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为何能在宋代书坛脱颖而出?

付遵毅


黄庭坚是“宋四家”中唯一以狂草驰名于宋代书坛的领军人物,并能存继唐宋大草的唯一人物。其代表作有《诸上座贴》《廉颇蔺相如传》《花气诗贴》《李白忆旧游诗》等,为宋代狂草书的典型代表作品。黄坚庭的草书经历了四个阶段,他自述:“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年苏才筑,子美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草书之妙”还说:“绍圣甲戌,在黄龙山,忽得草书三昧。”他的草书经历了由法到意,从有法到无法,从有意到无意的过程,才悟出草书三昧。

应当毫不夸张的说,黄庭坚的狂草作品同他的其他书作相比,要高出好几个层次,这也说明了习书虽然四体都应深入,但总有个重点的道理。黄庭坚的草书点画能盘旋回顾,遒劲健逸,这是与他的执笔分不开的。在笔法上他是,高提笔,合腕随己左右。其用笔以中锋为主,有时加入侧锋,下笔轻逸而不浮滑,画线质圆转灵动,以各钟不同的曲线构成节奏跌宕,连绵不断,韧性十足的感人的艺术效果。在运笔的过程中,由于提按微妙,轻重反差不甚强烈,则全由用墨的浓淡枯湿来体现草势的韵律和对比。

由于结体的夸张而鲜明,在疏处是无比空灵萧散,在密处是团聚紧结,造成极大的反差,而且松处令其更散,紧处使他更密。对于主笔是匠心独具地拉长和扩大,而笔画次要的则紧收,或密集或弱化。其牵丝不仅作为连接,也作为一种笔画,有机的自然地入其结构之中。

他的草书作品通篇气势宏大,开张宽博,以手卷为主。在整行的构成中,中轴线总是处于一种摆动式的运动,没有绝对的中直,动感极强。

总之,黄庭坚的大草不仅讲法度,而且热烈奔放和奇崛变幻的结构,章法的表现,突破了点画线条的本身,使点画线条的结构决定着其风格特征的形成。黄庭坚的草书有力的证明,王羲之草书和张旭,怀素的草书已成为当时影响草书发展的两大要素而结合于一体。


茗钰心


心意落在“局部字形”却遗忘了“整体空间”……心落空处者“大书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