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户会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当垃圾处理掉?

清星东社


今年有个果农脚踩荔枝在网络上走红,果农把荔枝拉到市场,却被告知荔枝收购价只有五六毛钱一斤。他把荔枝都倒在路边,并且愤怒地踩踏。收购价五六毛一斤的荔枝,采摘费都得几毛钱一斤,种植的成本远远高于荔枝收购价。

1、价格太低,伤透农民的心。

今年的荔枝、大蒜、上半年的鸡蛋价格、上半年的生猪价格,上半年的农产品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今年上半年农民、种植户、养殖户不说能保本,很多人亏的血本无归。

2、农产品价格太低,少数人做出过激行为。

脚踩荔枝的果农,也正因为荔枝价格过低,才出现过激行为。自己辛苦几个月种植管理,收购价却只够采摘费用,荔枝的管理、化肥农药成本、人工成本却一分钱都换不回来,确实很让人气愤。才会把荔枝当垃圾倒掉,并且用脚踩踏。其实把自己种植蔬菜瓜果,当成垃圾处理,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农产品价格低,农产品滞销是农民心中的“内伤”。

结语:部分收购商故意压低价格,甚至散布不实的言论,控制和压低农产品价格。农民辛苦几个月不但不挣钱还亏钱,确实很气愤。农民也不应该跟风种植养殖,供过于求,价格也会拉低价格。


昕瑞生态


为什么有些农户会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当垃圾处理掉?

农民把自己辛苦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当做垃圾处理,那也是心不甘情不愿,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有些农产品过剩、滞销、价格低等,农民也是被动处理掉了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这种情况每年在各地农村也都有发生,就我所经历过的就有过几次,多年前我家搭建了两个芹菜大棚,也是当地的扶持项目,各村都搭建了很多这样的大棚,种植的芹菜长势非常的好,喜获大丰收,但是结果却卖不出去,贵贱都没人要,无奈之下也只有把成车的芹菜都扔掉了,大棚也都拆除了。

还有一年种植的大蒜,结果也是难以销售,那时在我村的一些沟渠里,到处可见已经发芽的成堆大蒜被丢掉,还有一年的冬瓜也是这样的场景,农民把卖不出去的冬瓜也都扔在了沟渠了。
以上这样的种种现象,也都是我亲眼所见过,或亲身经历的事,农民扔掉了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多是因为农民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消息面不灵通,对种植业非常的盲目,没有计划性的种植,盲目跟风最后导致的结果。还是希望农民朋友在做出种植的选择之前,还是先考察完市场,了解市场动向,有计划针对性的种植


农大知事


为什么有些农户会把自己辛苦劳动成果,当垃圾处理掉?

说多了都是泪!一把心酸,两处无奈!



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的直接损失,足以让人心寒。从育苗到种植,静心的呵护,看着它一天天长大,想着成熟后,孩子的学费有着落了,再多辛苦也都值得了。可是,瓜果蔬菜成熟后,面临的却是价格异常的低,采摘不够工人工资,不采摘,又只能烂在园子里。更多的是采摘回来后,无人问津。销路,断了!没有了销路,一切都白忙了。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不妨通过媒体寻求帮助。

今日头条现在扶贫达人在行动,可以通过自媒体账号来做下宣传。

买卖,本身就是把东边的买卖的西边去。可是,如果没有人知道你有货源,又该怎么去买卖呢?



农产品,本身又是不易储藏的,季节性特别强。瓜果蔬菜在未成熟前,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我是乡野小童,来自河南漯河。如果你有渠道,还请帮帮他们。


乡野小童


对于这个问题我第一眼看到很生气,没有那个农民会把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劳动成果当垃圾处理掉。

说实在的做农民真的不易,没有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庄稼我们吃什么!

还记得小时候学得一篇课文《锄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平时妈妈做的饭菜不合口味,嫌这嫌那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掉,还要留下顿吃,想想自己真的对不住他们。

看到农民伯伯心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水果没人要,只能眼看掉地上烂掉,最后只能当垃圾处理了,我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辛酸。

在这里我想说声农民伯伯你们辛苦啦!


三农小姚


这种事原来我是老农也做过!没有经历就没有话语言,了解的并不能代表农户的声音。为何大家餐桌上的农产品价格较贵,而农民卖出的农产品价格低廉到令人窒息或者是卖不出去?大家都知道有时候香蕉、包菜、辣椒、黄瓜、果蔗等在乡下农民手上价格非常低廉甚至会卖不出去都很正常!这时候,你说当农民做农业容易吗?现在都是农业也商业化了。用事实说话,请看下图!




图片中的切成小块的南瓜、黄瓜等田地里面的节瓜,今年八月份是收购价格低廉至l毛~3毛钱/斤,而我们农民兄弟的生产经营成本都要3毛~5毛钱。做农业当农民的就是赌博,这种情况之下,还要去采摘农产品的话不如去给人打工稳赚百来块每一天呢!
就用韶关地区近日的荷兰豆来分析,收购价格标豆为2元/斤左右,不计人工这仅仅是个成本价,单工去采摘一天8小时的话,手脚灵活可摘100斤左右,不计成本那么收入可达200元/天,一计成本的话只好给人干活更着数。所以农民有时候也是把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当垃圾处理,或者是用来喂养鱼、猪鸡的!也有用来肥田保持地力的。使得劳动成果更具有它的经济效益。总之农民把劳动成果(产品)当作垃圾处理的时候说明某农作物不值钱,卖也不划算了,是迫不得已的行为,实属无奈之举一定要理解的。

谢谢你的阅读!欢迎你关注原来我是老农更多的问题回答!


原来我是老农


农产品普遍价格低廉,有时辛辛苦苦忙一年,结果到收割的时候发现卖粮食换来的钱还不够种子,化肥,农药,工钱,除去这些开支剩下的少的可怜,所以说当农民是最可怜的,天灾,虫灾都会影响收成,哪一年没有遇上自然灾害,收成不错,但是收购价很低,依然挣不到钱!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村有个伯伯,每年种十几亩的玉米,玉米种子,化肥,农药,工钱差不多要4000块钱,收成不错,差不多收了1.5万斤玉米,但是那一年收购价很低,合8毛钱一斤,算下来半年的时间才赚了8000块钱 这其中的艰苦恐怕只有农村人才能体会,翻地,播种,除草,施肥,松土,打药 最后收割,每个环节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真的是血汗钱!但是一般不会出现提问中所说的宁愿烂在地里,也不卖钱,除非是大面积种植户,农产品可以上市了,但价格低廉,卖的钱还不够工人工钱,所以宁愿烂地里,也不要!



秦岭大有


我挺反对楼下的解说,农民没有一个会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当垃圾处理掉,也不会有心里委屈的心理,如果有那是因为农作物价格太低,卖掉还不如处理掉赔的少,所以就会产生这种方式


鲁北人小凯


因为有些农户没有销售渠道,有的或者地理位置不佳,造成农户的劳动成果无处销售,慢慢的农户会有一种心里,东西卖出去的不够日常生活,所以心里委屈,就产生这种心里。


猪扒哥


在农村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由于农民对市场了解非常少,接收到的信息又具有滞后性,导致种出来的农副产品滞销,甚至无人问津。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卖不掉,只有用来冲肥或直接烂在地里。

现在农民种出来的农副产品卖不掉,经过中间的经销商几次转手后,城里的人又吃不起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运输和信息接收的滞后性。什么值钱农民种什么,但就是因为有些技术性要求太低,大部分农民都会种,农民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就会盲目的跟进,最后造成农副产品过剩,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这时候中间商就会压迫价格,让农民拿很小一部分利益,甚至亏本。如果农民自己拉到市场上去卖,算下成本来就是亏本。所以很多农民宁愿自己种出来的东西烂在地里也不愿意拉出去卖。

最后就造成了提问者说的这个情况。


农村阿川


其实就算低价,正常都还会卖掉的,但是很多情况下,种植地的农作物不卖给收购商,是因为收购商的车无法到达种植地收购,这中回 ̄段路要人工担或只能通小型车,商品价挌低于这成本,因为收购价把这些农产品拿到收购商手里农民是亏本的,还有价格有时不足以支付采摘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