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精明一世,為何生前不給戚夫人留條後路?

周豪楠


劉邦給戚夫人留什麼後路?他就是故意把戚夫人推出來制約呂后和呂家的,他怎麼會去管戚夫人的死活?


劉邦是什麼人,他是一個多情的人嗎?顯然不是啊。


在歷史上,劉邦因為自己親兒子後來的惠帝和女兒耽誤自己逃命,直接把自己日後的太子和女兒扔下車三次,這樣冷血無情的人會勞神費力的給一個姬妾安排生路?


對於劉邦來說,除了呂后以外,其他的姬妾對於他來說不過是娛樂的工具而已,一個人怎麼可能對一個工具動心呢?


劉邦之所以想要廢劉盈(漢惠帝),改立趙王劉如意,並不是真的有多愛戚夫人和劉如意,實在是不放心呂家勢力;與其說是戚夫人想要給自己兒子爭太子之位置,不如說是戚夫人和劉如意被劉邦推出來做制衡呂后的工具。


這從史料裡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戚夫人之所以得寵,正是因為戚夫人本人沒有政治修養,也沒有什麼權謀,感興趣和擅長的是舞蹈和音樂(論文《漢初戚夫人淺論》),唯一幫自己兒子爭奪太子之位的辦法是“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也就是在劉邦面前哭。


大家別忘了,劉邦是什麼人?那是項羽威脅要燉了劉太公,還笑嘻嘻的說分我一杯羹唄,兄die!的。


這樣的人大家覺得是靠哭就能打動的嗎?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所以我傾向於認為劉邦是用戚夫人來敲打和制衡呂后,至於戚夫人在他死後會如何,他其實並不在意。


為什麼劉邦會用戚夫人和劉如意來制衡呂后呢?這就要從劉邦是如何建立漢朝說起了,由於這不是重點,所以我就長話短說。


呂后以及呂氏家族在劉邦建立漢朝過程中,不光立了大功,還是聯合創始人身份。儘管現存史料關於呂后以及呂氏家族的記載被刪除很多,但是僅從蛛絲馬跡來看,呂氏家族對劉邦打江山的貢獻就要超過韓信。


根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功勳最高的漢初十八侯中,陽都侯丁復、曲城侯蟲達二人都是呂澤的部將,就這一點而言,呂澤(呂后大哥)甚至超過了韓信。更為重要的是被世人譽為楚漢相爭轉折點的彭城斬殺項羽大將龍且,大破楚軍20萬這場戰鬥,一直認為是韓信的功勞。可事實上陣斬龍且的是丁復,而且史記裡也明確說了“屬悼武王(呂澤在呂后當權時期封王),殺龍且彭城”,很顯然,這場所謂的轉折之戰很可能是呂澤指揮的。


歷史學者周聘在《略論漢定天下過程中的呂氏武裝》一文中認為呂澤論戰功是完全可以封王的,只是因為呂后與劉邦的默契,呂澤最後才沒有封王;其實大家想一想,呂后長期在項羽軍中做人質,劉邦還四處找姬妾,以劉邦的天性,為什麼他始終把正妻的位置留給呂后呢?呂澤以及呂氏武裝才是呂后在劉邦後宮地位尊崇的核心保障。


《史記·荊燕世家》中田生謂張卿曰,“呂氏雅故本推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劉邦能得天下,呂氏不但是首功,還是起了最大的作用。


正是因為呂氏家族和呂后在漢初強大的實力,使得劉邦不得不立劉盈做太子,但是同時,也正是因為呂氏勢力太大,難免讓劉邦有“臥榻之感”,所以劉邦把戚夫人和劉如意推出來制約和牽制呂氏。


說到底,戚夫人和劉如意都是劉邦的棋子而已,這一點上,殺母留子的劉徹和他這位高祖還真是一模一樣。


蘭臺


1)首先劉邦這個老闆,也是靠老闆娘家裡支持才發家的。呂后一家可是大漢公司的大股東,一大幫老闆娘的兄弟、妹夫也在公司身居要職。所有老臣們都心知肚明,所以老闆死後,老闆娘掌權,也沒人敢說半個不字。戚夫人本是小秘上位,人家流血流汗出錢出力打的江山,哪能被你唱歌小曲脫件衣服就拿走?被大股東收拾本是大概率事件,還不懂收斂。

2)劉邦肯定也是知道死後呂后會上位,也留了後路。但是自己死了,臣子們畢竟要活著,為保富貴就只能投靠老闆娘,那是人的天性啊。所以人算不如天算,自己死了,再多的後路也沒用。誰願意跟死人效忠呢?戚夫人看不懂這點,簡直是作死。

3)戚夫人蠢,劉邦難道不清楚?所以最好的後路應該是提前把戚夫人支走,不用在呂后面前礙眼,再給她母子找個聰明人出主意,學人家劉肥韜光養晦。但是劉邦沒這樣做。是劉邦糊塗了?還是有意為之?如果是和呂后的默契,這反而細思極恐。



盜德高點


劉邦生前做了很多工作來保住戚夫人的性命,但是戚夫人自作孽不可活,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另外劉邦死了以後也管不了身後的事,誰能料想到呂后如此強勢霸道呢?戚夫人自己要找死,又遇到了百年難一遇的女強人呂后,她只能死而後已了。

劉邦生前做了以下三件事來保護戚夫人:其一、冊封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趙王,劉邦死後戚夫人可以去趙國當太后養老;其二、讓對呂后有恩的周昌去當趙國丞相,輔助趙王劉如意避免呂后加害趙王;其三、派陳平等人執皇帝令牌去擒殺呂后的妹夫樊噲,消除呂后在武將集團中的最大支持者。按理說這三條計策足可以保證戚夫人平安一世了,但是陳平沒有殺樊噲,呂后也精於算計,最終還是殺了趙王劉如意。

戚夫人雖有美色,但是政治能力太低下了,不知進退自保。劉邦死後呂后就執掌了大權,當此之時一定要低眉順眼、奉承呂后以求離宮去趙國養老。但是戚夫人還是趾高氣揚不把呂后放在眼裡,呂后將她罰到舂米坊舂米並沒有殺心。不想戚夫人自恃精通詩詞歌賦,偏偏要在舂米時高歌一曲:子為王兮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使誰告汝。

呂后聽聞後大怒,原來戚夫人還指望兒子趙王來救他,於是呂后堅定了誅殺趙王與戚夫人的意志。之後呂后設計將趙王召至皇宮中,用酒毒殺了趙王劉如意;然後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扔在茅廁之中待死。可以說戚夫人之死是自己找的,她有薄夫人一半的聰明就不會四肢分離了。所以說自恃美色侍奉君王,色衰就會失寵,王死就會跟著死,這一點沒有錯的。


大秦鐵鷹劍士


後路也留了,但問題有些人不想上那怎麼辦?劉邦已經死了不可能說起死回生去勸戚夫人。

劉邦活著的時候,劉邦的那些妃子尤其呂后對這個戚夫人,可以說恨到咬牙切齒,史書上面記載,戚夫人能歌善舞,深得劉邦的歡心,在後宮之中獨得寵愛,女人嘛!看著自己的老公被從哪個地方冒出來的女人迷的鬼迷心竅,通常而言都會送她三個字……

但是這樣還不算完,戚夫人和劉邦有一個孩子叫劉如意。劉邦特別喜歡這個孩子,因此欺負人的心思也開始活泛起來了,他覺得母憑子貴,如果自己這個孩子是太子,那自己在漢王朝的地位就會得到鞏固,所以她一直不遺餘力的去求劉邦幹什麼,廢了太子立劉如意做太子。

這一下的戚夫人跟呂后之間的兩者可以說是徹底結下來了,搶了劉邦,呂后這一點認了,因為在很長時間的楚漢戰爭裡面,呂后為了劉邦可以說是擔驚受怕,沒少受過威脅,甚至自己還當了項羽的俘虜,呂后和劉邦之間的感情早就已經淡了,雙方也互相尊重對方,但是自己這個寶貝兒子地位絕對不能夠受人威脅,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你敢動我寶貝兒子的將來,那你就是跟我這個做母親的拼命,我還不跟你這個狐狸精往死裡打。

因此,劉邦在晚年的時候,關於太子的廢立問題,可以說一直糾纏他很長時間,直到最後是劉邦自己決定說我不想廢太子了就讓呂后的兒子登基吧?但是這個時候劉邦也察覺到了呂后對於戚夫人的那種敵意。

所以劉邦自己也做了佈局幹什麼?他把劉如意封為趙王。除此以外,趙國的宰相是對呂后有大恩的周昌,只要劉如意和戚夫人離開長安到趙國安居下來,那他們一輩子的安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劉邦覺得自己做的已經夠完美了,應該不會說再鬧出什麼樣的鬼事兒吧,結果戚夫人在劉邦死了以後不肯離開長安,這就鬧的呂后很不愉快了,不過看在自家丈夫的面子上,呂后還是沒有說直接痛下殺手,而是打算噁心一下戚夫人,你不是要留在長安嗎?你去淘米去。

結果這個戚夫人有點兒像現如今那些窮酸秀才啊。在淘米的時候能歌善舞,發揮到了極致,直接編了一首小歌嘲諷了一下呂后……呂后一下子就火啦,我已經算是昂開一面,饒你一命了,當初別忘了韓信是死在誰手裡的,(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立刻下令劉如意從封地給我回到長安來。

這個時候,呂后的兒子已經看出來了,呂后這個時候想要痛下殺手,所以呂后的兒子一直跟劉如意待在一起,形影不離。但是呂后知道自己兒子的脾氣,想了一個辦法,支開了自己兒子以後,給了一杯酒,直接送給了劉如意。劉如意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喝了。劉如意已死。戚夫人的命運走到盡頭!


漩渦鳴人yy


人常說,寧可跟聰明人打一架。也不跟糊塗人說一句話。對於戚姬,我只能說死有餘辜。不值得大家同情。大家都知道,戚姬跟劉邦的邂逅發生在什麼時候吧。那正是劉邦被項羽禍禍的抱頭鼠竄,狼狽不堪。就這,劉邦把自己的妻兒老小都扔給了項羽,而他自己則是男兒本色,該風流就風流。該瀟灑就瀟灑。為了跟戚姬研究人體結構。劉邦不惜撕破衣服,寫了一篇保證。然後炕照上,娃照種。啥都不耽擱。第二天起來繼續逃命。我們說,劉邦的為人大家也清楚。鬥技賽狗,吃喝刷錢。除了沒刨絕戶墳以外,劉邦可是沒少半夜敲寡婦門。按理說這樣一個花叢中的領袖,應該不會不顧命也要跟戚姬滾床單。這隻能說明戚姬的確長的NO,1。至少在當時的劉邦眼裡應該是這樣的。或許是上天喜歡開玩笑吧。戚姬的模樣是No1。但她的智慧就渣多了。劉邦寵幸戚姬。這本沒什麼好說的。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里,稍有點身份地位的人,那個不是三妻四妾的。作為劉邦正妻的呂雉,雖然內心不好受。但她也只能黯然承受了。其實,呂雉跟戚姬原本也能夠相安無事的。這事情壞就壞在了戚姬貪得無厭,人心不足。因為她想動呂雉的奶酪。她自從有了孩子後,就恃寵而驕。每天對著劉邦吹枕邊風。弄得劉邦也想換了太子。後來呂雉問了張良後,請了幾個老頭。劉邦也藉機下了臺階。呂雉兒子的太子之位總算保住了。大家說,呂雉得勢後會放過戚姬嗎?劉邦也知道呂雉的為人。他在死前也做了種種安排。包括任用周昌為戚姬兒子的國相。周昌跟呂雉的關係比較鐵。劉邦臨終要周昌死保戚姬的兒子。當時她的兒子被封為趙王如意。這應該可以讓戚姬的兒子平安活著了。該怎麼說呢?要我說這戚姬就是個掃把星。落魄到舂米的地步,還不忘禍害自己的兒子。每日裡一邊幹活還一邊唱卡拉OK。什麼兒子為王,為娘舂糧。這是大概意思。生怕呂雉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將來的威脅。這可倒好。卡拉OK唱得不錯。讓自己的兒子早早就領盒飯了。而她自己也被呂雉給做成標本,掛在WC裡提醒大家瀏覽。說不下去了。完畢。


風雨中的梅雲


劉邦僅考慮要保護劉如意。

早在楚漢戰爭時期的睢水之戰中,呂雉被項羽所俘,劉邦並不為所動,由此可見,劉邦愛女人更愛江山。劉邦也許想到戚夫人的下場,但他並沒有保護她,甚至都沒有讓她隨子前往趙國;同時劉邦也低估了呂雉的報復心。

儘管劉邦沒有保護戚夫人,卻考慮到劉如意的安危。他派周昌擔任趙國的相國,周昌是呂雉的恩人,劉邦曾想廢太子而立劉如意,周昌直諫反對,呂雉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劉邦死後,呂雉首先準備對劉如意下手,多次召他進京,但周昌明白呂雉的用意,而從中阻攔。後呂雉先召周昌進京,後召劉如意進京。漢惠帝劉盈仁慈,知道母親呂雉的用意,因此把劉如意留在身邊。

但有次劉盈早起射獵,留劉如意獨自在寢宮,呂雉知道後,將其毒死。周昌知道後,鬱鬱而終。


五味社


劉邦不是不想給戚夫人留後路,但實在沒辦法了。比如劉邦封劉如意為趙王,又讓正直強硬的周昌擔任趙王相;死前還想把呂后的妹夫樊噲拿下。但隨著劉邦的去世,死後的政局他無法掌控,所以呂后就接下來先後收拾了劉如意和戚夫人。為什麼呂后有這麼大能耐?當然是呂后的兒子劉盈成了漢惠帝,同時漢朝也注重孝道;不要說惠帝本來就天性仁弱,就連武帝這麼強勢的人物,還不是要聽太皇太后和太后的?

再加上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呂氏家族確實出力不少。所以呂后在當時自然擁有最高的權力。而戚夫人不管是權力還是勢力,完全沒有和呂后對抗的資本,所以自然輸得一敗塗地。如果劉邦九泉之下有知,在生前應該不要給戚夫人和劉如意這麼多寵幸才對!生前給的寵幸越多,死後越容易遭到呂后的打擊報復。除了劉如意外,其他劉肥、劉友、劉恢等,要麼鬱鬱而終,要麼死於非命,只有母系最弱的劉恆和劉長保存下來。


林屋公子


戚夫人曾經是劉邦最寵愛的妃子,並且她的兒子劉如意也非常受劉邦喜愛,劉邦甚至一度打算廢掉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但是這個計劃並沒有成功,反而加深了呂雉對戚夫人的怨恨。在劉邦駕崩之後,呂雉很快便處死了戚夫人母子。以劉邦之英明,當然已經考慮到了呂雉將會對戚夫人母子不利,並且已經給戚夫人母子留後路了,但是一方面由於呂雉和太子劉盈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劉邦作為戚夫人母子唯一的保護傘,在駕崩之後也愛莫能助了,所以戚夫人母子已經無法保全。劉邦給戚夫人母子留的後路包括以下兩點:

第一、欲殺樊噲以殺雞儆猴

樊噲是最早追隨劉邦起義的,當年要不是樊噲把劉邦從芒碭山中找出來,劉邦可能還一直是個不知所歸的亡命之徒呢。後來樊噲又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一命,再加上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為妻,這都說明他與劉邦的關係非同一般(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但是劉邦臨終前卻派陳平和周勃去追殺正在奉命出征的樊噲,《史記》中把事情的原因寫得很清楚: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意思就是劉邦是因為聽說了樊噲要在自己死後,利用手中的兵權除掉戚夫人母子,所以劉邦才下令先除掉樊噲。但是以劉邦之英明,他當然知道即便是除掉了樊噲,也不會對戚夫人的安全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畢竟真正恨戚夫人的不是樊噲,而是呂雉,但呂雉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了,所以劉邦的真實用意應該是殺雞儆猴,即警告呂雉:不要做傻事,否則我也不會饒了你。

第二、派周昌為趙相

周昌是一條耿直的漢子,在劉邦打算廢掉劉盈改立劉如意的時候,他曾經站出來極力勸諫,並說自己不會奉詔,呂雉聽說之後直接給周昌下跪表示感謝。而劉邦晚年一度抑鬱寡歡,趙堯看出了他的心病,劉邦也承認自己正在為戚夫人母子的安危擔憂(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卻邪?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而趙堯則建議在百官中找出一個連呂后都害怕的大臣,便可以保證戚夫人母子的安全,趙堯所說的這個人就是御史大夫周昌了。

在劉邦的一再懇求之下,周昌答應去趙國充當趙王劉如意的國相。在劉邦駕崩之後,周昌確實保了戚夫人母子一段時間的安全,但是後來呂雉設計先把周昌調走,隨後才有機會對戚夫人母子下手。

也就是說,向來英明的劉邦確實考慮到了自己死後戚夫人母子的安全問題,並給他們母子留了後路,可惜呂雉的勢力太強,除了劉邦,誰都無法阻止她的復仇之路。


國史通論


劉邦倒是想保住戚夫人和如意,他對此也做了一些掙扎,但是死後是非誰管得、形勢不由人啊!

劉邦任命對呂后有大恩的周昌為趙相保護趙王如意

當初劉邦堅決要廢劉盈立劉如意為皇太子時,滿朝大臣都不同意,劉邦卻一意孤行,這時只有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堂之上強行跟劉邦辯論。周昌有點口吃,再加上情緒非常激動,話都說不完整,被劉邦逼急了,就口吃得更厲害,翻來覆去說“我反正堅決不會同意您的詔命”。劉邦被他逗得發笑,這事也暫時擱置了。呂后當時躲在東廂聽到了這些話,她對周昌非常感激,跪謝了他的恩德。




劉邦由於廢太子不成,不免擔心戚夫人和如意的將來,因此一直鬱鬱寡歡,有天他在朝堂之上竟然慷慨悲歌起來,大臣們都疑惑不解。這時一個掌管符璽的年輕御史對劉邦說:“陛下您是為戚夫人和呂后的不和睦而憂慮,擔心趙王不能保全嗎?”劉邦點頭稱是,這時趙堯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劉邦任命周昌為趙相來保護趙王,因為周昌不僅忠誠耿直,而且對呂后有大恩。劉邦聽後非常歡喜,於是把趙王託付給了周昌:“我知道對你來說這是降職,但我翻來覆去為趙王擔心,就拜託你勉強為我走一遭吧!”就這樣,周昌外調到趙國成為了趙王的相國。



劉邦在病危時叮囑太子劉盈保護趙王如意

劉邦病危後,給太子劉盈寫了一道敕書,不僅確定了劉盈為繼承人,還以父親和帝王的身份諄諄告誡劉盈,要他當好皇帝,要做到讀書、用賢和治理好天下。

這道敕書言簡情深,劉邦在文中自白道,自己年輕時趕上秦始皇焚書坑儒不用讀書,還挺高興。直到當皇帝后,終於明白了讀書的重要,對以前的行為很後悔。劉盈

是自己的嫡長子,是毫無疑問的繼承人。劉盈你要勤奮地學習,每次獻上的奏議應該自己寫,不要讓別人代筆。見到蕭何、曹參、張良、陳平,還有和劉邦同輩的公侯,歲數大一倍的長者,都要依禮下拜,而且你的弟弟們也要這樣。

而最讓人動容的就是最後一句了: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我現在重病纏身,使我擔心牽掛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兒子都可以自立了,憐憫這個孩子太小了。


正是因為劉邦用心相托,所以周昌和劉盈才竭力試圖保護趙王劉如意。呂后幾次詔趙王進京,周昌都以疾推辭。後來呂后釜底抽薪,直接把周昌詔到了長安,把他罵了一頓。呂后又把趙王詔到長安,惠帝劉盈知道母親的意圖,於是親自把弟弟帶在身邊一同起居。然而防不勝防,到底被呂后偷個空子給鴆殺了。呂后剛毒死了如意,接著又用酷刑虐殺了戚夫人,這讓善良軟弱的劉盈心理直接崩潰,從此不問政事放縱自我;而周昌自趙王如意被毒死後,感覺對不起劉邦的囑託,從此不再朝見呂后,三年後抑鬱而終。


美映椒房


怎麼留後路?留不了的,除非把太子一系全部殺光,包括劉盈和呂雉,你覺得劉邦有這個實力?

戚夫人和劉如意之死,完全是劉邦一手造成的,

劉邦並不是因為喜歡劉如意,不喜歡劉盈,而想廢太子,改立劉如意為太子,而是因為太子勢力太大,讓劉邦感到了威脅,不廢太子就有生命危險。

劉邦的成功離不開呂雉家族的支持,呂雉是劉邦政治上的盟友,也是他的政敵,呂雉的政治實力不容小覷,而劉盈做了太子之後,自然也會有太子黨了,加上呂雉的政治資源,太子勢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這也是為什麼張良讓太子去請“商山四皓”,劉邦就覺得太子之位無法撼動了,因為劉邦做不到的,太子做到了,而且,不問世事的張良也站在了太子一邊。

沒有人贊成廢太子,劉邦就不可能一意孤行了,劉如意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呂雉也不是瘋子,劉邦那麼多女人,就戚夫人下場慘點,也是因為他曾跟呂雉爭皇位的。

很多人質疑太子對皇權的威脅

這個很好理解的,太子跟皇帝,血緣上是父子,政治上是政敵關係,皇帝最想的是太子能順利接班,但又怕太子提前接班,

《滿城盡帶黃金甲》裡,周潤發說的很好,“皇位我可以給你,但是你不能搶”。太子如果搶班奪權了,不是太子殺了皇帝,就是皇帝殺了太子,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趙武靈王就是被太子殺的, 楚成王就是被太子殺的,劉義隆被太子殺了,李淵、李旦、李隆基都被太子奪權,然後被軟禁了,這樣的利益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