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慘遭宮刑之後,為何反而升官做了宰相?

半溪


我明白題主的意思,司馬遷在受宮刑之後擔任了中書令官職。中書令在唐代確實是宰相,但漢代的話,有一定的職權但是政治地位並不高,更談不上宰相。這裡就說說中書令官職的演變。

(司馬遷是歷史上第一個中書令)

中書令,漢武帝時始置。這個官職的具體作用就是幫皇帝整理文件,傳遞外臣的封奏,由於屬於天子近臣,又能接觸朝臣的奏本,故而權力不能算小。但是,官職並不高,這個位子俸祿只有一千石(漢代二千石才能算中高級官員),而且隸屬於少府。少府是漢代九卿之一,管理宮中後勤事務。九卿在三公之下,只有做了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才能算作宰相。故而,連中書令的頂頭上司少府都差著宰相好遠了,中書令又怎麼算宰相?漢武帝一直是大權獨攬,設立這樣的官職也是為了親自處理政務,架空外朝,更不可能給這個官職什麼權力了,中書令只是一個秘書罷了。那為什麼司馬遷受宮刑後去做了中書令呢?因為中書令這個職位在漢武帝時期是由宦官擔任的,原因估計是長期出入內宮。

(漢元帝時中書令石顯專權)

到了漢元帝時期,由於皇帝本身不管事,所以中書令石顯開始真正掌握權力,一度達到專權,甚至比丞相更厲害。不過好景不長,漢成帝即位後石顯的中書令官職成為“中書謁者令”,地位下降,最後完全廢除。東漢不在設置。

(東晉謝安也擔任中書令)

而到了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重新恢復中書令官職,不過由士人擔任,成為皇帝的機要秘書。晉代到南北朝,中書令地位日隆,眾多權臣都曾擔任此職務。如東晉名相謝安。

(三省六部制)

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將宰相職能一分為三,設立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三省長官併為宰相(唐朝尚書省逐步退出決策層,由中書、門下二省決策政務)。中書令即中書省長官。隋朝為避諱隋文帝之父楊忠,改中書省為內史省,故而中書令也稱內史令。武則天時改制,中書省改稱鳳閣,中書令改稱內史(同時門下省改稱鸞臺,長官門下侍中稱改稱納言)。

五代十國時期到宋代,中書令逐步變成榮譽官職,由親貴王族擔任。遼、西夏、金保留中書令,為宰相之首。

(朱元璋時期宰相胡惟庸為最後一箇中書令)

元代以中書省為政府代稱,中書令即為真宰相。各地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也就是地方政府。即現在的省。明代延續,胡惟庸為中書令即宰相時案發,被殺後明朝廢宰相,此後明清再無中書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