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冬天?不存在,这不过才是进入互联网下半场而已……

互联网的冬天?不存在,这不过才是进入互联网下半场而已……

最近媒体上都在说互联网冬天来了,问题是这不是互联网的冬天啊,互联网应用仍在增长,业务持续扩大,那为什么人人都在喊狼来了。

我们知道互联网进入下半段以来,创业下沉到了民众很基础的一些需求,然后被创业者声称痛点,创业活动直接变成金融套利工具。也就是说,利用互联网前期的发展红利,创造的巨大财富及声望,进行一场金融的操盘。

外卖,团拼,包括p2p、共享单车这些业务只是依赖互联网做业绩,但是说到技术创新,其实很单薄,创新需要更持续更耐心的投入,这是很多投资人不愿意看到的,比较共享单车两家企业,摩拜和ofo,可以看到,摩拜在科技上投入要强于ofo的,但是ofo在于车辆成本低,先期可以强占市场,但是当两家企业都有强大资源后盾的时候,用户的选择就很明显了。再往后ofo由于运营问题,同时又和投资者的关系逐渐变冷,遇到了资金链紧张,后面把免压废止,就开始出尔反尔了,而摩拜却开始免压,并且推出自己新一代的车型。比较二者发展ofo缺乏技术创新基因。缺乏一以贯之的持续运营的理念。

拼多多就不想说了,拼多多和当年百团大战时的各种团拼企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互联网的今天,拼多多解决的不是消费降级的痛点,而是小企业手工作坊如何能把产品展现在大众面前,如何导流引导的问题,拼多多展现了一个合适的场景。这个场景缺乏持续扩大的基础。很多人在讨论消费降级,这就是在故意发出错误引导。

外卖也是,当引导上线上的时候,却没有科技创新,使用科技风控,对食品安全,外卖人员职业环境安全视而不见。

金融p2p这里就不细说了,金融科技对绝大多数对于这类企业只不过是个噱头,管理投资都是执业人自说自话,银行缺位下的民间金融人的贪婪一览无余。

下半场的各个行业对整个互联网的透支,一览无余,创新的难在不是没有创新,而是总是拿所谓微创新说事,虚夸的微创新只要有噱头就能去进行金融操盘,比如数字货币,区块链。

传统互联网在创新的时候也无法在消费互联网里面有什么找到什么新东西了,鼓吹大数据、AI的各位老大,难道真的可以提升人群的购买力吗?显然是无法达到目的的,阿里这时候一头转向了B端,我们看阿里的智慧城市大脑,智慧工业大脑等一系列产品,这些东西就是把云,大数据和AI这些在民用不太靠谱的东西打个包拿去政府和企业去贩售,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们知道这些行业本来是传统软件公司的领地,也就是说以前互联网企业做不来,甚至还鄙视的行业。通常是由IBM,Oracle,SAP,国内的用友金蝶,和其他专业软件提供商的领地,可是现在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看上了。互联网企业真的能做好这些行业的软件吗?我是怀疑的,但我看到了中小传统专业软件公司的哀鸣。

互联网的冬天?不存在,这不过才是进入互联网下半场而已……

互联网下半场是对对创新能力的重新考验,是冲到头部和扩充的疆域到某个地步的茫然无措和搏命突围,裁撤的人员是为了新的布局调整。是成熟行业无投资的一种保护性操盘。

最后我劝很多头部互联网公司还在搬砖的技术人员,此时应该下沉的二三四线城市,做相关行业的信息化和互联网化,包括物联网化。这可能才是下一个实实在在的风口。否则恐怕你面临的是你的35/40岁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