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清朝和外國簽訂條約時,有時稱自己是大清帝國有時稱為中國,這兩個稱呼使用時有哪些區別?

積木拼的飛機


先說“中國”一詞的由來。

早在周朝時期,"中國"一詞已經開始使用。當時,“國”指的是一座城,而中國的俠義意思是位於中央的“國”。廣義上的意思是周朝所處的華夏地區,這是為了和周圍夷狄部落相區分。


等到秦漢時期,“中國”一詞已經等同於漢民族建立的王朝來使用。也是從此開始,唐宋元明清等,歷朝歷代除了用國號稱呼自己以外,還使用“中國”一詞稱呼自己。

以上算是約定俗成,而正式把“中國”當成國號(國名),是從中華民國開始的。從此以後,中國成了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政治名詞。

再說清朝的正式名稱——大清!

1616年,努爾哈赤建國國號為大金。史學家為了和以前的金朝有所區分,稱它為“後金”。而此時,努爾哈赤還不是皇帝,他是“汗”!


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女真”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所以,清朝的國號是“大清”,也叫大清國,清國。

順治皇帝曾自稱“大清國皇帝” :大清國皇帝臣敢昭告於皇天后土。。。

在清末外交領域,清朝使用過好幾種稱呼:大清,大清國,大清帝國,中國。。。外國人不管你,只要滿清老老實實簽字就行。反正名字再多,也是指的一個國家,一個朝廷!洋人也不怕你賴賬!


所以,“大清帝國”和“中國”並沒有實質性差別。不過,滿清覺得稱呼自己為“大清帝國”更有面子一些。僅此而已。



勇戰王聊歷史


直到民國開始,清帝退位詔書上:“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後來直到我們中華共和國成立才正式稱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