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航標燈變奏曲

長江航標燈變奏曲

航標燈是心靈之光。有多少文人墨客讚美過航標燈,在文人的筆下,航標燈是個神聖而崇高的字眼。航道職工成天與航標燈打交道,工作既平凡亦偉大,既單調枯燥亦富有詩情畫意。

過去有人問我,你在那個單位工作,我說:“在航道部門,聽者有些茫然,我又改說,從事航標燈工作。”聽者立刻明瞭道:長江航標燈,行輪的“眼睛”,航道工人OK!

長江航標燈變奏曲

當夜幕降臨,站在長江邊上,遠眺而去,你會看到江面上一座座閃爍的航標燈,不知疲倦地為船舶點頭示意,她就是行輪的“眼睛”,航標燈和航道職工一樣,躲開了大都市的繁華和喧鬧,寧靜在江面上默默為行輪奉獻,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甘當“無名英雄”,這就是航標燈的品質,也是航標工的職業情愫。說到長江航標燈,她隨伴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60年來,航標燈演奏出了一曲曲動人的樂章,她的變奏摺射出長江航道的發展與輝煌。

長江航標燈變奏曲

上個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長江使用的是煤油航標燈,每天晚上航標工出航點燈,早晨出航收燈,日守孤洲,夜守燈標,寒來暑去,長年累月,條件艱苦,生活單調,航標工不顧風吹雨打,在艱苦的條件下恪盡職守,任勞任怨。進入70年代後,航標燈使用了電氣化,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依然是要晚上開燈,早上關燈。80年代後期使用的是霓虹燈,採用的是磁罐變壓器,電壓極不穩定,容易受潮,使用壽命短,遇到燈標碰撞後難以修復。儀修人員要經常下站維修燈器,船員也要經常勤換電瓶,以確保燈標閃爍航道暢通。

長江航標燈變奏曲

進入新世紀後,航標燈有了質的變化和飛躍,成為長江航標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一體化智能航標燈圓了航道工人的夢,這種航標燈將太陽能接收板、光源、電池、測監裝置集成在一起,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能耗低;綠色環保,節約能源,維護勞動強度輕,科技含量增大之特點,這個變化,使“船老大”成為交通行業令人羨慕的“瀟灑船哥”。

歲月悠悠, 回首長江航標燈的變化,有順口溜道:“40年代不見燈,50年代煤油燈,60年代電氣燈,70年代電子燈,80年代白熾燈,90年代二極管燈,如今是一體化智能燈。” 航標燈60年的滄桑鉅變,演繹出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化,祖國的繁榮和昌盛,也演繹出了長江航道的鉅變、和諧發展的新篇章。

長江航標燈變奏曲

航標燈的變化是一代又一代航道人不懈努力彈奏出的一曲美麗而和而諧的音符。身為一個老航道人,見證了無數個航道儀修人員對航標燈不懈地研製和改進,演奏出了一曲曲動人之歌,被人們稱之為“燈痴”和“燈迷”,從卡益民到李萬斌,多少個人對航燈標曾默默地探索,一代又一代的“尋燈夢”,鑄造出了鄭啟湘“航標燈王”和潘國傑“航標大師”的勞模人物。航標燈變奏曲,奏出了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奏出了航道職工自主創新的豐碩之成果,奏出了長江航道輝煌歷史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