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军入关失败,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金牌提问者


清军山海关入关失败,也会有下一次的叩关,或宣府、或大同,亦或其他的地方。大明边防要塞在李自成等人的袭扰之下,大多已形同虚设,在满清强大的机动能力下,他们随时有机会整军再战。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形势。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便开始了享乐,纵兵烧杀抢掠,甚失民心,大顺军也在鼠疫的影响下折损颇重,李自成本人有疑心,大顺内部也有隐患。

这样的一支队伍,是没有什么长久可言的,败亡是迟早的问题。

南明呢?他们可顾不上北伐,东林党等人仍然在争权夺利,擅于口舌之争,而实无救亡良策。崇祯自缢,也有他们误国的原因。


他们在没有团结起来的时候,也谈不上什么救国救民。

再看张献忠的大西,张献忠这个人比起李自成,要更为残暴,每陷一城,则大肆屠戮,劫掠无度,他们更像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也有限。

这三支队伍作为明末的主要军事力量,不但不能革除自身弊病,还有可能会彼此攻伐。

清军一旦休整完成,大军反扑,他们的结局只会是一一灭亡。


浮沉于史


如果清军入关失败,中国有可能从中央集权制渐渐向联邦制演化,而整个“中华联邦”的领土,有可能比清朝最强盛的时期还要广袤。

清军入关时,中原大致分为三大势力:大顺、大西与南明。这三个势力正好构成了三国时代:大顺相当于曹魏,大西相当于蜀汉,南明相当于孙吴。这三国势力的强弱也与三国相仿,大顺强于南明强于大西,同时南明加大西又能与大顺持平甚至占些优势。

中原之外,西南的西藏、西北的西域、北方的蒙古诸部落、东北的满清各成势力,谁也吞并不了谁,从而在宏观上形成两宋时期的大制衡。与此同时,西欧列强从南亚、东南亚逐渐北上,沙俄则从跨过乌拉尔山东进,于是西藏、西域、蒙古、满清与中原的三国渐次联合,共御外侮。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几国形成“中华联邦”,并在东西方文明的对峙中立于不败,中国也免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朝鲜、日本也可以加入联邦,于是那时“中华联邦”的地图,可能会是这样的:


隐语


我们可以看看明朝200多年,宗室得到了大发展,如果明朝没有灭亡,那么明朝宗室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上图:明朝末年朝野流行"嗑药" 皇帝被耗尽元气 大臣也都萎靡不振)

而且,明朝王爷们生孩子的速度,那是非常快的的,比如:庆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长,自封长子外,余九十九人并封镇国将军。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而人皆隆准,极异事也。

看到了吧,1个就生了100个,长子继位,其他99个儿子都封镇国将军,都是吃喝,都要白银女子,住宅田地。这些人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用处吗?陈永福在太原,恐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可以看到完全没用。

明朝到1644年就有几十万宗室了,每年消耗全国一半的钱粮。难以想象再过200多年,需要每年多少钱粮才能养得起。

明朝也一样是闭关锁国的,要不为什么会有倭寇,会有郑芝龙这些大型海商海盗集团。《大明律》规定:“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据日本长崎交易所的统计,从顺治五年到康熙四十七年间,日本外流金额为二百余万两,银额为三千七百多万两,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流入清朝。

与西方生意更是,从康熙时代开始,每年从欧洲输入中国的银元约几百万。乾嘉以后鸦片的大量走私入境,使得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开始从出超变入超。,在1700-1840年间,从欧洲运往中国和美国人运往中国的白银数量约1.7亿两白银。西班牙从每周运来9300万两白银,合计2.6亿两白银,而明朝这一数字是7000万两。清朝的对外贸易水平远远超过明朝,就是军事明朝到最后,也比不了清朝,实际上到明清战争后期,清军的红夷大炮和鸟枪比明军还要多。

明朝也发展不出什么军国资本主义,到万历时代,就连官营军马场都彻底废除了,太监专权,军队糜烂。就是没有清朝,再过几十年,还不知道要被准葛尔汗国,浩罕汗国这些对手在17世纪后期,以后怎么折磨呢!


烽火观察


此题太有意思了,福垊可以好好地脑洞大开畅想(架空)一下历史了。局势是大清、大明、大顺、大西四个政权对峙,到后来是大元、大清、大明、大顺、大燕、大凉六个政权对峙。咱们还是先从1644年说起吧。

清朝北上抗击罗刹

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军盘踞在山海关一带,招降吴三桂。李自成听闻派刘宗敏统兵十万赶赴山海关。山海关之战爆发,多尔衮和李自成久攻不下,刘宗敏派人火速向李自成求援。此时,清朝后院起火,哥萨克首领伊万.莫斯科维京在叶洛菲.哈巴罗夫的领导下,率哥萨克千余人侵入黑龙江流域。多尔衮因怀疑吴三桂与刘宗敏暗中联合,遂派吴三桂率关宁铁骑前去与哥萨克大战。

吴三桂本想崇祯报仇,却让他去打哥萨克,心中不快,更加上水土不服,军队生病。吴三桂一怒之下,跟着哥萨克一起祸害起黑龙江流域的土著。而此时李自成大军源源不断地赶来,多尔衮又听说吴三桂竟然跟哈巴罗夫沆瀣一气,决定放弃入关,北上平叛。吴三桂和哈巴罗夫大败,多尔衮从俘虏莫斯科维京得知沙俄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不禁心向往之。

大明南下复兴

崇祯死后,曾留下遗诏立朱三太子朱慈焕。各地藩王为了大明,同仇敌忾纷纷团结。趁着李自成前去支援刘宗敏之际,击其空虚。其实,李自成在多尔衮放弃入关后,就留有刘宗敏驻守,自己率大军赶赴北京。然而明军已攻陷彰德(安阳),李自成听闻,加速回救,而明军以逸击劳,李自成不敌,撤回西部。

随后,明朝闹出藩王之争,李自成趁机收回东部之境,然而却丧失了西部,因为蒙古崛起了。明世祖朱慈焕大怒,击败争雄的藩王,然后反攻大顺。大顺联合大西,大明不敌,遂决定南下扩张。

大(后)元的崛起

林丹汗纵横捭阖,统一蒙古,他趁李自成东征之际,向大顺进军。闯皇不敌,丧失了西部。大清和大蒙结成秦晋之好,大元听说北部罗刹野心,不由的想起了成吉思汗。遂与大清联合,积极北上,并改国号为元,企图实现大元荣光。而罗刹东进受阻,而其西部也多是强国,只好多次派大军跟大元争雄,而大元总在大清的支持下,一次一次北上和西进,使得大元越打越大。

大西南下兴起

大西想和大顺一起消灭大明。然而大明南下后就更加强大。大西唯恐自己的南部也被大明所占领,也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定在了南方。因为大西首任皇帝是张献忠,他的后世为了纪念大凉张重华称帝,并且为了收复大元所占甘肃一带,遂该国号为大凉。然而大凉北上屡屡失败,加上与大明争雄,遂不断南下,最终和大明击败了中南半岛的殖民者。

吐谷浑的霸业

吐谷浑本是慕容氏的后代,慕容氏最爱做的就是复国。他们把青海的蒙古势力赶出后,以崇山峻岭为优势向东、向西,尤其是向南不停的扩张。当吐谷浑势力扩张到整个吐蕃全境时,就改名为大燕。18世纪末,他们向南扩张却发现了印度次大陆,顿时兴趣浓厚,把首都迁到伊塔那噶。

下图是1840年福垊设想的局势图。有人也许会说,欧洲科技革命,船坚炮利不断殖民扩张。你的设想成立吗?福垊的设想还是有依据的,比如弱小的郑成功收复了台湾,普通民众在南洋都能建国。更何况是这些复兴中的国家呢?故而福垊猜想,清朝入关失败的话,也许后来再统一的话,一定会让你瞠目结舌的!


福垊


如果清军在1644年入关失败,中原大地就会出现退居南京的南明、李自成的大顺、大西、大清四个势力并存的局面。而且各方实力相当,一时半会谁也吃不掉谁,中国会陷入一个为期20-50年的分裂割据时期。而当我们在割据混战的时候,当时的国际社会是这样的:

欧洲各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深入东南亚,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浪潮马上来袭;

沙俄帝国向远东地区扩张,基本拿下了西伯利亚;蒙古各部分裂混战,西北的准噶尔汗国(就是《康熙王朝》里的噶尔丹)大有一统蒙古诸部,控制西藏地区和侵扰中原的态势。

那么面对这样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是什么样的?

一、东北地区保不住。入关失败的清军退回关内,他对漠南蒙古的影响力会减弱,双方势必一战。此时沙俄从北方进入东北,清朝无暇顾及,沙俄将趁机在东北地区扎根。以关外清朝的实力不一定能阻止沙俄,而中原地区陷入混战也无暇顾及东北,东北地区会逐渐被沙俄渗透直至完全控制。

历史上的清朝则通过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确定了双方的东部边境,制止了沙俄对东北的渗透。

二、蒙古问题得不到解决。经过一番混战后,中原出现了统一王朝。而此时准噶尔汗国也基本统一了整个蒙古地区,还控制着西藏地区的和硕特部蒙古。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原地区。以明朝的风格来说,能守有长城一线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新统一的王朝也不会有所突破,至多维持明朝和蒙古的边界。

而历史上的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马上就御驾亲征准噶尔,历经雍正、乾隆三代人才彻底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将西北和西藏地区纳入版图,可谓异常艰辛。

三、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直接冲突。没有东北、西北、西藏和蒙古地区的中原王朝只能选择南方作为突破口,也就是向南洋地区扩张。而此时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经控制了印尼、菲律宾、台湾地区等,中原王朝势必会和他们产生直接冲突。

从好的方面看,这样会促使中原王朝提前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更深层次的来往,反过来促进中原地区的外贸、科技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当然往不好的说,中原王朝会陷入南北两线作战的局面,稍有不慎会满盘皆输。

而清朝的对策是闭关锁国,虽然保证了国内的稳定,但也限制了对外接触,放慢了发展的步伐。

以上。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是否同意?


石头说历史


如果清军入关失败,那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在实际的历史上,清朝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如下:

一,使国家得以统一,消除了战乱。

二,把东北地区广阔的土地重新归入中原王朝的统治。

三,收服了蒙古,消除了历朝历代中原王朝来自于北方草原的威胁。长城从此成为内墙。

四,收复了新疆,台湾,把中央集权统治扩大到青海,西藏,使这些地区从法理上被中国拥有和历代继承。

五,大面积推广了耐旱高产农作物,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民众抗灾害能力得到加强,人口大幅度增加。

六,士绅一体,改土归流,增加了政府收入,消弭了内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控制前所未有的加强。



回到公元1644年,崇祯在煤山上吊,吴三桂向北京进发的那一刻。

得知父囚妻辱的消息,吴三桂返夺山海关,开始与李自成对抗。他向清军求援,被多尔衮拒绝。

现在的中国领土上存在的几大势力:

一,东北大地上的大清政权。

二,处于内外交困的南明政权。

三,刚刚夺下北京的大顺政权。

四,川蜀的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五,另外,还有远远眺望的蒙古,西藏,新疆各个大小势力。



大清政权即然入关失败,就暂时把他们放在一边。

说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李自成能够攻下北京,是因为明朝政治和军事策略的一系列愚蠢的失败而造成的。李自成的这一群体本身并没有提出和谋划更有效的治国方略。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李自成这个群体即没有这个策划,也没有这个准备,更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由他们的思维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他所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和恶劣,我认为,他的统治效果不会比明朝更强。



南明政权偏安一隅,内部文官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诸王互不信任,外敌在侧尚且彼此攻击,武将更是各立山头,拥兵自重,军阀思想严重,这个政权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张献忠政权独处川蜀,残暴而酷厉,只知道掳掠屠杀,川蜀人民苦不堪言,逃离失所。这个大西政权自己的垮台也是必然。



这些政权没有一个具备统一的意志和实力,也没有消灭掉对方的能力,那么发展下去,国家四分五裂将成必然。

辽东的大清信奉萨满,蒙古政权信佛教,新疆诸势力信奉伊斯兰,西藏信奉喇嘛,大顺政权什么也不信,大西政权信奉杀戳,南明信奉儒家思想,中国的文化信仰和民族也四分五裂。



随着历史的前行,当西方的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和印度没有太大区别,中国面临的命运也当如此。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将彻底沦为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每一个朝代都肩负的它所需要完成的历史重任,清朝也不例外,统一中国,统一思想,扩大领土,消除边患,就是清朝的任务。



清朝完成了这个任务,但不能够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高的阶层,雄立世界,所以也必将被淘汰。

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重任将由共和国来完成。


馋嘴肥猫铲史官


如果清军入关失败,这是个假设。那么,清军为什么入关失败?我们作出以下假设:

  1. 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大西后,南明不是一盘散沙,联合各方势力将八旗打回去
  2. 大顺治理有方,吴三桂没有引清军入关,或清军入关后被大顺军打了回去
  3. 大顺依然如历史上那样,吴三桂被逼反,但满清内斗,没有入关
  4. 明朝迁都南京,北方大乱,陷入军阀混战,全民皆兵,清军即使入关也劫掠不到物资、得不到好处,放弃入关
  5. 明朝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新振作,镇压流寇,救济流民,满清无机可乘,无法入关,最终被剿灭
  6. 后金没有出现,或明朝在后金叛乱一开始,就剿灭建州女真,将满清扼杀在萌芽之中

在这里,我们不作明朝和后金和历史上一样没变、李自成入北京后和历史上一样不变、满清也和历史上一样但就是不入关

这种无意义的假设。清军历史上入关了,如果不入关,自然有变数出现,不会再像历史上一样。

下面我们来就这六个假设,分析按这些情况发展下去,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清军被南明打回关外

清军之所以能占领南中国,而不是像东晋十六国、南宋完颜金形成南北对峙,就是因为南明一盘散沙。文官集团、仕林,或者说东林党把持朝政,空谈误国,毫无作为,好逞口舌之争,意气用事,虽然也有史可法这样忠烈的,但也有许多软弱无能、贪生怕死。

假如这时候,南明皇帝强硬起来,文官里的有识之士摒弃内部矛盾一致对外,各军镇被统合起来,严明军纪,出现一个张居正式的人物,任用一个戚继光式的将领,在大顺、大西被满清打败后利用民族大义收编他们,万众一心对付满清,满清一定会被打回关外。

毕竟,就算是历史上,也有郑成功、李定国这样的将领给了满清入侵者以沉重的打击,甚至顺治都被打的想要和谈了。如果没有以吴三桂为代表的汉奸们带路,满清无法利用汉人的军队,那么满清是觉对没有办法控制全国的。

不过,这样一来,整个北中国经历流寇流窜、满清入关的破坏后,一定残破不堪了,而即使满清被打出关外,明朝也无力追亡逐北、直捣黄龙了,因此满清的威胁还在。此时,明朝国都已经迁到了江南,如果北方没有恢复,也应该不会立即迁回去,接下来的发展应该就如同迁都南京了。

清军被大顺打回关外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因为还

没有从起义者的身份转变为统治者,所以对仕绅依旧仇恨,对那些迎他入北京城的勋贵官员进行拷问,想要挖出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而没有安抚甚至奖赏他们,因此与整个乡绅士大夫阶层对立。

吴三桂也是因为父亲被抓才反的,否则以吴三桂的父亲为人质,收编关宁军易如反掌。

如果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迅速转变自己的身份,不再将自己当成惩处贪官污吏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而把自己放在一个皇帝、统治者的角度上,奖功罚过,笼络一批忠于自己的人,牢牢的抓住军队,说不定他真能统治全国。

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其实不差,再加上还吸纳了明朝的边军,如果能顺利收编关宁军,战斗力更会大增。

大顺军在历史上之所以会被满清轻易打败,一是因为李自成没有转变身份,将控制乡村的仕绅推到了满清的手下,二是闯军到处流窜,兵甲不修,没有足够的工匠和原料修缮兵器,更没有火器部队,三是四处流窜劫掠惯了的流寇无法安心事生产,但北方已经打得十分残破,生产断绝,抢无可抢,物资缺乏。

如果大顺能够顺利转变策略,恢复北方生产,收编明朝边军,抵御满清入侵,那么大顺最起码可以占稳了半壁江山

接下来,如果李自成后继无人,大顺四分五裂的话,至少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有人引清军入关,那么北方依然会陷入混乱,也有可能重新被江南的南明羁縻统治,接下来的发展依旧参照明朝迁都南京。如果李自成的后代有所作为的话,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新兴的汉人王朝

满清内乱,没有入关

满清之所以能够成功统治中国,八旗制度功不可没。满清之所以在近代时阻碍中国的前进,八旗制度同样罪不可恕。满清可以说是成也八旗败也八旗,这里的“功”只是对满清这个政权自身而已,八旗制度对中国可没有贡献。

满清的运气很好,他们的所有领土,不是乘别人互相争斗后他们渔翁得利,就是别人内部有矛盾,再不然就是靠对方内部的叛徒带路得到的。

而满清(除晚清时)却一直很团结,不论是皇帝掌权还是权臣掌权,一直都只有一个领袖。假如满清自己也内乱,就一定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满清入关前,内部有一个很明显的矛盾,那就是皇太极和多尔衮的矛盾。皇太极很强大,多尔衮对付不了,但是福临就不同了。如果1644年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没有扶持福临,而是自己当皇帝,造成了满清内部的混乱,那就不同了。

这里的变量是满清,所以南明和大顺不会变。那么,李自成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在北京当了皇帝后,依然会被赶跑。南明一盘散沙,即使没有满清的威胁,但是北方依然残破,不会迁都北京。接下来的发展继续参照明朝南迁

明朝南迁,满清放弃入关

崇祯时,许多人劝崇祯迁都南京,但崇祯犹豫不决,最终造成了明朝皇室的正统继承人被一网打尽,只有一个朱慈焕逃出了还不敢出头,最终被康熙杀了。如果这时候,崇祯脑子一抽,迁都南京,那历史也不一样了。

明朝南迁后,北方糜烂,为了甩掉北方的经济包袱,同时节制流寇发展、在南方与满清之间制造一个军事缓冲区,南明可能把地方事务全都交给军队管理,将北方全部划为卫所,全民皆兵,并招安流寇。那么,北方就会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明朝中央政府肯定是不想看到军阀混战的,但是明朝中后期,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已经变弱了,都迁都南京了,对北方一定鞭长莫及。唐末的黄巢起义,也是流寇,黄巢过后,唐朝的藩政割据愈演愈烈。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同样是流寇,就算他们愿意一直做流寇,他们战败或死后,他们的手下不一定愿意继续做流寇,很有可能接受招安,甚至可能在明朝剿灭李自成、张献忠时临阵倒戈。

而满清之所以能够占据中国,与大量收编汉人军队有关系。如果北方军阀混战,满清即使想要入关,像吴三桂之类的军阀也不会放着土皇帝不当去当奴才,一定会奋力抵抗,毕竟是为自己而战,即使战败了也不会甘心臣服于占据了自己地盘的人,

即使有军阀与满清合作,最多是学石敬瑭,也不会引清军入关

关外物资匮乏,满清入关劫掠是为了掳掠物资和奴隶,甚至劫掠了依然不够,还要靠晋商走私。如果明朝南迁,北方一定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山西、北直在流寇与满清的双重威胁下一定会有很多人离开,如果军阀统治再残暴些,就算是富商大族也不会留在北方了。那么满清即使入关劫掠,也得不到足够的物资,晋商南迁或被军阀抄家后,也没有商人再为满清运输物资,满清也撑不了多久了

流寇被招安了、满清崩溃了,南明一盘散沙。按照中国人的思想,五十年内,便会有人逐鹿天下。最迟到1700年,就会有人一统北方军阀、灭亡明朝,建立一个新兴的王朝了。

而上面「清军被南明打回关外」「满清内乱,没有入关」和「清军被大顺打回关外后大顺解体」的设想,都会造成北方大乱,最后形成一个军阀统一北方、灭亡明朝,

建立新王朝

明朝重新振作,满清无法入关

满清在一开始就不存在或灭亡了

万历年间,明朝内部矛盾已被激化,从这时候开始,明朝的灭亡就是时间问题了。因此,我们把明朝重新振作和满清不存在放在一起进行推测。

如果满清一开始就不存在不谈,如果在后金时就被明朝灭亡了,那就更没他什么事了。如果没有满清,单凭流寇无法灭亡明朝,明朝财政宽松些,说不定崇祯不会解散驿站,李自成也不会失业。那么明朝延续下去,依然只有两条路,一是被一轮又一轮的起义最终推翻,二是进行变革、整顿吏治、重构权力。

或者有满清存在,但明朝整顿边防、惩处晋商,联合林丹汗抑制满清,最终将满清消灭,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个人认为明朝重新振作的可能性不大,积重难返,即使真的重新振作,也只是回光返照,最后还是会灭亡

所以不论这么说,明朝最终都会灭亡,都会有一个新兴的王朝取代明朝。历史上这个新王朝是满清,这是中国的灾难。

如果是另一个王朝取代了明朝,不像满清那样破坏华夏文明、阉割中国人民的思想、禁锢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没有剃发易服、禁止结社、八股取士、推崇理学、鼓励殉葬、禁毁删改典籍、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等政策,中国也不会像历史上这样。

如果明朝被另一个汉人王朝取代了,中国将会是怎样?

这个问题,我正在写,将在我的下一个回答里详细说明。在这里,只简单的说一下推测的结果:

在领土上,新王朝的领土比满清还大。通过“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大规模移民,没有满清的阻碍,东北能早百年被开发,外东北更不会丢,西北不会让伊教一家独大,南洋华人不会被视为“天朝弃民”,郑家不被消灭,

东南亚也很有可能被中国殖民

在思想上,新王朝没有满清禁锢。不会阉割华夏文明,不会禁锢自己人民的思想,中国人的创造力也不会被压制,不会闭关锁国。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后、在西方工业革命后,一定可以迅速近代化,并参与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来。

在对待外国的态度上,汉人王朝也不会像满清一样夜郎自大。满清是因为自卑而自大自己本身就是“蛮夷”,却在窃居中国后看不起别人,视别人为“蛮夷”拒绝学习先进的东西。汉人王朝虽然也会有优越感,但也是站在绝对实力的基础上,会虚心学习西方的长处,之所以看不起蛮夷,也是站在文明的立场上看野蛮

如果清军入关失败,中国将不再只是一个国家,而是

将华夏文明发展成与现代西方文明并驾齐驱的现代东方文明了。


愿朝阳常照我土


清军入关,是一个偶然的历史机会。而清军入关以后,也基本上改变了整个中华的历史走向。

关于清军入关,当时有很多可能,都会导致清军入关失败,而清军入关成功,反而是不大可能得事。结果,历史总是给人意想不到,总共几十万人的八旗,恰恰入关了。

明朝末年,如果明朝能够剿灭李自成,转而全面对付清朝;或者李自成战胜明朝以后,策略得当;或者明朝能够争取到李自成,转而对付清朝。这几种情况之下,清军入关都不会成功。而当时的清军也根本就没有做好入关的准备,甚至可能都没有料想到可以轻松入关。

如果清军没有入关,后面的历史走向会完全不同。最表面的,比如剃发易服这种丧尽天良的情况不会发生。更深层次的,比如清军打断了江南资本主义萌芽、打断了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发起的思想启蒙、以及打断了中华科技革新等,这几种情况暂且不论。仅说清朝入关以后,对汉地百姓的奴化与防控,其有没有,对于历史而言,都有很大的不同。

清朝入关以后,对汉地的防范,成为了清朝皇室第一要务。对于清朝而言,最害怕的不是王朝对外的利益受损,不是国家不强大,而是害怕被赶回关外,被拉下皇帝宝座。

所以,清朝对汉地的策略,除了思想奴化,就是严防技术革新。因此,到了清朝末年,百姓对列强之麻木,清朝相比较列强装备之低劣,简直骇人听闻,而尤其以国人麻木最为痛心。

而如果当初清朝没有入关,哪怕后续的王朝相比明朝没有一点进步,但是只要不像清朝那样对待黎民百姓,中华与列强之争时也不至于像晚清那样狼狈。


苏绽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就曾对清朝入关成功率进行过详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清朝在入关前已经做好了入主中原的所有准备,包括政权建设、军队编制以及舆论造势等。虽然清朝只有十几万八旗军队,但是其整体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李自成等农民军,同时清朝还完成了对漠南蒙古的征服,打开了南下的通道。因此清朝入关势不可挡,只是时间问题,这和吴三桂开不开关没有关系!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在明末清初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任何一方稍有不慎,就会改变历史的走向。

那么,如果清朝入关没有成功,那么今天的我们会是什么情况呢?只是出山海关办签证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静夜史认为起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沙俄成为北方之主

19世纪末,时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了一个罪恶的“黄俄罗斯”计划,即从新疆乔戈里峰到海参崴画一条直线,将此线以北土地全部划入俄罗斯,这几乎就是将长城以北全部吞并,当然也包括了清朝兴起的东北。

关于东北,沙俄对觊觎已久。早在1643年,沙俄哥萨克骑兵就侵入黑龙江流域,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随后清朝在1685年到1689年先后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将沙俄逐步出黑龙江。

清朝反击沙俄的胜利,除了当地的达斡尔族民众大力支持,来自关内的兵员和后勤保障是根本因素。如果清朝入关失败,就意味着清朝只能以冰天雪地的东北自己干燥恶劣的内蒙古高原作为自己的纵深基地。

由于沙俄相比于清朝位置更加靠北,有巨大的地缘优势。再加上沙俄的武器装备源于欧洲,整体水平高于清军和蒙古,这就意味着在清朝和沙俄的持久战中,沙俄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自古以来,位置靠北的政权就比南方政权更具备优势。因为北方政权可以向更遥远的北方撤退,而南方政权却不可能无限追击下去,气候和后勤限制了南方政权的脚步。相反,北方政权南下却有着天然优势,而地形的倾斜也加强了北方高屋建瓴的态势。

而现在,沙俄就在北方。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清朝会失败,西部的蒙古各部,包括喀尔喀和准噶尔、叶尔羌等部都会被沙俄陆续击败。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因为沙俄在西伯利亚扩张的同时,主力一直在欧洲和列强争夺,这意味着在西伯利亚扩张的始终是沙俄的偏师。

但历史发展一再表明,当沙俄在欧洲扩张失败后,就会在亚洲找补回来。所以纵然沙俄在亚洲前期的扩张很艰难且漫长,但是结果不会改变!

2、中原地区四分五裂

清朝不入关意味着明朝少了一个劲敌。很多人认为明朝正是因为李自成和清朝的轮番打击最后才崩溃的,如果没有清朝的威胁,清朝可能会撑得长一些,但是灭亡的命运不会改变!

而灭亡清朝,可能不是李自成,但一定是农民起义军!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也分析过为何李自成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汉人王朝。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

明朝完善科举制,将几乎全部精英都吸纳过去,导致李自成无军师可用。提不出高远的口号,自然也就不可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新王朝。

而这势必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因为元朝以后我国就一直向着大一统路线推进,无法实现大一统的政权注定是要被历史抛弃的!

而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当属此类。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李自成等人,不仅政权建设水平低,夺取天下也非常仓促,推翻明朝可以说完全是个“意外收获”,这使得这个政权的建设也显得非常粗糙。

因为没有系统规划,所以整合农民起义政权内部势力可以说不能指望了,收拾不了张献忠等人,李自成的江山就不可能稳固!

而退居江南的南明,虽然内讧不止,乌烟瘴气,但是李自成并不具备消灭南明的条件。毕竟李自成是乌合之众,南方汉人还是支持南明政权的!

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势力进行统一,所以如果没有清朝,中原地区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陷入无休止的内乱和动荡中,最后的结果就是四分五裂!

而此时的荷兰已经窃据宝岛,葡萄牙已经侵占澳门,这意味着西方殖民者已经开始了殖民东方的脚步,如果中原地区不能迅速统一,西方殖民者最终各个击破、分而治之的可能性极大!

概况起来,清朝提供的不仅仅是东北地区的完整归属,更包括了汉地十八省、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多个重要板块。正是因为清朝的入关,以及和列强赛跑的边疆巩固,才奠定了今日我国的广阔版图!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实际上,这个假设难以成立。

1644年的“大清国”,可不是像一些人说的,就是“二十几万满洲人”;它的地盘也不只是明朝的原辽东镇(辽东为明朝“九边”之一,位于辽河以东,比今天的辽宁省还小),清国在征服东部蒙古诸部后,所控制的地域已相当辽阔,相当于整个东北和蒙古的东部,兼有满洲、蒙古、辽东汉人等族群,人口众多,军事实力雄厚。

1644年的大清国,国力当在当年的金国之上。

山海关一败之后,它将很快卷土再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军从山海关入关,是因为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投降,有这个便利,同时也是为了趁明朝京城失陷,急于到北京“摘桃子”,大兵由山海关进军路程最短。

假设入关主力被李自成“大顺军”击败,以清军的实力,只会作暂时的退却,而不至于被击溃,遭受重大伤亡。大顺军是当年年初从陕西一路“流寇”过来的,经过长途奔袭,多有挟裹之众,真正强悍的“老兄弟”并不太多,论战力,实为“纸老虎”,很难与精于骑射、作战勇猛,且拥有火器的清军对敌——历史事实是,大顺军在山海关遭到惨败,且一败之后,便无力再战,被迫放弃北京西窜。

我们假设李自成很侥幸地击退了清军,清军在撤退途中甚至放弃了山海关(山海关城的建设,着力于对外防御,而难以抵御从其背后来的攻击),使得大顺军顺利占据山海关,并迅速加强防守。

但“大顺国”并不能迎来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局面。

南方的南明弘光政权(地盘在淮河以南)陷入内争,根本无力也无志北伐,李自成的最大、最急之敌,仍然是清国。

只消几个月,待秋高马肥,经过更为充分的战争准备,清军将以更猛烈地方式来袭。而且清军进攻的方向不一定就是山海关,从山海关经居庸关、昌平、宣府、大同,原大明的千里边疆,都有可能成为清军破关而入的孔道——我们前面说了,清军在征服东部蒙古后,已有条件利用其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随时出现在任何地方,令顺军防不胜防。

在当年年初李自成的“东征”中,沿途经过了以上地区,并进行了多次会战,使得明朝在这里的防御体系遭到彻底破坏。李自成部属于“流寇”,既没有留兵驻守,更没能力和时间重建有效的防御。所以面临秋天清军的大势入侵,京西几千里,等于门户大开。清军一方面可以派兵在山海关佯攻,以牵制大顺军主力,另一方面可以从今天河北、山西北部的千里边墙(即长城)的任何一个缺口侵入,攻击京畿的侧背。那时,几十万大顺军将被困死在北京一带。

也就是说,对于没有后方基地,没有稳定的地盘,在入京后还大失人心的李自成,绝对不可能抵御一个强大的邻国的攻击,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这一点,没有假设可言。

退一万步讲,李自成真的做到了阻止清军入关,由于有强大之清拊其背,令它寝食难安,他也无力去征讨南方的明朝残部,中国必将陷入分裂。即便多年以后,或顺灭明,或明灭顺,那以后的历史就难言矣!难言咱就不说了😊(皇帝不称朕答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