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司馬長史


當美國德國蘇聯日本等後發工業國崛起之後,殖民體系就一定會面臨不可持續的情況。

英法等國能夠在工業革命中佔的先機,靠的就是在海外大量的殖民地來供應原材料與勞動力,提供市場與商品傾銷地。所以當德國崛起之後,發現自己只能依靠國內市場來實現工業化自然不可接受的,所以一戰爆發了。

一戰結束後美國走向了前臺,並且逐步的在國家實力上超越了英法等國,但是以英法為核心的殖民體系並沒有因為一戰而徹底瓦解,英國仍然在世界上擁有最多的殖民地和最大的話語權。與此同時並沒有被徹底摁死的德國,革命成功後的正在實現工業化的蘇聯,以及在一戰中並沒有獲得足夠多利益的日本,與美國一道都有瓦解英法殖民體系的動力。

因此就算沒有二戰,美蘇日等國也會積極策動英法殖民地獨立來實現瓦解殖民體系這個目標。

更何況那個年代左翼運動風起雲湧,如果沒有二戰,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被共產主義革命洗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Damon小珍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個軸心國裹挾著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僕從國發動的法西斯侵略戰爭,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到1945年9月2日結束,和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等等國家為首的世界各國組成的反法西斯聯盟進行了長達六年的世界戰爭。

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從亞洲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空前浩大的世界大戰。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進程會顯得相對的緩慢,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坦克,重炮,航空母艦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也就不可能有聯合國的存在,以色列不可能建國,美國也不可能成為世界唯一霸權的國家,甚至中國的東三省,極有可能現在還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這個世界真的沒有如果,否則噴氣式飛機,原子彈,導彈,火箭彈,衝鋒槍都不可能那麼快出現。一戰後的世界各國已經是千倉百孔,經濟更是風雨飄搖,沒有二戰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很難想象,世界的格局也真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





何時再出諸葛亮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歐洲大陸的德國和法國曆史上是一對老冤家,打來打去誰也沒打服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來源於薩拉熱窩事件的發生,點燃了積蓄已久的歐洲貴族與平民、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仇恨的話,不如說是戰爭的勝利方對歐洲強國德國的壓迫,肢解了自鐵血宰相禆斯麥統一的普魯士德國,還解除了德國的武裝力量,失去了德國經營百年的海外殖民地,限制了德國工業只能有限發展,也使奧匈帝國與其從此分離。地緣戰爭的失敗,第一次直接導致了世界格局的重新洗牌。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和國際壓迫,作為尚武的普魯士人,不甘束縛的德意志民族,多麼渴望重新站起來,恰好這時出現了一個叫魯道夫.希特勒的人,憑藉極具煽動力的口才贏得了大選,登上了德國總理的寶座。通過一系列操作,最終成為獨裁者。

希特勒瘋狂的叫囂:德意志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日耳曼人的血統是最純潔的血統!必須通過戰爭手段重塑德國的生存空間!一個雄心勃勃的戰爭計劃開始展現在世界地圖上……一系列的擴軍備戰、一場大戰的消煙正在歐洲大路上空瀰漫。

1939年9月1日 ,德國向波蘭進攻……德國向法國進攻……德國向英國進攻……德國向東非進攻……德國向蘇聯進攻……與此同時,亞洲的日本向中國進攻……日本向東南亞進攻……日本向美國的珍珠島進攻……第二次瓜分世界的大戰銷煙四起!

一場本不屬於美國的戰爭,迫使美國出兵歐洲,向德國宣戰!出兵亞洲,向日本宣戰!雅爾塔會議、開羅宣言,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和蔣介石,他們成了一個戰線——同盟國;法西斯方面,希特勒、東條英機、墨索里尼成了一個戰線——軸心國。

兩大集團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殘酷戰爭!

大家都知道結果了。無論是歐洲戰場還是亞洲戰場,敵我雙方都是殊死搏鬥,到處都是血流成河,到處都是屍積如山,到處都是生靈塗炭。

這就是戰爭!

最後的結果,軸心國戰敗。

希特勒自殺!東條英機被送上絞刑架!墨索里尼被人民處死!

這就是戰爭狂人的下場!

戰後需要重建,戰後世界也分成了兩大陣營,即由超級大國美國領導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超級大國前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雖然如此,但也出現了一個國際組織——聯合國。聯合國設立了五常,即美、蘇、英、法、中,它們擁有對國際事務的否決權。聯合國的設立,重新建立了世界新次序,國際爭端和國際問題都可以在聯合國框架內進行,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不可想像的事情。

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不可能出現持久和平,國際爭端不可能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

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上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可能經常發生戰爭,很多國家不可能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和聯合國機構的成立,為人類走向文明,學會包容指明瞭方向!

結語:戰,是為了和。

以和為貴!



樓蘭恨歌


不打二戰,一戰之後的格局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