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学汪关、陈巨来,不学吴昌硕、齐白石

本文只写给篆刻初学者,如果你是篆刻老手,或者篆刻大师,那么,以下的内容不适合。标题里列的都是篆刻家,都是历史上的成名人物,我也还没有狂妄到敢去评价他们的高下深浅。

审美当然是主观的,某个人的印风为人所喜欢,自然是因为有打动人的地方,仅从个人喜好,我本人喜欢吴昌硕先生,不喜欢陈巨来先生(作品很喜欢,但不喜欢陈先生这个人),但当初学篆刻的朋友来问我,如果在临习秦汉印之外,还应当在名家印里选择哪几家去临,我首先推荐他们去临习汪关、陈巨来的作品,即便是初学者被吴昌硕、齐白石的作品感动,我仍然拦着他们,先放一放,先从汪关、陈巨来这里开始。

言归正传,下面是正文。先说第一条原因:

篆书自秦小篆以来,它就以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为基本审美特征,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为基本构形特征,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这些特征符合人的基本审美需求,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标准。当然,这也是篆刻之所以最终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的最主要审美原因,这也是汪关、陈巨来这一类典雅型印风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最深层原因。

篆刻入门: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学汪关、陈巨来,不学吴昌硕、齐白石

(汪关篆刻风格)

当然,为了达到这种典雅、清净、匀和的特征,在篆刻作品的镌刻过程中必然要加入工艺制作的因素,也正是因为完成这种印风所需要的这种特殊工艺因素,使这种印风被一部分人所诟病,认为它死板、“匠气”,当然也因为这种原因,刻这种印风的需要精而准的刀功,这是基本篆刻规矩的养成基础。

篆刻入门: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学汪关、陈巨来,不学吴昌硕、齐白石

(陈巨来篆刻风格)

其实,建议从这两家印风开始学起,原因很简单,就是练就精、准、稳的手上功夫以对篆刻规矩的养成以及对工稳、典雅美审美的提升。

有人说,有啥啊,不就是把线条雕刻的一般粗细,刻得均匀整齐吗,用心刻,没啥难,其实这里面还有几个认知层次,对于初学者,很重要:

1、最初的认知:觉得这些印粗细一样,一笔不断,精准均匀,这是最初级的认知水平;2、稍好一点:看出这些印里的线条并非是一般粗细,而是有微妙的变化的,这个阶段,眼力已经有所提升了;3、再进一步:懂得这些看似平均安稳的线条该“如何变化”,能用手上的刀完成这种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初学者会因为需要提升自己,初学者会对自己的刀法勤力练就、书法的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都是扎实提高篆刻的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其实手上功夫与眼里的功夫都已完成了基本训练,再去接触吴昌硕、齐白石的写意印风,方才能够理解,这些作品是如何处理线条,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相信不管哪一类篆刻审美的拥趸,都会认可吴昌硕、齐白石之类的写意印风要比汪关、陈巨来的工稳印风更适合表达丰富的人间情感和浓烈的思想感情吧(因为它表现手段更丰富)。

篆刻入门: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学汪关、陈巨来,不学吴昌硕、齐白石

(吴昌硕和他的作品)

马上就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不可以从吴昌硕、齐白石类的印风开始练习呢?下面说原因之二:

吴昌硕和齐白石的相关传记想必大家已经了解过了,比如吴昌硕青年的避战(太平天国)逃荒要饭,元配病死,尸骨无寻,比如他的一个多月的县令生涯,比如他中年之后开始学画,比如他七十岁后落根上海,他有丰富的人生体验,这些人生体验都反映在他的作品里,而这些体验,汇成了这个天才篆刻家,他的人生体验当然不可再遇;比如齐白石的少年学木匠,精工雕制家具,自学篆刻先浙后赵,乱世(抗日)安身,从《天发神谶》入手自创印风之后被人认为是“野狐禅”,不被人认可等等经历,又造就了齐白石这个艺术天才。

篆刻入门: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学汪关、陈巨来,不学吴昌硕、齐白石

(齐白石的和他的作品)

更何况,他们又都是画家,绘画当然也影响他们的篆刻(我们在讲章法时无数次提到过绘画对于章法的影响)。他们是天才画家,天才诗人,他们也是篆刻现成规矩的破坏者,比如齐白石的单刀冲,比如吴昌硕的粗朱文印。

篆刻入门: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学汪关、陈巨来,不学吴昌硕、齐白石

(齐白石在刻印)

初学者学篆刻,经常会觉得他们的印好,发自内心的觉得他们的印好,于是直接从他们的印风入手,本来是学他们的爽利、率直、苍古、朴茂、浑厚、遒劲等各种风格的,结果是学会了他们不守规矩的一面。

篆刻入门: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学汪关、陈巨来,不学吴昌硕、齐白石

(齐白石的画)

吴昌硕、齐白石是难学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天才和理想,如果没有他们复杂的生活阅历(这个是不可能学了)就只能够学到他们那种狂放的、破坏的缺点,不守规矩,却达不到他们真正的才华和生活感受的高度,如果没有这些对生活的认知与过人的才华,否则就根本没有资格去破坏那些规矩。

篆刻入门: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学汪关、陈巨来,不学吴昌硕、齐白石

(吴昌硕的画)

他们破坏了规矩,他们让印面变得不那么规整、匀齐,但他们在规矩之外,又完成了比原有的规矩更为宝贵的东西,创造了新的印章风格,初学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往往最初还不具备完成列可宝贵的东西的能力,只是把规矩给破坏了,就只得了比如线条不匀齐、比如走线不准确、粗细、直曲控制不到位的坏处,却没有得到完成更宝贵东西的好处。初学者的“写意”最终结果很可能变成了“随意”,这对初学者十分不利。

(【老李刻堂】之32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