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明年房價長期拐點不會出現;廣州11月二手成交創33個月新低

1、葉檀財經:2025年前房價大趨勢不會出現拐點

葉檀財經最近發出一篇文章探討2019年是否出拐點。她的觀點如下:

首先,跟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時期相比,中國居民槓桿率總體上還處於安全水平。2008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的時候,居民槓桿率達到92%。相比之下,2017年,中國居民總槓桿率才49%。

其次,新房名義市值佔居民最大購買力比例通常高於80%。我們的這個指標才46%,遠低於60%的下跌線,更低於80%的崩盤線,按歷史平均數據估計,至少到2025年是安全的。

另外,在文中她提到,當居民部門利息保障倍數高於1.5倍時,房價基本不會大跌。中國是8.1,遠高於1.5的臨界值。所以按照當前信貸增速估計,至少到2025年,房價大趨勢不會出現拐點。

無論是槓桿率、居民利息保障倍數,還是新房名義市值佔居民最大購買力比例,中國樓市到2019年房價長期拐點不會出現。

點評:如果拐點是根據這些數據得出,那麼要預測房價可就太簡單了。可惜中國的房價往往是反經濟學的。

2、廣州二手成交量創33個月新低

根據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數據,2018年11月廣州全市二手住宅簽約量,刷新近33個月以來的最低記錄!此外二手簽約價也進一步下行,目前廣州二手盤源去化緩慢,業主降價讓利以促成交易已成普遍現象。

葉檀:明年房價長期拐點不會出現;廣州11月二手成交創33個月新低

點評:剛需族可以開始留意好的房源了,說不定能買到不錯的房子,投資客還是要觀望。

3、此輪房地產大裁員與以往比更加不同尋常

地產寒冬已經來臨,地產大裁員也頻現各大媒體首頁。這一輪地產大裁員不是史上第一次,但它跟過去相比,更加不同尋常。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許多公司裁撤的是業務支持性崗位,以虛職更多,很少涉及主體業務部門。這是一種被動應對大勢的收縮。

到2013—2014年,開發商們第一次向設計、營銷、投資等業務部門動刀,開始減員增效。

而當前這一輪房地產裁員與調整,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更像是前兩年地產空前大繁榮下的收縮,是部分房企戰略潰敗的產物,也是企業大剎車時的甩包袱,這足以將很多地產從業者打回原形。

點評:房地產週期低谷,大部分從業者都能感受到寒風習習,不可能永遠都面對著似錦繁花。

葉檀:明年房價長期拐點不會出現;廣州11月二手成交創33個月新低

4、11月北京土地出讓金居全國之首

中指院相關數據表明,11月北京土地出讓金達到432.9億元,位居全國之首。而北京10月的土地出讓金僅79.5億元,本月該項指數暴增444.53%。

在11月26日,北京集中釋放12宗土地,超過30家房企參與競價,最終成交價總價超過316億元,最高溢價率近50%。

點評:房子就是商品,漲價時大家都爭著種菜,菜多了就跌價。不過北京已經進入了存量房時代,好位置的新房價格難跌。

5、房企出現融資成本高,負債率上升,去房地產化

(1)房企融資成本上升

今年前三個季度,集合信託市場上房地產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為7.71%、7.88%和8.07%。進入四季度,截至11月15日,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達到8.41%。地產信託融資成本穩步上升。

目前房企有60%的融資需求通過信託完成,融資利率區間跨度為4.5%-9%,有的中小房企超過10%。拿到低於6%的信託融資成本的企業很少。

2017年房企國內平均融資成本約為8%-9%左右,2018年國內平均融資成本大概已經超過12%。

據悉,2018年,恆大部分項目融資成本達到年化利率18%,為了抓緊回款,很多頭部地產商如碧桂園、萬科、恆大都曾要求,團隊拿到項目後6個-8個月開盤,開盤必須賣出50%。

最難的應該是2018年初,特別是對小型房企來說,開發商通過銀行配資拿地的通道全面被關閉。相較於銀行的開發貸收緊,必須通過自有資金買地對於開發商打擊更致命。很多開發商已經談好的項目,因為沒有銀行貸款而擱置。

除了銀行貸款,房企一般還可以通過發債融資,但是在2018年5月-6月,出現大量房企國內發債被中止的消息。

國內發債被封堵後,很多國內上市房企計劃通過海外發債融資,但成功者只有幾家龍頭公司,如萬科、恆大、碧桂園、龍湖。海外發債的地產公司資金成本在8%到13%之間。

另外,2018年,資產證券化(ABS)、私募股權融資以及分拆物業部門在港股上市等逐漸成為地產公司主要融資渠道。

除此之外,私募股權基金輸血地產商也日漸增多。

葉檀:明年房價長期拐點不會出現;廣州11月二手成交創33個月新低

(2)負債率升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房企上市公司整體負債率為79.42%,是2005年以來的峰值。而在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28個一級行業中,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率位居第三,僅次於銀行和非銀金融。

市場寒冬之下,地產商們紛紛推出救市方案。如減少拿地,謹慎出價;暫停多元化佈局,退出一部分運營不佳、前景不明朗的業務;精簡內部結構,控制成本甚至裁員。

(3)改名潮出現

今年以來,房地產企業掀起了一波更名潮。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近20家房企變更了名稱,如中駿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善達股份有限公司、美的置業集團、海南京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力高集團等。這些房企將名字中的“房地產”“地產”去掉或者替換。

實質上,房企改名轉型早就有先例,只不過今年更多。

2015年,方興地產正式更名為中國金茂,當年底招商地產更名為“招商蛇口”並重組上市。

2016年,恆大地產更名為中國恆大,同年雅居樂集團取代雅居樂地產成為雅居樂的對外官方名稱。

2月22日,時代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時代中國控股有限公司”。9月13日,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9月12號保利地產發出公告:名稱從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在持續宏觀調控之下,中國房地產企業也開始尋求轉型,思考在新週期的發展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