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悟空問答上,如何提高歷史領域的提問質量?

中冀張宣李俊


問題是問的“提問”,按理說只要不偏離歷史方面的問題,都是合理的問題。但在悟空問答上,有太多的歷史提問,並得到了很多標準的解答。所以如果想問題問的有質量,必須得從問題的深度(許多人都問的問題肯定達不到要“質量”的效果),問題的延展性(也就是有爭議的問題),問題的專業性(生僻 有深度,需要專業人士解答),這幾方面入手。



個人覺得,悟空解答就是在提問與回答中,學習或重新溫習自己的知識,只要從中學習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就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和要求了。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經常的學習,能把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養成學習的習慣,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嗎?


小曾看看書


為什麼這麼說呢?

歷史本來就是一個充滿了未知和爭議的學科,是一個充滿了趣味或者說很有意思的學科,也可以說是一個略顯神秘的學科。

歷史都是為了給講述歷史的當代人服務的,一代人就有一代人的歷史觀,一切歷史都有不可深究性。我們且來看看自古以來中國人對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在不同時代的不同評價,如對秦始皇,在漢代歷史中,為了證明劉邦得天下的合理性和正義性,把始皇帝嬴政描繪成一個虐天害民,貪圖享樂,荒淫無恥,殘暴無情的千古未有之暴君,漢能得天下是因為“天下百姓苦秦久矣”,人們急切希望出現一位英雄領導天下百姓推翻暴秦,建立一個仁德之君治下的清平世界;到了魏晉南北朝之後,天下人經過幾百年亂世,逐漸理解了秦始皇當初的所做所為,從隋唐之後,評價秦始皇就開始客觀起來,一直到當代,偉大領袖毛主席一句“百代都行秦政制”,對秦始皇做了蓋棺定論,肯定了他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功績!

類似秦始皇的人物還有隋煬帝楊廣,不過楊廣在後世史書上的命運似乎比秦始皇好點,因為他死後不到三百年的晚唐就有人為他鳴不平,就是晚唐詩人皮日休,有詩說:

皆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為多。

楊廣不用等千年後才有人為他平反了,自唐以後,歷代史書皆對楊廣有客觀評價了,貶低楊廣的我看只有唐一代而已,原因與漢貶低秦始皇一樣,看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事實俱在!

我舉這兩個例子,就是為說明,回答歷史問題,首先一定要依據史有定論的客觀材料進行闡述,之後,可以加入自己的獨特見解,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真實感受,發表屬於自己的觀點,切不可肆無忌憚地攻擊歪曲或醜化,後世早有定論或公論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件;而對史料不清楚或不全面,或者有爭議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也應該站在客觀角度,綜合前代史家的闡述,結合當代史學界和大眾的普遍看法,做到既不違反普世價值觀,不歪曲基本史實,不刻意醜化不肆意攻擊歷史人物。

最重要的是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拿出自己最真實最客觀的想法,切忌人云亦云,也不可隨心所欲,敷衍了事,複製別人的觀點,回答不能太短,語法修辭不應有明顯錯誤。我認為,做到這些,應該就可以逐漸提高自己回答歷史問題的質量!






落日蒼茫風才定


🌹歷史是極其嚴肅的科學,不是文盲半文盲成天喊叫的“笑料”!篡改歷史→就是犯罪!

📚什麼叫歷史?歷史就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也指某種事物的發展過程和個人的經歷。有時專指過去事實的記載或歷史學科。

📕提問或回答歷史問題,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①社會歷史發展具有自身的固有的客觀規律;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提問或回答歷史問題,必須明確歷史劃分的界線。既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界線不分的笑話,提問者或回答者,大有人在。現代的人物,怎麼逆行了5000年,影響了中華民族?

🇨🇳提問或回答歷史問題,離不開“偉人”這個話題。所謂的“偉人”,就是偉大的人物。每一個時代,都有相應的偉人。偉人→是人,不是神!一個國家的公民,不能硬說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偉人,也是別國或全世界的偉人。

📕偉人稱為“偉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榮譽!但不能叫喊成“最偉大”。有了“最偉大”,歷史就到頭了,社會不用再發展了。

🌲網上的“最最最”之說,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史觀!任何時期的偉人→沒有最偉大,只有更偉大!

📚全世界的歷史文獻、史書、教材、課本、國家文件、所有偉人的著作和講話,從來沒有出現過“最偉大”的字樣。

🎄無史據的拼命撥高,瘋狂的叫喊呼號,是對歷史的侮辱和糟蹋!

📚學史使人聰明!懂史增加智慧!


笑看東籬


提問者首先要了解歷史的背景,探討歷史的教訓,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能引起人們的思考。


Gracezl


提問之前對這個階段歷史背景先要有一定的瞭解,瞭解之後這一時期的政治,文化,軍事進行研究,再結合大的歷史背景進行提問


大明王朝徐子升


先查詢下資料,多查詢求證~在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