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惨遭宫刑之后,为何反而升官做了宰相?

半溪


我明白题主的意思,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担任了中书令官职。中书令在唐代确实是宰相,但汉代的话,有一定的职权但是政治地位并不高,更谈不上宰相。这里就说说中书令官职的演变。

(司马迁是历史上第一个中书令)

中书令,汉武帝时始置。这个官职的具体作用就是帮皇帝整理文件,传递外臣的封奏,由于属于天子近臣,又能接触朝臣的奏本,故而权力不能算小。但是,官职并不高,这个位子俸禄只有一千石(汉代二千石才能算中高级官员),而且隶属于少府。少府是汉代九卿之一,管理宫中后勤事务。九卿在三公之下,只有做了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才能算作宰相。故而,连中书令的顶头上司少府都差着宰相好远了,中书令又怎么算宰相?汉武帝一直是大权独揽,设立这样的官职也是为了亲自处理政务,架空外朝,更不可能给这个官职什么权力了,中书令只是一个秘书罢了。那为什么司马迁受宫刑后去做了中书令呢?因为中书令这个职位在汉武帝时期是由宦官担任的,原因估计是长期出入内宫。

(汉元帝时中书令石显专权)

到了汉元帝时期,由于皇帝本身不管事,所以中书令石显开始真正掌握权力,一度达到专权,甚至比丞相更厉害。不过好景不长,汉成帝即位后石显的中书令官职成为“中书谒者令”,地位下降,最后完全废除。东汉不在设置。

(东晋谢安也担任中书令)

而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重新恢复中书令官职,不过由士人担任,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晋代到南北朝,中书令地位日隆,众多权臣都曾担任此职务。如东晋名相谢安。

(三省六部制)

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将宰相职能一分为三,设立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并为宰相(唐朝尚书省逐步退出决策层,由中书、门下二省决策政务)。中书令即中书省长官。隋朝为避讳隋文帝之父杨忠,改中书省为内史省,故而中书令也称内史令。武则天时改制,中书省改称凤阁,中书令改称内史(同时门下省改称鸾台,长官门下侍中称改称纳言)。

五代十国时期到宋代,中书令逐步变成荣誉官职,由亲贵王族担任。辽、西夏、金保留中书令,为宰相之首。

(朱元璋时期宰相胡惟庸为最后一个中书令)

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府代称,中书令即为真宰相。各地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也就是地方政府。即现在的省。明代延续,胡惟庸为中书令即宰相时案发,被杀后明朝废宰相,此后明清再无中书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