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和刘伯温曾是同窗好友,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品明鉴清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施耐庵其人,以前学术间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至于,民间流传他和刘伯温之间种种的故事情节,则更像是一种文学演绎的形式。

以鲁迅为代表的很多学者认为施耐庵这个人是不存在的,他们的理由:一是,施耐庵这个名字其实是假托了明朝《明英烈》的作者郭勋的名字;二是,在郭勋刻印《水浒传》这本书之前,从来没出现过作者“施耐庵”这三个字,反而是等到郭勋刊本一问世,才开始出现了“施耐庵”这三个字的!


然而,这种想当然的说法,一下子就让老施家的后人不干了。他们赶紧回家翻出祖传的《施氏长门谱》,指着里面的记载,说:家谱里面明明写着,“第一世始祖施彦端,旁边还特意有个小注,写有“字耐庵”三个小字!”同时,问题中所提到的,在这个“家谱”里面也有记载:说施耐庵比刘伯温大十五岁,与刘伯温是同榜中的进士。

以上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呢?这个官司直到八十年代初,随着兴华施家桥村头一座古墓葬的发掘,才彻底揭开了谜底。

墓主人为施耐庵曾孙施廷佐,葬于嘉靖三年。墓志铭是刻有:施廷佐高祖施元德大元年生曾祖施彦端(耐庵名彦端)。印证了《施氏长门谱》所记载的是正确的。
不过,从具有说服力的史料来看,施耐庵和刘伯温两个人之间,其实并没什么交集。说两人之间的关系,从同窗的莫逆之交到后来的分道扬镳,更像是杜撰出来的文学作品,没有史料可以佐证。


茅山夜话


刘伯温,就是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他精通经史,依附朱元璋后,曾参与朱元璋平张士诚、陈友谅和北伐中原之大事,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同时刘伯温又擅长诗文,在文学方面,他和宋濂、高启被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而在民间流传中,刘伯温也和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物,他聪明好学、在当时很有才气,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人,三十六岁中进士,著作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和刘伯温曾一起中进士,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呢?

其实他们也谈不上反目成仇,只不过是想法上的不同,人各有志,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这样的道理。

他们是元朝元统时期一起中的进士,而当时元朝朝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同时又有权贵欺压良善,施耐庵因不满当时的官场黑暗,也不愿巴结、迎合当时的权贵,认为这样有失气节,所以就弃官回乡了。而这时刘伯温却还没有离开。


所以刘伯温和施耐庵从这时起就出现了想法上的分歧,也觉得他们不是志同道合之人。

后来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出现很多义军,其中有朱元璋和张士诚,张士诚因为施耐庵很有名气,所以就请施耐庵帮助自己,而刘伯温则依附于朱元璋。

当张士诚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就开始贪图享乐、不听别人忠言建议,施耐庵在失望之下就离开了,后来张士诚兵败,这时施耐庵为了避祸于当时,就搬家了。后朱元璋也曾要请他来辅佐自己,但施耐庵却没有去。


后来施耐庵在七十余岁时去世,所以施耐庵和刘伯温也不算是反目成仇,只是他们的想法和看法不同,所以走的路就不同,刘伯温最终成了明朝的开国功臣,施耐庵也写出了名著《水浒传》。他们也算是各有成就了。


中孚鉴


施耐庵与刘伯温都是元末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文学家,哲学家。

施耐庵与刘伯温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后来刘伯温替君主昏庸,官吏腐败,民不聊生的元朝做事,施耐庵感到耻辱,写信告诉刘伯温,同门之谊到此结束。

图1.施耐庵



图2.刘伯温


无量天尊101


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肯定会反目成仇啊


紫器云华


据我所知施耐庵是宋朝的人,刘伯问是明朝人,中间还有个元朝这三朝相差多少年距离,你说的这俩人是朋友施耐庵得活多少岁才能和刘伯问讲上朋友这是不是施耐庵穿越朝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