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剑桥视频


湖南人对日冠人不分大小,老弱,乡村绅土,或民间帮派,土匪,一提到日本人人痛恶嫉首,恨不得剥它皮,吃他肉,所以日本进入湖南如同老鼠进入一样,人人想方设法打日本,我听湘阴六塘两兄弟被日寇虏了抬一个联队长,两兄弟抬了箭步如飞,随从走不赢,日寇兵武器放担架上,两兄弟喜在心里,日本兵手里无枪了,兄弟俩担了日官和土兵枪起步,日本兵空人跑他两兄不赢,最后他们担到湘阴邓婆桥,兄弟一齐劲就将日本军官丢到桥下水里了,兄弟各自分散跑了,另外湘阴湖区一个土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叫:李宇梅,他只少打死日冠五六十人,他主要夺他枪和物质,这样打日本兵在湖南遍地都有。


昌浩谷农物


说抗战,就不能不提湖南。从1938年开始,日军就攻进了湖南境内,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湖南都没有被日军占领。

湖南,是抗战时期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冈村宁次就曾经感慨:欲灭华夏,先平湖南。

湖南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在正面战场的22次大会战,其中6次都发生在湖南境内。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一共歼灭日军20多万人。要知道,22场大会战一共才歼灭日军40多万人,在湖南境内就歼灭了一半。



长沙会战。

从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三次大规模的长沙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到200多万人,日军被歼灭了5万多人,他们打通中国南北通道的战略企图,被彻底挫败。而长沙会战的惨烈程度,确实难以想象。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守卫草鞋岭的史恩华营,抗击日军疯狂进攻,全部壮烈殉国。守卫斗篷山和金龙山的胡春华营,更是与敌人激战了3天3夜,除了几名重伤员开始撤出战斗外,其他人全部壮烈牺牲。冈村宁次的进攻屡屡受挫,长沙军民誓死守城,让日军不得不撤退。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集结了12万人再次进攻。日军吸取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教训,不再分兵作战,而是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随着各路援军开进长沙,其它战区也纷纷策应长沙作战,主动向各地日军猛烈进攻,迫使日军后退。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再次集结了约12万人,气势汹汹的进攻长沙。中国军队誓死抵抗,还在长沙城内与敌人肉搏厮杀,一举击退日军,赢得了胜利。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盟军的胜利,全靠中国军队的长沙大捷!”



常德保卫战。

这是一次惨烈的战役,常德一个师的兵力,和日军激战了16天,歼敌5000多人。8000多守军,最后只剩下了500多人。这场战役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给予了日军重大的挫折。常德城内,所有的街角巷口都被利用,民房被打通,到处都是暗堡。第170团营长张挺林率部在阵地中奋勇冲击,负伤达七次之多,壮烈殉国。攻入城内的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常德守卫战,惨烈至极。

同样惨烈的衡阳保卫战和湘西会战,中国军队和湖南人民舍生忘死,彻底击溃嚣张的日军,让他们认识到了中国军民,湖南人民的抗日决心。


当然,抗战胜利是各地人民共同浴血奋战造就的,每一个为了抗战胜利牺牲的中国人,都值得永远铭记。


七追风


在湖南呆过好多年,都快安家到湖南了。觉得湖南人聪明,勤快,做事蛮很狠。特别是打架不怕死。在街上拉帮结派,拿着刀子满街砍得就算湖南人厉害。好像湖南人还能文能武,吃完饭没事做闲聊时就喜欢讨论时政,国际大事。闲聊时感觉他们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还有那公园里老头大妈你还别去惹,碰了一点事他们吃了亏,调子高的很,不是要赔钱就是了不难,感觉就是不怕事。我能感觉的出来。当年鬼子在别的省节节胜利,在湖南受阻,那是正常的。鬼子是铁的话,湖南人就是钢,两者一碰就是你死我活干了起来。湖南人感觉一直不服输,鬼子碰了,估计会被百姓砍成一块块的做成长沙臭豆腐。😁但是湖南人也有不足,感觉当领导,搞决策,搞理论还是有一套。以前广东打工时候,好多工厂的组长,科长,经理都是湖南人,很有领导气派。好像广东好多市领导也是湖南籍的。不足的就在于过于理论,搞起经济,经商来就不如广东人,潮汕人,温州人,福建人灵活,八面玲珑会做生意了。这方面湖南人有那么一点一根筋的感觉🤔这就是我生活在湖南长沙好多年的感觉,总体来说,湖南人算中上等素质了,还不错😊


中国黑协副会长


作为一个湖南人,很荣幸给大家来解答这个问题,抗日战争中后期,湖南成为日军打通中国南北大动脉,直取广西,打通越南,企图快速占领东亚。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日军的这个计划,遇到了湖南这块硬骨头。

日军在湖南战场,依次为: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湖南军民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日军原计划一个月拿下湖南战场,没想到在湖南打了整整6年。最后随着美国两颗原子弹,日军撤退了,迄今,在怀化芷江还有一块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受降碑。

为什么湖南人这么顽强。取决于三点:

1、吃得苦

2、霸得蛮

3、耐得烦

李鸿章说了一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近代的中国历史,被列强欺压,国土流失、百姓遭殃,湖南人敢于创新、敢于崛起、敢于反抗,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就留下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其实这几句话,就代表了湖南人的精神。惟楚有才,敢为天下先。

湖湘精神:归纳起来,就是三气,灵气、霸气、匪气。刚是内核,毅是灵魂,灵是气质。

湖南人既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忍之志,又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迈之气。所以,日军来一万,杀一万,来百万,杀百万。湖南人就是认死理,一条路走到底,倾家荡产都要跟不平等抗争到底。


综上所述

为什么湖南是日军最难攻克的地区,因为湖湘精神


城市观察君


据说日本人开战前对中国各地的血型构成进行过研究,他们已经预计湖南会是很困难进攻的地方。

第一、湖南人地处中国南方地区,中国南方本身团结抵抗的心理就比较强。民风也是相对强悍。

第二、湖南并非一马平川,还是有很多山地,而且有江河湖泊。这给进攻带来一些阻力。

第三、湖南人A型血比例相对较高。A型是天生的战士。这就是最适合打战的血型。这个血型来源于森林对于陌生环境适应度是最高的。勇敢、果断、协作配合以及战斗中的聪明都是最佳的。欧美人中德意志人就是A型占多数。二战后英美人感叹,为什么我们跟德国佬打战那么难,有人解释说,他们天生喜欢打战。其实与血型为A型有很大关系。如果要组成一支强大的王牌部队,一定要大量招募A型血。

关于血型,其实一同外出到外地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平时很外放很狂躁的人突然变得怯弱,那一定是O型或AB型。如果部队里这两种血型过多,尤其战斗小组都由他们组成,那战斗力会大打折扣的。一定要让A型在其中发挥带头作用。


國病


74军打光后,在湖南补充的,第五军在湘潭组建的,十军和74兵员十之八九都是湘人子弟,其它北方人只晓得当汉奸,你见过湖南有汉奸吗?民团黑社会都自觉组织打日本?其它地方有吗?农民用锄头干死小日本你见过吗?雪峄战役一个武冈城国军一个营守日本就是攻不进去,那是有民团。日军攻到雪峄山下竹市就是过不了,我爷爷就洪江(是武冈人)没有民众一仗下来怎么补充兵员,物资怎么运上去,这就是民风,除了广西和湖南你见过有这种民风吗?我们老家在湘西南,祖上都参军了,农民说这是我家,绝不允许外人踏入半步,小日本是外人,所以湖南就变成日本人的伤心地!!


西门吹雪58030385


敢问提问者的问题该如何解释,既然是湖南是最难攻克的地方,那么湖南省应该是全境都没被日军占领吧?

可事实并非如此,抗战时期的湖南省日军占领区的面积几乎覆盖了湖南省全境!长沙、岳阳和衡阳的城市相继落入敌手,这就是题主所说的“最难攻克”?

接下来说一说湖南省境内与日军的战争,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打了长沙会战、衡阳战役和湘西会战,两败四胜,还有三次是惨胜。如此战果,果粉竟然能够吹嘘出薛岳和方先觉这样的“战神”。

前三次长沙会战,只是保住了长沙城,长沙城之外的无数县城还是相继落入敌手,而第四次长沙会战薛岳直接把长沙丢了。还有衡阳,47天战斗,战斗到方先觉都投降,愧对衡阳战役中战死的官兵。最后一个是湘西会战,当时是1945年4月至6月王耀武指挥的一场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日军还是攻占了湘西大片领土,而且当时日军已经快失败了,湖南战场还是丢城失地,这叫最难攻克?

国民党在湖南战场上节节败退,而敌后战场却开始发展起来,1944年10月上旬,八路军组建了南下支队,11月9日,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越过同蒲路,由太岳区垣曲以东南渡黄河,越过陇海路,向豫鄂湘粤敌后挺进,并于1945年1月在湖北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在此期间,南下支队多次与日军作战,收复了湖南大片领土。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湖南省是抗战时期日军最难攻克的身份”是果粉编造出来的谣言,是果粉吹嘘的结果。




用户76391435595


这个是湖南人的骄傲,抗日战争中国很多将军,司令员什么的都是湖南人,所以这个是有原因的,

第一就是湖南人教育氛围较好,不是吹,中国很多读书人湖南占比觉得是最高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曾国藩开包的学堂也是近代的人才保证,

第二就是湖南人性格比较刚毅,无湘不成军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吧,到了抗日战争时候,家仇国恨就是战斗力啊。



第三就是湖南的地势,衡山山脉给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利地势,在以前湘西地区好多都没有路,想去扫荡大部队进不去啊。小部队一去不复返,增加了收服难度。


动车锤子


知道有人会说参战军人不全是湖南人,问题是,湖南老百姓投降了吗?当伪军了吗?有上海南京那样吗?有像东北那样吗?查查历史就知道,远征军里都有很多湖南籍的。湖南的爱国主义教育自古以来就是特别注重的,卖国求荣的人是被群众唾弃的。我知道有些外省人必定会不服气,那就得看看敌方的评价了,你们可曾了解日本人对湖南的评价?


评论区到处都有俺


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湖南被誉为“中国的普鲁士”是有其原因的。

虽然湖南在古代史上并不显达,三国以上就一个邓艾,属于三流人物。但从晚清两江总督陶澍以来,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谭嗣同、黄兴,再到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才辈出,可谓是一茬接着一茬。

所以第一点,湖南人才辈出。其次,湖南民气可用,按照杨念群教授《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一书中的说法,湖南在很晚才出现一位儒学大师王夫之,所以其学风也相对质朴,更崇尚实学。而且湖南的乡民民风淳朴,追求进步,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对外。

第三点,湖南的地形条件复杂,山峦众多,最适宜“天炉战法”的施展。薛岳一代军神,蒋介石重视湖南战场,调集众多中央军死守湖南。所以日军虽然调集精锐,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皆无法占据湖南全境,反而损失几十万的兵力,占全国战场损失兵力的几乎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