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面,为什么十三爷在军队里面威望高?

可乐男孩


在古代各朝代中,清朝对皇子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尤其在康熙朝更是如此。

康熙排上序号的二十四个皇子中,之后年龄尚幼的皇子姑且不论,排行靠前的十几个皇子则大多文武双全,除了在文化之外,军事方面也都得到有意识的学习和锻炼。

据记载,康熙皇子在学习满汉文、各项典籍、书法等文化相关内容之外,每天还设有骑马、射箭等军体方面的锻炼内容,而这也是旗人必须练习的骑射技艺。


不仅如此,康熙还会利用各种机会对皇子加以锻炼,如每隔一两年就要举行的木兰围猎,成年的皇子们大多都要参加,而在康熙青壮年时期对噶尔丹进行的两次亲征包括大阿哥等在内的年长阿哥都被任命为各旗旗主亲自参与战事。

据记载,以大阿哥为首的这些年长阿哥表现都非常出色,甚至不比一向以骑射自诩的康熙逊色。

当然,在两次对噶尔丹的亲征中,十三阿哥相对年幼,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表现(史无记载),之后,在木兰围猎中,倒是有些关于十三阿哥的记载。


当然,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说十三阿哥掌控了军队当然只是出于剧情的安排。事实上,历史上的十三阿哥基本没有和军队发生关系,换言之,说他掌握军权,基本没有事实根据。

不仅如此,在康熙末年的废太子风潮中,十三阿哥和大、三、四等阿哥都曾被圈禁,但奇怪的是,其它阿哥被释之后,十三阿哥的圈禁时间远超其它阿哥。而吊诡的是,之前一直受宠的老十三,之后明显受到康熙的冷落。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在雍正继位的关键时刻,说十三阿哥通过控制军权而起到重要作用,很显然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事实上,皇帝的保卫工作不止一直部队,如亲军营、护军营、前锋营等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而负责京城安全的步军统领也是重要的武力掌握者。

可以这样说,在康熙驾崩时,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不是别人,而是国舅隆科多,其不但是康熙遗诏(即口头继位诏)的宣布者,同时也是京城的步军统领。

因此,从历史上说,真正帮助雍正顺利继位者并非十三阿哥,而是隆科多。只是隆科多之后很快被整肃,而之前就与老四交好的十三阿哥受到极大重用,才会被电视剧赋予更重要的作用吧!


坑爹史册


这个得从清朝的军制统制说起了。由于清朝是职业军,这些军人来自全国各地,这就使得清军从将领到士兵各种成分的人都有,他们很多只是白身,靠着打仗立功晋升军官。十三爷在一开始入军营是在康熙征讨准格尔丹期间,当时的主帅是康熙,并不是十三爷。但是十三爷却是带领着一支敢死队,这也是康熙称他为拼命十三郎的主因。十三爷的这支部队战死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但是能够活下来的立功最多,大部分也都升为军官。因此,可以这么说,这些军官在当时与十三爷的战友关系,他们是战场打下来的交情。

其次,由于十三爷是亲王,他虽然当了敢死队的头头,却代表了康熙,谁立功多谁立功少,全看在他眼里,他怎么报告康熙,康熙就会怎么去赏罚。也就是说,在这个层面上,所有军官能够获得提都离不开十三爷的提携。他是他们的伯乐!所以,将士们听从于他,是在感他的知遇之恩。

最后,也就是十三爷自己的人格魅力了。这个人性格豪爽,号称侠王,对将士们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将士退伍以后,还帮忙谋取福利,这使得军队里的人更加倾心于他。


优己


每当四阿哥或是雍正皇帝即将被八爷党“围殴”时,我们都会看到神奇的十三爷亲自出马,跟京师各大营的“兄弟”打了一圈“招呼”,随后就不可思议地化险为夷了,镜头中只剩下一脸惊恐又一脸惊喜的“四哥”…



说实话,《雍正王朝》前半部分争皇位的时候,十三爷掌控兵权看着还挺惊险;到了八爷无比自信的“八王议政”时,十三爷还那么好使,就真的是有些神奇了。十三爷就那么灵?世界上真有这么好使的人?



我知道十三爷是“侠王”,仗义疏财、对人好,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委屈为自己办事的人。同时,

十三爷带兵军纪严明、赏罚分明、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但人再好,再会带兵,也不可能总那么神奇地化险为夷。




思来想去,我觉得十三爷之所以神奇,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把基层武官和士兵用“心”交了下来,然后与他们一同成长,进而对这些“自己人”封官加爵,恩威并用,最终形成了“铁打的营盘,十三爷的兵”。




至少,反转“八王议政”时,十三爷靠的就是自己范围庞大、亲自养成的“亲兵”。而帮助四哥争夺皇位时,靠的则是他的好人缘、好人设和“好手段”…


南瓜报告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十三爷,十三爷大家都知道叫胤祥,雍正帝继位之后,因为要避免雍正帝的名字胤禛的讳,诸位阿哥都把胤改成了允,十三爷也叫做允祥,但是后来在雍正帝的特许,改回了胤祥,以示对十三爷的器重与宠爱。

十三爷生于康熙二十五年,而雍正生于康熙十七年,也就是说雍正比十三爷大八岁,至于为什么十三爷与雍正的关系比较好,一直支持雍正帝,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雍正在给十三爷的祭文里有说到,十三爷的算学是雍正教的。

那么很有可能十三爷打小就跟着雍正玩的,或者雍正的很多理念,十三爷都十分的赞同。

其实十三爷早年的身体很不好,得了一种叫鹤膝风的病,为什么叫这种名字呢,是因为得了这种病,膝盖骨会突出,然后腿骨无肉,这种很像仙鹤的膝盖,正因为如此,十三爷就很难在军队里面有多少作为。

十三爷能文能武,书法与画画也十分精通,所以很受康熙的宠爱,在康熙三十七年至康熙四十七年间,不管康熙到哪里,都会带上十三爷。但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也将十三爷幽禁了一小段时间。

从康熙五十年开始,十三爷的腿部有了毒疮,情况比较不好,雍正就常给十三爷找名医来看,但一直没有好转,也就是说从康熙五十年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三爷并不是被康熙幽禁了十年,而是养病了十年。

那我们再来看《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它一方面是根据史实的脉络来写,但另外一方面又对很多事情做了一些处理,我们就拿十三爷来说,如果是直接根据历史来说。

那十三爷岂不是很无趣,所以就将十三爷塑造成为一个侠王,而且在军队里面十分有威望。那为什么要这样塑造呢?为了剧情的考虑,尤其在康熙临死前,雍正继位那一段,还有八爷带着八旗王爷来逼雍正的宫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军权。

其中这两段,在历史上面并没有如此复杂,因为前一段,一切都在隆科多的掌握,后面一段,那八爷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再那么一出了,但是为了剧情的需要,那就是必须将这个任务交给十三爷。

而根据电视剧里面的逻辑,那就是为什么十三爷如此在军队有如此的威望呢?原因是,十三爷侠肝义胆,武艺高强,清军的很多将领都是十三爷带出来的,是十三爷的旧部,那么他自然威望很高了。


历史简单说


虽然历史上的十三爷胤祥并不以军事见长,但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祥却被塑造成了一个从小就在军营里滚大的皇子,又因其为人豪爽、铁骨铮铮而被称为“侠王”。



在剧中,十三爷常放在嘴上的几句台词就是:

“我是个带兵的阿哥。”

“我是打小从军营里滚大的。”

“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由于被康熙怀疑密谋调兵,十三爷遭到了康熙的圈禁。在圈禁中,图里琛孝敬他一壶酒,并说道:“我们这些人都是您带出来的,谁不知道您是个侠王啊!”

和十四爷因为口角纷争开打,他冲口说道:“以后边疆有了战事,咱俩各带一支军马,看谁得胜凯旋!”

夺嫡的关键时刻,邬先生一句话道出十三爷的重要性:“丰台大营的兵大多数都是当年十三爷带出来的。”



而在康熙驾崩当晚,四爷胤禛果然用金牌令箭赦出了正在圈禁中的十三爷,他临危不惧,几句话便杀掉了效忠于八爷胤禩的成文运,夺回了丰台大营的兵权。

后来,狼子野心的胤禩挑起“八王议政”,将丰台大营共管,又是十三爷出手,将兵权夺回,帮了雍正一个大大的忙。

这些情节都证明了一点:十三爷在军中的威望特别高。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从电视剧的情节中看,十三爷极有可能跟随着康熙爷出征过准噶尔。因为剧中十三爷被送到理藩院圈禁时,隆科多正在那儿当差,他对十三爷极尽谄媚之能事,说:“咱就还像那时候在西北打仗似的,没事的时候我就陪着您,再给您找点乐子。”



康熙一生南征北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痛击沙俄,三征准噶尔。在这几项重大的军事成就中,只有征准噶尔是位于西北,也正好契合了隆科多口中的“在西北打仗”。

而康熙也确有在大战中派遣皇子出征或随侍的习惯,比如在勤征准噶尔时,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都曾前往,十四阿哥胤禵也有过以大将军王的身份出征西北的例子。

所以我们便猜测,十三爷很有可能是随康熙亲征准噶尔,被封为能独当一面的军事主官,并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出众的军事能力取得了将士们的爱戴。而这些将士在战事结束后,都被提拔到宫廷、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以及其他各地区担任要职。

但在历史上,十三爷并没有随康熙出征过准噶尔。康熙最后一次亲征准噶尔是在1697年,而十三爷出生于1686年,也就是说那时他才仅仅11岁,所以是不可能随康熙征战准噶尔的。胤祥最早随康熙出席大型活动是在1698年,那年康熙去盛京谒陵,胤祥随侍。



在军中,胤祥也没有那么崇高的威望,实际上他在军中的威望远不如大阿哥胤褆和十四阿哥胤禵,他更倾向于一个治国理政的文官。


达摩说


仅从《雍正王朝》来分析,十三爷应该跟随康熙征战过噶尔丹。

太子在热河被康熙废除后,十三爷因为与太子一起,涉嫌调兵逼宫,而后又讲出“无情最是帝王家”等话语,康熙为了敲打他,把他关了半年监禁。

此时理藩院的牢头是隆科多,看见十三爷来了,立刻上来献殷勤“就象咱们当年在西北打仗时那样,有空我就陪着您。”

康熙朝的所谓西北打仗,主要就是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清朝皇帝出征时,一般有大量的皇子和贵族子弟相随,十三爷就是这时候跟随出征的。

雍正登基前,口中不时喊出十三弟是最懂兵的,还差点举荐他当抚远大将军王,说明十三爷在跟随康熙出征期间,能力和地位都是不低的,否则也不可能胜任大将军王这样统帅数十万大军的最高军事主官。

由此可以判断,十三爷至少在军中担任过一方主官,有自己的军队班底,且这批人回去后大多充任了丰台大营和西山健锐营的军职。

十三爷为人义薄云天,敢做敢当。这样的性格容易得罪人,但一旦和人交上朋友,就是生死之交,感情基础牢固,不容易背叛。

所以十三爷哪怕被圈禁十年,原来那一班人还是对他忠心耿耿。

康熙去世后,侍卫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把十三爷换了出来,十三爷赶到丰台大营,只用一个眼神,忠于八爷的主帅成文运就掉了头,可见十三爷在军中的影响力有多大。

雍正后期,八爷一党勾结关外的铁帽子王,用欺骗手段接管了丰台大营,此时已经病危的十三爷赶到丰台大营,立即逮捕了非法占据大营的军官,并控制了京城防卫,解了雍正的危难。


华哥杂谈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十三阿哥胤祥被设定成一个行伍出身的阿哥,脾气火爆,刚正不阿,是四阿哥胤禛的死党。

之所以在军中威望颇高,是因为十三阿哥领兵打仗,又是皇子身份,而且作战勇猛,为人又颇为侠义。

雍正继位时,是他及时接管了丰台大营稳定了局势,八阿哥胤禩逼宫时,又是他及时掌握了军权,帮助雍正渡过难关,在接管丰台大营时他曾经说过“你们三个人当年都是跟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让很多人误以为十三阿哥真的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康熙朝发生的大规模战斗无非就是平三藩,收台湾,驱逐沙俄以及亲征准噶尔。

按照年龄推断,康熙最后一次亲征准噶尔之时胤祥才十二岁,不可能参加过这些大的战斗,史书上记载胤祥第一次随康熙巡幸是康熙三十七年去盛京谒陵,此后十年,康熙每次出行,胤祥必定随驾“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

这段时间康熙的主要任务就是四处巡幸,包括南巡和出塞,胤祥没有领兵打仗的机会。

在诸皇子中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等都曾随康熙亲征噶尔丹,十四阿哥胤禵也曾领兵出征西藏,关于十三阿哥带兵的记录却没有记载,而他在康熙四十八年后突然失去了消息,至于是不是被长期圈禁,历史上也没有详细的记载,极有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


一点点历史


雍正朝的十三爷,全名是爱新觉罗胤祥(允祥),因为是康熙皇帝的健在的第十三个儿子,所以人称十三爷,在雍正一朝,十三爷既是他四哥雍正的亲密伙伴,还是雍正的保护神,主要是因为允祥的能力颇强,人缘又好,军队的将领都愿意跟着这位传说中的“侠王”。咱下面仔细聊聊这位十三爷。

看过雍正王朝的相信不会忘记一个桥段,在胤禛刚刚继位之际,第一件事就是放了被圈禁的允祥,让他拿着令牌到丰台大营调兵遣将保护他顺利继位,而十三爷不负众望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和人缘,顺利的接管了丰台大营,领了军队到畅春园保着四哥上了大位成为了雍正皇帝。

十三爷之所以在军队中有威望,全是因为自小就被康熙帝宠爱,史书中说:“圣祖钟爱甚笃,省方巡幸,恒命扈从,恩宠优渥。”所以允祥自小就和康熙手下的军官打成了一片,加上允祥性格直爽仗义,这些京城禁卫军(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将士都对这个皇子佩服之至,很多下级军士都被允祥赏识而被提拔成要职。后来又发生了太子忤逆案,阿哥中只有十三爷仗义直言,其实谁好谁坏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所以久而久之,十三爷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最后在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那个紧急关头,又是十三爷挺身而出,到已经被换防的禁卫军中把那些王爷带来的手下全部拿下,迅速夺回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结束了逼宫的闹剧,再一次挽救了四哥雍正帝。


老猪的碎碎念


《雍正王朝》里面,“铁帽子王”十三爷,年轻时就喜欢行侠仗义,被誉为拼命十三郎,他还是“领侍卫王大臣”,以他以德行仁义的举止行为,为自己积攒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凭借多年在军营摸爬滚打以及与士兵将领们患难与共的情义,使他有很多忠心耿耿的部下。所以,他在军队里的威望很高,很多人都听命于他。

当八爷想夺雍正皇帝权力,以关外旗主王爷整顿旗务为由,提出“八王议政”,还说服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调兵;而初登大宝的雍正,他这时在朝堂上根本就指挥不动隆科多调兵的举动,正在一筹莫展之及,十三爷匆匆赶了过来,押著关外旗主的将军,一出面就威摄众人,使人心所向,使逼宫事件结束。

可以说,正是由于十三爷平时的德行与威望,才使他在关键的时刻,能一呼百应。尤其是在雍正登基的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候,就不怒自威,稳定军心,一举檄下了科隆多等人的兵权,使四爷雍正顺利登记。

其实,隆科多再怎么厉害,也厉害不过十三爷。因为十三就是领侍卫王大臣,隆科多只不过是个九门提督。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力是九门兵力的数倍,隆科多得知十三爷来到朝堂,就想闪人了,但却被图里琛派人盯住了。

当时,十三爷知道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都被“共管了”,便立即赶了过去。十三爷把四位关外旗主带来的将军押进来,就是在表示他已经控制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和兵力,所以隆科多就知事已败露,就要马上脱身。


由于丰台大营和西山锐键营的兵多于隆科多手下的兵,而且隆科多九门提督的兵权和兵力都已经被十三爷控制了;并且,隆科多手下的部分将领都是十三爷带出来的,那么,隆科多与八爷这边本来兵就少,将领又是十三爷的人,如果真的打起来,他们肯定输。

乐善好施的十三爷,素有侠王的称号,但不但义薄云天,还重情重义,不但为四哥雍正保保驾护航。而且,在看到自己父亲康熙去世了,众兄弟为了争套皇位,都是在死去的康熙面前拼命厮打的时候,只有十三爷一个人哭的情真意切。这一切都说明了他的人格与品行。



在他去世后,雍正赐他“怡亲王”,配享太庙;还亲选“贤”字为谥号,并且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佐之。降旨传谕处所,命各地设专祠奉祀。而这些步履,在清室诸王的封谥和葬仪中,只有十三爷一人!可见他在当朝的名誉威望有多高,在雍正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重!


超能博士


十三爷胤祥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因为他确实是个将才。

要做为一个受将士爱戴的将领,必须具备一些特质。



一、首先,你必须是个值得信任的伙伴。

世界上有几种伙伴会令人信任:吃过同一锅饭,睡过同一间房,挖过同一个壕。

而战友,则具备这些特点,更重要的是,他们曾经面对同一个敌人。

所以,战友情,特别是真正的战场上滚打出来的战友情,要比同学情,同事情要深得多,久得多。

做为士卒,每天过的是刀头舐血的日子,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也许今夜举杯共饮,明日便是永诀。每时每刻都值得珍惜。刚才你在危急时刻把战友推入战壕,下一刻,他就有可能为你挡住射向心口的冷箭。

十三爷胤祥是个值得信任的伙伴。他勇于替太子挡住攻击,勇于替四哥挡住冷箭,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二、你必须是个正直的人。

军队中将士们最讨厌的就是奸邪小人。奸邪之辈必定自私,而在战场上,自私自利会害死人的。

战士们吃的就是这口玩命的饭,当然不畏生死,但是,最怕不明不白地屈死在自己人的私心上。

将领奸邪自私,部下就狐疑多虑,这样的部队就会丧失战斗力。

十三爷性情忠直,当然受士卒敬仰。



三、你必须是个公正的人。

为将者必须赏罚分明,言而有信。

曹操曾经问儿子曹彰,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将领,曹彰回答: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赏必行,罚必信”这就身为将领的准则。如果做不到赏罚公正,言而有信,士兵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有怨言,就会怀恨衔怨,逐步失去信任。

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也从不夺将士之功,跟随他出战的很多随从都能因功获得封侯,他的公正赏罚也受到将士们的爱戴。



四、你必须是个仗义疏财的人。

贪财则好利,好利则无勇。贪财之人很难得到将士的信任和爱戴。

汉代将军李广受到士兵的拥护和爱戴,就是因为他仗义疏财,与战士共同享受战场上短暂的快乐。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

而反面的例子就是战国时候赵国将领赵括,连他母亲都瞧不上他: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后来,赵括果然兵败身死,四十万人被他送上死路。

十三爷胤祥出手大方,仗义疏财,能为他人考虑,所以,他曾经的部下都能为他效死命,忠心耿耿。



十三爷还有其它很多优点,比如武艺高强,酒量大,侠义心肠,都是他能够接近士兵,被大家喜欢的原因。

总的来说,有这样的将领,部下干起来舒心,痛快,当然都乐意拥戴他。所以,当他出现在军中,部下立即会言听计从,完全服从他的指示。这就是他数次成功夺取军队指挥权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