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毛笔字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换字帖了?

千年老妖69458619


针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只要把范本的笔法要点和字法特征抓住了,背着帖能出点意思,一看就知道了临过什么帖,这时候就可以换另一个帖。如此,以同样的方式多临摹几个帖。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分别练以前学过的帖,这种大循环式的周而复始练习方法,要比花费几年的时间专工一个帖效果好!



当把第一个帖练差不多的时候,换第二个帖,这时候会发现,似乎比头一个进展快、效率高、问题少……觉得练先前那个帖的时候,总是写不好的笔画或字形的问题,却在这个帖当中没有出现,而且感觉挺顺手。其实,并不是这个帖比之前那个帖难点少好掌握,而是技法逐渐熟练了,所以觉得一个比一个简单不难了。

关于临帖问题,我主张,临帖不要死求一模一样,七八分像就可以了。假如让原来的帖主再写一遍,也未必丝毫不差。再者说了,我们学帖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在于理解原作精神实质,从中获得技法精要,借以改善以往不良的书写习惯。


力求写像只是过程而已,即使写得特别的像,甚至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也没有必要,关键是能否将帖的元素提炼出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用于创作,单纯留于模仿秀形式而脱开帖就不会写了,创作也用不上,岂不是白费工夫? 况且,好字帖、好字体那么多,为什么非得去学所谓大家公认的名帖,而不选择适合自己笔性的呢范本?

以上是我的见解。感兴趣的朋友请点,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信息,会有惊喜。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我也是学习颜体楷书,在《今日头条》也上传过一些视频,主要是《颜勤礼碑》的教学和临帖视频。

题主说目前在临《多宝塔碑》,下一步打算换《颜勤礼碑》!由于我也是一直在练习这两个碑,对这两个碑也有些许了解,所以我认为对这两个碑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下面就将《多宝塔碑》练习到什么程度可以《颜勤礼碑》,谈我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以下这两种情况就应该考虑换《颜勤礼碑》练习:

一:进步缓慢乃至有所退步!

这种情况一般都称之为“瓶颈期”,相信每一个练习书法的书友都有遇到过。就是突然感觉自己的越写越难看,或是写来写去都这个样子。

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你已经对这个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眼力自然的提高,这两者是相互相承的。从而使得对自己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而这时你的书写能力却又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因此总是觉得自己进步缓慢及至有所退步!

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换《颜勤礼碑》来练练手,但时间不宜过长,练个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就应该回头再去练习《多宝塔碑》。当你回头再练《多宝塔碑》的时候,可能之前一直困扰你的那些问题,有相当的一部分会迎刃而解!

二:对《多宝塔碑》的用笔结字已经非常娴熟!

这种情况说白了上面讲的那种情况的高级版。

就是你对《多宝塔碑》已经非常娴熟,基本上是手到擒来。写出来的字,人家一看就知道这人是学《多宝塔碑》。

这时候就应该换《颜勤礼碑》来做为主要的练习对象。

由于您在《多宝塔碑》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颜勤礼碑》就显得轻松许多。不再是像初学书法书友一友要一笔一画的练习,练习的重点往往会放在整体的韵味了。比如将《多宝塔碑》较为“方”的笔画“磨圆”,将《多宝塔碑》较为“秀健”的结字写得更为“丰厚圆润”!


以上是我就《多宝塔碑》的学习情况,决定是否换练《颜勤礼碑》的建议!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里留,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
如果我的“悟空问答”的您有所启迪,请为我“点赞”!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古今书法!


古今书法


1.大家好,我是兰亭书法日讲!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2.对于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首先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然后反复临摹学习。那么学多久?学到什么程度才能换字帖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结合我的学习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之谈吧。

3.换贴也意味着出帖。临摹法帖分为三个阶段:对临,通临,背临。每一个阶段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第一个阶段对临解决了点画的写法,结构等技术性的难题,也就是形似。当把笔法和结构解决了以后再通临和背临,最后解决神似。



要想换贴,也就是出帖首先把所学字帖的笔法,结构,以及章法气韵通通解决了才可以谈到换贴。

临摹的字的点画形态,结构法则,以及字与字之间的承接完全达到和字帖一样是可以换贴了。


4.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感觉有用的话麻烦点赞转发,如有异议下方留言指正!谢谢!!


兰亭书法日讲


换字帖有几种种情况,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哪几种情况下更换字帖。

第一种,对所习的字帖找不到临写感觉,投入不到学习状态中,进展缓慢。虽然自己十分喜欢,但由于缺乏解决笔法上所遇到的困难,这时候先放弃一段时间,换其他的字帖找找感觉。等有了一定的笔法基础,又再去练习。如果还是不行,就不要再坚持。他可能真的不适合你的风格。



第二种,对所学的字帖能够很好的掌握他的笔法和结构,但长期的临习产生了审美疲劳,激发不出灵感。这时候也应更换字帖,在其他的字帖中,结合你已有的临帖经验,去感悟书法中的点画相通的共性。你会发现笔法通,所有的书体拿来即能临出他们的神意。


第三种,这种情况便是已经精熟了。完全能够把所临习的字帖中的神韵化解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了。为了拓展更高的书法技艺,专精一体,旁涉诸家,是取得更大进步所必须的。以专精的这一体为主线,吸收其他人的优点。

临帖的目的,学习的是笔法,任何字体的笔法都是相通的。差异在于处理的方法不同,笔法组合不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风格流派。你无论选择任何一家的字体,你都能从他身上学习到正确的笔法。如果把学习的目标放到了字体上,字体是死的,你最多学到和他一样,便到了尽头。而笔法是活的,可以任意的进行组合。

法本无体,贵在会通。现在学习书法的人,受到了书体的错误误导,把书体当成了学习的目标,以致于全天下欧颜柳赵,魏碑隶书,写的只是像与不像而已。学习概念没弄清楚,换多少本字帖,最多就是把字体进行分解组合。实质的笔法应用,却被忽略,一离开字帖,便不知道如何写好。


子衿书法


换帖是个不能太着急的事,如果是入门帖,可能需要久一些,比如多宝塔,九成宫这种楷书,正常的话半年就应该有一定规模了。当然,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差一点也不行。但问题是手写并不是打印,稳定性再高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关于出帖,笔者认为,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出帖,不必要死扣,因为当你在这个帖已经实在没什么油水可榨,不如出来学一下别的,也许回头再看有不一样的收获。


当然,有些人不能换帖是因为方法不对,导致怎么写也不像。这种情况建议一定要多横向学习,就是说要向同学取法,多看视频,多上课,先把方法矫正,否则的话即便换帖也还是写不像。

帖也有长有短,也不必为时间所限制,一切以取法为目标。取到了即可换帖


书山勤为径


现在告诉题主,我的观点是:

把现在临的帖继续临下去,当你把帖子上的字临到七分像时,就可以换帖了。如果临不到七分像就换帖,那是不可以的。

按理说,临写唐楷,应先临写欧阳询的,再临写颜真卿的,之后临写柳公权的。

还有一点要告诉你,即便是你临到七分像后换帖,在临写更换后的帖子的同时,还要临写先前的帖。这叫临新帖,巩固旧帖。

我的建议是:还是专工一帖的好!如果一生把一个帖子临写好,就已经很不容易啦。临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书法创作打基础。当你把帖子上字临到七分像时,加上自己的三分东西,这样,你就成功了!



只外,关于题主提问中的用字,我要纠正一下:应该把“练毛笔字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换帖了?”改为“学毛笔字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换帖了?”。 练和学虽一字之差,但它的意义却大不相同。练,为俗;学,为雅!




中州耕牛堂主


不建议你换贴,除非有老师的指导,认为你可以换临它帖,来纠偏,弥补自己的不足。或或者已经临摹学习了二三十年了,已经基本掌握《多宝塔》的书法技法,换贴到不是不可以。如果只是浅尝辄止,见异思迁,或者刚觉《多宝塔》学起来较难因知难而换的话,还是不换帖为好。如果真正喜欢书法和颜真卿的书法,坚持不懈的学习下去就行了。如果在书法的基本技法还没有通过临摹学习《多宝塔》扎实掌握,坚决反对还帖。因为这时换贴,可能会出现邯郸学步的状态,往往在临摹是无所适从,结果是二者都无法写好。就像小猴子捡苞米那样,丟了西瓜捡了芝麻。

坚持临摹学习下去吧。知道能够按照《多宝塔》笔意、技法创作作品,这是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或审美观点换临摹其它书体了。一辈不敢越雷池一步,也不现实,何况要想写出个自我,精通一家之后,就要遍阅百融会贯通,而形成自己书法风格。也有一辈子只学一家的,成就也不错。如田英章、卢中南、孙伯翔、曹宝麟等等关键是要把基础打扎实了。学会了走路,掌握了运动的平衡技巧,自己就可以愿意怎么飞怎么跑怎么跳都可以了。不会走就想跑或跳,那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书法就要先专然后博,然后由博在到专,这里的专就是自己面貌的专。祝进步!





翰墨书道


不仅仅是学习书法,学习任何东西浅尝辄止都是大忌。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书法老师都是不主张学生随意的更换所学的字帖的。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字帖的诱惑是非常大的,因为每一个字帖的风格都不一样,每一种风格都能给学习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但是中国书法史上留下来的经典的字帖有成千上万种,我们一生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一个字帖都去学习。

只能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字帖去学习,通过几种字帖的学习去掌握和了解书法的规律,而这几种字帖必须要深入的去学习,不能随意的更换字帖。其它的字帖只需要了解性的看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经常的换字帖练习,那么哪一种字帖你都写不好。

学习书法为什么不能经常换帖:

1、长期不停的更换字帖,每一个字帖都写不深入,是很难了解书法的规律的,字体也很难写出一种深度来,这个和学习其它的东西也一样,很难看到一个厨师精通八大菜系的。

相反,我们深入的学习一个字帖,通过这个字帖掌握了书法的内在规律,就能一通百通,其它的风格稍微了解一下就能写出来。

2、长期换帖会让自己迷失方向,每一个字帖都是图一时的新鲜,写一段时间就放弃,这样是获得不了学习书法带来的更高级的快乐的。也会使自己的书法风格越来越杂,最后成为四不像。

什么时候可以换帖:

最少也要在基本掌握这本字帖的特征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创作才可以换帖。

能够做到可以准确的临摹,并且用这个风格进行创作。

但是,这个时候即使换帖也要换同一种字体,比如可以从柳体换成欧体或者褚遂良的楷书。

这种换帖,虽然风格不同了,但是它们的基本的道理还是一样的。

总之,学习书法就是要和字帖谈恋爱,专一一点肯定是好的。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不二斋


临帖的目的是要学习古人写字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要写的内容中去。

有的人一辈子就临一种帖,这种方法是不提倡的,再好的帖都有其优缺点,学书法要善于从各种帖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方法。

所以临帖临到一定时候要换帖,换帖并不是以前的帖就不临了,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回过头来再临,每次会有不同的收获。

何时可换帖呢?当“背临”到十分熟练时可换帖。

换什么帖是有讲究的,如这位书家的帖不止一种,那就应换他的其他帖,等把这个书派的几种帖都临遍,才可再换别家法帖。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练书法如同我们拜师学艺,古代名家书法碑帖就是我们要拜的师傅。一般悟性好的徒弟出师要三年,有的甚至好多年才能出师。这就是每个人根器不同。学书法就是一个破我执的过程,不能以自己的认为和臆想习字,而要眼、心、手具到。观察古人在写一个字时的结体布局每个笔画线条的运行。做到意在笔先。反复练习。悟性和天赋好两年左右就可再适当涉猎别的碑帖,从别的碑帖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学识。不过我建议以自己对自己的性情和喜好要有深刻的了解才能选取碑帖。别学得太杂。书业有专攻书艺方能通神。只要取法乎上,一辈子只临古代任何一个大家的一部碑帖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或者终身一定会有成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