战争时期,世无道。陈樱宁每天只知道修仙练道,隐世山林。虽然,曾在妻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但是,他背弃了道法宗旨。

他对世界贡献,就是写了《黄庭经讲义》、《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道教起源》、《教理概论》 。

不才看过《黄庭经》,引用如下

上清紫霞虚皇前 太上大道玉晨君 闲居蕊珠作七言

散化五形变万神 是为黄庭曰内篇 琴心三叠舞胎仙

九气映明出霄间 神盖童子生紫烟 是曰玉书可精研

咏之万过升三天 千灾以消百病痊 不惮虎狼之凶残

亦以却老年永延

呜呼,我与仙道无缘,无法读此经!

老子骑青牛,西出玉门关,自著五千言《道德经》,传于关吏尹喜,以贿赂过关,出关化胡,作了太上老君。正因留书,开了道家一脉。

老子曾言:言者不如知者默。一个《道德经》,竟变化出汗牛充栋之道教经典。 余可以默背通篇老子《道德经》,但《黄庭经》这是个啥无意,没法看!

这个陈樱宁于终年89岁,也就是凡人一个,并非如人所说白日飞升。

当年蒋介石战败,退守台湾,将道教的“张天师”叫张恩溥(道教第63代传人)带去了台湾。为何没有带陈樱宁,与江湖传言,陈樱宁是骗子不无关系。

—————————————


南怀瑾,有称他为南师,可以作南怀瑾弟子,是身份的象征。虽然,南怀瑾精研佛教,但是,他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很多后辈喜欢称其为南大德。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南怀瑾是世界大师级的国学大师,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南大德的一生,作到了《大学》中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中华民族之贡献,非常巨大。一生成就,总共分为四个方面:禅宗佛学、文化教育、政治行动、经济贡献。

在祖宗佛学方面,他一生参禅,著有《南禅七日》,《禅海蠡测》,《楞严大义今译》,《楞伽大义今译》,《禅与道概论》,《禅话》,《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如何修证佛法》等共26部佛教著作。

他为台湾及外国佛教理论研究,作出重大贡现。中国大陆佛教之乱象,就因为少了南大德这样的大德居士。

在中华文化教育方面,1966年,南怀瑾配合台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伦理道德。他和钱穆、胡适、林语堂、牟宗三、唐君毅等人在台港两地往来阐述传统文化。

1969年南怀瑾成立中西精华协会。1977年,南怀瑾开始在台湾成立老古出版社,并开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教机构,传扬文史哲佛学说,提升民众文化水平,尤其是首部文学作品《论语别裁》的出版,轰动全岛。

2004年,南怀瑾移居上海。2006年,创立太湖大学堂。为中国大陆的国学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他著书立说,共约十九部,其中包括了道教的《我说参同契》(上中下)《老子他说》(上)《禅宗与道家》。另外还有《易经杂说》,《原本大学微言》,《论语别载》,《孟子旁通》,《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等相关著作。南怀瑾为中华国学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现。

在陆台政治行动方面,1992年6月16日,在苏志诚与汪道涵的会晤中,南怀瑾曾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与斡旋与国共之间,协调李登辉、江泽民、杨尚昆,

直接促成了《九二共识》。

在大陆经济建议的贡献,1990年因温州水患,南怀瑾建立南氏医药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

1997年8月,南怀瑾创办大陆第一家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并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为后续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样本。1998年,南怀瑾个人出资与浙江省政府共同兴建金温铁路,金温铁路的动建,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达到了一个崭新高度。

我的一点看法:很多人认为国学是腐朽的学问。因为,我们从小学的历史是“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大学》的三纲五常是封建统治毒害人民的工具等。《中庸》就是作事要胡涂!在此,我想象大家解释一下:

不才有幸读过《老子他说》,《易经杂说》,《原本大学微言》,《论语别载》,《孟子旁通》,《论语别裁》,《金刚经》等著作。

《老子他说》系统讲述老子道家思想,与治世理念, 南大德的一生,就是按道家的理念,施行他的治世的理想。

《易经杂说》他系统分析了易经八卦与河图,洛书,理象数,天干地之,之间的关系。避免了国内学者的不足。使易经,与气候变化,地理环境,气象运动,量变到质变的思想,被阐述的清清楚楚。看过后,你会清楚学习到,易经是一本朴素的维物主义哲学,与为人处事行为规范教材。

《大学》被大陆无知之人已经批臭,认为三纲五常出于其中。在《原本大学微言》南大德系统分析了程朱的错误,恢复《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修行正确理念。他是建立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重要知识。南大德的一生,也是在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理论。

《金刚经》系统讲述了佛在祗树给弧独园讲经的事情,展现给人的是一个平常,朴素,教导人要爱人,向善,修行,得智慧的老人的故事。

总之,国学之功用,在于教导人要爱人,向善,修身,立志,齐家,治国,平天下,认识唯物,唯心之世界运行规律,活的开心,活的幸福!


Thenose


南老是有修证的!介于三禅境界!净空也是有修的,介于二禅半!这是可论证的,在法界是地位的!梦参介于二禅!星云也一禅半!目前道门就比较高修证四禅,以上的有很多!都不显山漏水啊!看看吧!道将大兴!天意也!


好空无法


南怀瑾怎么样?我读过他几本书,不是很全面,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如何?

首先,南怀瑾年少时,算家境不错,所以他可以有资本读比较多的书,他也学了很多很杂的东西。所以他可以讲,了解了很多。他能把他所见所听,说给后人知道,这也可以说弥补了社会上发展过程中,很多事物的缺失。大家不知道,我们很多东西,先不管好坏,起码没有他传播开来,就不会有人知道了。不可否认,也有些老人知道,但人家传播不开,最多就是讲给身边的人听到。所以,仅凭这点,他也算有一定的功劳了。

南怀瑾,青年时期,接触了佛教,甚至闭关学习过,所以他对于佛教的认识,也算有一定的程度,至于达到什么程度,我不敢判断。但在这方面,他所讲出来很多的东西,也值得大家学习探讨。所以,他对于佛教,也是有极大贡献的。虽然他只是居士身在说法。

南怀瑾,也接触过道家,所以也对道家有一定的了解,他因为也是读书人,那么很多问题,他未必会迷信,总会想得到一个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积累了很多见解,而且可能很多还是属于比较正确的。因此,他对于道教,也有一定的贡献。

关于诸子百家,不用否定,他依然有学习接触,并且善于思考。因此,很多讲出来的东西,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个人,能知道那么多东西,并且有那份心去传播,就是值得赞扬的。

不可否认,或许他有些东西,讲出来的,也未必准确。可是我们怎么能去要求一个人无所不能呢?而且人家,也没说他一定对,是吧?只是说出来给大家参考学习,而已。

我所看到他的一点书吧,我觉得他只是在提供一个学习的方法,只是做一些引导。除此之外,他的弦外之音,都是要个人学习个人再去深入研究的。

我曾听到他说,他也时间有限,所以他不可能做很深的研究。很多的东西,需要众人努力,非他一人之功。

学术界,不是很待见他,这个可能因为他说的比较多与宗教有关吧,也认为他是杂家,不是正统的仔细去研究。说他博学可以,说他精通,则未必。这大概就是学术界不待见的原因了。

不过,我在此说一句,很多学术界的人,有某些问题研究不进去,未必真了解,很可能还是参考他说的,才能明白的啦。他说的很多东西道理,学术界里的人,都一直不知道呢。

至于陈撄宁,虽然与我同姓,不过我确实不认识他,我就不评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