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小兒生長髮育的因素有哪些?

Pin小號


廣義上的孩子的生長髮育,除了身高(長)體重以及頭圍胸圍外,還有孩子的大動作以及精細動作發育,口腔牙齒的問題。

狹義上的生長髮育指的就是孩子的身高(長)和體重。

孩子的身高(長)體重也是家長對孩子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經常有媽媽在後臺問我:菁媽,我的孩子為什麼沒有隔壁家的孩子長得高呀?

菁媽一般就會諮詢雙方父母的情況,然後我就會問他,你覺得姚明的女兒跟潘長江的女兒相比誰的女兒更有可能更高呢?家長立馬明白我的意思了。

我說身長70%和遺傳有關係,孩子的身高和父母的身高相關性是最大的。

除了身長,孩子有肥瘦,孩子牙齒長得早還是晚,孩子的頭髮多還是少,孩子走路早還是說話早這些都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

除去佔大頭的遺傳,還是30%和營養,環境,運動,睡覺等有關係,所以身高不太高的家長也不用氣餒,還是30%的地方可以改變。

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可以改變的範圍變得更好,家長需要從以下五點來做。

1、均衡的營養

均衡指的是不多也不少。一歲之前的孩子以奶為主,一天保證800毫升的奶量就可以保證孩子的基本營養需求。

1-3歲的孩子奶和食物都需要,一天的奶量在400-600毫升之間,而孩子的食物建議單獨製作,不和大人的一起吃。

可以參照平衡膳食寶塔(網上查嬰兒平衡膳食寶塔,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就可以找到相當年齡的食物量的需求)

2、充足的睡眠

有些做生意的家長沒有帶孩子,自己做生意到幾點就幾點帶孩子回家睡覺,二三歲的孩子每天12點都不睡覺。一般這些孩子我們都發現長得很一般。

生長激素是一個夜生活的擁戴者,晚上分泌的激素是白天的四倍,所以晚上睡得好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是多麼的重要。

3、適合的運動

我們的肌肉越使用越發達,我們的骨骼也要經常運動來鍛鍊才越長越長。從孩子出生後自己想辦法把頭抬穩就是一種運動。這後的翻身,坐,站,走都是一種運動。

而等孩子會走時運動的範圍更廣了,家長可以每天帶孩子進行二到三個小時的戶外運動。

4、減少疾病

給孩子打預防針,注意護理,防止孩子生病。因為孩子一旦生病事個生長髮育就停止了,雖然生病好了孩子會慢慢追回來,但是如果經常生病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也是有不良影響的。

5、防止意外傷害

孩子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兒童意外傷害時有發生,有些意外傷害對兒童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有防範意識。

孩子是我們優秀基因的傳承,想要自己的優秀的基因可以得到更好的傳承就要注意上面的五點,均衡營養,充足睡眠,適合運動,減少疾病,防止意外。


菁媽育兒


據2009年在上海進行的臨床流行病學調研顯示,上海地區6-18歲兒童少年矮小症的患病率為3.77%,可見矮小症是目前影響孩子生長髮育重要疾病之一。

那如何判定孩子是否矮小或生長緩慢?

臨床上用標準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來判斷身材矮小,即兒童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同民族正常兒童身高標準的第3百分位或兩個標準差,就可診斷為矮小症。

當然,還可通過身高生長曲線來判斷,若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兒童身高標準的第3百分位或兩個標準差以下,就可診斷為矮小症。

或可按公式:年齡×7+70(釐米)計算,若孩子身高低於此計算結果10釐米可判斷為矮小。

需要強調的是,帶孩子到醫院接受必要的檢查,讓專科醫生根據詳細的資料和化驗結果,綜合分析、判斷引起兒童矮小的原因,最後確定治療方案。

之前也提到過很多,導致孩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但不一定孩子長得矮就是真的矮小,就需要吃藥。那這些到底要怎麼區分呢?


一般來說,孩子真正的矮小都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

比如生長激素缺乏症,也可以說是侏儒症。

這類孩子智力正常,出生身高正常,2-3歲生長減慢,學齡期年增長不足5釐米,如果不通過治療,很多孩子長大後可能都長著娃娃臉,聲音也是小孩聲音。而且這類孩子骨齡延遲,外生殖器發育也小。

還有先天性甲狀腺素激素缺乏症,也叫“呆小症”,

新生兒期一般為三超:過期產、巨大兒、生理性黃疸延遲;三少:少吃、少哭、少動;五低:體溫低、哭聲低、血壓低、反應低、肌張力低。

兒童期就會出現:

如頭大,皮膚乾燥,發稀少,浮腫,眼距寬,舌體寬而厚、常伸出口外,淡漠;身材矮小,發育遲緩,智能低下,呆滯、反應遲鈍,心律慢或心臟大,腹脹、便秘等。

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開始身高增長加速、身材較高、最終可因骨齡提前閉合導致成年後身材矮小。

還有染色體疾病,比如特納綜合徵;骨骼系統疾病,如軟骨發育不全、先天性成骨不全、大骨節病等;小於胎齡兒,也可以說是宮內發育遲緩;特發性矮小;體制性生長髮育延遲等等,

以上都屬於病理性引起的矮小。

還有一些孩子身材也矮小,生長髮育緩慢,醫生一檢查,生長激素都很正常,像這類的孩子一般都是暫時性矮小,是可以調節生活習性改變過來的。

因為一些孩子是由於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過度抑鬱、焦慮等可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導致生長緩慢。

還有生長髮育階段,孩子睡眠差,也會引起孩子暫時性長不高。因為生長激素是在深睡眠後合成和釋放的,若睡眠不足可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身高增長。

還有營養不良、偏食這些也會引起孩子身高矮小,平常飲食不規律,沒有營養,喜歡吃垃圾食品,蛋白質攝入不足,從而影響生長激素的合成、釋放,抑制身高生長。

所以家長平常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高,要杜絕這種暫時性矮小。

一般孩子在生長髮育階段,每個年齡段都有一個相應的身高平均值,比如剛出身約為50釐米,第一年平均長20-25釐米,1-3歲,每年長8-10釐米,3歲後,每年5-7釐米,青春期時,男孩可長20-30釐米,女孩子可長15-25釐米;

而且每年的春季3-6個月之間是孩子生長最快的時候。

在這個時間段,孩子營養要跟上,睡眠要充足,戶外運動必不可少,多帶孩子出去玩玩,曬曬太陽,幫助鈣的轉化,比給孩子天天補鈣要強。

總之,如果孩子身高出現問題,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看是暫時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育兒娛教


寶寶長個,和禾苗長高是一樣道理。種禾苗需要施肥、澆水與陽光。

孩子長高需要食物、睡眠、睡眠與運動。

1⃣️,先說食物

它是能量的來源。也是構建孩子血肉之軀的原材料。需要我有主食,也需要肉蛋奶,它們在飲食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長期不好好吃飯,或者飲食少肉蛋奶的孩子,會影響長高。3歲以後的孩子容易缺鈣,3歲後仍應該日常飲奶。

2⃣️,睡眠

成人怎麼吃都不會長高,孩子卻會。因為孩子體內分泌較多的生長激素,夜間熟睡時分泌的尤其多。所以,孩子是在熟睡時長個子的。如果長期晚睡,睡眠不足也影響身高。

3⃣️,運動

運動時刺激生長激素分泌,有利於成骨細胞合成,增強骨密度。尤其是彈跳類運動。

4⃣️,陽光

陽光刺激皮膚,促進體內自動合成vd,vd可促進鈣沉積到骨骼裡。如果缺vd,影響骨骼鈣化,容易出現佝僂症,同時影響身高。

對於日照差、常見見不到太陽的地區或季節。可以適當給孩子補充vd


張仁鳳營養師


1:遺傳

2:營養

3:睡眠

4:其他


基地童裝


遺傳,營養,作息,環境氣候,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